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不算没守住江山, 只不过大唐在延续的过程中出了一点点的岔子。

  这种事情在历史上不是没有发生过。

  汉朝、周朝都曾出现过这些岔子,甚至于被灭国。

  只要最后大唐还是大唐最终的结果是好的就行。

  更何况,大唐不曾被灭国,就算政治斗争血腥了一些, 那在这件事里死掉的皇亲国戚、达官显贵, 也无非都是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李世民根本不用为他们操心。

  于是, 他也就附和着长孙无忌点了点头, 随即又转头问房玄龄是怎么想的。

  房玄龄原本还在沉默之中,忽而听见李世民叫他的名字,才惊醒过来。

  自然,他也觉得太子之为随意动不得, 于是他回答道:“陛下, 臣的想法也是一样的, 千古明君难寻, 太子那样的资质实际上已经很好了,按照天幕所说的, 他至少认同您的理念与治国方式,也将您手上大唐的荣光延续了下去,确实不可随意更改......至于......”

  房玄龄停了一下,思索片刻,又继续说:“至于, 您一直所担心的那位女帝,臣听天幕的语气,她仿佛并未危及大唐, 这样便没什么可担忧的了。”

  李世民知道, 实际上长孙无忌和房玄龄的话里,都有着一部分对未知事件的妥协。

  既然不知道做了是对是错, 那不如就什么也不做。

  所以三个人绕来绕去,还是得不出来一个确切的结果。

  包括李世民在内的所有人都不能确定未来的大唐究竟会是怎样的走向,也没办法决定李治的去留,唯有那个天幕中还未透露具体信息的武姓女,倒成为了众人心中,久久不散的疙瘩。

  关于李治的话题以及储君的话题似乎只能聊到这里了。

  三人还在殿内没散,李世民忽然想起与房玄龄的姻亲。

  皇家赐婚,公主下嫁,他所要表现的其实是对房家的宠信与重视。

  然而他受尽宠爱又任性妄为的女儿,活生生的把这份宠信与重视给折腾成了对房家有意见。

  李世民发誓他真的没有一点意见,只不过是拿捏不住年轻人的心思而已。

  高阳公主已经嫁入房家有一段时间了,看到房玄龄,李世民下意识的想打听这个女儿的近况。

  高阳公主与驸马不睦已久,他虽经常把高阳公主传召进宫,叮嘱她在驸马面前不可太过娇纵,至少要给他老爹积分薄面。

  高阳公主总是答应的好听,回了府中就好像是耳旁风,该吵的架,该闹得别扭,一点都不落下。

  或许她也听进去了一点,所以就真的只给房玄龄积分薄面。其他的事情还是一切照旧。

  李世民知道自己问了也白问,房玄龄对儿子的关心远不如对国事的关心,即便他知道高阳公主和房遗爱关系不好,只要不跑到他面前来吵,一切都尚可容忍。

  但李世民还是问了:“高阳与驸马近日还好?”

  房玄龄显然对这个问题并不惊讶,但这一次,他却不像往常那样,听见公主驸马这几个字,就皱起了眉头。

  反而露出了几抹不明显的笑意,回道:“陛下不必忧心,遗爱与公主近来相处的很好。”

  李世民很少从房玄龄的口中,听到他说高阳和驸马关系好,见儿女婚事和睦,他与肱骨之臣之间也没有那么尴尬,随即天幕带给他的阴霾都少了许多。

  但看似平静的湖面下暗藏了多少波涛汹涌,谁也不知道。

  其实天幕所说的那些事并没有那么的可怕,只不过你提前知道了些什么,却又什么都不做,难免觉得浪费。

  但看起来天幕的重心并没有放在李治的身上,对他不过只言片语就结束了,还没有李承乾和李泰的部分多。

  也许天幕的侧重点在于李治之后的那个人。

  那个将李家天下攥在手里却又还了回去的奇女子。

  长孙无忌和房玄龄走后,李世民不禁又在想,或许并不是那个女皇帝想把李家天下还回来的。

  她毕竟做过李治的皇后,她的子女也都是李治的子女。

  就如同李世民不相信李泰继位以后,会将自己的皇位传给李治一样,他同样觉得,武皇后不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反而传给自己的侄子是一件绝不可能的事情。

  可是李唐江山,毕竟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覆灭,他虽然提早知道了这件事,但总是有些担心和不舒服的。

  这种事情能免则免,能不发生就不发生是最好的。

  有些事情一旦叫人做成功了,后面的人就会前赴后继,争先恐后的去学习。

  武皇后创造了一个先例,她让大家觉得女子也可以做皇帝,皇后也可以篡权夺位,这种偶然事件的成功不具有代表性,但后人又会如何看待呢?

