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大明:皇爷爷逼我造反>第49章尴尬的群臣
  朱元璋的话音一落。

  黄子澄和齐泰等支持朱允炆的大臣,顿时目瞪口呆。

  不是朱允炆?

  蓝玉和身后的常氏兄弟一对眼,皆从彼此眼中看到来了惊喜和震撼。

  突然,人群中响起了杨大用的声音。

  “哈哈,微臣是在想不到,太孙朱允熥竟然由此见识,我等眼拙了啊!”

  说着,他一脸喜色地摊手,看向身后的大臣。

  让他们看到自己的激动之情。

  原因无他。

  再过两个月,他府上的小女儿,要嫁给朱允熥了。

  本来他是瞧不上这位废物太孙的,没想到对方一直在扮猪吃老虎。

  朱元璋一眼瞧出他的小心思,白着眼冷冷道。

  “咱啥时候说是熥儿了?”

  这下群臣哗然了。

  不是朱允炆,也不是朱允熥。

  那是那个皇孙啊?

  正当群臣陷入疯狂的思索时,朱元璋起身摆手。

  “成了,既然奏折可取,你们都去办事吧。”

  “字行和蓝玉跟咱来一趟御书房!”

  朴大吕的公鸭嗓子,紧跟着响起。

  “退朝!”

  回到御书房的朱元璋很高兴。

  是非常高兴。

  尤其回想起那些大臣们百思不得其解的表情。

  他笑的声音更大了。

  让他们带着一团浆糊,拼命去找答案吧。

  就要勾起群臣的好奇心,一点点蚕食他们固执的想法。

  大笑完,刚端起茶水。

  刘三吾和蓝玉,就不分前后地进了殿门。

  “臣等参见陛下……”

  “好了,这套方案是谁写的,你们两个都知道了吧?”

  朱元璋的话一落,两人同时面露喜色地点头。

  “臣等知道。”

  “好,战船疏通河道,事关兵部,但兵部尚书被咱杖杀了。”

  “如今只有个兵部右侍郎,怕没有底气稳住场子,蓝玉您亲自跟进。”

  蓝玉一听,立刻弯腰领命,“臣遵旨!”

  朱元璋又把目光移到了刘三吾身上。

  “字行,咱需要你安排一些精干人才,跟随战船去捕捞大黄鱼。”

  “因为各地受灾区域,以及如何分发食物,都是需要翰林院和户部知根知底的。”

  刘三吾雄心万丈地拍着胸膛,“臣都懂,请陛下放心。”

  困扰他们多日的问题,终于有了妥善的法子。

  不需要动用朝廷的国库银两,也不需要从各地采购粮食。

  单单疏通河道后,去海里打捞一波就成。

  一下子,救灾的问题就解决了。

  朱元璋微微一压手掌。

  “你们上前来,咱告诉你们在海上召唤大黄鱼的法子。”

  蓝玉和刘三吾微微一愣。

  啥?

  还能有法子召唤鱼群?

  “陛下,这……这种事情,人力怎么能够做到?”

  最先提出质疑的却是蓝玉。

  他征讨四方近三十年,从来没有听过有人还能控制广袤的大海。

  那这不成龙王爷了?

  倒是刘三吾有些狐疑地看着陛下。

  “这是小殿下给的法子吗?”

  朱元璋苦笑着点点头。

  “不错,你们要相信煌儿,他连闹鬼的荒地都整好了。”

  “在大海里,当一回龙王爷,指挥鱼群的事情,也是极有可能的。”

  话到最后,他的语气有些不确定了。

  蓝玉一怔,想了想。

  “若是小殿下给的法子,那……倒是有可能,咱们……咱们试试就行。”

  他压着内心的极度质疑,鼓着勇气,腆着脸硬巴巴地说了一句。

  “对,先试试。”

  刘三吾快速地接过那张信笺。

  上面写着敲打的用具和节奏。

  蓝玉凑到刘三吾跟前,快速地扫了一眼。

  “一根五丈长竹竿,从内部打通,热火烫弯了一头,弯头入海一丈深浅。”

  “再配一个实木锤,对着另一头,按照‘上上勾、上上勾勾……’的节奏敲打。”

  蓝玉看的一脸懵,倒是刘三吾多少还懂点乐谱。

  这“上、勾”就是工尺[chě]谱的两个乐点。

  初步读起来。

  这种敲打方式倒是挺有节奏的。

  “去吧,你们一起见见煌儿。”

  “有些事情,得给他透露点口风。”

  朱元璋挥挥手,就让他二人退下了。

  心里也是忐忑不安,充满好奇。

  他没想到自己的皇孙,流落江湖那么多年,还懂工尺谱。

  就是这些驱鬼召神的法子。

  到底是从哪里学习。

  若是朱乙贵在这里。

  知道自己的知识,被定义为神棍的手段。

  肯定要气的跳脚了。

  前世由于大肆的捕捞大黄鱼,以至于沿海之内几近灭绝。

  导致价格暴涨。

  很多专业的渔民,开始买上巨轮,前往深海碰运气。

  而大黄鱼之所以那么容易被捕捞灭绝,是与它们对声音敏感的习性有关。

  同时,它们亦具有发出强烈声音的能力。

  尤其是在生殖季节,雄鱼会发出“咯咯”、“呜呜”的鸣声,

  雌鱼会发出“哼哼”的鸣声。

  终日不断。

  在鱼群密集时,发出的声音犹如水的沸腾声和松涛声。

  声音之大,在鱼类中是很少见的。

  用声音吸引或者算准季节听声辩位。

  都能做到打捞万尾以上。

  大本堂,朗朗读书声。

  今日当值的齐泰和黄子澄。

  若是往昔,这二人早都摇头晃脑地沉醉这些声音中。

  可现在,已经过了两个多时辰。

  太孙朱允炆竟然还没来上课。

  今日朝堂之后,他们可是怀揣极深的忧虑,要与这位皇长孙探讨呢。

  从陛下的嘴中,忽然冒出来一个有经国之略的皇孙。

  他们抓破了脑袋,也没想到是谁。

  心里打算问问和陛下最为亲密的朱允炆,但现在对方连经史课都不来了。

  好不容易熬到了点卯,下课堂。

  黄子澄拉着年岁稍大些齐泰,径直请命前去东宫的偏殿。

  要去质问朱允炆,为何荒废学业。

  结果,迎接他们的是早有准备的吕氏。

  “两位先生,你们来了,唉……呜……”

  话没说呢,她倒是先哽咽地泣不成声。

  这两位翰林学士,猛然一惊,失声道:“可是小殿下,身子不适?”

  吕氏却故意吊着胃口,垂泣地遥指佛堂。

  “吾儿在那,在那里……”

  “唉!”

  急的黄子澄一跺脚,甩开膀子直奔佛堂。

  片刻间,人已到了门外。

  入目所见,他瞬间傻眼,一声痛惜地嚎叫响彻云霄。

  “臣的小殿下啊……”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