搜罗小说>玄幻奇幻>逐鹿>第一百二十八章 道士下山
  林鹿返身走回屋子,此刻安静盘坐在床上,回想起天池一战,仍不免心有余悸,当时几乎是遭到一名地煞境巅峰高手的倾力一击,能活下来完全就是个奇迹。林鹿意随心动,暗暗运气,体内气机缓缓流淌,并无阻塞之象,不禁松了一口气。

  大概半个时辰以后,霍冰去而复还,脸上已无绯红,看了看静坐床榻的年轻人,转身走到一边,拿起一块铜镜递给对方。

  林鹿接过镜子照了照,见到一张十分陌生的面孔,只见镜子里的自己面黄枯瘦,精气神全无,吐了吐舌头,自嘲笑道:“都快认不出了。”

  霍冰坐在那张小榻上,这段时间为了照顾林鹿,她一直在此休息,问道:“你现在感觉怎么样?”

  林鹿摸了摸肚子,笑嘻嘻应道:“倒是没什么,就是肚子有点饿。”

  霍冰见对方没个正形,白了一眼对方,起身出屋让一名丫鬟送了些吃食点心进来。霍冰原本还担心对方会留下什么后遗症,但此刻见对方狼吞虎咽的模样,兴许是自己多虑了,说道:“我已经将你的那枚金丹给你服下去了,你能挺过来,多亏它了。”

  说着将一只瓷瓶递了过来。

  林鹿接过瓷瓶,轻轻一晃,瓶内已空无一物。林鹿神色感慨,此丹药得益于无相大师道出底细,否则自己能不能挺过这一关,还真难说。林鹿回想起在江都城隍庙遇到的那名陌生道人,眉头微凝,因为他至今仍然想不明白,对方为何肯赠予自己如此珍贵的丹药。

  霍冰脑子里天马行空,忽然笑道:“无相和尚说那人道号七绝,会不会也是你们蜀山的哪位前辈啊?要不然干嘛平白无故帮你?”

  林鹿微微沉思,在蜀山剑阁闭关的时候,他曾偶然翻阅过蜀山名录,历代显赫人物都登记在册,并无七绝这样一号人物。林鹿摇了摇头,一时间想不明白,索性不再庸人自扰。

  林鹿忽然抬头望向霍冰,想起对方在天池施展剑法时的那一幕奇绝景象,好奇问道:“你是什么时候发现自己入了一品境的?”

  在万佛窟壁画前得悟的女子也没有卖关子,如实答道:“在进入西凉之前,只是那时候境界未稳,加上不知道他们有什么打算,所以就没有告诉你。”

  “原来如此。”林鹿神色温和,打趣道,“早知道我也多看看那壁画,说不定我也能入一品。”

  霍冰轻笑道:“我看你是贪心不足蛇吞象,无相大师把舍利都赠送给你了,还不知足?!”

  女子双手环胸,说道:“佛门讲求的是缘法,既然你在万佛窟没能领悟,说明它跟你无缘,不过,要是你能哄得本姑娘高开心,我可以考虑将这剑法说给你听听。”

  林鹿微微一笑,望着女子说道:“那我们去西湖剑阁吧。”

  霍冰一愣,“去剑阁干什么?”

  林鹿默然不语。

  霍冰陡然醒悟,脸色有些不太自然,撇过头硬声道:“不去!”

  林鹿笑而不语。

  霍冰见对方神色古怪,起身又要走,不料却被对方突然伸手拉住。刹那间,霍冰如遭雷击,身体僵硬,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待回过神以后,抬手就要打赏这个胆大包天的臭流氓一巴掌,但见对方脸色惨然,终究是不忍心扇下去,她突然微眯起那双好看的秋水眸子,冷眼看着对方,笑意古怪,“别以为你现在有伤在身就可以为所欲为,本姑娘不吃这一套。”

  得手后的年轻剑客显然很懂细水长流之道,没有得寸进尺,老实将对方的手松开。

  霍冰定了定心神,重新坐回小榻,耳根子后的那一丝绯红不易察觉,她忽然沉声道:“姓聂的老家伙心怀叵测,我看他当时不仅仅想借刀杀人,还想将我们也一并除掉,而且我猜他从一开始就没想让咱们活下来。”

  闻言,林鹿面色微沉,想起天雷滚滚的景象,确如女子所言,聂人清的所作所为,实乃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完全不顾自己的死活,问道:“最后又是怎么回事?”

  霍冰淡淡道:“是薛灵让他收的手。”

  林鹿微微沉吟,说道:“看来这地方不能再待了,咱们早走为好。”

  不料霍冰轻轻一笑,说道:“这倒不用,你昏迷的这段时间,我估计他们是良心发现,倒没有趁人之危。”

  林鹿心思微动,笑问道:“你是担心我的伤势,是不是?”

  被对方一语揭穿真实心意的女子嘴角微扬,笑骂道:“少臭美,我可从来没担心你。”

  看着女子的侧脸,林鹿心情愉悦,他转头望向窗外,风景如画,笑容温醇。

  霍冰察言观色,顺着对方的视线望去,说道:“到时候咱们一起去蜀山吧。”

  “好啊。”

  ----

  西南群山环绕,蜀山独树一帜。

  自天子崇道以后,大大小小的道观遍地开花,天下道门首推龙虎武当两座仙山,对于道教执牛耳者的身份,两座山头一直是争执不下,但几百年来,吵架无数,打架无数,也没见谁能真正压过对方一头。除此以外,更北边还有终南山虎视眈眈,偶尔会跳出来插一句嘴,不过这要视山上当代掌舵人的实力而定,俗话说得好,拳头硬,道理才硬。蜀山偏居西南,不知是道剑皆修的缘故,还是为何,从未进入道教祖庭的讨论范围,可见在天下道门弟子心中,蜀山的分量是要排在那几座云遮雾绕的仙山之后的,不过在天下武人看来,尤其是在习剑之辈心中,蜀山地位举足轻重。

