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三国:陛下何故造反>第500章 变法风波
  昭宁十年,董默以朝廷的名义颁布新的大汉律法,随即将之推行天下。

  在这项新的律法之中,一共有近二十条分类,每一条分类都极为细致,震惊得东方诸侯瞠目结舌的同时,他们又得知这部律法是由长安大学的士子汇同教习一同编撰之时,更是让这些诸侯们难以言语。

  但是他们却并没有选择将这份律法普及,而是几乎同时联手抵制,并且正式宣布刘辩为伪帝,认为他是被董卓操控的傀儡。

  因为律法除了关于刑法之外,还有关于新的役税法案。

  百姓将不用再无偿服役,朝廷在保留征役的同时,需要有偿的提供报酬,并且需要保障服役者的衣食住行四项。

  如果在服役过程中死亡,其家人还可以得到朝廷的抚恤金。

  这一项极大程度的杜绝了汉代百姓因为服役而家破人亡的局面,但是代价也是极大的,那就是朝廷会因此而承担起更多的支出。

  诸侯如果按照这个方法执行,恐怕根本不需要董默出兵攻伐,他们自己便因为承担不起高额的报酬而“破产”。

  而除此之外,个人所得税这一方面让诸侯很是喜欢,恨不得马上在自己的地盘上进行推行,但是他们地盘上的世家和商贾们恐怕分分钟就要开始造反了。

  税法规定,凡有交易买卖皆需有账本,通过交易所得之收入,十五之一归朝廷所有。

  听上去似乎并不高,但如果仔细推敲的话便会发现,其中往往蕴藏着巨大的利益。

  毕竟这里可没有刨除净利润,而是以收入之所得来计算。

  而在土地方面,董默依旧施行了三十税一的方案,但是却并不是如同过往一般,规定一亩地必须得上缴多少赋税,而是根据实际产出来决定缴纳的数量。

  而除了现有土地赋税的保障之外,为了让更多的流民及普通百姓获得足够他们耕种的土地,董默随即推行了开荒制。

  流民,奴隶,百姓等等在朝廷的帮助下进行开垦荒地,田地收入尽归朝廷所有,但是朝廷必须得给予百姓相应的报酬,用于保障百姓的生计。

  最为关键的是,一名农夫为朝廷耕种三年之后,可以选择从朝廷手中承包田地。

  三年之内十五税一,随后田地已归个人所有,便可以享受普通田地三十税一的福利。

  随后又颁布了荒田令,凡是名下有田地一亩,一年未曾用于耕种者罚钱一百,两年未有耕种者,罚钱二百,三年未有耕种者,罚钱四百。

  并且未用于耕种的田地将会被评为荒田,而后重新收归国家所有,不再属于个人所有。

  前一项政策用于抑制世家凭借着兼并得来的土地逼迫百姓成为其农奴,并且在保障既得利益的情况下,扶持流民奴隶等恢复农耕,表面上看是没有从世家地主手中抢夺土地,实际上却是在跟他们争抢用于耕种的人口。

  如果能够将人口从世家手中夺回来,那么厚一项政策变会成为压垮世家地主的最后一根稻草。

  没有充足的人口用于耕种,要么就主动上交土地换取朝廷给予的报酬,要么就接受每年的罚款,然后在第四年变为荒田。

  新的土地法百姓当然会趋之若鹜,但是世家地主们对此却是恨之入骨。

  这几乎就是在根本上对他们抽筋拔骨,原本一场混乱在所难免。

  但恰好就在这个时候,郭钰奏请的新爵制度得以开始推行。

  只需要在地方建设方面做出相应的贡献,便可以获得与之对应的爵位,获得更加崇高的地位的同时,在商贸,税收方面获得相应的便利与减免。

  原本想要团结起来反抗董默新法的一些世家们,在面对每一个县城一个新爵名额的情况,终于开始内卷起来。

  大量的土地被主动的上交,用于换取当地的新爵名额,随后又被朝廷以承包的方式分配给百姓,迅速地带动了当地春耕的积极性。

  关东的诸侯与世家当然都不想遵从新法,但是董默却不打算就这么算了。

  趁着诸侯之间正在乱战的机会,董默命暗卫秘密传播新法内容。

  大量的流民在得知关内的福利待遇之后,纷纷开始向关内汇聚而来。

  一些原本有土地的百姓,也在这些流民的带动下蠢蠢欲动。

  然而可惜的是,占据兖州之地,距离函谷关最近的诸侯乃是曹操。

  而就在在曹操出兵豫州之时,负责坐镇兖州的乃是荀彧。

  他很快便察觉到了流民西迁的不妥与危机,随即迅速以天子刘协的名义颁布禁行令,严令各方诸侯不得纵容流民西迁。

  最先响应荀彧的乃是袁绍,他接连不断地派遣了近五万兵马把守虎牢关等要道,严厉的防范了百姓西迁。

  但是这么做之后,很快便让地方上民怨沸腾,在许多流民看来,明明能够重新拥有土地的机会就在面前,偏偏被这些诸侯所阻挠,简直就是要了他们的活落。

  眼看着流民起义即将爆发,荀彧迅速的说服了曹操与刘协,随即颁布了新的屯田令。

  土地依旧归国家所有,百姓可屯田所内进行屯田,屯田的百姓可以免除服役,并且同样可以获得一定的报酬。

  流民们在有了土地和基本的生活保障之后,又畏惧士卒手中的刀兵,最终也只能够老老实实的到兖州屯田。

  其他诸侯见状之后也没有犹豫,各自选择了在自己的土地上进行屯田。

  这么做确实是会影响到一部分世家的利益,但是相比于佣奴都跑到董卓麾下去了,让他们的田地成为荒地,把它们贡献给诸侯用于屯田,终归是还能够收回些许的利益的。

  相比较于屯田减少的那么一点收益,董默的荒田令更加让他们畏惧。

  董默麾下的许多人恐怕没有想到,董默的变法不单单是成功的解决了本方势力的百姓生计问题,并且还同样解决了东方诸侯的部分民生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