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大明从总旗开始>第171章 双面人
  面对着朱元璋这苦口婆心的劝说,朱允炆一直都是一副洗耳恭听的模样。

  对于朱元璋说出来的这些教导之言,朱允炆也是每一句都答应了。

  自从当初让朱允炆做了皇太孙开始,朱元璋就一直给他在灌输,这朝堂内外,真正能相信,并且值得相信的不是外人,而是他们老朱家的人。

  不管是燕王,还是晋王秦王,又或者是那些年岁跟朱允炆差不多的叔叔,都是老朱家的人。

  只要相信他们,跟他们处好了关系,按照大明的制度,肯定是能保证江山稳固的。

  老朱敢让朱允炆成为皇太孙,完全也是因为他自信朱棣这些人最终还是能真心实意的帮助朱允炆的。

  他们既然能帮助自己的大哥朱标,只要朱允炆上台之后保持住之前的情况,天下还是老朱家的。

  朱棣他们在自己的地盘还是自在的,又自在又有兵权,打仗也已经不用他们亲自动手了,他们当然没有造反的可能。

  藩王也不只有朱棣他们几个年岁大的,还有不少年纪小的。

  他们的地盘遍布大明的边缘,多多少少手里都有兵权。

  要是哪一个反了,其他的藩王就会帮助朝廷去征讨他。

  一个地方的资源和人马,再是精兵强将,在朱元璋的印象里也不可能跟整个大明朝廷的兵马加上其他藩王的兵马去对抗。

  当然,要达到他的这种想法,朱允炆得秉承他的理念。

  自己在朝堂上治国,留着朝廷的数十万人马以备不时之需,在边关给自己的叔叔们最大的自由。

  从现在朱允炆的表现上看,朱元璋觉得要达到自己的想法还是没什么问题的,而且他现在看来,自己的身体还算是不错,可以再活个至少两三年。

  只要自己还在,就能让自己的儿子们老老实实的,在这期间再让朱允炆去把几个比较重要的藩王收买一下,到时候二十来岁的他登基就是水到渠成之事。

  朱标跟着朱元璋学了三十来年,结果在年富力强的时候死了,这是朱元璋永远的痛。

  而且朱棣也曾经历过自己的嫡长子朱雄英在八岁的年纪暴毙,朱元璋觉得朱标实在是福薄的人。

  这天下本就是他的,所以硬是要给他的儿子,这是朱元璋心中的执念,也是朱标在他身边三十多年养成的习惯。

  朱标没了,他的弟弟跟他都不一样,不可能成为替代品,所以朱元璋只能想着在自己的晚年把朱允炆扶持上去,也算是了了他的一桩心事。

  等数年之后到了地底下见了自己这位没少帮自己擦屁股的嫡长子,他也能坦然面对。

  身为皇帝,朱元璋一直就是任性的,执拗的,他从来就不是不讲道理的人,但是他却只讲他自己认同的道理。

  他是认亲的,所以才让自己的儿子们都当了藩王,又接连制造了洪武四大案。

  当年跟着自己打天下的功臣只要是有一点僭越,结果就只能是死。

  但是朱元璋还没有意识到一点,等到朱允炆成了皇帝,藩王的位置早就已经被占满了,而且都是他朱元璋的儿子一脉相承,那朱允炆的儿子们能甘愿如此吗?

  他只想着把朝堂上的那些人给朱允炆整肃明白了,这样他死了之后,留给他的就是一个清明的朝堂,还有一个都有亲叔叔镇守的边关。

  但他也没意识到,朱允炆的成长环境,和朱标是不一样的,甚至跟他那八岁就死去了的嫡长兄都是大不相同。

  他的母亲出身一般,这让十几岁之前的朱允炆在大明的皇宫里并不是太受重视。

  任谁都不会想到朱标会在三十多岁暴毙,也任谁都没想到在朱标暴毙了之后储君的位置会是朱允炆的。

  就连当时的朱允炆自己都是受宠若惊,不知道把这件事消化了多少时间方才消化完了。

  他不是几岁的小孩,自小的成长环境让他明白什么是人心险恶,更明白自己的几个叔叔不会心甘情愿的辅佐自己,因为自古就没有所谓的皇太孙之说。

  没经历过战争的朱允炆,在成为黄太孙之后还是只相信自己之前身边的几个人,其中就有他认为有大才学的探花郎黄子澄。

  他明白朱元璋是个专断的人,也明白朱元璋的喜好,知道朱元璋绝不会允许自己跟那些儒生走的太近。

  所以在朱元璋面前,其实这个皇太孙从未表露过自己真正的心思。

  蓝玉案的发生,他明白是朱元璋怕他登基之后掌控不了蓝玉这样狂妄的武将。

  纵然蓝玉跟朱允炆是亲戚关系,但其实有关系的是朱标的正室,而不是朱允炆的母亲,所以他对蓝玉一丁点的感情都没有。

  蓝玉之前立下的战功在朱允炆心里也不算什么,他只是小心的维护着自己在朱元璋心里的形象,朱元璋想要做的事,他都支持。

  他只明白一点,就是只要自己有朝一日真的登基了,就能真正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

  到时候自己依靠着身边的谋臣们和完全掌控在自己手里的几十万大军,可以在大明的境内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

  其实黄子澄在这一年里已经不止一次的在只有他和朱允炆的时候提出过两个字:削藩。

  每次朱允炆对黄子澄的说辞都是不置可否,其实他的内心里已经燃起了熊熊火焰。

  他明白这些没上过战场的读书人的心思,知道一旦自己登基之后给他们一定的发挥空间,自己就能轻而易举的把叔叔们手里的兵权和他们的土地拿回来。

  因为自己才是大明的皇帝,而且到时候自己会得到朝堂上几乎所有朝臣的支持。

  当年跟着朱元璋打天下的老人们已经死的差不多了,他们的后代倒是跟朱允炆的关系不错。

  这其中翘楚就是曹国公李文忠之子,已经在几年前袭得了曹国公之位的李景隆。

  他被朱允炆看成是几年之后自己可以倚重的武将,而且两人的关系从少年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