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二十三年, 李世民驾崩,而武媚娘和大唐后宫里没有孩子的一种妃嫔,被送进了“感业寺”为尼,这段时间里, 她一直和李治保持联系。】

  【李治都做皇帝了,肯定也不会在乎什么流言蜚语, 只不过碍于父亲刚刚去世, 如果这时候就把武媚娘从寺庙里接回可能不太好。】

  【于是两人就一直在感业寺相会,直到这件事情,被王皇后发现。】

  【当时萧淑妃盛宠,王皇后失宠, 为了打压萧淑妃的气焰, 她主动让李治把武媚娘接回宫中, 一方面可以压制一下萧淑妃, 而另一方面,也让自己这个皇后,显得更为善解人意。】

  【只不过数年以后,王皇后一定会为她现在草率做出的这个决定而后悔。】

  【永徽二年,李治孝期刚刚结束,就迫不及待的将武媚娘纳入宫中,而武媚娘一进入唐宫, 没多久就生下来皇子,被封为昭仪。】

  【现在好了,王皇后不仅要和萧淑妃争宠, 还要和武昭仪争宠, 三人之间爆发的冲突争论制止不住,而这个时候, 更加受宠的是武媚娘,于是王皇后和萧淑妃又报团在一起,对付共同的敌人。】

  【永徽五年,武媚娘产下了安定思公主,这个公主只出生一月就死了,根据《新唐书》的记载,是武媚娘为了陷害王皇后,刻意设下的圈套,她在王皇后逗弄公主之后,将公主杀死,随后嫁祸给了前脚刚走的王皇后,这件事情让李治十分的愤怒,同时也产生了废后的想法。】

  【但这件事的真假,却值得人们讨论,比如在《旧唐书》中就没有明确的记载公主是因为什么而死的。】

  【总而言之,本人的观点是“虎毒不食子”,武媚娘或许会杀王皇后会杀萧淑妃,然而用这样杀敌八百自损一千的方式,太极端也太没有必要了。】

  【她大可以再隐忍一段时间,反正李治在当时对她的信任,都是要多过王皇后和萧淑妃的。】

  【也许是武媚娘成为了历史上唯一一个登基成功的女皇帝,一些人在记载这件事情的时候难免带了一些有色眼镜,故意把她写成一个不择手段的狠毒之人,好像只有这么做,才能完成她登上帝位的宏图大业。】

  【而她也确实在登基之后,为了镇压反对之声用了些铁血手腕,所以落人话柄也是正常的。】

  【永徽六年,中书舍人李义府第一个在朝中支持李治废后,立武媚娘为后,而其他许多的大臣也在这个时候见风使舵,通通都开始支持武媚娘。】

  【废王立武之事正式开启,李治以“阴谋下毒”的罪名将萧淑妃和王皇后贬为庶人,同时也处置了他们的家人,而朝内反对里武媚娘为后的长孙无忌、于志宁、韩瑗、来济等人都被削职免官,贬出京师,武媚娘正式被立为皇后。

  【不久之后,王皇后和萧淑妃就被武媚娘杀死在了牢中。】

  【显庆五年,李治透风发作,朝中大事一一交由武媚娘处理。】

  【这个世界上,最能引起人重视的无非是属于自己的东西,比如权力,或者金钱。】

  【李治或许并没有那么在乎王皇后和萧淑妃的死活,但他一定在乎自己手里的权力是不是正在往别处流逝。】

  【他其实是个很精明的人,明明是他要杀王皇后,整套事情做下来却让人觉得是武媚娘太有手段,自己撇的倒是挺干净。】

  【于是,在武媚娘的能力和权力危及他的地位时,他仍然会感到害怕与恐慌,进而与自己的皇后产生矛盾。】

  【即便李治根本没有上帝视角,也不知道武媚娘最后真的会夺位成功,成为女帝。】

  【麟德元年,宰相上官仪请求废后,李治觉得上官仪的建议很对,就让他起草文书,但仔细想想,上官仪脑子要是没问题的话,怎么可能忽然像李治建议废后。】

  【一看就是李治见不惯武媚娘独揽大权,自己想废后,结果四周的人把这件事情告知了武媚娘,武媚娘立马跑去找李治,说了一大堆掏心窝子的话,李治连忙表示,废后全是上官仪一个人的主意,跟他半点关系都没有。】

  【夫妻之间,床头吵架床尾和,受伤的只有上官仪一个人,他因为帮着李治起草废后文书,被下狱,按谋反罪给杀了,府中女眷没入掖庭,这其中就有那个后来倍受武则天宠信的上官婉儿。】

