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总裁豪门>天堂里的马车夫>第161章 权力的影响力来自更大的平台

方春华见到愚同是在市区领导来校检查时发生的。

方春华所在学校没有在全市第一批德育项目化评选中有所表现,校长表态咱们作为高新教育的一面旗帜,要补上这一课。

这补的办法之一就是专门邀请市局领导来学校看看高新一小的德育项目。

愚同在高新教育局领导陪同下转着时看到了学校宣传方春华的展览,并在专栏前驻足了好久,也把那宣传内容看了个清楚。

校长见愚同看得认真,就介绍起方春华,说她的种种事迹,特别是获评省能手市名师后的表现,说的确是一位德才兼备的好老师。为了加深这种印象,居然打发人去叫了方春华。还介绍说,方老师的教学专着已写完了,学校正在策划出版,并说一所好的学校就是因许多优秀的教师支撑起来的。

愚同随口说,德育不是抽象的,而是实在的,有众多优秀教师做学生的模范,已是很好的一种德育教育形式,教育上讲“学莫便于近其师”就是这个道理。

校长说,他们学校正是通过培养教师,达到培养学生的。

正说时方春华来了。校长介绍说,李组长,这就是方春华老师,已是我们高新教育的一面旗帜。在她的引领下,不光我校的英语教学水平不断提升,全区的小学段英语教学也有了大的提高,特别是她倡导的英语口语教学,很受同学们欢迎。她的事迹市教研室领导给予充分肯定,市日报也做过报道。

李愚同看着方春华笑了笑,说,方老师,祝贺你。虽然英语教学同德育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但没有离开德育的教育,一位好老师就是一个最好的德育教育载体,你的事迹我也看到了,真不错。说着还同春华握了手。

春华看到愚同这样,旁边又有校长和局领导倒不知怎么对愚同,心里说,这家伙真把自己当领导了。可表面上说,谢谢领导肯定,这都是我们高校长关怀,支持的结果。 愚同也笑了下,又不好多说什么,然后又一路看下去,他也没在意春华跑哪去了。

后来学校就德育项目化工作做了汇报,听了汇报后,愚同对高新区和一小对推进这项工作做了点评,说了看法。说第一批项目已在有序推进,第二批项目准备在年后确定,市局将大力支持高新区德育工作,目前高新一小的德育工作很有特色,力争第二批里要有高新一小的德育项目。

后来又闲谈了不少,这一晃就快中午,愚同他们要走。高新区的林副局长,也同愚同熟了,说,急什么,好久不来,来了还不坐坐,再说这次也是一小邀请李老师一行来指导工作的,中午吃顿便饭也应当,高校长已安排好了。 愚同推脱了下,高校长说,吃饭也是交流,还希望李组长在今后多支持一小的工作。

愚同就笑笑说,那就客随主便了。又随口说,其实你们这方老师呀,早年是我在阳湾的同事,那时就极喜爱学生,英语教的好。校长聪明,一听愚同这样说,就说,既是好同事,就中午一块儿去。就打发人又去叫方春华,然后一行人就到了饭店。

市局为了更好地推进德育项目化工作,还专门成立了一个小组,从市教研室抽了一名德育教研员,又从关府一小抽了一名大队辅导员,由愚同负责带领大家专门搞这事,愚同也就被当组长叫。

这次愚同是带了他们一起来的,自然王副局长非把愚同让到主位,愚同说他不能的,让王局长和高校长做主位。几人推让下,主位就坐了王局长和愚同,校长挨了王局长坐,还把春华安排到愚同身边,然后才是另两名成员,局里和学校其她的领导。

这一顿饭吃的自然是热闹和谐,大家倒不停地拿愚同和方老师说事,而春华总把功劳往高校长处推。于是大家又说高新一小的好,由高新一小又说到高新区整体的发展和教育的腾飞。不觉间都喝多了,高校长也是豪爽,不停地敬愚同,也让春华照顾好愚同。春华气得盯着愚同笑着说,今天叫我来,就是当丫鬟的,我这丫鬟就好好伺候领导。

愚同笑笑说,吃顿饭而已,别想那么多。饭后学校还派车把他们送回市局。刚到,愚同收了一条春华的短信,还是你们威风,不过也谢谢你!愚同回信说,就算见一面,你到一小后我还没去过,祝你好。

下午上班后,洪调打电话叫他。愚同去了,洪调说,苑川的刘局长想请你们过去一趟,还不好给你们说,电话打我这儿了。愚同说,这有什么不好说的,大家能有积极性好啊,我安排下,这周抽个时间去趟。洪调,你没事了也去,刘局长他们怕是想你了。洪调说,行啊,只要没事陪你们去。

