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古代言情>臣万死陛下万受>第45章 佞臣

腊月二十九乾元节,天子十九岁寿诞。

午宴过后,君臣同往后苑赏梅。南宫霁晚走几步,独自落在后头。

冬日的宫苑,萧索中倒也不乏生机,小径旁的园圃内,时不时一两支迎春探头;方由温房中出来的山茶,正是含苞怒放,似要力争打破这冬日的寂寥。

既不欲去赶人潮,便缓下脚步,避闹取静,独在这园中逛一逛,也是惬意事一桩。

正闲庭信步,忽见迎面过来两个女子,神色焦虑。见了他,似略一犹疑,便有一人上前来,询问可有拾到一支青玉钗。南宫霁一路过来,并无拾遗,便也如实相告。然看她这焦灼样,却不甚忍心,心道原也不欲去凑那热闹,便当消遣,替她寻一寻。

只是三人一道,费了好大功夫,几是将那两片园圃翻了个底朝天,也不曾见得甚么玉钗!正愁眉不展时,又来一女子,然见外人在场,便在数十丈外停住了。南宫霁粗望了一眼,容貌不甚分清,然看那打扮,倒不似寻常宫娥。两个小宫女已迎上前去,南宫霁所猜看来不错,那人才是正主。

三人低声说了些甚么,原先的宫女便折返至跟前,深为一福,道:“我家娘子说了,那玉钗怕是落在他处寻不着了,叨扰了贵人,甚感不安,且代我家娘子谢过。”

南宫霁笑道:“举手之劳,何须言谢?且到底未寻着,本也无功。吾想或恐。。。”

话音未落,便闻身后呼唤之声,原是令其!只得匆匆告辞。

寒香阁内,越凌无聊拨弄着琴弦。玉指拂过,琴声虽是无绪,却也无嘈乱之感。

南宫霁撩帘入内,静立一旁,待他琴声戛止,鼓掌道了声“好”!

越凌斜瞥了他一眼,冷嗤出声。

南宫霁不以为意,只笑道:“官家教众臣去园中赏梅,自己却来阁中抚琴,不怕得个‘远贤臣’之名?”

越凌嗤道:“远贤臣,则必近小人!”

南宫霁摸了摸鼻翼:“官家朝中立满贤臣,哪有小人立足之地?只是吾尝闻听,佞臣未必真奸邪,君子未必全无私!便说前朝王虚辅,人谓之乃半忠半奸,亦正亦邪!两朝元老,社稷重臣,安世定国有功,翦除异己、谗言媚上为过!依官家说,他是小人还是君子?”

越凌拂袖而起:“在吾跟前,何须含混?”

南宫霁叹了声:“前些时日读王虚辅传,有所感悟,虚辅之罪,到底不过迎合耳!书中云,佞臣,皆出于天子身侧,所谓‘贤臣远,而小人近’,终因忠言逆耳也!如今,且无须论甚忠言顺言,仅凭常在君侧这一条,臣便难免有一日要背上这小人之名!陛下的贤臣们若不能容我,则该如何?”

初闻此言,越凌竟是无语。二人一时各自凭栏,心有所思。

南宫霁亦不晓自己当下何出此语:虽是在心中一段时日了,然而今日是那人生辰,本不应坏了兴致。只是方才一席话,无异又触动了他心中这根弦:世间之事,风云易变,人心亦是如此!何况他还从未探得过越凌的真心。因是,他须给自己留下一条退路。只话虽出口,却又忐忑,他心中所想不过是越凌的一句承诺,但是万一,不能如愿呢?

不觉间,落日已染红西边的天幕,鹊鸟乘着余晖盘旋宫墙之上。

此情此景,越凌似有所触动,转头看向身边人:“南宫霁,你可记得,吾初时与你言过,吾不喜观日落,乃因日落之景,最是萧条。”

南宫霁一怔:自己怎记不起了呢?那或是多年前的旧话了罢。

越凌微微一笑:“然你说,日落之景,实则甚好,只是这朱墙高院,抹煞了其之惊艳。”

虽然依旧记不起,南宫霁却相信此言确是出自自己之口。

那人尚在顾自而言:“你曾言,人间极致之景,无非登顶看日出,踏浪观日落。”

南宫霁耳根微热:此不过是人云亦云,却不想他放在了心上。

“我有时想有朝一日,若能逃离这沉闷处,定然要云游四海,看遍天下,再便归隐山林,梅妻鹤子,方是称意!”

南宫霁轻一哂:“如此,陛下的江山要予孰人呢?”

越凌一拂袖:“谁要便给谁罢,既然这庙堂容不下你我,我又何须留恋之?”

翘首望向西边的天空:晚霞绚烂,夕阳迸射出的万道霞光,已然照进人心!终有一日,他南宫霁要带着身边之人,看遍普天下的落日胜景!

晚宴散时,已是亥时,北风凌冽,众人带着酒意,倒还能抵御。允熙应是醉了,一路同行,喋喋不休,细听来却又无甚头绪。南宫霁只好有口无心的应着,心内却另有所思。

今年到底没给越凌送上件合意的寿礼,想来便是憾事。那日他玩笑说要平乐居,南宫霁仔细思量了几日,也有些动心,毕竟在宫中,要避的嫌处太多,中外臣工不聋不瞎,时日久了,总能察觉些甚么。若是改在宫外相聚,倒不失为上策,只是平乐居是不成的!

他要的,是一间远离闹市的宅邸,却又不能过分偏僻!须独门独院,自成一户!这般,便不如置块地,自建座庭院罢了。实则说来,地皮倒是不难找,为难的是那地价!如今南宫霁的俸禄,仅够维持家用,置于置宅,实是痴人说梦!看来,还是要去找李琦,汴梁城这么大,难道就无其他来钱的营生了么?!

几片冰冷之物被寒风扫落到脸上,南宫霁笑道:“这除夕,终是要与风雪为伍!”

令其未尝答言,却驻足弯腰,在地上捡起一物。凑近灯火一看,原是个蓝布包裹的物什!方才教令其踩在了脚下,否则这夜色昏黑的,也不能发觉。

打开一瞧,竟是支玉钗!令其猜测是哪位宫娥丢下的。

南宫霁道:“今日已晚,待年后入宫再详细打听罢。”

方言罢,却想起了午间那两个宫女,不是正寻甚么青玉钗么?然而,若真是她们的,遗在此处倒也蹊跷了,此地离后苑可算远,倒是去往宣佑门不过几步之遥,再看这钗包得这般细致,不禁叫人浮想联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