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穿成炮灰对照组,女穿男养崽种田>第203章 闲情逸致

徐令当然不是要做圣母,什么把填饱肚子的光辉普照在每一个村民身上。

不管他们怎么对自己,自己都要善良大方无私。

呸!

俗话说得好,慈不掌兵,徐令要做的不是带领全村人奔小康,他想的是让全天下都好过一些。

谋求的东西越多,越要从小做起,一步一步来。

徐令把剩余种子分给村里人的理由很简单。

让方圆十里乃至百里的人都跳上他的贼船。

徐令通过试验,已经得知了空间产出种子的效果,就像是前世农民种庄稼不能留种继续种,必须要去购买新的粮种一样,他空间产出的种子,高产效果可能只有一代,不能做种。

这些高性能的种子在产量、抗病虫、抗倒伏方面有着无可替代的优势,但如果留种在空间外的土地种植第二轮,不仅产量会降低,其他的优势也会显着下降。

徐令猜想,留在空间种植的种子可能是发生了某种基因变异,而这种变异不够稳定。

具体情况他还在继续试验,只能等种出更多代的空间种子才能得到结论。

在此之前,他只能暂时像前世的种子公司一样,限制从他这里得到粮种的人不要私自留种种植。

一旦徐令今年种出来的粮食产量引起众人注意,就会有人想种植徐令空间产出的粮种。

今年是免费赠送试种,明年他们就只能签订协议,花钱或者置换的方式从徐令手里获得粮种。

百姓们种同样一块地,亩产大大增加,足以弥补购买种子的花销。

同时,徐令跟他们签订的书契也会规定,他们想要从徐令这里继续获得粮种,想要买卖粮食时,必须优先考虑把粮食卖给徐令。

本来这会是一件难题。

但徐令空间产出的这些自带基因变异的粮种,给徐令的计划提供了可能性。

百姓私自留种继续种植,徐令可能查不到,但是下一轮种植的亩产量就会教这些百姓做人。

而徐令的善举,就是在渔网里放一块诱人的饵料,坐等他们上钩。

如果大家都能按照徐令的规则来,对双方都有好处。

徐令没有对顾利田和顾大良二人说出全部的计划,不然根本没法解释他为何要收购附近百姓手里的粮食。

他只是简单说了粮种的小小弊端。

顾大良就恍然大悟,点着手指道:“…我就说你这小子没啥好心眼。”

徐令:“……”他低头呡一口茶水。

顾利田二话不说给儿子一个板栗,“怎么说你妹夫的?”

顾大良捂着脑袋,喊道:“爹,我又没说错!”

“这又不是阿令的错,我问你,如果种出来的庄稼亩产六百斤,你明年愿不愿意花银子买粮种?”

顾大良嘟囔道:“那肯定愿意啊!”

种一亩地大约需要两斤到三斤重要的种子,如果种的精细一些,可能会更少。

就算三斤种子,种下去四个月后,能收获六百斤粮食,这谁不愿意啊!

百姓们辛辛苦苦种田,面朝黄土背朝天,难道是因为热爱吗?

他们是想活命!想吃饱!

就这么简单。

“那不就行了!”

“可这不还是骗人吗?”顾大良嘀咕着。

“大良哥,我不逼着大家一定要从我这里买粮种,买不买他们随意,到时候我也会告知这些弊端,这叫骗人吗?”

徐令好脾气地笑着。

顾大良一下子没声了。

话虽然是这么说,可到时候大家肯定都会从徐令这小子手里买粮种啊。

商谈完事情,顾家父子又要下地干活,徐令邀请他们晚上来家里一起吃饭。

出徐家的门,走的远了,顾大良扛着锄头,看他爹背着手低头走路,一脸的愁容满面,不由得也叹口气。

“爹,你说徐令日后会咋样,我妹子她……”

“唉,现在别说那话。大良,爹告诉你,想要你妹子过的好,你自己腰板就要挺得直,你要是过不好,连给你妹子撑腰都撑不起来。”

顾利田这话像是说给顾大良说的,又像是说给自己听的。

顾大良听的直挠头,他爹是不是太高看他了,他咋比得上徐令的脑袋瓜子?

徐令回来小半天,心力交瘁,徐氏和顾迢都劝他回屋休息,他放不下心,非要出门亲自去地里瞧一瞧。

把大丫放板车上,范世清大手一挥,“今儿下午不学了。”

“好哎!”徐平徐安振臂一呼,麻利地爬上板车,徐安抱着大丫坐好,招呼徐圆圆上来,“圆圆,快来,我们出去玩。”

徐圆圆眼睛一亮,正要往上爬,沈氏在后头叫道:“圆圆就不去了,一会儿跟娘出去挖点野菜,你跟着去做什么?”

徐圆圆揉着衣角,没吭声。

徐令笑道:“让小磊和圆圆一起去,我带他们去转转。”

“婶娘,这几天估计要插秧了,我带小磊去认认咱家的地。”

沈氏眉开眼笑道:“那你带小磊去就行了。”

她把女儿拽到身边,徐安无奈看徐圆圆一眼,徐圆圆反倒笑起来,像是在安慰她。

小姑娘还在换牙呢,门牙露出一个小小的黑洞来:“三堂姐,你去吧,等你回来咱们再一起玩。”

“好吧,等我回来会给你带礼物回来的!”

徐令也不再劝阻,坐前头赶着牛车出去了。

盖房子的时候家里有牲畜棚,养牛也成,就是喂牛需要家里的孩子多费点心思。

路上徐令跟几个孩子讲,让他们学习之余也要帮家里干点活,放放牛,割割草,多观察生活,把理论知识变成实践行为。

徐平徐安笑嘻嘻的,一个劲地应声。

春日野穹,苍穹似弧,徐令赶着牛车,车后头拉一车的孩子,有大有小,村里人见到徐令,纷纷对他打起招呼。

没过多久,村里那些闲着的孩子就围了过来。

“令哥,你回来了?”

“令哥,你这是要去哪?”

“去地里看看,来不来?一会儿给你们糖吃!”

“我去!我们去!”

孩子们蹦蹦跳跳地,拖着鼻涕笑嘻嘻地跟在牛车后头,一会跑到车前头去,手里拽着柳枝条,被风吹的像是风筝一样鼓动起来。

徐令也在笑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