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总裁豪门>天堂里的马车夫>第160章 名师就是一种可以开发的资源

遇见连舟自然让春华惊讶,说,你咋来这儿了?

连舟说,我是今天第一次来,没想就碰到你了。

春华问,你来雷公有事吗?连舟说,我也刚接到调令,我来雷公初中了。春华说,你成雷公初中的校长了?连舟点点头。春华倒“哇”了一声,真的吗?太好了,这可是我的母校。我自毕业后基本就再没进去过,这些年回来也想进去看看,可又不认识人,就没有。你来当校长了,我可就有机会进去看看了。

连舟说,那今天去看看吗?春华说,不了,你刚来也不熟的,等过些日子,我再来。两人就又说了些闲话,连舟就进了学校。

看连舟进了校门,春华倒有些伤感样,心想连舟都成自己母校校长了,想想这世事变化可真大。

回到家她又呆了晚,陪父母说了话,讲今年冬天要把他们接到关府,有暖气的,不回来过年了。母亲说,去你城里有啥好的,小小的楼房,哪有乡下宽敞。春华说,你们来了,我就天天与你们在一起了。再说我们一上班,铜镜一上学,整天家里没人,暖气也白烧的。

母亲说,到时你要能把你爸动员去,我就去。春华说,我会的。你们也年纪大了,该歇歇了,别老想着干活了。一家人又说了些话,第二日她就回了关府。

在雷公坐车时又想到当了雷公初中校长的连舟,这家伙还变得快,在天灵也就几年吧,就到大校雷公了,看来留在关东的连舟干得也不错呀。

回到关府没几天就彻底开学,春华的生活就又紧张起来了。新学年,学校为了强化英语教学,把英语打造成学校的一个特色,专门成立了英语教研室,并且让她当主任,而且这个教研室也兼着全高新区英语教学的指导工作。

校长给她谈时,她知道自己不能表示有什么意见的,于是在新学期就把英语教研室的工作也扛了起来。

开学没几天,教师节就到了。教师节前全区全市第一批名师评选结果出来了,自己是上学期被推荐参评的,当初也没太在意,可现在一宣读,结果自己既是区上的名师,也成了第一届全市的首批50名名师之一。

校长宣读完后,讲这次名师竞争激烈,方春华老师能获得首批名师称号,既是她个人的光荣,更是我们学校的光荣。根据市上安排,教师节全市将召开隆重的庆祝大会,将由市领导向50名首批关府名师授牌,并给予每人5000元的奖励。学校为了表彰方春华老师为全区、全校争得荣誉,鼓励更多老师向名师学习,争当名师,共创名校,特向方老师奖励2000元。

方春华这个教师节就在这种喜庆的氛围中度过了,先参加完区上的表彰大会,又参加市上的表彰大会,最后再是学校的表彰大会和开学典礼。方春华在这些大会上不止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奖金,更收获了不少的鲜花。

把那块首届关府名师的牌匾放在家里时,春华觉得自己真的有了名师的感觉。

面对别的奖品礼品都好说,麻烦的倒是如何花掉这数千元奖金?自己全留着不妥,给大家买什么也不妥。最后还是给学校买了一批英文少儿读物,再就是与同年级组的老师小范围聚餐一回,自然是大家围着她说了许多好听的话。

聚餐那晚,春华破例喝了不少的红酒,回家的路上走起来也轻飘飘的。

住到高新后,一个麻烦的问题就是心海与铜镜每天上学远了。他们每天早上要起很早,刚开始想着只有一年了,再坚持些,等孩子上了高中就好了。可心海迟到了一两回后倒对自己发了脾气,说他在学校要了间宿舍一周不回了。自己也没觉得啥,不回就不回了,总在一个市上。可老公和孩子晚上不回来,春华倒不知回去干什么,也就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用在工作上。

英语说白了,不过就是一门交流的工具,可这门语言成了春华谋生干事的手段。好在从上学时她就喜欢英语,这回有时间了,可以更深入的学习,更好地练习自己的口语。

所以每天下班后,她不必早回的,加之学校给了她一间办公室,倒可以更好地沉浸在自己的英语世界。自己这些年在英语教学中也有许多体会和感悟,是要把它们写出来的,加上过去自己偶尔写的有关英文教学的文章,就有种出一本关于英语教学方面的书的想法,也就显得更忙了些。

而春华越写越似有很多疑问,也就又回过头来,更细心地研习、比较在英语教学中的各种问题。

春华在老公和孩子不回来最初的不适后,倒慢慢习惯上这种简单的生活。三餐都可以不做,随便吃些,一日也就除了教学工作和社会活动外,把更多的时间用于英语教学研究和写书当中。

那天晚上自己仍在办公室写作时,门被敲了,打开时是校长。校长问她怎么还没回?在干什么?

方春华本不想说的,可还是说了自己的想法。这想法倒得到了校长的夸奖,看看她已准备的书稿直叫好。说让她安心准备,学校将想法为她出版。

那晚校长夸她倒罢了,居然在教师会上,校长把这讲了出来。说什么叫好老师?什么叫事业心?什么叫拼搏努力?方老师已是省级教学能手,全市教学名师,但仍孜孜不倦,潜心钻研,牺牲自己的业余时间,加班加点的学习总结,反思自己的教学得失。并说了她已在写一本有关英语教学方面的专着。对于这样勤奋敬业的老师,学校不但大力提倡,更要加大支持,这本书学校将鼎力扶持出版。

校长最后希望大家能向方老师学习,做专家型教师,不能满足于已有的成绩,不能只做个教书匠。听着这些话时,方春华不知该感激校长,还是该怨校长。写这书,不过是自己没事给自己找的一个事,是自己很私人化的东西,可校长这么一讲,倒成了自己为了工作的事。这会让大家怎么看自己呢?

