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大明:开局认错爹,怂恿他造反>第36章 这么多人比不上俺便宜儿子?
  北平,燕王府。

  等了好几天,终于迎来了重磅消息,周王之子朱有爋举报周王蓄意谋反,幸亏朝廷提前洞察此事,派曹国公李景隆前往开封,一举擒获周王。

  随之而来的是朝廷的敕令,周王意图谋反,幸得二王子朱有爋大义灭亲,揭发其不法之事,现已由朝廷捉拿问罪,着各路藩王以一月为限议周王之罪。

  “那黄口小儿当真如此绝情?”饶是有朱瑾提醒在前,在听到这消息的时候,朱棣也是忍不住怒火中烧。

  只觉得朱允炆真是欺人太甚。

  真要削藩,那直接下旨就是,自己这些个叔叔虽然贪恋权势,但只要得享富贵,那削也就削了。

  毕竟形势比人强。

  可他竟然真要赶尽杀绝,这周王谋反在朱棣的眼里分明就是栽赃陷害?

  今天是周王谋反,明天就有可能是他燕王、宁王、代王等诸多藩王。

  此时王府议事大殿内,一干文臣武将都分坐左右,骤然知道这个消息众人都有些拿不定主意。看書喇

  有的人说不能议,开了这个头,后面怎么办?

  也有人说不议朝廷施压,王府处境必将更加艰难。

  这要附和朝廷议罪,那周王毕竟是燕王一母同胞的弟弟,这时候难免兔死狐悲,王爷怎么能落井下石?

  可要是不议罪,朝廷那关又过不去。

  就目前的形势来看,所有藩王都在盯着燕王,看燕王是个什么态度。

  见燕王端坐上方,脸色比锅底还黑,群臣一时间也沉默下来,但是朝廷给的时间本就紧迫,这可没多少时间来推脱了。

  今天说不得得拿出个办法才行。

  朱棣心里烦闷,又有些余怒未消,举棋不定的时候,不禁想起那个院子中的少年。看書溂

  果然一切都被他言重了,皇上拿周王开刀,这不就是冲着俺来的啊?看来这交了兵权人还是不放心,如此欺我,当真是要赶尽杀绝?

  朱棣心头一股无名之火上涌,既然如此,俺反了又如何?就算争不得一线生机,也要争这一口气,何况朱瑾那孩子还说俺胜算极大。

  转念一想,其实这一切朱瑾都已经跟他说明了,现在不过是事情真的发生了而已,自己如此上火是还抱有什么幻想不成?

  在心里自嘲一笑,朱棣长长吁了一口气,“情况已经跟各位都说明了,事情紧急,大家今天怎么也要议出个结果来,葛城,你身为长史理应做个表率,此事你怎么看?”

  “此事,此事……”葛城此时一脸苦相,半天也没能说得出个所以然来。

  这长史对于王府来说,其实是个类似丞相的官职,由朝廷直接任命的正五品官,不过大明朝王府对封地也没有治理权,这长史自然也不是那等经天纬地的人物,更多的时候可能就是个背锅侠。

  这在明朝叫做“辅导规谏,以匡王失”,明朝的王爷虽然明面上没有地方行政权,但是手中还是有很大权力的,为了防止藩王失德,危害朝廷,为祸一方,这长史就要肩负起规谏的责任,帮助王爷修正德行。

  而王爷犯错那长史肯定要负有极大的责任,这不就是背锅侠吗?

  此事葛城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要是知道那不早就说了。

  但是王爷问起,葛城也推脱不过,只好硬着头皮答道:“据太祖皇帝立下规矩,诸王不得相见,王爷封于北平,周王封于开封,两地相隔甚远,想必王爷与周王自就藩以来也不得相见,自然不可能知道周王做过什么事,这怎能贸然议罪?”

  “这无凭无据议有罪还是无罪都是不妥,所以依臣之愚见,王爷只管上表直言,恭请圣裁便是。”

  朱棣一听就恼了,手里的茶杯“嘭”一声砸在了地上,“你这什么馊主意?皇上都下敕令了,俺还能这么糊弄吗?”

  说完点着下方的一众文臣武将道:“平日里一个个都有主意得很,现在哑巴了?说,到底该议个什么罪?”

  这时另一个王府属臣还没看清燕王的脸色,见燕王呵斥葛城和稀泥,马上跳出来道:“王爷,臣以为应该议周王有罪,这朝廷都已经捉拿周王,那定然是有了真凭实据,不可能平白无故的就给周王定罪,这谋反之罪才贬为庶人,足可见皇上仁慈,所以咱得依着朝廷的意思,议这周王有罪,还要议重罪,以显示咱公正无私啊。”

  这属臣还以为这燕王举棋不定是拿捏不住周王有罪还是无罪,自己这番话站在朝廷的立场上说得真是妙啊。

  哪成想他这话一出,燕王脸色顿时阴沉下来,一旁坐着的朱高煦当时就忍不住了,先前燕王焦虑的事情他又怎么会不明白,这朝廷明显是冲着自己父王来了,这人胳膊肘往外拐还敢这么理直气壮?

  怒喝道:“随便来个人向朝廷举报周王谋反就真谋反了?那我也给朝廷举报你他娘的谋反了,先砍了你狗日的狗头再说,我看你们有些人就是朝廷放个屁都能当个宝贝揣着,也不嫌臊得慌。”

  这属官乃是个文臣,平日里出入王府接触的都是读书人,跟那些个武将也凑不到一桌,哪儿见过这么说话的,当时就气的直打哆嗦,“你……你堂堂王子怎么学得那班武人如此粗鄙不堪,简直气煞我也。”

  站在另一侧的武将原本就不怎么插得上话,他们只知道燕王说往前冲,他们就上前一顿打杀就是,哪儿能去想这些个弯弯绕绕。

  见那属官这么说,当时也就恼了,叫嚷道:“武人怎么了?没有我们这些武人,你们说不定现在还给那些蒙古鞑子当四等奴才呢,顶个什么用?”

  另一边的文臣一听也是不干了,议事大殿顿时乱作一团。

  有跳脚骂娘的,也有撸起袖子要打人的。

  朱棣看着眼前这一幕只觉得头昏脑涨,要指望这些人拿主意那是自己想多了,不经意间又想起朱瑾来。

  这么多人都比不上俺那便宜儿子?

  如果是那小子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决定呢?

  朱棣自己都没发现,这才见过两次,但自己已经对朱瑾形成一些依赖了。

  但是再一想,他娘的自己这堂堂燕王,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总不至于遇到点什么事儿都要去问那小子吧?

  不知道衍大师那边情况又是如何了?

  刚想派人前去请道衍过来,就听门外一个守卫跑进来对朱棣耳语道:“王爷,道衍大师求见。”

  朱棣顿时眼前一亮,“快请他进来,不,请到偏殿。”

  说完起身一溜烟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