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大明:开局认错爹,怂恿他造反>第35章 送你一瓶生发剂
  朱瑾现在是学乖了,只要有人想让自己出去,自己就死命吹姚广孝,有姚广孝做挡箭牌,也就没人逼自己了吧,试问谁又能拒绝一个五十多岁的智者,非要看中一个十六岁的少年呢?

  燕王要是这么瞎的话他也得不了皇位啊。

  “我觉得少爷之才远胜那姚广孝几分,要是少爷去的话,姚广孝说不定也只有从旁辅助的份啊。”道衍继续劝道。

  “人家道衍大师干的好好的,你们咋非要让我去凑热闹呢?又是我爹让你来的吧?我就知道他没那么容易死心,感情又找你老人家当说客来了?”朱瑾觉得脑瓜子有点疼,这一个个的都见不得我咸鱼是吧。

  “再说了,让那么精明睿智的老先生给我一个胡子没长齐的后生仔当助手,你们是觉得燕王傻是那道衍大师傻?”

  朱瑾这个反应道衍还是有心理准备的,还是耐心劝道:“少爷,这老爷行商在外,那是见惯了那些个官老爷的嘴脸,这不是想着你要是能封侯拜相,他也有面子嘛?”

  “说不定一朝权力在手,少爷就喜欢上那种感觉呢?”

  朱瑾坚定地道:“说什么呢?你不知道那权力越大,责任越大吗?咋的你以为当官就是去作威作福的?你这种想法在几百年后可是很容易坐牢的。”

  “我可说好了,我是不会去的,你也让我爹趁早死了这条心,我就想在这儿种种地,谁也甭想逼我。”

  “呵呵,少爷别生气,我们就是随意聊聊,少爷如此才学,不去自然有不去的道理的。”道衍见实在是劝不动,也就只能放弃了。

  而且此次来可是大有收获,此时必须马上跟朱棣反映,反正劝朱瑾这事儿朱棣看样子也没报什么希望。

  当下也就起身告辞道:“今天就多谢少爷解惑了,老爷那边还等着我呢,这宝钞的事也还需尽快跟老爷说清楚,我这就告辞了。”

  “等等!”

  道衍才起身,就被朱瑾喊住了,“少爷还有何事吩咐?”

  朱瑾道:“没啥大事儿,就是麻烦先生跟我爹说让他赶紧回家,这都好几天没见人了,不会是在外面找小老婆了吧?”

  “你替我给他带句话,要是找小老婆了那就带回来,我没那么多讲究。”

  “咳咳,好的,我会跟老爷说的。”道衍轻咳了两声,自己这出家人的定力都差点没忍住笑出来。

  然后朱瑾将手里的黑瓶子递给道衍,道衍一看朱瑾手里拿着个黑不溜秋的东西,疑惑道:“这是何物?”

  “没啥,就是见广生先生发量稀疏,想必是操劳过度了,我这正好有瓶特效药,广生先生拿去试试,抹在头上就行,早晚各一次。”朱瑾生怕道衍不会用,还在那儿指导了半天。

  道衍手里捏着那瓶子人都傻了,我头发稀疏?

  你见过哪个和尚是头发茂密的?我这是剃度的好不好?

  见朱瑾这么热情,道衍嘴角直抽抽,半晌才哭笑不得地道:“那就谢过少爷了。”

  “不用谢!”

  “那您老先回去吧,我就不送了。”朱瑾笑呵呵地招呼着,目送道衍出了院门,自己回身又躺进了吊椅上摇晃起来。

  “糟了,大哥的减肥药又忘记请先生带过去了,算了,下次吧。”看書溂

  还是当咸鱼舒服啊!

  这边李景隆得了朱允炆的密旨,自然是不敢耽搁,马不停蹄地就跑到开封把周王一家老小一个不拉的全给抓回了金陵。

  这周王子嗣里面最小的还是在吃奶的娃娃,也给一并抓来了。

  里面自然也包括朱有爋这个举报的二五仔。

  原本他还担心自己举报的事儿被家里其他人知道这面子上下不来,见李景隆带人二话不说把所有人都给抓了。

  心里还暗暗松了口气,跟着家人一起唉声叹气。

  只盼着等到了京城,自己的堂哥皇上给自己论功行赏的时候,好继承这周王之位。

  朱允炆听说李景隆已经把周王一家老小都给押解到了金陵,马上就把这三位大儒给叫到了谨身殿。

  一见几位大儒,朱允炆就笑道:“诸位先生,首战告捷,周藩如今已束手就擒,已被押往京城,一切全都仰仗三位先生啊。”

  三人连忙说不敢,朱允炆还是兴奋地道:“三位先生之功绩朕都看在眼里,不必过谦,朕此番请诸位先生前来,乃是有一事相商,如今周藩已经押解到京城,朕该如何发落才好?下一步的削藩之策又当如何?”

  黄子澄身为帝师,这次削藩周王他既建言献策,又举荐曹国公李景隆,首功自然当之无愧,此时听朱允炆问起,抢先一步道:“皇上,臣以为,周王谋反虽为死罪,但他毕竟身为皇亲,贸然处死显得皇上不念叔侄之情,不如将其贬为庶民,发配往边疆,既能惩治其罪行,又显得皇上仁慈。”

  朱允炆听完连连点头,“先生所言甚是,那朕就将周王发配往云南。”

  其实黄子澄也知道这锦衣卫炮制出来的罪行站不住脚,削藩也就削了,要是真杀了周王,那事情可就大了。

  搞不好天下诸王都得齐齐造反,到时候可真是一发不可收拾,也不符合自己一贯的主张,所以只说贬为庶人。

  齐泰在一旁听着倒是也没什么意见,但是见朱允炆丝毫不提朱有爋,觉得有些不妥,建言道:“皇上,那这朱有爋毕竟举报有功,是否应该另行处置?”

  朱允炆听到朱有爋这个名字顿时满脸嫌弃,“这种不忠不孝的奸诈小人,连自己父亲都能出卖,留着他有什么用?一并发配了就是。”

  黄子澄也是笑道:“尚礼先生多虑了,这朱有爋本就是奸佞之徒,纵然举报有功,但是朝廷也不好赏赐,难不成还让他做周王?”

  “这不是又绕回去了吗?那这削藩得削到什么时候?”

  齐泰见两人都是一个意思,便站在一旁没再说话。

  这时方孝孺上前道:“皇上,我们先前定下的削藩之策,目的是削减所有可能相助燕王的藩王,只要燕王一倒,其余藩王都将不足为虑,如今周王已经被贬为庶人,那下一步我们应该如以行先生先前所说,令诸王议罪。”

  “这么做进可攻退可守,我们则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朱允炆闻言大喜,“先生请与朕细说。”

  方孝孺捋了捋胡须道:“这进可攻自然就是此举可以探探诸王虚实,以诸王的反应来决定下一步的策略,这退可守则是诸王议罪那周王有罪就坐实了,这贬周王为庶人乃是皇上向来仁慈才宽恕了周王,也显示朝廷并非有意针对诸王,而是讲究公道。”

  “而趁此机会,咱对那些个跟燕王原本就亲近的再削了几个,打他们个措手不及才是,反正诸王行为不检,把柄是一抓一大把,实在没有的,那就说他们与周王私交密切。”

  “希直先生当真是为朕考虑,那就依先生所言,令诸王议罪。”朱允炆畅快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