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大明:皇爷爷逼我造反>第42章赈灾的法子
  一位领导者,该有的气度是有目标、有决心、更要有自信。

  有气魄为了完成任务,而勇敢发问。

  要确定自己拥有的条件。没有任何问题。

  也能深刻掌握自己所处理问题的全貌。

  这小子年纪不大,却老持沉重。

  这一点深得朱元璋欣赏,捋须含笑道。

  “权且定为三十万两吧。”

  “三十万两?”

  朱乙贵先是惊呼一声,之后便眉头深锁。

  这些银两对个人来说,确实算一笔巨款。

  但是对于大明王朝来说,不过是沧海一粟而已。

  太少了。

  别说赈灾了,要是春收完不成既定目标。

  这下半年的财政,必然会出现大问题啊!

  朱元璋那双锐利的眸子,打量着朱乙贵的神色。

  自然猜到了他心里的想法,缓缓道:“多思无益。”

  “若非如此,我们这些人也不至于着急万分啊。”

  国家没钱,赈灾的事情,当然就是困难重重。

  所以朱元璋极为盼望,他的这位大孙子,能够再出妙招。

  不过,朱乙贵却明白。

  自古赈灾,花钱砸不过是最为下策的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关键还是让这些郡县如何自救,才能从根本解决这些问题。

  否则这天下,就是一张掩不住风口的破房顶。

  哪哪都是漏风又漏雨。

  他忽然开口道:“此地受灾人数巨大,灾民已经流动到了应天府。”

  “由此推断,这十数万人必定牵动周围的几大行省的财政及暴乱问题。”

  朱元璋沉默不语,继续聆听。

  “但春收将至,这些人若是官府处理得当,安置救灾粥棚,倒是不太容易起哗变。”

  “最为困难的,还是被洪水堵在中间那六七个郡县,这五六万人都等着朝廷的救援。”

  深吸一口气,朱乙贵继续道。

  “不过,水患连绵,灾粮运即使过去也难以存储。”

  “我建议改为其他法子,引导救援。”

  方才挺直身子的朱元璋,越听越放松,欣慰地躺在椅子内。

  心惊道:“这小子真不错,最起码这份大局运筹的能力,远超其他人。”

  待听到最后‘引导救援’那四个字。

  他霍然起身,双眼放光地看向朱乙贵。看書喇

  “你小子别停,给爷爷讲清楚,什么是引导救援。”

  朱乙贵微微一笑,并没搭话,反而伸手一指桌上秘籍。

  手指压着的正是一幅战船草图。

  “用战船?”朱元璋拧眉深思。

  朱乙贵连忙补充道:“战船硕大,沿着江河主线可以炮轰堵塞之处。”

  “从力量上加快河道的流通进度,同样,它们也是救灾肉类保证。”

  这下朱元璋彻底脸色大变,声调高了好几倍。

  “救灾肉类,从哪里来?”

  “大海之内。”

  朱乙贵目光远眺,“深海有一种大黄鱼,群居而徙。”

  “用特定的声响,就可以吸引它们主动进入渔网中,极易捕捞。”

  “最为主要的是它味道鲜美,容易消化,骨头还比较少,牙口不好的儿童、老人皆宜。”

  朱元璋露出了凝重的神色,“一次能够捕捞多少?”

  “少则万尾,多则不计其数哦。”

  朱元璋仿佛看到了无数条金黄的大鱼,眼里都放出了光芒。

  对啊……

  捕鱼。

  鱼是啥。

  鱼就是肉啊。

  一只鱼,足有三四斤。

  肥美的,十斤也有。

  两只鱼,就是一只鸡。

  三十只,就是一头肥肥。

  八十只,就是一头牛。

  这也是粮食啊。

  是实打实的粮食,没有百姓的辛苦投入,没有贪官们的剥削压榨。

  打捞上来,就是满船满仓的粮食。

  朱乙贵知道八爷爷动心了。

  其实这个法子很好,但有一个巨大的弊端。

  那便是朝廷为了杜绝海寇上岸劫掠,要求沿海往内陆迁移。

  而封锁了海岸线,实行了海禁战略。

  这是当朝皇帝亲自下的旨意,无人敢有心思去试图提出反对的意见。看書溂

  所以朱乙贵说出这个建议,就是想通过八爷爷的嘴。

  让这些无计可施的京官,做他手中枪。

  去帮他捋捋陛下的胡须,试试陛下的口风。

  一旦海禁打开,他便能快速地建造起棉花纺织行业。

  借助这股海风远销东南亚等地,并且可以在海外建立自己的基地。

  形成了进可攻、退可守的双保险局面。

  “咳咳,不仅解决了这些粮食问题,还能保证极大的运输和储藏。”

  朱乙贵的双目也冒着绿光,决定再次加了一把火。

  见到八爷爷还没从方才的震撼中回过神来。

  他主动过去锤着肩膀,附耳道。

  “爷爷,你只需要告诉那些京官,吃不完的大黄鱼。”

  “可以圈养在巨大的渔网中,吊在战船后面江水中,沿着河岸定点到郡县分发鱼肉,用以救济。”

  朱元璋喘着粗气,目瞪口呆地看着朱乙贵。

  仿佛像是看着一个怪胎。

  这小子的神色怎么比咱还激动。

  旋即多年征战的杀伐心一下子恢复过来,噙着莫名的笑意,打趣道。

  “小乙,是不是还想告诉爷爷。”

  “如何敲出那种特定的声响,你也在梦中学到了?”

  朱乙贵脸不红心不跳,眼神崇拜地看着朱元璋。

  “八爷爷,你真厉害!”

  “这次又被你猜对来了。”

  朱元璋嘴角一抽,当即若有所思道。

  “小乙,八爷爷也想进你的梦学一些东西。”

  “你看有没有法子?”

  闻言,朱乙贵傻眼了,脑袋摇的像是拨浪鼓。

  “啊?”

  “不不,单人单梦,不是小乙不让进,而是爷爷您也进不了。”

  “能进,咱让人买一副夫妻专用的同梦枕,咱爷孙俩便可以共枕同梦了。”

  朱元璋说到这里露出了揶揄的笑容。

  此刻,朱乙贵那还不知八爷爷看透了他的小心思,苦笑着耷拉脑袋。

  “八爷爷,我确实希望皇帝能够解封海禁。”

  “为何?海禁杜绝了海寇袭扰,保护了沿海渔民,乃是极佳的国策。”

  朱元璋不解地盯着朱乙贵。

  后者冷静地反驳道:“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大禹治水堵不如疏。”

  “难道一味地禁绝,海寇就会自生自灭了吗?”

  “这些年沿海遭受的劫掠还少吗?”

  朱元璋黯然,这些事实。

  见状,朱乙贵继续道。

  “只有以战养战,以大势利之,海寇自会不攻自破。”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