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穿成炮灰对照组,女穿男养崽种田>第202章 种地之难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徐氏今日种种作法,顾利田作为顾迢娘家爹,就是再心疼,也说不出半点意见来。

他只能讨好徐令,想着给徐令多做点事,闺女的位置也能稳妥些,别因此受到牵连。

还未等徐令问话,顾利田就先讲了冯何两个村子里徐令置办的田地,雪化后开荒,赶在春耕前烧过一遍土,有几块地离小河小溪远,种水稻麻烦,就按照徐令信里头安排的,种小麦。

春小麦洒到地里才不到十天,春天下了几场小雨,如今刚发出芽来,瞧着长势还算不错。

每天顾利田都会扛着锄头去那几块地头转一转,看看有没有杂草。

像这样开荒第一茬种的庄稼地,最容易长草,所以要格外注意,一旦发现,就要及时除草。要是放那不管,不出一个月,草长的比麦苗都高。

种庄稼听起来容易,左右不过一句话:把种子种到地里。

可就是这一句话,让多少农民的腰直不起来。

从日出忙到日落,忙什么呢,忙着筛选粮种,整地、育苗、插秧、除草捉虫灌水、收割、晒干……

这一个大流程走下来,少说要三四个月。

听着累人,干着更累人。

陈胜陈泽兄弟俩带着他们的娘住到地头了,这一大块地种的都是水稻,开荒整地什么的,基本都是陈胜兄弟俩干的。

偶尔顾利田和顾大良也会去地里帮帮忙。

徐令找这兄弟俩算是没找错人,俩人都是干庄稼汉的好把式,勤劳又能干,平完稻田,等着育苗呢,兄弟俩把屋后头的荒地开了一小块,用来种菜吃。

陈寡妇在陆地上养了几个月,徐令家没短他们吃喝,吃得饱穿的暖和,病就好了大半。

见两个儿子辛苦,陈寡妇也没少帮着干活。

村里人有时候去那附近挖野菜割草,起闲心去看看情况,见母子三人脱离乌篷船过的还不错,都说他们命好。

徐令听着这些变化,心里也很是满意。

想到什么,便问道:“爹,用的粮种是我放家里的那些吧?”

“对,从你屋里头搬出去的,这粮种可真不赖。”

“地里用完了吗?”

“还没呢,还剩下几袋子。”

“你们种的粮种也是这个对吧?”

“你说的嘛,我都是按照你说的做。”

徐令满意点头,“那就行,这粮种是我从崖州弄来的,在那边种一亩地能产五六百斤,是好东西,咱们都种种看,还剩下这些,你看村里有谁跟咱关系好,一家送点,让他们留一小片地专门种。”

顾大良眼珠子都快掉出来了:“亩产多少?”

徐令道:“五六百斤,可能我还说少了,要是今年风调雨顺,七八百斤也有可能。”

顾大良想说徐令就会吹牛,脸都憋红了,想着爹吩咐过要对徐令客气点,愣是没敢说出来。

顾利田皱眉道:“你没种过地,你知道咱村一亩地亩产多少吗?”

徐令笑道:“应该不超过三百五十斤。”

顾利田气哼哼地看着他,“你知道?”

“我在外头没少打听这些,”徐令正色道:“如今大多数人都是人力耕地,只有富农地主家中才买的起牛,寻常人家就算有牛,也不舍得总让牛来耕地,这就导致效率低下。”

“另一方面,咱们的地都不知种过多少庄稼,土壤肥力流失,庄稼就跟人一样,吃不饱肚子就没法长高,这些原因加起来,共同导致一亩地均产粮350斤左右。”

“良田和普通田又不一样,算个大概吧。”

徐令嘴里头说出来的话,让顾利田和顾大良听的一愣一愣的。

怎么感觉徐令和从前不一样了啊?

这还是徐令吗?

顾利田挠挠头,“嘶”了一口冷气。

“那你咋还敢说亩产能五六百斤?”

徐令自然有法子。

他在崖州收集不少鸟粪,做磷肥,带了不少在空间里,就打算过几天找个理由去镇里跑一趟,把磷肥弄出来。

有了磷肥,再加上选种优良,他就不信亩产量无法提高。

徐令说自己从崖州弄来不少肥料,就在镇子里准备找人拉回村里来,果不其然给老丈人都干沉默了。

“崖州,崖州在哪?”

“比泉州还远呢。”

“从那运回来鸟粪,要多少银子啊?”顾利田忧心忡忡,总觉得自己的女婿太能败家了。

“权宜之计,等咱们自己能堆肥出来,就不用从崖州运鸟粪了。”

顾利田自然知道堆肥,毕竟祖上几代都是种地的。

不过他们堆肥的方式简单粗暴。

农村的茅厕就是挖个坑,放个缸,缸上铺俩木板,人在上头噼里啪啦,下头的缸就负责发酵堆肥。

隔一段时间,缸满了,人开挑,往田里洒。

有时候一到肥田的时间,村里到处飘香。

这种堆肥手法简陋但粗暴。

徐令刚穿过来时就有不小的困扰。

茅厕满了它要人挑啊!谁挑啊!一挑一个不吭声,洗三天澡都冲不掉那股味道。

还不如堆有机肥,把能见到的稻草秸秆树叶牛粪等挖坑堆肥,偶尔翻面,发酵三个月就能使用。

实在不行,洒草木灰也行。

虽然徐令两辈子加起来种的地都不如顾利田多,但不妨碍他理论知识多。

说起来一套又一套,顾利田听的像个求知若渴的学生。

“阿令,你这都是哪里听来的法子?”

“还能是哪,崖州呗!”顾大良眼神里满是羡慕,感觉徐令真不愧是村里出过远门的人,见识就是广。

都不用徐令自己想借口,大舅哥就给他解释明白了。

徐令但笑不语。

到时候崖州那边问起他来,他又可以说是村里学的。

两头骗,真是高。

“这粮种那么好,给村里人种要不要让他们花银子买啊?”顾大良又问出一个灵魂问题。

顾利田竖起耳朵听,想知道徐令为何要这样做。

要知道,谁家要是有了好种子,都是往手里头握住不肯告诉其他人的,偏偏徐令的想法跟人不一样,让人怎么都想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