愚同一笑说,是领导带我们去。行,安排好了,我跟领导说。离开洪调,刚回办公室,王科长又把他叫去,说,愚同,晚上没事吧? 愚同说,没有。有事吗,王科长?王科长说,吃顿饭,府南的李局长说了好几次了,想同咱们坐坐,今晚没事了,一起去。愚同说,行。又讲了近期各县区对申报德育第二批项目的热情大,大家的想法也越来越好。王科长说,这是好事,看来咱们改革的方向是好的,第一批项目实施后反响很好,你抓紧准备第二批项目。愚同应了声,就回了办公室。

下午吴股长来了电话,问他什么时候再回关东一趟,让回来了大家见见,愚同也应了。

晚上吃饭时,府南区的李副局长、股长、还有两校长,基教科这面有王科长、郭老师和愚同,还有一个柏姓的女同事。说没事的,可还是为这德育项目的事,两校长也热心地想参与进来。其中一个校长同郭老师还是同学,这饭吃起来就又热闹和谐,边吃边聊,又是到半夜,愚同才回了住处。

只他现在已不在铁路桥下住了,是中山路一个小区的两室小公寓。这公寓是莫船给他找的,莫船说学校为老师租了住处,给他一套。愚同看了,环境,住房都不错,离单位也近的,就说多少钱? 莫船让他不管了。

愚同说,这哪行。莫船说,我听说局里给你200元住宿补贴的,你非要给就200行了。 愚同还要争。莫船说,是兄弟了就这样,每月有人收的。 愚同就在暑假后搬了过来,看着时倒也有个家了。

愚同给自己倒了杯水,点了根烟,一个人静静地坐在客厅里。想想自己这一日的总在外面吃饭,而且经常是被人请吃,在局里慢慢地与大家熟了,也与各县区的领导熟了,甚至与一些校长们也熟了。这熟了后,相互的联系就多,就会把一件事变成两件事三件事,就会由一件事到另一件事。自己算负责德育、安全与体育,看着是很务虚的事,可这务虚的事里总有想象不到的利益。加之今年德育项目化的推进,更是把这些务虚之事当成务实之事了。

除了这些务虚里的务实之事外,像德育上要选什么先进、典型的、三好生的评选、好少年的采访、德育特色学校的评选等也并不完全虚,而安全上也不光是处理问题,也有安全教育器材发放、先进评选、经验交流、演练开展等很多具体的事。

即使是安全问题上的处理也存在调查了解及如何处理等问题。而体育工作上的事更多,各类比赛的报名、秩序、获奖、赛事的安排、时间以及赛事补助等等,都可能成为一个事,都可能给某个县区,某个学校行个方便,甚至利益倾斜,所有这些事再融合起来,就形成了一环套一环的事情链。

而科里的干事虽各人有分工,但大家天天在一起,你需要在我管的事里行个方便,我需要在你管的事里行个方便,这样一来,就基本上将科里的事都打通了,而与别的科室,也是这关系。基教科管着学校、学生的方方面面,基本上别的科室的人都用得上,总有各种事麻烦大家,你可麻烦我,我也就可麻烦你。一来二去,教育上的事也就慢慢全通了,从学生的择校、择老师、择座位、学籍、休学、留级,到考试招生、荣誉评选、学校项目评审、荣誉获得、教师培训、评优、升职称,甚至县区考核评选等,凡与教育有关的事情就形成了一个教育的大杂烩。

而有事的地方就有权力,而事随人走,每个人的社会关系又十分复杂,府北区熟人的朋友、同学在关东的,留谷的熟人在关府的,就把这网洒的更大了。总之,县上的想解决市里的问题,市里的想解决县上的问题,这个学校的想解决另一个学校的问题,就更让事情日益复杂起来。而呆在市局的好处,或者这个平台的好处,就是所有事情的一个联结点,可以把触角深入到全市教育的各个县区,各个学校,各个角落。

而人又是社会上的人,又与各方面打交道,于是教育上的事与社会上的事又都发生着关联,也就因教育上的事与社会上的方方面面有了关系,于是别人找教育系统的人办教育上的事,教育系统的人找社会上的人办社会上的事。一下子,愚同觉得自己的生活高速运转起来了,每天脑海中有这样那样的事,每天要联系这个人或那个人,同样,别人也在不断地联系着他。而任何事情都不只是说说而已,都有各种利益在里面,请吃送礼是最基础的事了。

