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总裁豪门>天堂里的马车夫>第174章 大风起时每个人都会被挟裹

在莫船看来,好多事只要找到那支点,或金钱、或关系、或利益,总能攻克。

但做事最麻烦的问题不是如何把那块石头撬起,而是撬起以后怎么办?

撬起来后的麻烦就是你要一直撬着,一旦不撬了那石头就会落下,就会挡你的道,而你又不能把他撬滚,毁掉。如果这样了与你合作的人就不敢了。再说,走掉一个后,来的也会变成块石头。

所以这摊子越大时危机也就越重。

融资或是一种方法,把石头们也变成真正的自己人或会好些,在没有自己的支点时,同化或是最好的依附了。行了,就以这所学校创办为起因,以青鸟集团成立为平台进行融资,那自己则还有好多事情要准备,要将其间的利害关系都打通的好。

事实上,莫船没料到这风口的风会这么大。

虽然教培是个风口,但如此大的风则是他万没有想到的。

的确这风是大了,大到连猪都会飞起来。

就在自己发展的这几年,培训辅导学校一家接一家的开,而且每家都能招到人,似乎现在只要是学生就会参加辅导,也就在公立学校之外,衍生出一个提供各种需求的校外培训市场来。

这个风口是怎么起来的呢?

莫船知道是发展,是一个可以打破一切禁锢的发展。

发展让整个社会在向前,向前的结果就是各种壁垒被打破。

先是土地承包了,工厂承包了,乡镇企业起来了,国有企业改革了,一部分一富起来了。再是各种计划管控取消了,被允许干的事情越来越多,越来越挣钱,人心也就解放了。

而太多的事情,包括知识与才能回到市场里。别的不说,过去只要是本科,大家毕业后的工资全国是一样的,但现在不行了。既然好的大学招生时的分数高,那么他毕业后的待遇就应更好。这就是市场的力量,事实上这些好学校的学生也是知识能力素质更高的人群,市场在给他们定价。

市场对人才定价的结果就是越是优秀的人才越能得到更多的发展空间,越来越有更高的待遇。

而随着这种市场化的不断推进,包括房产、汽车这些过去私人不可以拥有的东西也成为商品,许多过去以权力划分的等级享受也成为可以用金钱来获得的一种商品,金钱越来越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着最为重要的角色。

而对这些好大学出来的人才,市场给他们最简单的回馈那就是比普通人更多的金钱。

所以,金钱与地位从何而来?就是从读书中来,从考学中来,从分数中来,这样一个共识越所有人在接受着。

是呀,既然上好的大学有更好的出路,那怎么才能上好大学?

那就要进好高中,进好初中,进好小学。那就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就要从一开始把孩子的教育抓在手中。

所以,不只各地政府在着力打造好的高中、初中、小学,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优质教育资源。既然是优质教育资源,就不具有普遍性,就不是谁都可以得到的,要得到就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

这努力共同的表现在孩子和父母身上,孩子要好好学习,父母要好好挣钱。

有时想一中和关府中学的招生方式,无非就两条,一个要分数最好的学生,一个就是分数欠一些那就要拿出更多的钱。分数和钱成为进入这些好学校的两种途径。

这是很符合市场原则的做法,也是我们大家都能看到的教育市场化的表现。

因为教育的终端产品,人才已经市场化,那么教育的各个环节市场化也就越来越正常。

而教育培训只是个这个教育市场化的最初表现。有钱人家的孩子可以用钱让孩子在学习的时间上更多,学习的内容上更丰富,学习的深度上更加强,以便在最后的考试中能占据优势地位。

于是各种艺术培训,兴趣技能培训,文化课培训便都纷纷出现。

而教育在最后,还要站在分数面前。所以提高分数成为比拼的核心。

这个核心在培优教育上表现的更为突出。

莫船明白,这就是青鸟培优培训所站立的风口。

这个风口出现后,没有人能幸免,无不被挟裹着前行。因为在这股大风中,学习远不是孩子的事,学生能进什么样的学校也远不是学生的事,而是所有家长,全社会参与进来一起追逐的事。

对关府人来说,孩子上一中上关府中学,是一件能证明自己身份的事,如果你还当点官,还有点钱,还有所谓的社会关系,还觉得自己活的可以,那么你的孩子上不了一中,上不了关府中学就是件很丢人的事,这就说明你不行,说明你官还小,关系不硬,钱还不多,人活的还不行。

当上学变成与人的自尊心相关的事情后,那么是否上这些学校,参与竞争的早已不是孩子,而是家人,整个社会了。这会击中许多人的自尊心,所以为了能证明自己行,所有觉得自己还可以的人都想着各种各样的办法要上一中,要上关府中学。

而青鸟连续几年的培训效果让大家在认可一中和关府中学同时认可了他们。如果上一中,上关府中学是一种荣耀的话,而这荣耀的起点就是青鸟培训。

如果连青鸟都不能上,那所有的希望都会停止的,这是那些觉得自己还行的,还有办法的人所无法接受的。

而上一中上关府中学最主要的方式还是考试成绩,所以一方面在考试还是最主要的招生方式,成绩还起决定作用的现在,所有没有资源,没有关系的普通百姓如果还想上,只有通过考试了,所以上青鸟成为早起步,不输在起跑线上必然的选择,这是普通大众们能有的理智选择。

另一方面,即使有资源,有关系的人也希望孩子能凭成绩考上,这是孩子实力的证明。即使考不上也能少交点钱,而这一切仍然需要成绩。所以,参加青鸟培训也成为有关系的人的必然选择。

