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都市情感>别闹,不会真有全家穿越这种事吧>第167章 女儿的必需品,涵盖方方面面
  回到富丰庄,夏安茹第一时间就把土豆交给了外公,花生给了外婆。

  从没见过土豆的外公,也很实诚,说自己连种麦子高粱都还没谱,这没种过的玩意儿,他怕给种死了。

  “没事儿,我会指导您的。”夏安茹笑眯眯。

  老母亲直揪鼻梁。

  她随便拿了俩土豆,说一会儿做炒土豆片给大家尝尝味道,一会儿李大年还得来蹭饭,这土豆也算加菜了。再炸炒点儿花生米,裹了盐吃也挺香。

  说完,便赶紧走了。

  老母亲,再也不想跟女儿纠结土豆的事儿了。

  当然,姚老八也觉得夏安茹会种土豆这事儿不靠谱,关键他也不知道土豆是个啥玩意儿,看着倒是挺像山药豆它大哥的。

  应该能当粮食的吧?

  不管了,姚老八决定敷衍下外孙女,“呵呵呵,外公就要烦扰你了。”

  “没事儿,”夏安茹也很好说话,“说啥烦扰不烦扰,咱们以后还得靠这土豆致富呢!”

  大舅二舅听着这话耳熟,不过也只是对着外甥女笑。

  这丫头也是个妙人,啥啥都说能致富,如果真能种地就致富,那大荣朝还有啥穷人吗?

  孩子,还是纯真。

  在她眼里,这荒凉的肃州,也许可以算是个风水宝地吧。

  吃晚饭前,夏安茹还特地视察了下肥料盛器的安装使用。

  大小倒是合适,就是大顺他们上厕所,得看着点儿,不然容易掉进去。

  待到夏兆丰他们下衙回来,几个大人商量下来,还是得给小的们准备个痰盂或者小马桶,到时候真要掉进去了,哪怕捞出来,孩子也不能要了。

  这事儿,姚外婆本来是想交给三儿子办的。

  可遭到了全家人的反对。

  特别是姚老八,“今天一天,咱们一排屋子,就掉了三扇房门,你转头就忘了?这马桶又不是水桶,里头装的啥没点儿数啊?万一要是散架了呢?”

  “爹~!”姚蓉今天整个脑瓜子都嗡嗡的,“咱别提这个了,明天让老夏给孩子们买几个痰盂回来,这事儿就这么定了,行了,咱们不讨论了。”

  说完,她还看了眼闷头吃饭的李大年。

  李大年感受到了姚蓉的目光,抬头便说:“没事儿,你们说你们的,我不忌讳那些,咱们乡下人,蹲在坑边都吃得香着呢。”

  行吧。

  夏兆丰看老婆表情比较僵硬,便岔开话题,“反正明天我还得跟郑大人去趟泰平城,你们还有啥要买的,都告诉我,我列个......”

  话说一半,老父亲转头就看到女儿从腰封里掏出一张写的密密麻麻的单子,“爹爹,请过目。”

  “噗,”乔氏差点儿喷饭,“安茹啊,你这是办嫁妆呢?”

  “胡说八道什么!”姚十五就讨厌老婆这张破嘴,“安茹还是小姑娘呢!”

  姚外婆心中大喊,小什么小!!不小了!该找人家了!

  可见夏兆丰和姚蓉只是笑,没说别的,她也不太好意思开口催。

  管的太多,她怕女儿女婿不高兴。

  再说......自家还有三个没用的东西没成亲呢,她也没脸催别人。

  不过夏安茹也不是皮薄的人,笑嘻嘻地回大舅母,“嫁妆的话,可得写出一本册子来,这只是暂时的生活必需品。”

  “为什么,连,枣泥山药糕,都是你的生活必需品?!”夏兆丰看着单子,问女儿。

  夏安茹回答的很坦然,“枣泥山药糕,补血补气啊,于大夫对不对?”

  “嗯,”于大夫点头不已,“的确,安茹说的没错。”

  嘿嘿嘿,安茹买来了,肯定会分给大伙儿一起吃,于大夫肯定得帮她啊。

  夏兆丰无话可说。

  而老母亲也正在看女儿的单子,她很狐疑,“罗盘,为什么也是必需品?”

  “哦,这个是三白师傅要的。”夏安茹解释。

  蹲在门口,端着缸子干饭的三白,立刻解释,“咱们不是得挖井吗?我那罗盘之前在过西州的时候,飞出去砸人没了,这会儿得买一块,不然没法看风水走势啊。”

  .........

