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大明从总旗开始>第172章 祖训录的漏洞
  这几年的时间,年轻的李景隆受朱元璋的指派到各地练兵,效果都是相当的不错,而且他不到十岁就开始每天兵书战策不离手。

  在朱允炆看来,这样根正苗红又努力的人,未必就不如蓝玉。

  朱允炆觉得等到朱元璋真的离开了那一天,至少自己在朝堂上的班底也打造的差不多了,自己的腰板不管在谁的面前都是能挺立起来的。

  这一盘棋和一番谈话,都让朱元璋十分满意,觉得自己能放心的让朱允炆去看看朱棣了。

  其实说是代替自己巡视北平府,无非是朱元璋怕朱棣看不起朱允炆,既是为了朱允炆好,也是为了朱棣好。

  但朱元璋看那些外姓臣子怎么看怎么多疑,到了老朱家的人这,却多少又有点看不清了。

  朱棣在他心里还是当年离开南京城去就藩的那个二十岁出头的青年,而朱允炆在他眼里是个通情达理,有帝王之风的储君。

  他不知道的是,真实的两人实在跟他想象的差距有点大。

  按照朱元璋的部署,这次陪着朱允炆到北平府巡视的人,正是一向跟朱允炆关系不错的李景隆。

  而那些平日里在朱允炆面前晃悠的文臣,朱元璋则没让他们去。

  一是他不喜欢这些文臣,二是他觉得朱棣也不会喜欢这些文臣,去了除了让朱棣不高兴添堵之外,没有任何作用。

  从朱元璋的偏殿里出来,朱允炆一步步的走向自己的东宫。

  那是之前朱标的所在,既然朱允炆现在是储君了,朱元璋自然是把这里给了他。

  踏进自己的地盘,朱允炆才算是把表情放松了下来。

  放松下来之后,他的没有之间少了很多温良,反而多了一丝阴沉。

  这是多年被人压在底下,这样的神情是很难改掉的。

  到了自己的书房,朱允炆把目光投在了挂在墙角,已经落了不少灰尘的那副铠甲。

  这的确是他的一个心爱之物,但在他这,也的确只能起到一个观赏之用,朱允炆一辈子都不想上战场。

  把这副铠甲赏赐给朱棣,而且还得是以他的名义,无非是告诉朱棣,虽然是他的四叔,但今后这天下的主人是朱允炆。

  他想要求得一个太平,就得穿着这厚重的铠甲,在阵前给朱允炆杀敌。

  这算是朱允炆给朱棣的一个无声的下马威,至少他是这么认为的。

  他觉得朱棣在北平府经营这么多年,应该也是能看出来的。

  “去,请曹国公到这来,就说商议巡察北平府的事。”

  既然朱元璋派遣的正是没比自己大几岁的李景隆,临出发的很多事朱允炆自然得跟他知会一声。

  在朱允炆看来,这当皇帝就得是多用自己的嘴发号施令,不必要什么事都自己去做,自己把决断的事做了就够了,执行自然有自己的臣子。

  不多时,一脸春风得意之色的李景隆就到了东宫。

  对于朱元璋亲自让自己这个年轻的曹国公跟着皇太孙去巡视北平府的事,李景隆相当看重,觉得这是自己在大明开国功臣的子嗣中大放异彩的好机会。

  自己在这几年把朱允炆维护好了,以后他一登基,自己肯定是大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了。

  “殿下,你找我来,莫非是三日后出发去北平府之事?你就放心吧,随从马车,路程饮食,我都已经安排妥当了,殿下你就在这东宫候着,到了时辰出发便可!”

  李景隆在朱允炆面前喜笑颜开的,显然是没把自己当成外人。

  “这些琐事,你看着安排就行了,今日找你,是把这个铠甲收起来,找一个贵重些的箱子装起来,带到北平府去!”

  听了朱允炆的话,李景隆沉思片刻说道:“殿下是想要在燕王的面前练兵?怕是没这个必要吧,虽说殿下也算是文武双全,但燕王在统兵打仗上的能耐,你我还是比不了的”

  “不,这副铠甲是送给燕王的,他在北平府跟北元交战,为我大明立下了汗马功劳,我既然去了,就不能空着手去,虽说是代表陛下,但自己也得有些作为才是,这副铠甲在我手里,是发挥不出它的作用的,把它交给四叔,就不一样了。”

  朱允炆的话说的倒是冠冕堂皇,但李景隆也是个人精,哪里听不出来这其中他想要敲打朱棣的意思?

  “如此也好,殿下放心,此事交给我,我先去找匠人制造精良礼盒,等做好了,再来取这铠甲,免得伤了铠甲,按照之前陛下所说,那祖训录即将更改,到时候等到殿下登基,三年之内燕王等藩王都是不能来朝见的,此去,让燕王看一看殿下,的确有些必要。”

  李景隆后面说的这句话,正是朱元璋即将对《祖训录》做的更改。

  这一条他已经在很多场合下说出来过了,只是因为流程的原因,还没落实到祖训录里罢了。

  而祖训录里的内容,很多都是为了约束朱棣这样的藩王而设置的。

  这样的更改,其实正是为了保证朱允炆的地位而做的。

  按照朱元璋最新的要求,在新皇帝登基以后的三年时间内藩王们不许来朝廷,只能留守藩封。

  但是这其中有一条意外,那就是如果有“奸臣”在朝廷当道,诸王得准备他们的兵力,听候新皇帝召他们来“拨乱反正。

  这个时候的朱元璋和朱允炆当然不知道,这拨乱反正还可以有一种解读办法,那就是清君侧。

  《祖训录》对于朱元璋来说,甚至比不少大明的律例更为重要,熟悉朱元璋的人都知道,这是他的逆鳞。

  为了使这些家法垂诸久远,明太祖对自己的子孙后代在其中下了严厉的警告,禁止他们对他的训示有一丝一毫的改动。

  而且他在祖训录里还告诫诸王,对任何违犯者,甚至皇帝本人,他们可以群起而攻之。

  朱元璋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不觉得皇帝会想要改动祖训录。

  毕竟他做祖训录,就是为了保证皇帝的绝对权威,但很多事,他的确也有失算的时候。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