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其它小说>尤金尼亚之谜>尤金尼亚之谜 分节阅读 22
乌托邦吗?”
  “嗯。”
  “就像中国的桃花源一样,那是一个梦想的国度。意思是每个人都很向往的理想国。”
  “对呀。那是汤玛斯·摩尔(Thomas More)的小说。”
  “汤玛斯·摩尔?他是谁呀?”
  “他是十六世纪英国的思想家,也是政治家。因为反对亨利八世的离婚问题,被判为反叛罪处以死刑。受到了文艺复兴的影响,他将没有宗教和王权等障碍物的平等社会称为乌托邦,视为一种理想。”
  “哦。”
  “当时被认为是一种空想,就像是当成科幻小说一样看待。”
  “哎呀,怎么跟我想的不一样。我还以为是更漂亮、像天堂一样的地方呢!”
  “嗯,因为在西方世界,宗教问题一向占了很大的比例。”
  “本来还很想去的,那就算了。去别的国家吧。”
  “别的国家?”
  “我连名字都已经想好了,就叫我们的国家。只属于我们两人。啊!有人来了。”
  “是一些小朋友啦。”
  “皮皮!皮皮!”
  “皮皮?这个人是谁?”
  “他是谁呀?”
  “这个人是我的‘友人’呀。”
  “尤金(注:“友人”的日文发音同“尤金”,这里指小朋友会错了意。)?”
  “他的名字叫尤金吗?”
  “尤金?”
  “对呀。”
  “尤金、尤金。尤金,我们一起玩吧?”
  “一起玩吧,尤金。”
  “好吧。那我们去那边,在教会的庭院里玩吧。”
  4
  有一个寂寞的爷爷。
  长久以来,爷爷都是一个人生活。因为他的身体虚弱,常常昏昏沉沉地梦见小时候。
  真是不可思议呀。过了好几十年的独居生活后,渐渐地,童年往事就能像是昨天才刚发生似的回想起来。比方说,对了,你们还记得去年妈妈发给大家的饼干吗?就是那种味道好香、掺了红茶叶、做成小熊形状的饼干呀。我这么一说,你们应该就能想起来吧?那种好棒的香味,很有圣诞节的欢乐气氛,感觉就好像是昨天的事一样。
  像这样,爷爷的童年往事——戴着草帽在河边抓鱼啦、在海边玩仙女棒啦——他可以清楚地回想起来。因为这些美好的回忆,比起自己长期受到病痛的事要重要、美丽多了。
  爷爷最喜欢玩仙女棒了。一到暑假,就会和亲戚的大人们和邻居的朋友们一起玩仙女棒。他也喜欢看烟火,只要一有烟火大会,就算有点距离,他也会一马当先跑去占位置。抬头仰望点缀着夜空五彩缤纷的大型烟火,总是令他百看不厌。一边听着引起肚子共鸣的“砰!砰!”声音,一边看着在夜空中散落的烟火。他最喜欢烟火的亮光映照在自己脸颊的那种感觉了。你们大家不也看过烟火大会吗?看着烟火的朋友的脸,也会变得好像只有黑、白两色一样。
  可是爷爷是很寂寞的,就好像你们一样,没有可以跟他一起玩的朋友。他只能每天昏昏沉沉地回忆着小时候看过的烟火。你们说爷爷是不是好可怜?因为你们随时都有一起玩的朋友,爷爷却没有。
  这是个秘密喔,大家要不要一起去爷爷那里陪他玩呢?我们带着爷爷喜欢的仙女棒,跟他一起快乐地玩吧。你们说这个主意好不好?不可以跟其他人说哟。我们偷偷去,让爷爷吓一跳。他会有多惊讶呢?他会有多高兴呢?我想他一定会很高兴的。

第十章  下午的旧书店街
  1
  八月二日(星期六)
  雨天。突然变得闷热,好难受。我赶紧买了帽子。
  一口气访问了2、3、5。K君很快便适应了,一切很顺利。真好。每个人平均约花费一个半小时,几乎都是在回忆往事。没有值得一见的内容。不过大家对于当时的事都记得很清楚。每个人的眼光都显得很怀念,很有意思。
  民宿里没有冷气,好热。录音带好像都快听坏了。挥汗如雨地听写。
  傍晚,一个人去了M,没开。门口有张纸,好像是临时休息。
  八月三日(星期日)
  很暧昧的天气。还是一样闷热,无法成眠。
  今天访问1、7、8。1已经过世,7也住院了。取得到医院采访的许可,要先和对方联络好采访事宜。8不到二十分钟便结束采访。不过因为听写录音带很辛苦,决定今天要专心听写才行。
  傍晚,雷雨。雨停后,稍微凉快了些。
  八月四日(星期一)
