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三国:陛下何故造反>第499章 董默变法
  郑玄在细细的听完了董默所有的话语之后,便忍不住叹了一口气,随即开口说道:“君侯的意思老夫已经知晓,只是不知老夫该如何帮助君侯?”

  多年的思想观念,并非是一两句话便可以扭转的。

  然而郑玄最终还是相信了董默的判断。

  郑玄在董默的身上看到了年轻人该有的朝气,同样也看到了长者才有的稳重。

  最为关键的是,董默从最开始走到现在,每一步都可谓是如履薄冰,谨慎至极。

  如今他既然已经提出了变法,并且言说了变法的势在必行,那么他便万万拒绝董默的道理。

  既然一开始就选择了要支持这个年轻人,那么趁着还有一口气尚在,那么便应该为他多做一些事情。

  董默十分感激的向着郑玄抱拳说道:“本侯希望郑公能够主持儒生共同按照本侯方才提出的思想编撰新的国法。

  如果可以的话,本侯还希望郑公能够推行儒法同流,让儒家弟子在学习治国治政的同时,也能够学习新的律法。

  让他们将来在为官一任之时,能够依法治国,同时坚守底线,避免最终与人同流合污…”

  董默并没有诉说到底是与何人同流合污,但是郑玄却已经明白了董默话语之间的意思。

  随后他便忍不住开口问道:“世家在大汉存在已有数百年,虽然有为自己谋取私益之人,但是也并非是所有人都是如此。

  每一个世家都耗费了数百年的时间方才有如今的成就,君侯就一定要赶尽杀绝吗?”

  就在他话音落下之时,董默却是叹了一口气之后说道:“国之重器,不可轻易假人。

  世家虽于社稷有功,但却并不能够成为其为祸地方的倚仗。

  土地,人口,这些都是世家的立家之本,同样也是国家的立国之本。

  国家掌握的土地越少,普通百姓用于耕种的土地也就越少。

  世家手中掌握的土地越多,卖身给世家作为奴仆的百姓也就越多。

  百姓需要田地耕种来维持生计,国家需要税收来发展,世家也需要土地的收益来壮大,那么彼此之间便终将会爆发利益纠纷。

  大汉的税率为三十税一,原本足够百姓生计,却又因为口税,服役,天灾等等诸多原因,而生存艰难。

  世家却趁机买卖田地与人口,操纵百姓命脉,罔顾百姓死活。

  以至于如今天下大乱,百姓流离失所食不果腹…

  本侯确实是可以暂时与世家合作,尽快的辅佐陛下平定天下,然后推行仁政,或许在十年二十年的时间之内,本侯尚在之时,百姓能够勉强吃得上一口饱饭。

  但是伴随着时间的推移,世家无限的壮大下去。

  人口土地总有一天会尽数落入世家之手,天下百姓皆为世家之奴仆,生杀予夺尽系于世家之手,哪里还有汉民百姓?”

  在听完的董默的话语之时,郑玄也叹了一口气。

  道理他如何不明白,只是如此变革,真的能够维持朝廷的稳定吗?看書溂

  就算是董家手中的四州之地变革完成,那么要将其推行天下,又该要受到何等的重重阻碍?

  然后就在这个时候,董默突然间开口说道:“本侯并非是要铲除世家,毕竟就算是将这一批世家权贵铲除,那么终归会有新的世家权贵出现。

  本侯只不过是需要给世家与权贵们套上枷锁,可以给他们子子孙孙传承下去的名声与财富,但是却不能够给他们子子孙孙无穷尽的权力与地位。

  这是本侯的底线…”

  董默与郑玄谈论了很多,郑玄对于董默的了解又多了几分。

  然而就在董默离去之时,郑玄却是喃喃自语了一句。

  “天下世家权贵的权力不能够传承,但是天下最大的世家与权贵,不正是皇家吗?

  如果将来有一天你也到了那个位置,你又该如何?”

  郑玄摇了摇头没有再继续说话,这个问题需要很久很久以后才会成为现实问题,那个时候他郑玄恐怕早已经不在了。

  心念至此,郑玄的脸上却是莫名的浮现出了诸多的悲伤。

  他也很想要亲眼看一看,董默最终会将大汉的未来带向何方。

  最后郑玄召集了长安大学之中的所有教习与学子,然后向他们布置了一个“作业”。

  这个作业便是重新编撰一套新的律法,每一个班级或者说是每一个人负责一个板块,具体的律法与标准,必须得细化到每一件事情的旁枝末节上面。

  然后交给教习进行审核,最终由他亲自检阅。

  很多人都纷纷猜测到了其中的用意,但是大多数长安学子都没有提出异议。

  在董默与他们的教科书当中,时常会掺杂着一些法制方面的知识。

  之前这些学子们将其带入汉律,便早已经发现其中多有不当之处。

  长安大学教授的可不单单只是圣贤之言,论语之类的书籍与大道理都用于学子们前四年的学习。

  而四年以上的学子,都已经有了自己读书的方向。

  除了有时候郑玄蔡邕这样的大儒之外,平日里他们大多都是在自习。

  这个时代的学生可不像后世的学生,他们可不是衣食无忧的金丝雀出身。

  在进入长安大学之后,没有人会天天在他们的耳边念叨,不停的去“鸡娃”。

  但是他们却从来不会放松自己,因为这是他们唯一改变命运的机会。

  如今郑玄布置了“作业”,这些学子们便纷纷纠集在一起,各自分配了负责的范围之后,便开始按照董默的需求编撰起了适用于大汉的新律法。

  这个消息很快便在长安城内传开,随即落入了长安世家的耳中。

  但是他们对此却并不以为意,汉律存在四百多年了,有多少人真正重视过这个东西?

  数月之后,大汉新律最终完成,在通过了郑玄与董默的双重审核之后,最终被董默以朝廷的名义推行。

  这不新的律法不单单是被推向了董默治下,同样也被宣传到了袁绍等人治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