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都市情感>别闹,不会真有全家穿越这种事吧>第166章 番薯,土豆,傻傻分不清楚
  因为有丹姐儿带着,夏安茹他们也不用再去县衙找李大年了,于是就在荒凉的县城转悠了一圈,好不容易找到户人家有卖农家肥盛器的。

  作为一下子豪买三个的大客户,店家倒是愿意提供送货上门的服务。

  在装车之前,掌柜的再三确认,“是三个哈?”

  “对,没错。”夏安茹说完,点出了三百个铜钱,给了老板娘。

  老板娘也是好心,再次提醒,“咱们这个大,一个可以给一个村子用......”

  她真的想象不出来,这家人家得吃进去多少粮食,才能制造出那么多的肥料。

  姚蓉多少有些尴尬,便解释说:“咱们还有别的用处。”

  老板娘很想知道,这玩意儿除了装那啥啥,还能装啥,可掌柜的怕自己婆娘这么爱打听,再把客人给吓跑了。

  于是他赶紧岔开了话题,问了送货的地方,喊了儿子出来,搬了缸子,就拉着板车往城外去了。

  夏家母女的卫生用品即将告罄,手作姨妈巾这事儿,就得提上日程了。

  虽然没有找到构树,但是姚蓉给女儿提供了个新思路。

  就是以前她们那个年代用的卫生纸,又叫草纸,就是用稻草做的。

  浸泡过的稻草,经过发酵,加生石灰,打浆,再抄纸,晾晒干,就行了。

  姚蓉说,很简单。

  夏安茹觉得,是时候展示老母亲真正的实力了,于是买了口缸子让老母亲发挥。

  而老母觉得,既然做自给自足姨妈巾的主意是女儿提出的,那这事儿肯定是女儿干啊,她反正四十五岁了,还能用多久?

  实在不行,古法姨妈巾走一个,忍忍就过更年期了。这会儿她倒是承认自己是四十五了。

  所以两个人虽然互相鼓励,却没一个觉得那是买给自己的缸。

  买完了缸子,夏安茹便问丹姐儿,“咱们先去哪儿瞧瞧?我想收点儿核桃枣子啥的。”

  “那还不简单?咱们这儿几乎家家都种枣,从这儿往东十里地,就有个村子叫枣儿村,那儿的枣树最好最大,咱们瞧瞧去?”丹姐儿说着话,就咕噜噜爬上了骡车。

  孩子很是自来熟。

  不过这样的性子,夏安茹倒是挺喜欢的。别别扭扭的不好相处。

  她自己本来就是社交不愿意症重度患者,真的不太喜欢应付太过矫情的人。

  于是母女俩也上了车,夏安阳喊了声坐稳咯,富贵哥便很嚣张的在马路中间走了起来。

  出县城的时候,他们还遇到了拿着锣鼓的三个舅舅,在李大年的带领下,咣咣敲着锣,嘴里呜噜呜噜不知道在说点啥。

  “舅舅们!”夏安茹还探出头跟他们打招呼,“这就当上差爷啦?”

  四舅五舅挠头嘿嘿傻笑,只有三舅双五回说:“不算不算,你爹说咱们这个叫......实习。”

  “哈哈哈哈哈,”李大年笑得豪放,“怎么不算?夏师爷带来的人,还能有错?”

  夏安茹冲李大年说:“那三个舅舅,就拜托李叔了,得空来家里吃饭啊!”

  “我今晚就得空!”李大年立刻又补充了一句,“其实我每晚都得空!”

  “那李叔晚上来吃饭~咱们先走了!”说完,夏安茹缩回了脑瓜子。

  李大年直接应好,一点儿都不带客气的。

  他就怕自己客气了,人家就真的说,那咱就不勉强你了,他可不想冒这样的风险。

  城东十里处,骡车过去不过二三十分钟,还挺近的,不一会儿就到了。

  几人到得村中cbd,就被正在闲聊的老头儿老太给团团围住了。

  得知几人是来看看有没有好的大枣收的,原本蔫蔫的老头老太们,瞬间像喝了一缸子人参茶似的,扯人扯的那叫一个来劲儿。

  最后还是夏安阳大喝一声,把老头儿老太给吓住了,这才撒了手。

  挣脱了拉扯的夏安茹喊道:“咱们谁家都不去,就在这儿等着,你们有什么好的干货,拿过来瞧瞧,好咱们才收。”

  这话才说完,老头儿老太呼啦啦全跑了。

  连撑着拐的,都挪着疯狂的小碎步,嘁哩喀喳就往家跑。

  姚蓉终于舒了一口气,“衣服都快给我撕吧开了,也太热情了。”

  “呵呵,”丹姐儿抱着阿狸笑说:“因为姨和安茹姐,看着就像做买卖的。”

  “咱们不像农妇农女吗?”夏安茹扯着自己简单的秋香色短袄和一条朴素的柿色长裙,“这也没穿的很富贵吧?”

  “在咱们这儿,就算富贵的了。”丹姐儿解释道:“我娘说,咱们这儿不产棉花,所以料子贵,平常人家两三年才能做件新衣裳。

  姐姐家的衣裳不仅新,还不脏,农户人家一件袄子得穿到明年开春呢,还得干活,哪儿有不脏的?”