  【李治死后,武媚娘受封皇太后,而在她做皇太后的这段时间里,李显、李旦先后继位,直到公元690年,做了六年皇太后的武媚娘才正式登上皇位,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

  【实际上,早在李治没死的时候,国家大权,便已经掌握在了武媚娘的手里,只不过因为她的女子身份,所以在上位这件事情上才难办了一些。】

  【武媚娘登基以后,改国号为周,大唐在她的治理下,延续了之前的强盛与灿烂。】

  【而在她做皇帝的时间里,有不少侄子跑来让她传位给武家人。然而武家的人再亲和武媚娘终究是隔了一层的,传皇位这种事情,怎么可能不传给自己的亲儿子。】

  【因此武周之后仍然是李唐江山,而武媚娘,也只不过是划破大唐夜空转瞬即逝的一颗流星。】

  【本次盘点结束,感谢各位支持,下次盘点就是新的内容了,再见。】

  ......

  天幕结束。

  对于这个结果,李世民不是不能接受。

  其实主要的原因是,他做了许多更坏的打算,以至于现在结果不那么坏的时候,李世民满脑子里就只有两个字:就这?

  那个武周实际上只是李唐江山之中的一个插曲,只不过让李治的那位皇后过了一把当皇帝的瘾,实际上有什么影响呢?

  仿佛并没有。

  人家没做什么坏事,比起之前被盘点的那几个冤种,李治可以说是一点也不冤,于是李世民又在想,这天幕是不是随便抓了个人上去凑数的,害的他虚惊一场。

  后来继位的仍然是李治的儿子,他的孙子,一切都按照正常的顺序发展。

  其实如果一切都按照天幕说的那样,根本就没有什么值得担忧的,他之前所考虑的一切其实都是多虑了。

  将那个武才人送进东宫,现在看来也多半翻不起风浪。

  她既没有谋害李治,也没有把李唐江山变成李家的,只不过是做了一段时间的皇帝,并且还把大唐治理的很好。

  李世民实在想不出来自己有什么理由能够治她的罪。同样他也想不想出来李治有什么理由治他得罪。

  虽然人和人在每一个时间阶段中的想法并不一样,但天幕中说,李治和武才人会在他病重的时候勾搭在一起。

  这件事情令李世民不是那么的舒服。

  但他还是想知道,在东宫里,防备着李治的武才人以及防备着武才人的李治能不能擦出爱情的火花。

  李世民知道这种想法很损,但是人生在世,如果不是为了八卦和看乐子,那将毫无意义,尤其是自己儿子的乐子。

  ......

  同样,在东宫里担忧了一整晚的李治,在一大早听完天幕之后,终于放松了些,就连食欲也增长了不少。

  他迅速的传人送来早膳,先吃了些东西,又回去补觉。

  而外头忽然开始狂风大作,暴雨倾盆的鬼天气,看上去也格外的舒适了不少。

  这段时间,这件事情困扰了他太久太久了。

  尤其是昨夜,陛下让他把武才人这个“烫手山芋”带回自己家的时候,他连跳进荷花池里自杀的心都有了。

  经过一晚上的思考,他又觉得自己去死太吃亏,与其他死还不如先把武才人给杀掉。

  下狱的命令都已经准备好了,天幕却忽然告知,其实顺其自然才是最好的发展,李治在放松心情的同时,也略微的有点弄不明白状况。

  但不必忧心自然是好的。

  等他百年之后,必然要传位给自己的儿子,在自己与儿子之间,加一个妻子,也没什么。

  那样的话,他的老爹、老婆和儿子包括他自己,都做过皇帝。

  就算死了,九泉之下跟人吹牛逼也十分的有面子。

  李治在榻上躺着,发现自己还是睡不着觉。

  之前是担忧,现在变成了激动,他又在思考应该给武才人封一个什么样的品阶才好。

  虽然现在还不到武才人成为他妃嫔的时间,中途出了一点意外,这个意外让他们两个的关系忽然提前走了一步。

  既然注定了武才人以后会成为他的妃嫔,会成为他的皇后,那早一步晚一步,又有什么关系呢?

  李治进行了一圈儿的头脑风暴,决定封武才人做个良娣,和萧良娣一样的位置。

  那个天幕也说了,太子妃和萧良娣未来和她处的不算太好,所以为了不让武才人被欺负,她的位置不能太低。

  但也不能太高了,宠爱太过,就会恃宠而骄。

  她又不是个省油的灯,万一自己还没活到应该驾崩的时候,武才人就想做皇帝了该怎么办?

