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现代言情>急诊科观察病历>第9章 主诉:发热伴咳嗽、咯痰3+天

年初三,赵彬一早就坐班车去了青北院区。接了谢晓东的班,继续做他这个月最后几天的住院总。谢晓东来得慢跑得快,查完房,赵彬想到还有几句话没问,转头找谢晓东,人已经坐公交车溜了。赵彬气得又电话追杀过去把他骂了一顿。

从过年开始,疫情逐渐在C市进展,短短三天时间,C市的确诊病例已经快速上升到18例。C市人也开始意识到情况严重。病情稍微轻一点的,能在家里观察,都不再来医院就诊,尤其是老人孩子这些免疫力差的人群,基本不来医院了,就怕在人群密集的医院里被交叉传染。急诊科外面的候诊区一下子空空荡荡,门诊量骤减到一天30人左右。从早上交班到上午十点,都没有一个病人到来。其他科室也是病房空出大量床位,整个医院难得陷入安静状态,颇有点门可罗雀的感觉。急诊科的医生护士忍不住相互开玩笑,算是托拖疫情的福,难得轻松一下。

赵彬从交了班就坐到值班室做数据统计了。年后医院就要问他们要假期期间的各项数据,他休息了两天,今天来就想赶紧把前两天的事情补上。

中午时间,他到诊室接一会儿班,让值班医生去吃午饭。刚坐了一会儿,就有病人来了。是一个老年男性病人,看起来精神状态很好。他温和地问病人:“怎么不好?”

病人回答:“咳嗽,咳了三天多了,我想着老是不好,还是要来医院做个检查。”

赵彬这几天都在接收医院下发的各种文件,关于新冠肺炎的东西看了太多,现在是听到咳嗽就很紧张。马上问道:“发烧吗?体温多少?”

病人摆手说:“体温正常的,刚才在门口测过的。”

赵彬勉强放下一颗心,继续针对咳嗽的主诉问道:“咳嗽三天多,有痰吗?”

“有痰,”病人说,“白色的,泡沫一样的痰。”

“痰多吗?”赵彬一边记录一边问。

“不多,”病人清了清嗓子,“还不太好咳。”

赵彬继续问:“有觉得胸闷、气紧、心悸吗?”

“没有,这些倒没有,就是咳嗽。”病人回答,“要不要照个片子?”

赵彬点点头:“老年人咳嗽就要担心会不会是肺炎,是该照个胸部CT看看。”

病人和家属对视了一眼,说:“哎呀,我们就是怕是现在这个很吓人的肺炎啊……”

赵彬安慰他:“除了这个新冠病毒肺炎,我们还有普通的其他肺炎,不是所有肺炎都是现在这个。”

病人吞吞吐吐地:“哎,我们……我们就是怕啊……我十多天前,去武汉出了差回来……”

赵彬瞬间心里一紧,手上打字停了下来:“什么时间?具体哪一天去的武汉,呆了多久?什么时候回来的?回来多少天发的病?”

病人回答:“我是差不多回来有13天了,算一下就是回来第10天开始不对的,一开始是发烧……”

赵彬看着他:“你刚才说没有发热。”

“哎呀……”病人闪躲着说,“刚才测体温,是没有发烧……”

“门口分诊台问没问你,去过武汉没有?”赵彬心里起了一股气,语气也开始重起来。

“他们问我最近去没去过,”病人说,“我想我都快两周了,不算最近。”

赵彬压住火气,说道:“不管你什么时候去的武汉,两个星期以内,都是最近。现在这么危险的时期,你不该把这个隐瞒了,在分诊台那边就要主动说。我们分诊台都贴了提示,让病人主动提供武汉、湖北旅游居住史。根据现在你的情况,我基本就可以判断了,高度怀疑就是新冠肺炎。”

病人叹了口气,神色里有种绝望的意味:“我其实想到也是这个……我就是过来想让你们给我确诊的。”

家属也皱着眉头,眼里隐约有些泪水:“医生,那我们现在该怎么办啊……?”

赵彬挥手让他们不要再说话,他站起来,拿出手机打电话给护士站:“刚才进来这个咳嗽病人,才从武汉回来的!高度怀疑新冠肺炎!打电话上报疾控中心,让那边过来采样,叫发热门诊那边过来接病人就地隔离,所有人暂时撤出门诊区域,你们找人穿了防护服过来,大厅、诊室全部消毒。分诊台是穿了防护服的?他是从分诊台直接走进诊室的?没去别的地方?”

病人听他说的严肃,忙接着回答:“没有,分诊让我挂号,我那边挂了号,这边直接就过来了。”

赵彬听到这句话,又吸了口气,稳住自己语气:“挂号处那里也要派人去消毒。挂号收费的人穿了防护服吗?没有?把人也带去发热门诊,我们两个都单独一个房间先隔离,等他的核酸结果回来,阴性才能离开。”

指挥完了,他放下手机,看着病人家属:“你也一样,到我们发热门诊去,单独一间房间暂时在这里隔离。如果他的核酸阴性,你可以离开,如果他的核酸阳性,家属还有今天没有穿防护服的几个工作人员,都要一起隔离。”

只等了片刻,发热门诊的值班医生就穿着防护服过来了,同时带来几个N95口罩,赵彬、收费室的同事、病人还有家属都带上口罩,按照发热门诊医生指示,到单独隔离间等待。发热门诊和急诊科是完全独立的,赵彬惦记急诊科现在没有老总,赶紧掏出手机,给科主任和各级领导汇报,今天接诊的这个疑似病例,和自己目前的情况。

