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古代言情>过关山【完结】>第60章 消暑

  盛夏之末, 负责官州事宜的队伍离京不久,皇帝为了消暑,不日后便带着妃子和儿女们去了庆平山庄避暑。

  蝉鸣声在耳畔环绕, 庆平山庄附近的河流两岸一处树下, 见两抹身影坐在石头之上, 百般无聊地偷闲避暑。不远处还能看见胖墩墩的身影在河边戏水摸鱼。

  赵或把视线从谢长清的身上收回,脚踩着鱼竿,将吞山啸搁置一旁, 手中兜着碎石投河,看起来十分自在。

  他望着扬起波澜的水面, 若有所思道:“若非有两部联手, 引得其余人一并出手阻拦张昌钦, 恐怕难成此事。”

  贺宽盯着一颗颗的石子落进河床, 眉头越拧越紧,“我瞧着孟悦恒也不是善茬, 沈幸仁此行能一帆风顺就不错了。”

  赵或收住投石的动作, 哼道:“现在没人保护他了,就该让他吃点苦, 省得那张嘴老是气我!”

  说罢, 将手里的石头狠狠丢到河里去。

  贺宽看着满河床溅起的涟漪, 只觉心头一紧,抬了抬想阻止的手, 瞥了眼他欲言又止。

  不远处忽地传来惊喜的叫声,树荫下的两人转眼看去, 只见谢长清光着腿脚站在水中, 沾湿的双手正抱着一条河鱼兴奋尖叫, 那鱼儿在他怀里不断扑腾, 他则带着满脸的欣喜若狂和岸边的两人对视。

  “惊临!见初!看本少爷的鱼!”他边说边高举着炫耀,恨不得下一刻就把这条鱼吃干抹净。

  赵或回了个敷衍的笑,而一边的贺宽则脸色铁青,看着脚边无动于衷的鱼竿陷入怀疑。

  他欲制造意外把赵或手中的石头扬掉,但见对方扭头过来谈话,顿时将他的计划打乱。

  随后听见赵或问道:“我在京中办案这段时日里,你的骁果军似乎并不是很太平。”

  将领重视立威,若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则会选择斩首示众,以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但他们二人从回京以来,和骁果军的相处中却未曾出过纰漏,只因赵或领回的五千精锐都分散纳入十二卫中。

  眼下赵或莫名提起此事,说明他作为旁观者留意到了变动,意味着其中或许真的遇到了事情。

  贺宽坦然道:“听闻张昌钦打算整顿军籍,重新部署巡防,毕竟京兆尹是他手里的人,自从陛下遇刺后,兵部整日惶恐不安,京兆府将城防盯着紧些也正常。”

  赵或继续朝着河里抛下石子,道:“鸦川口一事恰好赶在述职之前发生,兵部因两州管制不当遭御史台谴责,又逢三省问题刁钻,导致述职不顺。不久前江州生事,兵部宛若冰窟,旁人见之都要绕道而行。若今年不出功绩,只怕清流派不会轻易放过兵部这块肉。”

  毕竟这块肉还被世家叼在嘴里,两派互相盯得紧,但凡发现机会就如饿狼扑食,争得你死我活。

  贺宽似乎想起什么,忽地压低声道:“话说回来,这次我回府上,你猜我瞧见什么?”

  赵或收手看他,只听见他接着说:“去年老爷子寿辰前夜,璟王府送了一副铠甲,那可是照着老爷子当年行军所用的样式所打。”

  这话中的意思再明确不过,璟王府有意拉拢贺家,此举若是浅面看,便是贺寿之礼,若是深思其中含义,那便是觊觎兵权。

  说明清流派对兵部早有打算,一旦贺家倒向清流派,各州兵房必有异动。

  赵或问道:“陛下可知此事?”

  贺宽转头看向河面,思忖说:“或许正是知晓此事,才将我从越州调离,夺了手中的兵权,以免让老爷子命我归顺。”

  赵或想了想,突然轻笑问道:“该不会是老爷子去陛下面前将此事捅破的吧?”

  只见贺宽颔首,“老爷子是年纪大了,但是不糊涂,就算是得罪人也要表忠心。”

  谁人不知贺老将军爱国,对皇位上坐着的人忠心耿耿。

  但是说着他又垂了眼帘,喃喃道:“可是有用吗。”

  一旦生疑,便是穷途末路,这才是忠于帝王的常态。

  赵或伸了伸懒腰,乐此不疲抛着石头,对此感叹笑道:“学学我当个闲人不好吗?”

  远处又听见谢长清高声惊呼,引得两人再次转头,发现又被他摸上了鱼,对面这一次不仅抱着捕捉到的鱼炫耀,甚至还挑衅起贺宽。

  谢长清开心地叫嚣道:“贺见初,你的鱼呢?”

  赵或转头同情看了眼身边的人,嗤笑一声道:“加油,没用的东西。”

  贺宽闭眼吸气,随后一脚蹬掉他手里的石头,骂道:“别在这碍着老子的钓鱼,全部都给我滚!”

  作者有话说:

  谢谢阅读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