  入冬以后,蜀地气候湿冷,与以往相比,登山的游客少了很多,人气自然也冷清了不少。

  一条山路曲折蜿蜒直达山顶,山路两旁郁郁葱葱,在这肃杀寒冬仍然让人倍感清新之意,一行数人拾阶而上,男男女女,老少皆有。

  一行人来自江南道,居中的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上山之前,因为不服老,老人婉拒了儿孙们的好意,执意要一步一步登上山顶,不肯让儿子搀扶一步,为此,一路上还跟几次想要搭手的儿子瞪眼了好几次。

  然而,终究是上了年纪的人,又不习武,身子骨大不如前,爬了不到一个时辰,老人就已经有些吃不消了,在家人的劝说下,慢悠悠的走进了山道旁的一座凉亭。

  老人望了一眼身后的曲折山路,心中不由生出一丝感慨,老人年轻时是正儿八经的大隋步卒,那会儿跟着大军南征北战,脑袋都是拴在裤腰带上过日子,每天能睡上一个安稳觉都算是奢侈,总觉得力气这玩意是使完了总会有的东西,没觉得有多累。然而现在头发都已经雪白一片,真是不服老不行了,这一路上,因为老人的坚持己见,每走一段山路就要停下来歇上一歇,原本两三个时辰就能走完的山路,到现在才走了不到一半的路程。

  这一次老人是拖家带口出门,本来儿媳妇是不大愿意跟着来的,老人当时倒没有把一张老脸拉下来,是在儿子好说歹说之下妇人才跟着出了门。

  一个五六岁的稚童来到老人身边,一脸的闷闷不乐。刚开始登山的时候,因为好奇的缘故,跟已在父亲背上睡着的妹妹争先恐后的往山上跑,乐不可支,但新鲜劲一过,加上人小身子骨太弱,这会儿两腿就像灌了铅似的,苦着脸道:“爷爷,还有多久才能到山顶啊?”

  老人笑了笑,平静道:“快了。”

  小孩皱了皱眉头,不依不饶道:“可你刚才也说快了。”

  老人呵呵一笑,“多爬爬山,以后身子好一些。”

  稚童撇了撇嘴,将信将疑。

  中年男子走到小孩身边,一把拉过今日吃了大苦头的小家伙,正声道:“不许多嘴,老老实实登山就行了。”

  被男子这么一训,孩子一张小脸更苦了。看書溂

  身后媳妇脸色淡淡,从一开始就没打算来的她听到丈夫训斥儿子,心中愈发不是滋味。妇人不停地朝自家男人使眼色,但男子始终不闻不问,这让妇人更加气不打一处来,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回去以后,男子免不了被冷颜相对。

  歇息片刻,一行人继续登山,刚走出没几步,老人驻足不前,他回头一望,只见一名身穿道袍的年轻道人跟了上来。

  道人走近众人之后,向众人打了一个揖,老人带头弯腰还礼,询问之下,得知年轻道人正是山上的‘神仙’,这让一家人惊喜不已。

  年轻人正好要上山,于是一行人就顺道同行。

  上山的途中,为了照顾老人,年轻道人走得很慢,即便他上山不过是几息的功夫。

  老人时不时打量一眼身边的年轻道人,只觉对方气质出尘,超拔脱俗,关键是平易近人。都说蜀山的道长从不摆架子,来之前还不大相信,神仙都高高在上,哪有没架子的?这回见着了真人,还真是那么一回事。

  男子背后的稚童探出脑袋,盯着仙风道骨的年轻道人使劲瞅了瞅,一对细眉轻轻皱起,他突然喊道:“爷爷,道长头上有一团云。”

  闻言,老人愣了愣,其余人等亦是心头一凛,皆是不约而同的向道人望去,可哪里见到什么云彩,中年男子微微撇头,板着脸道:“别胡说,再瞎说就把你丢在山上喂狼。”

  小孩显然当了真,哇地一声哭了起来。

  老人瞪了一眼儿子,神色尴尬道:“让道长见笑了。”

  那道人微微一笑,淡然道:“这孩子倒是有些道缘。”

  老人亦是淡淡一笑,只当是道长随口一说,并未往心里去。

  一路上,有年轻道士带路,每到一处景点时,道人都会停下来给一行人讲解其中的典故传说。老人一路上笑容不减,年轻的时候身在军伍之中,过的是有今天没明天的日子,何曾想过会有这么一天,作为一个小老百姓,竟然能让蜀山的真人亲自领路观景,这份殊荣当真不小。

  有了年轻道人的相陪,这一路走得舒心至极,但路程再远,也有尽头,很快便到了游人止步的凌云台。

  老人站在凌云台眺望群峰,心情舒朗,他抬头望了一眼山顶,虽然是第一次来蜀山,但也知道蜀山的规矩,到了这就不能再往前,见不到山上的老神仙,心中不免有些遗憾。老人忽然自嘲一笑,有年轻道长一路相伴,还奢求什么,当真是有些不知足了。

  老人脸上一闪即逝的遗憾被年轻道人看在眼里,可蜀山规矩如此,他也不能打破,寒暄了几句之后,便独自上山。

  约摸半个时辰之后,众人离开。

  某座山头,年轻道长迎风而立,道袍猎猎作响。

  放眼望去,峰峦叠嶂。

  年轻人忽然望向那片群峰,先是眉头微皱,接着缓缓舒展,说了一句莫名其妙的话,“等我。”

  话音一落,道士上山又下山。

  这一日,一道身影在西南群峰中穿梭而过,眨眼之间便无影无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