  行吧,夏兆丰认了。

  随便吧,爱买啥买啥,女儿高兴就行。

  李大年咽下了一口炒土豆片,夸赞了两句,才说,“这挖井可是个大事儿啊,咱们这儿开个井,可得二十两起!”

  姚老八吓得筷子直接掉在了桌上。

  可还没等他出声拒绝,蹲在三白旁边的于大夫,就忍不住开涮,“咱就是说,等三白找出个水脉来,安茹可能就已经嫁人了,姚老兄倒是不必担心太多。”

  这话说得......姚老八瞬间就服气了。

  三白不反驳,他准备用实际行动打老芋头的脸。

  “大廖,等罗盘买回来了,咱们一起去找水脉。你不说话,我就当你答应了。”三白喊了一句。

  躺在隔壁的大廖,做梦也没想到,自己就这么答应了做三白的导盲犬......

  众人笑了一阵,又说到了正事儿。

  明天夏兆丰去泰平城,主要是跟郑智明一起去贴昭告的。

  另外,郑大人答应的奖赏,也得去泰平城买。

  当然,马,郑大人是绝对不会答应的,毕竟他很穷。

  但是他们县衙决定买十四头牛,马上要秋耕了,郑大人决定用实际行动,来劝农课桑,县衙买牛,租给农户,既可以省人力,又能扩大种植面积。

  “这儿还能秋种呢?”打了一辈子鱼的姚老八觉得很神奇。

  这么冷的天,啥农作物这么坚强啊?

  可夏兆丰却说:“这儿种地,据说得在土地完全冻结前,先深耕一次,到了明年开春才来得及种粮。不然等土地完全解冻再耕种,时间上来不及。”

  “什么?!”姚十五急了,“那咱明天就耕地吧?”

  夏兆丰被突然站起来的大舅哥吓得,碗差点儿飞出去,他放下碗筷,劝慰道:“别急,郑大人说了,十四头牛回来了,可以先给咱们用三天。

  到时候咱们雇了人,再加上十四头牛,耕起来就快了。”

  姚双五点头,“大年哥说了,到时候帮咱们找人。”

  “嗯嗯嗯,”李大年嘴里塞着米饭,含糊道:“放心,人的事儿,包在我身上,你们要多少,我给你们找多少。

  初八接着说:“郑大人说能放农忙假。”看書溂

  初二跟上,“到时候咱们能少请几个人。”

  这一对,就是俩说相声的,一个捧哏一个逗哏,配合非常默契。

  “郑大人倒还行哈?”姚外婆觉得这县太爷还是不错的,起码还知道买牛租借给大家。

  夏兆丰苦笑一声,“还行吧。”

  豪言壮语是说出来了,可钱,明天还得去州府要呢!能不能买上十四头牛,还得看运气!

  一顿饭吃得很是热闹,风卷残云之后,大伙儿才知道安茹今天买来了土豆。

  李大年倒是奇怪了,“我倒是没听说过,咱们这儿还有这东西呢,吃着味儿倒是不错。”

  早就想好理由的夏安茹立刻说:“我外公说,这个长得像山药豆,可能是山药豆的亲戚?”

  “嗯?!”李大年,虽然不解,但是蹭了人家的饭,还质疑人家的菜,他可不是这种人。

  毕竟,以后还得蹭饭的嘛!

  于是他点点头,“也有这种可能。”

  管他能不能,别耽误他蹭饭就行了。

  而双五初八他们几个,因为吃的太快,压根没注意今天吃了新菜。

  可不夸几句又不行,只能嗯嗯啊啊得混在夏安阳说花生炒的好的夸奖里,反正也算夸过了。

  这两位,是真的没有啥口才。

  所以他们今日得的差事,是看大门。

  就是县衙门口站岗。

  别人看着没啥出息,可他们很喜欢。

  因为据说只要说:“走开。”就行了。

  而双五因为口条略好一些,所被安排跟李大年,还有另一个赵六组个巡防小队。

  什么上街抓人啦,发布告,贴招贴,下乡宣传政策等等等等,反正除了门房的事儿,别的都归他们干。

  双五觉得有些腿软,还好李大年跟他说,他们八方县一般不会有事儿,万一有事儿,那就直接是肃北军的事儿了。

  他也略放心了那么一点点。

  姚老八倒是挺高兴,儿子也算是吃公家饭的人了,耕地的事儿女婿又解决了,老汉他只要做监工就行了。

  人生,还有比此刻更满意的吗?

  姚老八觉得是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