  既然有人曾经成功过,后面的皇后、妃嫔,若是人人都想着要做皇帝了,这大唐江山怎么可能安稳。

  李世民现在怀疑后世的很多动乱都是这件事情的连锁反应,他想方设法的想阻止,却不知从何开始做起。

  毕竟那是李治的第二任皇后,很有可能等他死了自己都看不到这个人,总而言之,现在的东宫是不存在这个女子的。

  对于一个活在别人语音中的人,即便李世民是皇帝,拥有整个大唐最至高无上的权力,但在这件事情上,他依旧无可奈何。

  ......

  长孙无忌自出宫就与房玄龄分道而行。

  长安城中落叶纷飞,长孙无忌坐在马车内,车子摇摇晃晃的,弄得人心烦意乱。

  刚刚走出殿外,房玄龄问他,在回答陛下的问题时,是真的只为大唐考虑还是有一定的私心。

  长孙无忌觉得他这个问题很无聊,这难道不是废话吗,李治是他亲妹妹的儿子,在李承乾、李泰、李治三个皇子中,他是从一开始就支持李治上位的。

  于情于理他都应该说那些话。

  更何况,朝中这么多大臣,陛下不找别人,就找他和房玄龄,难道就没有自己的考虑吗?

  天幕所言,即便真的是预言,那现在他们所能看到的未来,其实都是无伤大雅之事。

  他们既不可能知道未来大唐的全部走向,也不可能因为这样一点小事就动太子。

  所以应该怎么办呢?

  找出那个姓武的女子,警告她千万不能篡权夺位?

  先不说天下姓武的人这么多,人在哪里现如今根本不知道,这件事的操作难度有多难。

  就说人家愿不愿意听你的这件事。

  谁知道自己以后能当皇帝还会傻乎乎的答应你绝对不篡权夺位?

  或者杀了她?

  那就更是不可能以及更加荒谬了。

  杀了武皇后,影响李治的子孙后代,按照天幕所说的历程,那时正值大唐的鼎盛时期。

  谁知道换一个会发生什么事情,万一换成了杨广秦二世之流,得不偿失。

  就算不为大唐着想,他也得为自己想想吧。

  房玄龄问了这个问题,却没有等到他的回答。

  长孙无忌不懂他在高傲什么,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何况陛下也并无半分要改立太子之意,他顺着天子的意思说话,有什么不可以的?

  何况房玄龄给出的建议与自己的别无二致,既然说的话都一样,为何要因为他是为己房玄龄是为国而分个高低贵贱呢?

  更何况,他未必有那么无私,自己也未必有那么自私。

  长安城里的风一会儿急一会儿缓的。

  车上的窗帘被风吹起。

  长孙无忌透过窗户往外看,好多人盯着空空如也的天。

  天幕今天放映结束后,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再次出现,但除了皇帝和几个重要的大臣,似乎大唐子民都不是特别的在意。

  只把这件事当做了日常娱乐中的一种。

  听天幕讲故事,和听高僧讲经是同一种快乐。

  能够知道未来的事,算得上幸运。

  只不过现在还不知道,究竟是福还是祸。

  ......

  东晋。

  谢道韫本来在认真的写诗,偶然听见天幕中说的中华历史上的第一个女帝。

  手上的毛笔忽然松动了一下,墨水滴在纸上渲染出一小片墨水颜色的花。

  幸好她刚刚沾的墨不浓,晕染开来,竟觉得有几分异样的美感。

  谢道韫不知道大唐在离今多少年以后的未来,又是一个怎样的世界,但她还是毫不犹豫的,从心底里,朝着那个女子生出了几分艳羡之情。

  唐朝的女子竟然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成为女帝,而她却连自己的婚姻也不能决定。

  这么一想,又不免觉得悲惨。

  其实她的婚事,和“差”这个字一点关系都沾不上。

  这是叔父谢安千挑万选为她选中的婚事,所嫁之人是王羲之的次子王凝之。

  王家与谢家都是世家大族,他们两人成婚,也算得上门当户对,但是夫妻两个字,并不是门当户对就一定能够相处的好的。

  谢道韫儿时便是有着“咏絮之才”,家中堂兄弟个个出类拔萃,转眼王家儿郎,也都是各有千秋。

  但在这些人里面却单单出了个王凝之。

  这件事情,让谢道韫感到很绝望。

  最绝望的是,她不喜欢她的丈夫,还无法表现出来,一但露出些不满的情绪,又会有人上前说教:

