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大明:开局认错爹,怂恿他造反>第130章 莫要离间朕与皇叔之间的感情
  没有一个人事先预料到了朱棣敢当着百官的面问朱允炆是不是要逼死自己这些叔叔们。

  一句话把朱允炆和黄子澄等人的计划都打乱了。

  愣了片刻,黄子澄才跨步出列,盯着燕王的眼神有些阴沉,脸涨的红红的。

  “皇上,燕王此举应当是心里对朝廷有些误解,还请皇上恕罪,宽恕他殿前失仪,不要责难燕王。”

  黄子澄这话音刚落,身旁的朝堂诸公就悉悉索索地议论开来。

  “黄大人竟然替燕王辩解?”

  “这是唱的哪出戏?有些看不懂啊?”

  “难道是因为昨日燕王到孝陵哭坟的事儿?不方便在这时候对燕王作出什么处置?”

  ……

  众人纷纷猜测,完全顾不上这上朝时候的规矩,肆无忌惮地议论起来。

  就连燕王自己也懵了,一双深邃的眼眸饱含深意地看了他一眼,心里盘算着这黄子澄究竟有什么打算。

  要说是单纯帮他说话,那打死他他也是不会信的。

  一是削藩之事都是黄子澄等人一手策划,他们立场从一开始就不同。

  二是昨天有人才在指着你的鼻子骂,今天你将把柄交到别人手里,别人还为你说好话,这是圣母才能干出来的事儿,大儒不行。

  所以黄子澄说出来的话,朱棣是一个字都不信。

  朱允炆高坐在龙椅之上,面色难看得很,原本他觉得自己能够很好地应对燕王,完成自己的计划。

  可到了真的面对燕王的时候,他发现自己竟然被他一句话,一个眼神都打乱了所有的计划。

  好在黄子澄这时候站出来把场子圆了回来。

  他重新整理了自己的表情,表现出一个帝王该有的气度,“爱卿所言极是,四皇叔而来,可别气坏了身子。”

  “方才皇叔说的没错,帝王家事自然就是国事,有何不可说?”

  “这几个月来,朕也因为此事寝食难安啊,无奈这皇叔们不争气,百姓怨声载道,朕也实属无奈,还请皇叔勿怪。”

  朱允炆言辞恳切,彰显着自己的难处,句句在安抚着朱棣。

  朱棣整个人都呆住了,这是什么情况?

  这跟我预想的不一样啊?

  这些朝中百官不是应该口诛笔伐,指责我是个乱臣贼子其心可诛的吗?

  这朱允炆带头给我说起好话来了?

  不过他并没有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给冲昏了头脑,所谓事出反常必有妖,连朱允炆都带头这么干,肯定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朱允炆话音刚落,就见一个站在末位的官员跨步出列,躬身道:“启禀皇上,您可千万不能被燕王蒙蔽,近日来这京城可是流传着一首童谣。”

  “臣以为这就是燕王派人传出来的,其谋逆之心昭然若揭,微臣抄录了一份,还请皇上过目。”

  朱允炆脸色微微一变,然后淡然道:“呈上来。”

  朱棣心里一惊,暗道,来了!

  他不知道这是谁的手段,但这的场面他其实已经有所预料,那幕后之人费尽心机的布下这么一个局。

  必然是要用在这种地方,才有意义。

  朱允炆从小太监手里接过这封奏疏,看着看着面色陡然一变,一把将奏疏掷于大殿之上,厉声喝道:“大胆!”

  “竟敢污蔑我四皇叔,离间我与皇叔之间的感情?”

  “来人,给我拖出去斩了!”

  话音刚落,朝堂之上顿时哗然。

  这封奏疏的内容他们都不用看就知道上面写了什么,无非就是前一阵子京城各处都有传唱的童谣。

  他们本来都等着看戏,刚才朱允炆的一番维护都觉得是逢场作戏罢了。

  可万万没想到的是,有人拿出这个来攻讦燕王,朱允炆竟然没有丝毫的犹豫,就要将这人处死?

  所有人心里都升起一个问号?

  皇上不是要削藩吗?

  怎么到这这节骨眼儿上,皇上对燕王竟然如此维护,皇上究竟是何心思?

  众人面面相觑,但是又不敢多言,甚至连大气儿都不敢喘,就那么默默地等待着事态的发展。

  朝堂上大部分都没看懂朱允炆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的时候,朱棣却是最先从茫然中清醒了过来。

  原来是这样啊?

  他的嘴角泛起一丝冷笑,就那么看着朱允炆演戏。

  果然,就在朝堂诸公互相以眼神示意,交流心里的茫然之时,黄子澄再次站了出来。

  “皇上,这奏疏上的内容确实在坊间流传甚久,跟这位大人无关,他也只是提出自己的疑虑,还请皇上恕罪。”

  朱允炆见状,目光扫过众人,冷冷地问道:“此话当真?”

  众人略一犹豫,纷纷抱拳道:“确实如此,这首童谣也不知是何人所作,我等在家中都曾听闻家里的下人传唱过,不知是何人想要陷害燕王。”

  “但此事却半点不假,还请皇上明察。”

  有了诸多大臣的证词,朱允炆面色稍显柔和,看向先前递上奏疏的官员,“既然如此,那朕便饶你不死,改为罚俸三月,以儆效尤。”

  “诸位也当谨记,不可离间朕与皇叔之间的感情!”

  朱允炆给出处罚,那名官员如蒙大赦,跪在地上磕头如捣蒜,“谢皇上隆恩,谢皇上隆恩!”

  对那名官员有了处置,朱允炆又看向朱棣,“皇叔勿怪,民间流言而已,不足为虑,皇叔对我大明忠心耿耿,与朕叔侄情深,岂是这等坊间流言就能蛊惑的?”

  朱棣有些诧异地看着朱允炆,并不是觉得他的计策多么高明,而是觉得朱允炆竟然能做到这种地步。

  如此隐忍,只为了营造他处处念着叔侄之情的印象,与自己一入京就跑去哭坟,随后嚣张跋扈地走御道上殿,也不行跪拜之礼。

  甚至当面质问皇上是否是要对叔叔赶尽杀绝这一桩桩一件件的事儿形成鲜明的对比。

  如此一来,在天下人眼中,自己就是那目无君上,仗着自己身份胡作非为的无良藩王。

  而朱允炆就是那处处容忍,即使自己叔叔这般目无礼法纲常也还能用心包容的贤明君主。

  当真是好算计啊!

  朱棣嘴角泛起一丝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