急诊科周主任很快回了消息。现在他还呆在发热门诊就地隔离,急诊科有事继续打电话给他处理,电话上口头指挥;但如果问题比较重,就通知当天值班二线来处理。今天值班的二线也赶紧通知从城里过来坐班,处理突发状况。谢晓东要严格待命,不能离开本市,一旦赵彬接诊的病人确诊,那么赵彬也要接受观察隔离,谢晓东就必须提前接下一个月的老总班。

科室的事情处理得差不多,赵彬才缓了口气,发消息给罗铭遥。

“还在等核酸结果,不要太担心。”他在消息最后说。

罗铭遥要比他紧张得多,立刻打了电话过来:“赵老师,你、你没有什么不舒服吧。”

赵彬轻轻笑了一声:“潜伏期7-14天,从病人进入诊室到隔离去发热门诊,我就和他在诊室里呆一起十几分钟。不至于我就吸了一口空气,马上就开始出现症状吧。”

罗铭遥并没有被安慰到,更加担忧地说:“你当时,穿了防护服吗?”

赵彬回答:“没有。就是因为防护服紧缺,青北院区这边,只给发热门诊、分诊台配了,我们急诊普通门诊医生,还没配上。我当时只带了口罩、护目镜和一次性手套。”

罗铭遥紧张起来:“现在好像说的是,只有防护服能防的住啊……口罩护目镜,根本挡不住……怎么办啊?”

赵彬赶紧安慰他:“你不要乱紧张。这里核酸检测还没出来。而且口罩护目镜肯定是有防护作用的,就算他核酸检查阳性,我也只是密切接触者,不是确定会感染。何况,我身体素质还是不错的,免疫力好的人群里面,患病率相对比较低。”

罗铭遥仍旧不放心:“我就是觉得你最近上的老总班,都很辛苦,总是半夜里起来的……还是对免疫力有影响的。”

赵彬笑道:“年轻力壮的,就说得我这么差劲了?”他转了话头,提醒他:“再给你爸妈打电话去说说,一定要注意防护!”

罗铭遥回答:“嗯,我昨天又打电话去说了。现在乡镇农村管得比城里还严,镇上聚餐的地方都关了。我们镇下面有个乡里,外地打工回来的年轻人,过年和几家人团年吃饭,一个乡出了三四个发病的,五十多号人都送去隔离了。他们说现在镇上和电视新闻里其他乡镇差不多了,无人机喊话戴口罩都有,他们也紧张起来了。”

“知道紧张就好……”赵彬叹了口气,“希望疫情早点结束,你也找时间回去陪他们几天。”

那边科室又打电话过来了,赵彬只好先跟罗铭遥说了“待会儿说”,去接工作电话。是科室秘书打来的,来详细问他接诊经过,防护情况,科室要把事情作为不良事件上报。顺便也要完善安全漏洞。挂电话之前,科室秘书才说:“刚刚主任跟我说,已经给医院说了,明天就给你们送防护服来。不出事医院总存着点侥幸,你这回要真的感染了,医院要负一部分责任的!”话语之间也有些愤愤不平,“自己医院口罩、防护服都不够了,还在往湖北那边捐。起码也要保护好自己的员工吧……”

电话挂了,赵彬一个人躺回隔离病房床上,心里才透出一丝紧张。他也不是没有害怕,没有焦虑。当病人说到自己去过武汉,有过发热时,他当时心里都凉了半截。疫情的巨浪终于翻滚到了面前,他站在一个最危险的海滩上,感觉着冰冷的海浪即将把自己吞没。他抓着手机,想还有什么事没有交代到。最终,他什么也没再做,闭上眼睛,沉默地睡了。

第二天,又在隔离病房等了大半个白天,到下午,疾控那边打来了电话:病人核酸检查阳性,要马上送往指定医院隔离治疗。其他所有密切接触者,送入社区安排地观察隔离点。

疾控的车先来了,把病人转运去顶点医院。赵彬听到走廊里一片嘈杂声,隐约夹杂着病人家属的哭泣。

发热门诊的医生安慰着她:“这个病不是高致死的疾病,是有机会治疗好转痊愈的,你也不要太担心。倒是你自己,你也是密切接触者,照顾他好多天了,往后你还要继续隔离,保持好积极的心态,不要太焦虑了,好不好?”

病人家属呜咽着说:“他除了咳嗽,还有好多病呢。还有高血压,胆固醇也高,去年查的脂肪肝。这些又怎么办啊?去医院里面,谁照顾他啊?他要是出了什么事,医院会通知我们吗?”

医生一直安抚着她的情绪:“这些慢性病,医生都会注意的,把药吃上,稳定好血压,没事的……医院里面也会有护士照顾他。现在特殊时期,条件可能差一点,比不上你亲自照顾,但是你相信,医院里不会饿着他冷着他,对不对?有什么事,医院肯定会通知你们,病人病情变化,都要跟家属联系的……这些你都不要着急……”

赵彬靠在门上,听着他们的对话,迟迟不敢打开手机,给罗铭遥发消息。

过了不知道多久,社区的电话打来,确认他的个人信息,又问了一遍他的密切接触情况。他再次详细讲了经过,包括接触后的隔离措施。问完了这些,社区问他:“家里还有其他人吗?需要我们帮忙吗?”

赵彬愣了愣,说:“我有个合租的室友,我想让他给我送点日常生活用品,能不能告诉我待会儿要去隔离的地方地址?”

社区回答:“好的,我们大概一个小时以后过来接你,请你做好准备。地址车上司机会告诉你。”

通话结束,赵彬平复了一下心情,才慢慢地发消息给罗铭遥:“昨天的病人确诊了,核酸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