果然会后同自己好的老师,就对自己说,方老师要向你学习了,看来我们只做个教书匠不行的,可也不是谁都能成了专家呀,你这不是在逼我们吗?春华说,我哪逼你们了,我就是做些自己的事,不是校长说的那样。

那老师说,有你在前面带着头,校长在后面不逼能行吗,还不是你在逼我们吗?这倒让方春华有些无言,不知说什么好。自己下班后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心里倒生了烦乱。然而,更烦乱的事,还在后头。

那天校长把方春华叫到了办公室,进去时有个男的,校长介绍说,这是市报的董记者,专门来采访她的。说市教育局与日报合作开了个名师访谈栏目,这期是她。

记者顺便采访了校长,校长已把她的情况做了介绍,特别提到了她成为名师后的表现,以及现在正在写的教学专着。当着校长的面,方春华又不好拒绝,就回答了记者提出来的一些问题。书是关于哪方面的呀?写书的初衷是什么?成了名师后有什么感受呀的。

方春华那天并没有觉得自己说过多的话,可日报登出来后,却有了太多的溢美之词和自己唱高调的话。看着那报道,你都会觉得这个被称为方老师的人实在了不得,特别是讲她的成长与学校的关系那段,实在是给高新一小和校长贴金。可你又不能说写的不对,春华看着时,觉得自己的脸都有些发烧。

不说别的,方春华知道这文章只会让自己与大家的距离越来越远。

但校长很兴奋,专门就市报的这篇文章又在教师会上做了宣讲,讲了个人成长与集体的关系。让大家要体会到高新一小不只是培养学生的好学校,更是促进教师成长的好土壤,要把个人成长与学校的发展紧密的结合起来,在这方面,方老师的成长就是最好的例子。

还说这文章管委会的领导看到后很高兴,专门给她打了电话表示祝贺,希望能涌现更多像方春华一样的好老师来,为高新区的发展助力添彩。

看来校长所站的角度已经很高了,自己无疑是被当成一个典型树立起来了。而不多的典型经历告诉方春华,一个人成了典型后,慢慢的就不是她了。

这让方春华不由想起自己在阳中时被学校树立成典型的事情。

当初成为典型不由她,现在也不会由她的。事实上所有的一切,已不由她控制了。

现在没人听她说什么,似乎她说什么已不重要了,而是别人如何来看她,看她做的一切。

在这种氛围中,方春华心里有说不来的一种堵,这时刚好省上有一期英语教学骨干的培训班。虽说主要是为中学英语老师开的,她还是给市教研室的王科长说了下,报名参加了。

她有种想逃的感觉,也想让自己能静静。

培训班刚好在省外国语大学,也就是自己曾经的母校省外专。

而参加骨干培训的居然有好几个当年的同学,这让方春华很是兴奋。也见到了几位过去的老师,方春华有种重新做学生的感觉。而且这次培训的时间有一个多月长,那种学生的感觉倒让方春华忘掉了附着在自己身上的好多东西。

她与同学们一起听课,一起坐下研讨,一起进行口语训练,一起到外省的学校参观学习,也一起看外面的世界,一起表现女人的傻气。但也坐下来说各自的生活,各自的工作。

两个女同学已做了他们当地重点中学的副校长,听到自己为那些名利的感叹,倒直笑自己。

说你怎么还是上学那会儿的想法呀?咱们这算什么,你不见当官的人怎么生活吗?咱连这么点儿名利受不住,还怎么做事?你一年能得多少钱?加在一起也不到几万元,况且每笔钱还是自己靠劳动得来的,有什么心不安的?你要心不安,那些白占国家巨额财富的人,还不得跳楼?可你不看人家活的好好的吗。咱都算教师中的佼佼者了,可敢买名牌衣服,包包和化妆品吗?咱们不敢的,咱们还生活在社会底层呀。别看被人抬的高,可什么也没得到,你要的不是不安,而是如何利用这种名师身份,更好地开发自己的资源,让人生再上台阶。

方春华后来听她们讲各自是如何做的,是如何开发自身资源将利益最大化时,方春华只会为自己对世事的不谙而感叹。同学们听说她正在写一本书时,就又说了,这书写出来可不能白送人的,要充分利用自己讲课、报告的机会推销出去,做的好的话也可以挣上一笔钱的。

一个同学讲,她一个课件做成了都卖了几万块呢。方春华倒真没想过自己这书写出来后怎么办,听同学一讲,写书居然也是一个名师的生财之道。可这样合适吗?

那同学说,有什么不合适的?这书就是你的知识产权,你是名师,这就是名师的知识产权,一定要卖个好价钱的。看同学说的的十分肯定的样子,方春华又觉得自己还是太不会做事了。

培训分手时,同学们倒也热情,说书出来了,给我们说声,不说多,我们每人帮你销售几百本不成问题,今后要多联系呀。你是名师,要懂得开发自己的名师资源,也要注意自己的身份,别谁一叫就讲课,就去做报告。

另一位同学讲的更直白,她说一个人的名气就是开发出来的,你会发现这名师资源你越开发你的名气越大,你不会开发了,那名气也就慢慢的没有了,别看你是什么名师。

最后大家一致的意见是,这成为省级能手,省级骨干不容易,但要利用好这种名师资源,开发好这种名师资源,为自己发展添砖加瓦却更不容易。如果不能利用好这种名师资源,咱们也就枉为一场名师了。

回来的路上,方春华一直在想,这名师资源到底要如何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