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太子妃的担忧完全是多虑了。

  上次在夜里, 她充值两百个“钻石城堡”,还在会员时效之内。

  所以就算没有再次充值,叶小枝也能在第一时间看到她提出来的问题。

  说实话,这个天幕的对话功能, 对于叶小枝来说,越来越成为了一种负担, 虽然系统也没有什么明确规定,必须要回答这上面的问题。

  但是叶小枝想着人家问的也不是什么太复杂的事,回答两句不过举手之劳而已。

  况且前段时间能和古代人对话,她也觉得新奇有趣,哪怕这些人的问题一次难过一次。

  然而今天, 信息发送过来的那一刻, 叶小枝却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了。

  她能够猜测到对面那个人的焦急, 然而却不能感同身受。

  哪怕是统治整个国家的皇帝的生死在她这里, 依然可以用很简单的一句话概括完一生。

  在叶小枝的眼中,无论这些人有多么的高贵, 对她而言都只不过是活在纸上的人,也许会有喜爱或者厌恶,但也参杂不了多少真正的感情。

  而相比于之前的那些人。

  天幕说那句与自己性命相关的疑问,才更让叶小枝动容。

  但是这个问题对她而言太难了。

  在她的眼中,王皇后好像确实很难活, 毕竟她与武则天有利益相争。

  就算她畏惧了武则天,选择安分守己,不理世事, 也不联合萧淑妃对付她, 但是她是皇后。

  是皇后就阻挡了别人前进的道路与目标。

  所以,即便你什么都不做, 也会成为他人的敌手。

  叶小枝的鼠标轻轻一划,那条私信就消失在了屏幕中。

  每天随机抽取,本来就是按照自己的喜好决定,没必要因为可怜一个人,而强行要求自己回答。

  叶小枝觉得,如果对面那个人真的是王皇后,那想必她在看了自己的视频后,必然会做出反应。

  所处于当时时代的人,在面对困境时,一定比叶小枝更加的清晰有条理。

  她与武则天所处的位置注定了她们必然相争,然而区别就在于,王皇后想得到皇帝的宠爱,武则天想得到皇帝的龙椅。

  心中无男人,拔刀自然神。

  古代妃嫔大多可悲,如果王皇后能明白,李治根本不值得她为他去和武则天斗,也许还能从中留下来一条命。

  在观看了天幕之后,如果王皇后还在渴求李治的宠爱的话,那也只能说良言难劝该死的鬼。

  她应该能够做出一些应急的反应和变化的。

  叶小枝不知道是在安慰自己还是安慰那个问问题的人,总而言之她就是觉得,即便自己不再回答,她也能安然无恙的活下去。

  好像这样就能减轻自己拒绝回答问题的负罪感。

  可她又觉得回不回答完全是自己的自由,她不能因为这件事情关系到王皇后的性命就道德绑架自己。

  不然的话,那之前播放过的视频又会影响多少人的命运,个个都要担忧,她早就累死了。

  ......

  大唐,长安。

  太子妃既没有等到天幕的回答也没有等到李治的回音。

  但比起几乎每天都能看到的李治,她还是更希望自己能够得到天幕的指点,不必忧心自己的命。

  又等了一会儿,太子妃甚至急切到想再给天幕充点钱,但为了不违背自己一开始的打算,她还是放弃了。

  也许这就是天意。

  没有回答就是最好的回答。

  天幕的意思是,无论未来的道路时好时坏,无论未来是生是死,路都该由她一个人去走,结局自然也只能由她一个人来承受。

  而至于其他的什么,不过一片浮云,微不足道也不必挂心。

  下午太阳渐渐落山。

  太子妃以为陛下留了李治在宫中歇息,今晚不会回来了,就放心去卸妆睡觉。

  谁知快到宫门关闭的时候,李治又忽然从宫中回来了。

  东宫忙成了一团,有人提前过来禀报说李治立刻要见他。

  太子妃皱了皱眉,烦躁的同时又不得不过去看一眼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谁叫人家是太子自己不是呢。

  急匆匆的赶到门口,太子妃本想看看李治到底有什么不得了的大事要在这么晚了把她从床上折腾起来。

  但出乎意料的是,除了他自己马车里还有另外一个女子。

  这人太子妃是没见过的,她穿的也不是宫中侍女常穿的衣服。

  虽然跟在李治的身后,行为举止却不像丫鬟,太子妃开始怀疑这个人的身份。

  虽然她现在不是很在乎李治的心,但莫名其妙带了个人回来,作为太子妃,这东宫里的女主人,于情于理,她都应该过问两句的。

  “殿下这是......”太子妃话音未落,就看见李治紧促的眉头。

  随后,他走下马车,吩咐道:“你先收拾一间屋子出来给这个姑娘住吧,其他事情明天再说。”