  王凝之这样的人,已经是世间好儿郎了,能嫁给他,你到底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谢道韫很无奈。

  仿佛在她生活的这个地方,女子幸福还是不幸福,未来的人生走向,全都系于夫婿一人身上。

  只要嫁给了大众所满意的夫婿,那就不可以有半分不抱怨,否则就是不知足。

  她也知道,叔父为她的婚事废了许多心思,曾经挑中数人,但都不满意,而一想到精挑细选之后的结果是王凝之,她就更觉得绝望,和难以置信。

  她不是不满意,而是从始至终就没有满意过。

  越想这些事情,对大唐女帝的羡慕就又多了几分,这几分羡慕扰的她在本来就烦躁的生活中,更加烦躁。

  谢道韫看着已经关闭了许久的天幕,叹了口气,又扑在了案上,继续自己的创作。

  何以解忧,唯有写诗。

  ......

  许多人都觉得天幕对李治的盘点不应该到此结束。

  而天幕果然也不负众望的再次开启了自己的盘点。

  【武皇后,名武瞾,说起这个人啊,她的人生经历比较传奇,也比较丰富。】

  【首先,她一开始并不是唐高宗李治的妃嫔,而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妃嫔。】

  【贞观十一年,十四岁的武瞾被送入宫中,因为长的好看被唐太宗李世民封为才人,可能是因为李世民和自己的嫡妻实在恩爱,所以并没有把武才人放在眼里吧。】

  【和一般故事里的美色倾城或者一见钟情的故事不同,武瞾与李世民虽为夫妻,却仿佛最熟悉的陌生人。】

  【总之,李世民给她封了个才人之后,就好像彻底忘记了这个人一样,历史上也几乎没有关于武才人在李世民后宫生活的记载。】

  【她在宫中老老实实的做了十几年的才人,终于在李世民病重的时候,见到了进宫侍疾的太子李治。】

  ......

  李世民很尴尬,不是听见了武瞾一开始是自己的妃子而尴尬。

  是因为今天他专程把李治叫进宫,叮嘱他好好学习,勤勉当值,做好太子的份内之事,切记不要沉迷女色。

  而他这样做,为的就是给李治提个醒,想让他以后不要过分宠爱那位武皇后以至于昏了头,人家要什么就答应什么。

  然而天幕突然开始说话,把这对父子逼入了一个奇怪的境地。

  首先就是尴尬,两人面面相觑,你看我我看你,总觉得该说点什么,又不知道怎么开口。

  李世民的内心世界:亲娘啊,这是怎么回事,我儿子和我小老婆在我死后搞一起了,最后我的小老婆继承了我儿子的皇位,这事儿的责任到底应该怪在谁的身上。

  不会到最后竟然是我的锅吧?

  而李治的心理路程就比较的曲折了。

  刚刚得知那个武才人是李世民的后妃时,他承认自己有过一丝撇清关系、劫后余生的快乐。

  甚至在李世民黑脸之后,还偷着笑了一下。

  心想:老爹呀老爹你也有今天。

  但他把这一段话听完就笑不出来了。

  李世民的脸色阴晴不定。

  李治无法去揣度他此刻在想些什么,应该不会太开心。

  虽然他可能根本不记得宫里还有个什么武才人,但是知道自己的儿子和自己的姬妾搞在一起。

  那个姬妾还成为了儿子未来的皇后,是个人多多少少心理都会有些芥蒂的。

  但现在,最重要的不是这些奇奇怪怪的芥蒂。

  而是,先要把这个潜藏在宫里的武才人给找出来,再做下一步打算。

  这件事并不难,就是李世民真的把那个武才人忘了,翻一翻宫里的花名册,或者找出贞观十一年入宫之人的记录就可以查出来了。

  李世民仔仔细细的搜寻了一番大脑。

  实际上他还想的起来。

  但回忆起那个行为低调,平日里也不怎么与人来往的年轻女子,李世民实在很难把她和传说中的女帝结合在一起。

  也许是因为她还很年轻,还未当上皇后,甚至还不认识李治。

  而那些将来会影响整个大唐的雄才大略,暂时还是头脑中尚未长出来的胚芽。

  武才人并不可惧,甚至现在还是只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一介弱女子。

  李世民轻松了不少的同时,又隐隐感觉有些不适感。

  现在这种时刻,产生了掌控全局的感觉其实并没什么不好的,在他人生的大部分时间里,他经常会有这种感觉。

  但从来没有那一次,这样的掌控感来自于外界的帮助。

  李世民顿了顿,往窗外看去,那道正在播放乐曲的天幕已经平常到连路过的飞鸟都不会被吓到。

  就仿佛,它是天生天长在那里的一样。

  但这样是对的吗?