  所以啊,夫妻之道,还是欲情故纵来的比较好。

  想罢,李治命人告知太子妃,他想封武才人为良娣的事情,然后就放放心心的开始补觉了。

  ......

  长安城内,大部分的人都对不久的将来,大唐会出现一个女皇帝而感到惊讶。

  当然,好奇的有,振奋的有,认为天下不应该由女子做主的更是数不胜数。

  长安城里因为这个事儿,崛起了不少的女性意识。

  以前总以为这世上男人当道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现在她们知道女子也能做皇帝后,一切就变得不一样了起来。

  村口卖猪肉的王大娘回到家里,好吃懒做的丈夫质问她今天怎么这么晚才回来做饭。

  王大娘把杀猪刀甩在她面前,骂道:“从明天起,要么去村口卖猪肉,要么在家里做好了饭等我回来吃,否则的话,就去和离,老娘一个人立户也能过!”

  她丈夫想要反驳:“女子做饭本就是天经地义的事,君子远庖厨你没听说过吗?”

  男人用一句不知道从哪里听来的话和王大娘周旋。

  王大娘没文化,她可不管你什么君子不君子,庖厨不庖厨,直截了当的说:“什么叫天经地义,男子当皇帝算不算天经地义?你没听天幕说吗,女子也......”

  男人捂住了她的嘴小声道:“做饭就做饭,你要命啦什么话都敢说!”

  ......

  但是不知道应该用什么心情来面对这个世界的,就数长孙无忌了。

  在这个时期,他还算得上李治的头号支持者,然而他万万没有想到,他的这个亲外甥最后居然会因为废立皇后的事情将他贬官流放,这是什么奇耻大辱,国际笑话?

  但是,李治真的会这么做吗?

  长孙无忌在心里问自己,同时同样也听见了天幕的儿子长孙冲在一旁问:“父亲,太子他以后真的会那样做吗?”

  看得出来,长孙冲脸上的愁容一点都不比长孙无忌少。

  虽然年纪尚幼,但世家大族,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道理,他还是明白的。

  即便天幕并未提及长孙府中其他人的结局,但他料想一定不会太好。

  就算李治看在文德皇后的面子上,不会对他们赶尽杀绝,那最终的结局,也必定不是他们想要的结局。

  长孙冲担心不已,但长孙无忌的思维,却已经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他现在之所以这样支持李治,是为了什么呢?

  为的不过是等李治登记以后,能够重用自己,作为先皇后的母家外戚,长孙一族在朝堂的地位和势力都不算低。

  他相信等到李治登基后,这种情况会变得更加的夸张。

  那李治又究竟是为了什么要处置他,仅仅是因为他反对改立皇后,还是因为他手中所掌握的权力已经危及了皇权?

  李治并不是一个赶尽杀绝的人,但从天幕里所说的一些话里可以得知,他唯一不能容忍的就是自己的权力收到影响。

  而仔细分析之后能够感觉得到,无论是被废掉的王皇后还是他自己,都是在李家起势之时就与之有所来往或者结盟的家族。

  而李治那些看似不念旧情的举动,实则是在借废王皇后立武皇后的事情,增强自己的权力与势力罢了。

  说到底哪有那么多冠冕堂皇的理由,皇帝的位置做的再高,最后还不是为了自己。

  长孙无忌再为自己的未来分析对策。

  他想,如果要让李治打消疑虑,首先就是权力不可过大,起码不能让他有危机感,不然即便再小心行事,他都能有一百种法子让你死。

  其次就是,一定要低调,一定要顺着皇帝的意思。

  如果他不在废后这件事事情上做什么表态,那估计李治也没有一定要杀他的理由了吧。

  毕竟亲戚一场呢,李治应该不至于赶尽杀绝。

  想到这里,长孙无忌又觉得自己多了几分生机。

  历史上有名有姓的人物这么多,他从来没有想过天幕有一天会提到自己。

  然而,他更没有想到的是,这么一提,就短短的一句,还是在给自己判死刑。

  长孙无忌绝望与悲痛中又带着一丝的侥幸。

  至少提早知道了这件事情,不至于被打个措手不及。

  他可从来没想过要篡位,就算有时候拼命的独揽大权,也只是想活得更好些,既然李治不愿意,那就算了。

  做一个慈祥可亲的舅舅,为大唐分忧也不是不可以,究其根本,还是命重要。

  且看那天幕日日盘点,多少人因为执念丢掉了性命,成为历史中的一粒毫不起眼尘埃。

  如果众人的归宿,都是尘埃,那么何必要去汲汲营营的争取这些身外之物呢?