一件事从开始说起,到吃饭见面,到托人办理,到最后感谢,没有几顿饭,几次交道是结束不了的。

更复杂的是,一件事会结识一些人,结识人后,就会把一件事变成两件事,刚开始是自己的事,后来变成朋友的、亲戚的、同学的事,所以很忙。

愚同感到要把这些事一天应付下来就十分不易。

至少一个暑假,愚同就完全陷在这些事里面。

刚开始幼儿园、小学生入校,先是小范给自己说了他表姐的孩子想到市属的人民路幼儿园,自己与园长不熟,可赵科长的爱人是副园长,这就解决了。再是关东教育局办公室的韩强他舅家孩子想上高新一小,愚同就给高新的王副局长讲了。府北区普教股的干事姑家的儿子想上关东小学,愚同就给吴股长说了。陈县股长的侄儿要到关府一中去,愚同就给一中的罗副校长联系了。明侠科里的副主任的外甥,想上关府一小,他就同校长联系了。关东城关专干张文贵也找到自己,他的同学孩子想上关府中学,成绩差了些,他就同郭老师一起去找了关府中学管招生的副校长。甚至阳中一个老同事也找来,他的儿子想到府南区的铁路高中去,愚同就同府南区教育局的张股长联系了。特别是自己一个过去的初中老师,不知怎么找到自己,要把儿子从青化中学借读到府北的重点高中龙川中学,自己就给府北区管高中招生的那个麻烦过自己的干事讲了。

所有事情看起来都轻松而顺利的办成了。

事实上,事情不是简单的打一个电话就完了。第一次打个电话说说,你应了,他第二次会来带了现金和礼品,让你先办事。事办成了,又来答谢一次。一来一去,一件事就要折腾几回,再加上请客吃饭,自己再参与的话,就更是忙碌。虽然关系特别好的像莫船、连舟、丽丽给自己说个什么事,办了就办了,可他们也会来给自己东西或钱财。

同样,莫船和丽丽的学校也会让自己变得有权力一样,特别是莫船的学校现在上起来倒十分不易,而自己给莫船说时总会成的。

就在这种不知不觉中,礼品和钱财会增加很多,自己不断地往回拿,以至于妻子肖明侠不解地问,你在市局到底是干什么的?到底有多大的权力?怎么会收这么多的礼品?

愚同知道自己还只是一个干事,本质上没有什么权力。但利益却因为一个平台,因为自己在这个平台所处的位置而向自己不断倾斜。

愚同搅入这些事情中时就会想,这种无形的权力是如何形成的呢?

有时一个电话就成了,看对方感激不断,给自己送的钱物让自己吃惊。让一个学生入学能值这上千元的钱吗?何以自己一个电话就能成呢?而且这些事越是如此容易,越是让愚同心惊。

更典型的是,连舟妻子秋红玉居然直接找到了自己,说他们领导妹子的儿子,想借读到石鼓区的一所好高中,还想把学籍转去。自己同石鼓区的股长联系了,说学校有8000元的借读费。自己给红玉说时,红玉说,领导说了钱没问题,只要事能成。石鼓区的方股长联系好后打电话问愚同关系怎么样?关系好的话,校长讲可少5000元。又说他同这校长关系铁,咱俩是兄弟,就看你与办事人的关系怎么样?

这让愚同有些犯难,自己同连舟自然熟了,是自己人,红玉自然也算熟的,可与她领导就远了,与她领导的妹子就更远了。自己一句话关系好就可以少5000元,这让愚同就心惊。

人家校长的情分是向张股长的,张股长对的又是自己,自己对的是红玉,红玉后面是领导,领导后面是她妹子,这链条真是太长了。就跟张股长说不用了,就按学校的规定吧,让他们自己去办就成。张股长说,这样也好。

在愚同心里觉得毕竟是红玉来找自己办事的,却还在自己心里要分个亲疏,倒觉得有些对不住红玉。

可事后,红玉居然还拿来钱要感谢自己。自己不收,红玉还说,不是给自己的,要让自己感谢办事的人。自己还是觉得不能要。红玉说,这你得收下。领导准备用一万元办事的,她觉得与愚同关系熟,就只拿了一半,这已是很大的人情了。你若不收,我就不好说了。再说,这事你中间肯定还托人的,还有别人,不光是你,你是校长的话我就不给了。

愚同就知自己不能说什么,只有接了。拿了钱后给张股长办了张卡,可张股长死活不要。还说,咱又没让校长少钱,咱兄弟俩之间不说这,今后还要麻烦你的。

愚同后来就把一个市级荣誉倾斜给了这个高中。可给了后,这个校长非托张股长请吃了自己一回,还送了好些礼品。

这中间的原因,愚同大体能想来,可想着时还是感到后怕,权力及权力的影响力是太可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