  李治似乎不想接着聊下去,太子妃只好按照他说的做。

  这个姑娘究竟是谁,来东宫做什么的,这些事情如果放在从前,她应该会很感兴趣,就算不逼问李治也会逼问眼前这个人。

  然而现在,她确实一点兴趣都没有了。

  她轻声对被李治留在原地的那个女子说道:“跟我来吧,姑娘。”

  随即将她带去了东宫的一间屋子里。

  屋子是早就收拾出来了的,以备不时之需,平时不怎么用的上,今天却排上了用场。

  直到现在这一刻,太子妃回过头去,接着侍女手中的烛火,才看清楚李治带回来那人究竟长什么模样。

  她长的实在算得上好看,眉眼间带着一股英气之美,即便身份相对低微,但面对太子妃时,仍不卑不亢。

  但并不是无礼,所以也不会让人感到不舒服。

  虽然一直一言不发,却会在太子妃为她安排好一切的时候,抱有一个感谢的眼神。

  或许是最近李治做了什么让陛下满意的差事,陛下将这女子赐给了他。

  看不出来什么差事,但明显看得出来李治对这个奖励十分不满。

  太子妃搞不清楚那两父子的弯弯绕绕,同时将她安置在了房中,并留下来两个侍女给她帮忙,转身走到了门口,才想起还不知道这个姑娘叫什么名字。

  怎么说也是太子带回来的人,就算她再怎么不在乎,装也要装出来几分女主人的气势。

  于是,她又转头回去,亲切的问道:“还不知道姑娘姓什么呢。”

  屋里的人也回她一笑:“妾身姓武。”

  最后一个“武”字,从她的唇齿间吐出。

  太子妃只觉得自己的世界天旋地转,一瞬间似乎都要站不稳了。

  身后的侍女将她扶住,她堪堪稳住,才终于没有在这种时刻摔倒。

  良好的礼仪使她不想在这种时候太过失态,但太子妃克制不了自己几乎就要跳出来的一颗心。

  和那个姓“武”的女子告别以后,太子妃走在无人的道路上,才觉得眼前的一切稍微真实了些。

  她想过一万种李世民会怎么处置武姓女的方法,唯独没想到的是,他会直接让李治把人带走。

  这简直太令人震惊了。

  但从另一种方向考虑,这么糟心的人和事,与其放在宫中让自己糟心,不如送去东宫让别人糟心。

  这看,李世民还是有点计策的。

  ......

  想不通的不仅太子妃,还有李治这个冤种太子。

  今天在宫中,李治和李世民一起知道了那个武才人如今在大唐后宫的消息。

  李世民沉默了很久。

  李治自然也不敢说话。

  在父亲重病期间,不想着国事和父亲的性命,反而想着怎么把武才人弄去自己的后宫,实在是太可耻了。

  但换种想法,李治忽然很好奇,这个武才人究竟长什么样子,能让他做出这样的事来。

  李治本以为那个武才人死定了的,但是他好像又料错了。

  李世民的眼中没有杀意,似乎也确实没打算要武才人的命,他沉默了很久很久。

  久到李治的腿都站的发麻了,才终于想起来问他一句:“这件事,也跟你有点关系,你认为那个武才人该如何处理?”

  李治听见他的询问很懵,他想,我哪敢有什么意见啊,我和武才人的命不都是你一句话的事吗?

  他琢磨不出来李世民是在试探还是真的想问他的意见,就一直低着头,做出很为难的模样。

  李世民等了半天他的回答,不见说话,不耐烦道:“有什么话你说啊,在我面前装什么哑巴?你认为她该死还是不该死,该杀还是不该杀,这种事,还需要我来教你吗?”

  李世民的话中带了些愠怒。

  他此话一出,李治就更不敢乱说话了。

  但为了不惹李世民发怒,李治还是犹犹豫豫的给出了意见。

  “陛下,武才人之事虽然听上去可怕,但是如果真的要杀,也找不到合适的理由啊,天下百姓都听了天幕,难不成要让大家觉得咱们是随意冤杀好人的人吗?”

  李世民知道李治这话并不诚心,或许只是想在自己的面前表现出一点分析能力。

  他冷笑道:“怎么会冤杀呢?想找理由还不容易,随便一个触怒龙颜,就可以赐死了。”

  李治瑟瑟发抖,李世民并不同意他的建议,他怎么觉得比武才人先一步触怒龙颜的是他自己呢?