  ......

  与长孙无忌一样为自己的命担忧的,还有莫名其妙的上官仪。

  他只不过是帮着起草了一纸文书,怎么就落了个惨死的下场呢?

  转念间,上官仪又在心里大骂,李治真不是个东西,明明就是你让我拟的废后草案,怎么最后还把责任全推我身上了呢。

  就算被武皇后知道了是你起了废后的心思,他还能杀了你啊!最多不过是闹一下脾气,你一个皇帝有什么可怕的。

  但是上官仪怕呀。

  他只不过是一个勤勤恳恳的打工人,从来没有得罪过谁,也没有做什么坏事,凭什么要遭受这样的无妄之灾?

  上官仪在心中破防。

  直到天幕在下一句里提起那个倍受宠信的才女上官婉儿,上官仪的心里才终于有了一点安慰。

  毕竟他们上官家还没有在这件事情里死绝,虽然他不知道上官婉儿究竟是谁。

  这人似乎也还没有出身。

  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加强女子教育确实是一件必须要做的事情。

  如果不是天幕的提前告知,谁又能想到,最后振兴他上官一族门楣的人,会是在掖庭里长大的一个小女孩儿呢?

  反正上官仪想不到。

  ......

  整整两天。

  太子妃听完天幕,没有等到来自太子或者陛下,任何一个人对武才人的处置。

  不对,现在不是武才人了,是武良娣。

  她只等来了李治册封的消息。

  在不知不觉的时间里,她与武良娣的斗争提前展开了。

  太子妃屏退左右,一个人坐在房中,一双手用力的撕扯这丝质的衣服,好像这样就能够发泄她心中攒集的怒火一样。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在意她的死活。

  陛下不在意,李治更不在意。

  他们只要得知了,武媚娘的出现并不会影响他们的利益就行了,至于一个可有可无的皇后,又算得了什么呢?

  何况她现在还不是皇后。

  武良娣也许真的是一个很厉害的人,可是她那些厉害和梦想,是要踩着自己的尸骨上去的。

  就是她成为皇后,再到最后成为皇帝,会给大唐带来什么什么样的利益,这些和太子妃的关系都不大。

  对她而言重要的是,如果她的后位被废,那么死的不仅仅是她一个人,还有她的家人,族人,一个都逃不掉。

  太子妃不允许这种事情的发生,同样也不接受这样的结果。

  第三天,她等来了和她一样惴惴不安的萧良娣。

  如果不是萧良娣主动来找她,太子妃几乎都要忘了,和她一起被废被杀的还有这个斗了许久的仇人。

  现在再想想过去的那些举动只觉得幼稚愚蠢至极。

  萧良娣与太子妃对事一样,两人便心照不宣,太子妃也知道了对方的来意。

  她想天幕的出现似乎阻止不了后宫的争斗,只会把这样的争斗提前。

  但如今的厮杀只会比之前的更加严重,因为上次是争宠,这次是争命。

  而与上次相同的是,这一次,她同样是那个率先进攻的人。

  ......

  每次天幕结束,总有一群人和大家的关注点不一样。

  比如整日里无所事事,只知道去寺庙里会和尚的高阳公主。

  人们在做某件不道德的事情的时候,一定会给自己找一个合适的理由,她得让这件不道德的事,具有它存在的合理性。

  高阳公主想了很久也没想出来的理由,现在想出来了。

  那就是,李治可以在寺庙里找尼姑,李隆基可以在道观里找道姑,那她为什么不可以找和尚。

  大家都是李家的人,甚至她和李治都是一个爹的儿女,理所应当有相同的待遇。

  做皇帝这事儿轮不上她也就罢了,风流事可得轮上她。

  不知道做了几辈子的好事,现如今才能投一个公主的胎,高阳觉得,自己万万不能把公主的特权给浪费了。

  前些日子,在自己的央求下,辩机送了一条开过光的红绳给她,虽不是什么贵重礼物,但高阳公主视若珍宝。

  想了好久她都不知道应该送还什么东西回去,于是就在自己的库房里翻找,看一看有没有什么稀世珍宝。

  但好东西见多了的她,看了满柜子里的物品,都觉得不过如此,如果随便选一样东西送过去,也不会有什么。

  只不过那样就显示不出来自己的心意了。

  高阳公主为难得很。

  ......

  作者有话要说:

  史料:1《新唐书》

  2.《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