  突然放晴,炎热一如真正的夏天,连走路都很难受。忍不住一直猛喝可乐,该反省。
  于K市综合医院访问7。好怀念,对方还记得我,还介绍了21给我,太好了,对方选说要帮我联络,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又去M看了一下,还是没开。问附近的人,据说是亲戚家发生了不幸。
  去看了S和T。发现了好几册G过期杂志。
  晚上听写录音带,一点进度都没有。说话的时间只有五分钟,听写出来却很费工夫。早知道就该练习速记。
  八月五日(星期二)
  晴天。无情的酷暑。K君好像也热坏了,所以今天是观光日。看了庭园、吃了中华凉面。K君对“群青之间”很有兴趣。
  让K君回民宿,我去访问4。气氛有点危险,对方似乎怀疑我的动机。中间有彼此安静无语的场面,感觉有点累。
  看了一下Y、A、H。店很小,不好找。感觉不像有G那种过期杂志。回到宿舍,两人小酌了一下。K君一个人猛说话,我觉得好累,对他有点不好意思。那就多给他一点工资吧。
  八月六日(星期三)
  晴时多云。9和12一直都不在家。10、11、15、16拒绝受访。11说提早过暑假不在家,大概是借口吧?K君好像宿醉,精神不好,我让他休息(希望他能专心地听写录音带),自己去访问13、14。原不抱任何期待,意外的是收获不少。从外表看来,恐怕很难理解如何联系在一起吧。
  绕去M看,开店了。因为很疲倦,所以只稍微逛了一下,确认书架的位置。
  八月七日(星期四)
  晴天。K君好像热感冒了,身体不适。因为只要不走在大太阳底下就没事,所以他一直在听写录音带。不过房间里面也跟地狱一样,我忍不住买了果汁喝。光是果汁费就用了不少。录音带也是很快就用完了,整打买也很贵。9已经过世了。12还是不在家。17、18只接受电话采访。
  八月八日(星期五)
  晴时多云。K君恢复健康,专心帮我听写录音带。
  访问21。花了一上午的时间,很有意义。
  乘势访问20,不得要领,浪费时间。
  去M,跟老板聊天。
  八月九日(星期六)
  K君回东京。带走一部分录音带要在家里听写。感谢。
  上午访问19。
  去M,听老板说话,马上帮我留了好几册的G过期杂志。
  晚上难得一个人发呆。
  21想起某些事来电。
  打算明天再去采访。
  八月十日(星期日)
  再度采访21,有点受到冲击。既是预想得到的,也很意外。
  先回民宿整理资讯。下次何时能来?应该是大家都回来的中元节吧。
  去M和老板聊天。两人一起找书,买了几本。
  晚上一个人听写录音带。剩下的是习题。真希望有人帮忙,但无法增加人手了,看来只好自己动手。
  2
  没错,就是这个笔迹。
  我想起来了,就是这种字。
  方方正正、很冷淡、看不出感情的一致笔触。
  我几乎都忘记了,曾经做过这本书。尤其是已经离开出版界多年了,更是忘得快呢。
  老实说,我是很想永远都能做新书,可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呀,结果就成了无趣的管理阶层了。
  当然只要一听到书的书名,我的记忆就都回来了。自己做过的书我都记得,毕竟每一本都是我所爱过的呀——不论畅销还是不畅销。
  接到来电的时候,我也很惊讶呀。没想到过这么多年了,还能听到这本书的名字。可是说来也很奇妙,一听到书名时,好像当时的事都在身体里面醒过来了。
  当时卖得很好呀。
  也成为一时的话题呢。读者的回响很大,他们说当时有看到该事件的报导,但不知道竟是这么严重的事件。
  不过打来责备的电话也不少。
  首先,对书名表示不满的就占了大多数。大部分读者都骂说:对于那么悲惨的重大事件,居然用“祭典”两个字,算什么嘛!可是我觉得那是一个很好的书名呀,也很符合内容。虽然说是“祭典”,但也有对神明祈祷的意思,同时也能传达出对作者而言,这是一个十分严肃的主题。所以当初就直接通过了。
  没有出文库本。因为没有得到作者本人的许可,而且这种以时事为题材的作品,通常也不方便出文库本。
  那位女作者吗?