  “儿臣觉得......”李治皱眉,他在想自己应该觉得些什么比较好。

  谁知李世民没有给他再次思考的机会,反而说道:“你觉得武才人不该死,那朕想了想,觉得她也确实没干什么需要定死罪的滔天大罪,如若杀了武才人,之后的发展不知会走向何处,既然如此,还不如顺应天命而为之。”

  李治抬头,想开口问他啥意思。

  李世民在李治的脸上上上下下扫了几眼,说道:“那你一会儿把武才人带回东宫吧。”

  此言一出,李治甚至不敢相信自己听见了什么。

  这种注意都能想的出来真不愧是他亲爹。

  自己把武才人带走顺应天幕而为?

  这天幕万一是胡说八道的呢。

  就算不是这也太炸裂了吧。

  李世民又看出来了李治的犹豫,他道:“怎么,你不愿意吗?”

  李治:“没有没有,我非常愿意,只不过,您说顺天而行,我今日若把武才人带走了,会不会和天幕里说的相遇时间不太一样啊?不会有什么影响吗?”

  “只不过是个时间先后,人还是你们两个人,能有什么影响,实在不行你把她放在东宫当个摆件,等到那个时候了再处置也不迟啊。”

  李世民说完,就让人去传武才人,随后让他俩一起走了。

  李治不敢去问李世民为何不能把武才人放他后宫里当摆件,只能在李世民的安排下,带着武才人回东宫。

  李治不知道在原有的历史中,他是怎么喜欢上病床前侍疾的武媚娘的,反正他现在虽与美人同在一辆马车上,却因为这一连串的糟心事,半点欣赏的心思都没有。

  李治将武媚娘带回了东宫,立马把她交给了太子妃。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眼不见心不烦。

  从李治的角度来看,他也确实没做错什么。

  太子妃统管整个东宫,理所应当在这种时候为他分忧,主持大局。

  他不知道太子妃问过天幕什么,也不知道她从其中知道了自己的结局。

  甚至没有考虑过如果武才人真的能成为他的皇后,那现在的太子妃应该何去何从。

  也没有考虑过后宫妃嫔,原本就有一定的竞争关系,哪怕现在的武才人还不是他的姬妾。

  他就是在遇见一见棘手的事情之后,下意识的把这件事情甩给了离自己站的最近的那个人。

  ......

  萧良娣已经有很久没有主动来见过太子妃了。

  但今日早晨,她居然破天荒的过来给她请安问好。

  这种反常的举动,并不会被太子妃定义为她突然的善良或者转性了。

  闭着眼睛一猜都知道,她多半是为了昨天李治从宫中带回来的那个女子而来。

  太子妃笑了一下。

  她想萧良娣或许想从她这里打探些什么有用的信息,可惜的是,自己却帮不了她。

  但她转念一想,如今萧良娣不是最受李治的宠爱吗?说不定她能在这件事情上帮自己一把。

  她不想出面去对方武才人。

  对她而言。

  武才人、萧良娣,手心手背都是刺,最好的结果就是他们两个斗得你死我活,然后忘记她的存在。

  可是,她又在心里想,萧良娣能都得过武媚娘吗?

  就像自己之前所考虑的一样。

  如果武媚娘的目标和萧良娣一样想要的是李治的宠爱,那她大可以不管不顾,把李治让出来就行。

  老老实实的缩在自己的宫中做一个微不足道毫不起眼的太子妃。

  可惜人家的目标是那个至尊之位。

  在通往这个目标的道路上,所有阻碍住她的一切都可以铲除,哪怕一些并没有恶意的人或事。

  李世民果然很聪明,他将这个最难解决的事情交给了李治,交给了东宫,是杀是留。

  最后是斗的你死我活还是两败俱伤,都跟他没关系。

  说不定最后的胜利者,才是真正适合大唐的统治者。

  反正他还有几年时间能活,要是一整个东宫的人斗没了,也有其他儿子可用来传位。

  实在是高明。

  ......