结果就是各式各样的学生向青鸟涌来,而以培优为特点的青鸟要保持培优的优势只有更加严厉的把好入口关。所以如果先前考试是一种策略的话,那么现在则是一种实打实的招生方式,只有把最好的学生招来,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培训效果。

于是在大家普遍要上,而青鸟考试更为严格的当下,进青鸟成为考验家长们的第一道关。

能考上了当然好,如果考不上了,那么就会动员一切关系,花钱找人总要进的。一旦进不了青鸟,对家长们的打击无疑就会更沉重。

再加之青鸟有了好几个校区,又存在一个选择,这就使进青鸟进青鸟哪一所学校成了一件让太多家长头疼的事了。而基本上进青鸟的孩子多为小学生,孩子的学习分化还不是很明显,家长们对孩子的希望还没有破灭,还总觉得自己的孩子可以,自己的孩子还有希望,还有前途,抓一抓还会有效果,还聪明着。

所以进不了青鸟,已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成了家长们的问题。这股风慢慢地从精英层向普通民众刮,从关府向县区刮,而且越刮越大,再加之省城的几大名校都与青鸟合作,把青鸟看成选择生源的一个平台,所以如果家长想让孩子到省城读名校,青鸟也成了一个必经的关口。

这一切,让青鸟成为一个充满神秘感的学校,而他的老板莫船也被传得越来越玄。

与此同时青鸟这些年也形成了自己的培训特色,有自己专用的培训教材,专职老师,阶梯化的专业培训课程。从招生考试到分班、到历次检测、排名、奖励、宣传都有自己固有的模式。

从一个学生被招录进来,就对他会进行全方位的检测,建立专有的成长档案,分析出他学习的优劣势,确立培训的主攻方向,并有专人与家长定时沟通,对家长提出协助要求。这种专业化的培训体系体现出强烈的个性化培训特点,体现出对每个学生负责的态度,获得了越来越多家长的认可。

而一旦一所学校被家长被社会认可,他们就会按照学校的要求来,不只交钱积极,参加活动,参加家长会更是积极。而这些分布极广,阶层多样的家长群体成为青鸟最好的广告,最大的财富。

他们口口相传,青鸟的声誉也日益盛大,这种盛大的声誉让莫船的影响力也不断增加。不论他走哪去,人们只要一介绍说他是青鸟的老板,都会得到相应的尊重。

而越来越多的人也以认识他,结识他为荣,这使得青鸟后期的分校办起来也相对容易。

一般莫船到一个县上以后,请相关方面的人来吃顿饭,事情大体就定了。有的县区,领导本人就极看重青鸟分校的开办,这也是后期发展较快的原因。

青鸟的高速发展,最大的问题就是人才队伍的建设,这也是莫船最重视的事。如何招到合适的人才是件难事。不只是学历问题,专业问题,而是这个人对教育业,对培训业的态度问题。

所以如果有时间,他要尽可能的对招录人员进行面试面谈,招录来后也会集中时间加以培训。每次培训他必然到场,对新入职人员福利是极好的,由学校安排公寓或提供租房补贴,并有伙食和交通补助。

莫船知道没有好的待遇,是不可能留下好的人才的。而学校要快速发展并且保持质量稳定,培养人才是最为重要的,特别是对管理人才。

现在担任分校校长的员工中入职最短的人只有两年,没有一批骨干不可能组建强有力的管理团队。莫船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同这些管理者经常交流探讨,指导他们的各种管理工作,并尽可能地保持自己与不同员工的接触,尽可能最快的了解人发现人。

而当员工数上了100,学校超过三个以后,莫船明显感到自己要很熟悉学校的各种运行已很难了。而管理不只是任务、奖惩、制度这些事,在莫船看来是希望、前途与未来,是文化认同与归属感,这些东西往往在管理的细微处,甚至在管理之上。

目前来看,所用的这帮年轻人很不错,都充满信心和朝气,这也是整个学校的主流风气。

教育集团成立后,无疑要更加强宏观管理,做好监督与服务,把控好人力与财务工作,形成自己的领导核心,建起运转高效的集团管理层。

但有了集团有了大量的行政人员就要防止管理的行政化、官僚化和形式与文牍主义,否则就会走向反面。

在莫船看来,主要还是这五个部门,教师发展中心,也是自己的人力资源部和员工的培训服务中心。学生发展中心,则是统筹学生招生以及后期跟踪服务的部门。再有就是财务投资中心,做好总体的财务运行以及投资决策。再一个就是培优研究中心,从培训教育的特色,名校招生动向,教材、习题、试题的研究,以及培训时注意的各类问题。自己的图书出版中心就是依附于这个中心组建的。

最后一个就是行政中心,确保学校与外界的沟通联系,以及集团与各校的联系,并确保集团决策的落实与监督。

此外,这个学校既然自己一心想办,那么就要迅速的决策,组建筹建处,搞出设计和预算,制定融资方案。

想想这些又是一系列的事情,自己是要加紧筹备。

想到这些,又想起丽丽说的话,与她合并了也好的,自己其实并不擅长这些事,自己做些幕后的工作还可以。但目前自己作为领导者,还是要走在前面的。再有,如果要成立青鸟教育集团,也还有许多事情要准备,不过对莫船来说,不必把这搞得过于张扬的,不过这事要搞也要等这所青鸟中学的事有了眉目之后再搞。

所谓眉目,至少两件事要定下来,一是许可证的事,二是场地的事。

莫船明显感到自己是上了趟停不下来的车,要让心静下来,要让自己的速度同车的速度一样,否则就只有让心煎熬了,但这两事又互为依托。

或许集团的成立是个支点,更利于自己办学校,看来自己还要权衡些才好。

这般正想时,电话响了,他看了下,是愚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