  明白了,就是更穷的,把他们这些比较穷的,给衬托得富贵了。

  “所以姐姐,”丹姐儿还会总结,“以后你们再上外头收货去,可得穿得......破烂点儿,不然,我娘说了,人穷得被逼上了绝境,啥事儿都能干。”

  姚蓉忍不住说:“你娘倒是个通透的。”

  “嗯!”丹姐儿点头,“所以蓉姨,你开针布作坊的话,我娘可以帮您看店,她可机灵了!”

  丹姐儿这肠子,简直比禽类还直。

  夏安茹直接乐了,夏安阳也冲这孩子竖拇指,直夸这孩子真是勇的很。

  “行!”姚蓉也是毫不犹豫就应下了,“就冲你这孩子的爽利劲儿,我想你娘也不会差!”

  “嗯!”丹姐儿听人家夸她娘,比夸自己还高兴。

  几人说说笑笑间,已经有离村口近的人家,背着布袋子出来了。

  夏安阳如临大敌般挡在了老母亲和姐姐前头,指挥着众人排队。

  丹姐儿则带着阿狸,维持秩序,有插队的就喊夏安阳把人给揪走。

  不知道从哪儿弄了个竹簸箕来的夏安茹,则把大家伙儿递上来的红枣全部倒出来一袋袋瞧。

  果然,有好几家都是以次充好,袋子上头都是大的,下头都是小的带黑点儿的。

  姚蓉倒也是个和气人,有这样的,反正不好的全退了回去,让他们拿了好的再来,蒙混过关肯定不行,但是好东西他们还是要的。

  这会儿反正也没有什么食物蜡,染色剂,所看即所得,只要自己不漏查,基本不会吃亏。

  这枣子,夏安茹他们开价七文一斤,最后讨价还价下来,算了他们八文一斤。

  实际上这种品质的大枣,在泰平城夏安茹也问过,零售不过十五六文一斤。他们中间还得算上店租,人工,损耗等等成本。

  就光买卖枣子,一斤也就赚个五六文。

  而且因为他们这儿枣子产的多,卖的人也不少,销路也就那样,单纯只卖枣肯定不行,至于具体要把枣儿卖出什么花来,夏安茹心里倒是有了一点点眉目。

  因为枣儿村人口也不算多,总共也就三四十户人家,所以很快他们就把枣儿给收完了。

  一共收了能有五六百斤,每家能拿出来卖的干枣,也就十几二十斤左右。

  不过对于过了秋收就很难有进账的庄户人家来说,能卖个百来文铜钱,那过年也能割几斤肉了,这就很不错了。

  所以夏安茹他们走的时候,大伙儿几乎夹道欢送,让夏安茹他们下回千万记得再来。

  回去的时候,因为丹姐儿半路就下了车,所以夏安茹得了空档,把大部分的枣子给收进了空间。

  因为里头的地皮大了,田埂也就扩大了,现在她又可以堆堆堆了。

  当然,出来的时候,她也把早上收获的土豆和花生给带了出来。

  “娘,付钱。”夏安茹朝姚蓉摊手,“给十两。”

  “要死啊,”姚蓉惊呼,“你开黑店啊,这花生我全做了卖,那也卖不出十两去啊,不要了,烂了吧!”

  “不是还有土豆呢吗?”夏安茹铁了心要坑老母亲的钱,“但是,这土豆您以为仅仅只是土豆吗?”

  “可不咋地?难道还是金疙瘩啊?”姚蓉捂住自己的钱袋不放手。

  夏安茹学老母亲说话:“可不咋地?就是金疙瘩啊,您想,这土豆咱们要是种下去,产量可比麦子高多了,到时候万一,我是说万一啊,闹了饥荒啥的,这不就是金疙瘩吗?”

  老母亲很狐疑的眯起了眼睛,歪过脑袋问女儿,“你还会种土豆了?还知道土豆产量高了?”

  “啧,看不起我了不是?”夏安茹傲娇道:“咱也不是啥都不懂的!番薯产量,一亩三千斤起。”

  嘿嘿嘿,别问她是怎么知道的,反正多看穿越小说的人,肯定能知道。

  不过姚蓉眨巴着眼睛,提出了一个疑问,“番薯,不是山芋吗?”

  “山芋,不是土豆吗?”夏安茹也朝老母亲眨巴眼,觉得自己没错啊。

  老母亲有点儿开始怀疑自己的常识了,“土豆,不是洋山芋吗?”

  “嗯?!”夏安茹乱了,“洋山芋,山芋,不是一样东西吗?”

  “是一样的话,为什么一个叫山芋,一个叫洋山芋?!”姚蓉也被搞得脑子有些混沌了,她提醒自己别掉进女儿的坑里。

  夏安茹反问,“前缀词很重要吗?词根才重要吧。照您这么说的话,番薯的番字,不也是舶来的意思吗?洋山芋的洋,肯定也是舶来的意思,所以两个不应该一样吗?”

  姚蓉无语凝噎,被女儿绕得已经分不清方向了。

  但是她是这么容易掉进女儿语言陷阱的人吗?

  不可能!

  于是她直接问女儿,“那你冬天最爱吃的烤番薯,别称叫什么?!”

  他们老家,这个东西就叫烘山芋,她觉得这回绝对能说服女儿。

  可夏安茹却说:“烤地瓜啊!”

  老母亲吐血,发誓不再跟傻子争论山芋和洋山芋到底是不是一种物种,这种没有常识的问题。

  不过夏安茹现在也被山芋土豆地瓜番薯给搞得脑子进了水,她瞬间决定放弃思考,反正不管是土豆还是番薯吧,产量肯定不会低的,毕竟......大家都是根茎植物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