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大明:开局认错爹,怂恿他造反>第129章 陛下难道是要将诸位叔叔都逼死才安心?
  “方大人,此言差矣。”

  齐泰赶紧反驳,“如今燕王入京,正是一劳永逸的最好时机,可不能再错过了。”

  “要是让燕王回了北平,那可就是放虎归山了啊。”

  方孝孺摇了摇头,“齐大人,如今燕王一来北平就去了孝陵,说的还都是我们霍乱朝政,蒙蔽皇上令同室操戈的话。”

  “这节骨眼儿我们要是再对燕王不利,那可就坐实了燕王那些话,是要被人戳脊梁骨的啊。”

  齐泰大急,“方大人,这等瞻前顾后,这燕王要何时才能削得了?不可再如此妇人之仁啊。”

  “还请皇上三思。”

  他不想跟这些老古董掰扯,转而看向朱允炆,“皇上,这燕王说的话,由皇上下令封口就是,只要这事儿不传出去不就行了吗?”

  “等明日早朝,我们找个燕王的把柄,趁他在京城的这几日,就将他留在京城便是。”

  朱允炆凝眉不语,本能地觉得这样不妥,看向黄子澄,“以行先生以为如何?”

  黄子澄刚才在气头上,见朱允炆问起,他微微躬身道:“臣以为此事不妥,先前我们就定下的计划,此时更改,无任何好处不说,还会前功尽弃。”

  “朝堂诸公也会颇有微词,觉得我等就真如那燕王所说是一群蛊惑皇上谋害诸王的奸佞之臣。”

  “齐大人不必急于一时,以朝廷和燕王如今的实力,我们所需要考虑的只是如何将燕王削藩更为合理,而不是把名声都给败了。”

  “我们读书人,最在乎的可是名节,能够占据大义削藩,辅佐皇上开创一个盛世,那才是我等的追求啊。”

  齐泰愣愣地看着黄子澄,心里就纳了闷儿了,什么时候燕王这等戍边武夫成了你口中随意拿捏的人了?

  但这话他也不好说出口,带着一些期待看向朱允炆。

  “皇上,臣以为趁此机会一劳永逸才是上上之策啊。”

  朱允炆没来得及表态,黄子澄继续道:“不可啊齐大人,燕王虽然在京城,可要是将燕王就地拿下,那他身在北平的儿子不就正好可以趁机谋反?”

  “到时候又是一场动乱,反而不美,按照我们原先的计划,到时候将燕王府一网打尽,甚至可以兵不血刃,又能体现皇上英明仁慈。”

  朱允炆当即抚掌道:“正当如此,以行先生所言甚是,明日就看他燕王在朝堂上如何应对。”

  齐泰见他再次采纳了黄子澄的计策,心里长叹一声,不再多言。

  ……

  次日朝会。

  百官来的比往日更早了一些。

  而且今日的朝会似乎跟以往有所不同,文武百官从左掖门右掖门鱼贯而入,但来的人却比以往多了不少。

  仔细看去,除了一些平日里没什么具体事物的王室宗亲之外,那些早就告病在家的老迈之臣也拖着颤颤巍巍的身子来凑热闹了。

  所有人都知道今天是燕王前来朝见的日子,都很好奇这燕王入京所为何事,原先这朝堂上每日都差不多,无趣得很,这燕王入京这等大事自然是都想来看看。

  没过多久,奉天殿门前就挤满了乌压压的文武百官,还有一些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老家伙也很坚挺地站在那儿。

  如同菜市口赶集一般好不热闹。

  朱棣则是身着一身玄色蟒袍,立在午门之外等候着。

  没一会儿,朱允炆的仪仗自御道而来,文武百官赫然发现今天皇上摆的是大朝会的仪仗,心里都门儿清这肯定是摆给燕王看的,随即跟着进了奉天殿,等着看戏。

  百官山呼万岁之后,鸿胪寺的官员就开始按照惯例通报今日谢恩、辞驾以及外地入京的官员名单,这些人都跟朱棣一样,候在午门之外。

  一般情况来说,也就是走个过场,不是重要的人皇上也见不过来,应付地回一声知道了,鸿胪寺的官员就会负责去知会那些人。

  他们就可以该干嘛去干嘛,该离京就离京了。

  不过今日的事显然没有那么简单,等鸿胪寺的官员汇报完毕,然后就是小太监例行公事地喊一句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百官没有一人出列。

  不是没有事,而是今天这个时候不适合说,所有人都等着这燕王觐见呢,你要是跳出来说个什么事儿,那就得被所有人戳脊梁骨,指责你没有眼力见儿。

  有什么事儿也不急于一时,在今天这样的场面下都可以缓缓。

  见百官都沉默不语,一副等着看戏的样子,鸿胪寺的官员出列奏道:“启禀皇上,今日有燕王回朝,现在正候在午门之外。”

  朱允炆深吸一口气,平复了一下心情,带着一些紧张和激动,吩咐道:“宣燕王觐见。”

  这是他登基以来,首次正面面对自己封爵在外的皇叔。

  毕竟已经削藩的几个他都没见过就已经被削为平民了。

  “宣~燕王进殿!”

  朱棣得了宣召,昂首挺胸,迈着方步朝着奉天殿而来,堂而皇之地踏上了御道。

  殿外的文武百官看在眼里但不敢交头接耳,只是互相进行了一番眼神交流。

  殿内的朝堂诸公则是频频回头,看的眼皮子直跳。

  只觉得燕王当真大胆。

  按照礼制,殿前的御道都是皇帝专用的,其余的人无论身份如何尊贵也只能走御道两侧。

  当然也有例外,新科状元在面圣之后,也能有机会走一次御道。

  但此时,燕王走御道不符合以上任何一种情况,朱允炆和文武百官看来,这就是大不敬之罪。

  在无数目光的注视之中,朱棣跨入大殿内,到了近前才高声道:“朱棣拜见皇上。”

  他只行了拱手礼,并未跪拜。

  一旁的大臣早就对朱棣不满了,吏部左侍郎练子宁更是低声喝道:“放肆,擅自走御道觐见,见了皇上竟然不拜,你可知道这乃是大不敬之罪?”

  朱棣冷声喝道:“本王此来是要与皇上论论家事,为何要拜?”

  监察御史专管监察百官,见朱棣在殿上如此嚣张,当值的风纪官当即怒斥:“金銮殿上哪来家事可谈?”

  朱棣丝毫不怵,“皇家的事自然就是国事,既是国事有何不可谈?”

  “俺此次入京就是想问问陛下,难道是要将诸位叔叔都逼死才安心吗?”

  此话一出,满堂死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