  大宋。

  赵祯想,以前没人盘点不觉得,现在一想这大唐皇室的风流事还真不少。

  什么公公与儿媳,儿子与庶母,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

  而相比之下,其实他的婚姻也算不上有多差了。

  确实,他也是二婚,这在北宋皇帝中不是什么值得拿出来说的事情,很正常,也很合理。

  他的妻子曹氏广有贤名,实在是个很适合做皇后的女子。

  唯一的一点缺陷,就是她长的不够好看。

  皇后嘛,最好就是贤良淑德、舍己为人,一心只有皇帝,最好是无欲无求,千万不能出现唐朝那些日日想着抢皇位的皇后。

  人家都说,贤妻美妾,宫中主持大局的皇后漂不漂亮没那么重要,有几个好看的妃嫔就行了。

  就是最好的了。

  比如说,一直以来都深受他喜欢的张贵妃。

  只不过张贵妃很受他的喜欢,却不怎么受别人的喜欢。

  朝廷大臣最爱做的事情,就是和他赵祯作对,反正他喜欢的大臣们都不太喜欢,他不喜欢的大臣们都喜欢得很。

  赵祯深恨祖宗定下了个不得杀文官的规矩,要不他再就抓一个人出来杀鸡儆猴了。

  ......

  大唐,东宫一切平静。

  武媚娘没想到自己来到了这里,竟然一个来找她麻烦的人都没有。

  这些人到底是对自己太放心了还是真的傻啊?

  说实话,昨夜一路跟随李治从后宫那边过来,他愣是一句话都没说,武媚娘想从侧面打探一下他的态度却不知道该从何开口。

  毕竟当时李治的脸色算不上好,万一他忽然发疯要赐死自己,那该怎么办。

  能从李世民面前或者出来已是不易。

  从自己的住处被传召去面圣的路上,武媚娘连自己的墓志铭都在心里想好了。

  谁知道这两父子居然这么轻易的就把她放过了,还真是意想不到。

  武媚娘一直都很喜欢听天幕盘点,她觉得有趣又新颖。

  直到那日,她从天幕中听见了好像和自己有关的事迹,才后知后觉的反应过来,这天幕所说的,是不是每句话的真实且正确。

  她在宫中生活了七八年,几乎从来没有受到了陛下的重视,也不曾见过太子,怎么就有可能成为天幕里说的那个历史上下几千年唯一一个女皇帝呢。

  然而,她又惊奇的发现,自己在得知了这个消息以后,第一时间不是恐惧和担忧,而是兴奋。

  古今第一人是怎样的一种殊荣啊,成为皇帝,又是怎样一种难以想象的事情。

  她甚至有些跃跃欲试,想知道自己改怎么做,才能离那个位置更近一点。

  按照天幕里所说的,一步一步走,一步一步熬,熬到陛下年老病重,太子监国,在与他眉来眼去,勾搭在一起?

  这手段好像有点不光彩。

  但为了皇位出卖一下自己的尊严,也完全能说的过去。

  只不过,武媚娘又想,现在自己未来之事已经被所有人知道了,陛下还会放过她吗?

  就在这个时候,她被召去面圣了。

  而忐忑了一下午的结果是,她被轻拿轻放的赐给了太子。

  陛下甚至不给她收拾行李的时间就让她立刻和太子李治回东宫,还说东宫会给她安排好一切。

  说实话,李世民的这个举动,除了让武媚娘发懵之外,最大的作用就是加重了她内心想要做皇帝的决心。

  因为被赐来赐去,真的是一件体验感很差的事情。

  也许,只有等到自己坐上那个位置的那一天,她说讨厌的这些事情才会停止。

  而那时候,或许就不会有人觉得,女子理应成为男性的附庸。

  在李治摇晃的马车中,二人一起到了东宫。

  李治似乎很不想见到她,一到东宫就把自己交给了太子妃。

  太子妃和平日里见过的贵妇差别不大,只不过举手投足之间带着一种难以忽视的骄矜,这似乎意味着她与武媚娘也不是同一个阶级的人。

  但她的语气和动作都很亲切也很轻柔。

  知道她听见了自己的姓氏。

  武媚娘并不觉得自己的姓有什么特殊之处,足以让太子妃惊讶成那个样子,不仅是惊讶甚至于惊恐,惊恐到险些摔倒。

  自己想伸手扶她,却在一瞬间被拒绝,随后她浑浑噩噩的走出了房中,不知道去了哪里。

  当然,这也不是她能够关心的事情了。

  只不过她看不出来太子妃的反常表现是对自己的恶意还是敌意,在这东宫里住着,也很不安心。

  如果天幕再次说出一些什么不该说的话,那无异于给自己判了死刑。

  偏偏这把代表着死刑的刀,如今正悬在了武媚娘的头上,她看不见摸不着,只能默默的感受它的威力与震慑。

  于是,她也不敢轻举妄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