  她是很不可思议的一个人。当时还只是个大学生,态度却显得很沉稳。
  说到要出书,大部分的人多少都会很兴奋,她虽然有些惊讶,却没有那种喜出望外的感觉。
  她甚至觉得很麻烦,一开始还拒绝了我们。
  不过几经说服,她才莫可奈何地答应,但感觉做这种事将是她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我所谓的“做这种事”,是指她为别人的事进行采访写作。
  她好几次提到,出书完全是出乎预料之外。
  当初是打算用来当作资料,并没有要给外人看的意思。
  我想那些应该不是她的谦虚,而是真心话。
  我多少能听得出来。在谈话之间,有些人今后会继续写作、踏上作家的路;有些人则是仅此一次、下不为例。她就是那种仅此一次的感觉——因为本人也很强烈的要求这一点。
  事实上,这本书出版之后,我就几乎没有再见过她。交给她打样之后,见面的次数便屈指可数。上市之后,有许多采访的邀约,她都表示无意接受访问,要我们全部加以拒绝,搞得宣传部很困扰。因为有关作者的背景资料,只有我们提供的那一小部分而已。她说了一个很勉强的理由:因为自己也是事件的关系人,不想表现得太过招摇。
  社会还以为是我们出版社把作者给藏了起来。这实在是天大的误会呀。
  她好像对于书卖得好不好、评价如何一点兴趣都没有。感觉好像出书之后,书就已经离开自己的手一样。
  3
  一开始读到时,我很兴奋。
  感觉不像是一个才二十岁出头的女生写的。构思缜密、叙事冷静、文笔也很稳定。如果不是因为先知道她是大学生,我还真猜不出来是几岁的人写的。
  还有……该怎么说呢?我不知道这样的用词恰当与否?我有一种不吉祥的异样感觉。
  嗯……我也说不清楚。不只是作者写的东西,还包含了只存在于书中的冷酷视线,好像奇妙的磁场一样。书中给人那种感觉。
  我想你也知道,这世界上就是有所谓的fluke (偶然的幸运)。
  所谓的侥幸或是新手的好运道,的确是存在的。
  人在创作某些东西的时候,无关于作者的企图,刚好会有什么东西附在身上。因为作者没有写下一本书,所以这本书是否只是侥幸就不得而知了。但总之,其中是含有这种成分的。这个真实的事件和帝银事件并称是耐人寻味的事件,结局也都是充满了疑点。因此我早就算准了应该会形成话题吧。
  我不知道这本书到底写出了真相没有?大概对这个作品而言,那不是问题所在。硬要说的话,倒是跟卡波提的《冷血》的感觉相近吧。无法归类是创作文学或非创作文学,很难贴上标签,又不能说是文艺作品。整本书的内容令人有些不安,但那就是这个作品的魅力所在吧。
  在我过去所做过的书当中,这算是一本风格和性质都相当特异的作品吧。跟其他书都不太一样,就是有其特色,仿佛存在的世界很不同。感觉就是这些吧。
  4
  是呀,她最初开出来的第一个条件就是要我们接收这个纸箱。
  是的,这是她写稿时所采用的所有资料。
  现在她手边应该没有留下任何东西吧。因为全部都在这里了。
  里面有很多录音带喔,不过不知道那些带子现在还可不可以听。我想是不行吧。我一直都当成是私人的东西放在公司的架子上。要说是我的保存方式太糟糕,那我也没有话说。她倒是很干脆地表示要丢要烧,随便我处理,总之她就是不想留。所以一校对完,她就毫不留恋地整箱寄过来。
  没有,我只是稍微过目一下,没有仔细地看完全部。对我而言,只要确定是她自己调查、自己完成的作品就好了,没有必要翻箱倒柜地查看内容物。
  可是就算她要我自行处理,我也办不到。
  那本笔记是她的采访日志。
  内容很平淡,就像她的人一样,平平淡淡的。
  里面所写的数字指的是受访对象,在书后面有做成名单。最后一共有将近四十个人。有的人不知去处、有的人不肯接受采访,并非名单上所有的人都有接触过。
  所谓的K君,就是协助她采访调查的大学学弟。北陆夏天的酷热似乎让他有点吃不消。
  嗄?这些英文字母代表什么意思吗?
  那是旧书店啦。
  5
  她好像是将市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