  违背自然规律,强行知道未来之事,是对的还是错的,也许今天所知道的一切,在未来的某一天里都会付出代价。

  但代价是什么,没有人知道,也可能不会有人知道。

  李治对天幕的不敏感早在许久以前就已经凸现出来了。

  如今虽然看似关心,实则也只不过是在关心他自己,若天幕盘点的不是李治而是李世民,说不定他连一个眼神都不会给。

  但是事到如今,确实也容不得李治不关心这件事情了,毕竟天幕话虽没说完,但暗示是做足了的。

  李治和武才人在李世民病重时期相识,后来武才人却成为了李治的皇后。

  聪明人应该已经懂了那几句没说完的话。

  实际上在大唐开国以来,对女子改嫁这些事情是很支持的。

  当个寡妇除了能给你立个牌坊有什么好的,女子独立门户总是不容易,而相比之下,改嫁,对于她自己来说有了依靠又有了家庭,对于国家而言,还可以促进生育,简直是两赢。

  大唐朝廷很是开明,不但不会禁止改嫁,甚至还有在政策上有所支持。

  只不过二嫁这种事发生在皇帝身上,就挺奇怪的。

  尤其是一个女子的两人丈夫,竟然还是父子。

  李治毫不意外的想到了天幕里曾经提到过的,杨玉环、李隆基、李瑁。

  是不是他们大唐就挺容易发生这种事的,好像不是第一次了。

  把乱.伦的基因刻在骨子里,贯彻整个大唐。

  李治又觉得自己不会是那种趁父亲病重和庶母勾结的人,他有自己的道德底线,知道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

  虽然在心里说出这句话时,他自己都没有底气。

  ......

  李治今天一大早就进了宫,太子妃本以为还和从前一样,陛下随意叮嘱几句,就放他回来。

  但是当天幕提到武才人那一刻,太子妃就知道,李治多半会耽误挺长的时间了。

  太子妃不知道李世民会怎么处理这件事,又会怎样发落那个武才人。

  可是忽然知道了这个消息之后,她便没有前几天那么恐惧了。

  不必担心有个人隐在暗处,随时跑出来取你的性命。

  但是那个武才人会怎么样呢?

  太子妃觉得,陛下多半不会杀了她,也许会警告她,也许会用其他的方式,但总之,是不会杀她的,因为比起她做皇帝的那一段时间,还是大唐的稳定比较重要。

  然而李治就不一样了。

  太子妃并不能确定,李治会不会产生除掉武才人之心。

  因为她未来要抢的是李治的皇位。

  但想到这里,太子妃又觉得是自己先入为主了。

  天幕不曾说过武皇后篡权夺位,只不过因为她得知了自己的结局,所以下意识的把武皇后想成了一个满手鲜血、杀人不眨眼的女魔头罢了。

  万一,她做皇帝就是李治默许的呢?

  又或者,她是等着李治驾崩或者退位以后才上位的呢?

  每一种事件发展都是有可能的,而这些发展通通都意味着,李治不会拿武皇后怎么样,而自己注定会死。

  太子妃很难接受自己料定的结局。

  却不知道自己该怎么走出这个困境。

  她又将自己的目光投向了天幕,想要从中得到指点。

  可是天幕会指点她吗?换句话说,天幕能够改变这件事情的发生吗?

  也许天幕之中的人,也只是未来世界里,万千人中的一个普通人。

  纵使能借助一些力量足以和古代人对话,然而那种力量却完全不足以改变她的命运。

  她最多只能依靠自己知道的知识,给她一点建议。

  但她还是鼓起勇气打开了天幕中,属于自己的个人页面。

  然后输入了一行字:【如果李治的原配妻子王氏想要活下去,该怎么对付那个武皇后呢?】

  这一次她没有选择充值打赏,而是关闭了页面,静静的等待回答。

  她想,如果自己被抽中了,那一定是上天的眷顾,想要她活下去,如果没有,就是她命该如此,也怪不了其他人。

  这样想着,太子妃闭了闭眼,不再说话,也不再暗自神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