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三国:原来我是第一猛将>第842章 杀鸡儆猴
  是夜,匈奴人盘算许久,总算找到机会逃离矿场。

  漆黑的夜色是最好的掩护,只要向北,窜入连绵的泰山当中,安全便不再是问题。潜藏几日,等风头过了,未必不能回到并州。

  “大人,前面就是马厩。”

  马厩宽敞,里面有近百匹驽马作为人力补充,拉运货物。大齐国土广袤,并不缺乏马场,从战场上面淘汰下来的战马化身驽马,让李云义治下驽马价钱极低。

  东汉末年动乱不休,大量土地荒废,随便一个人就能拥有上百亩土地。这些土地除了传统种植粮食之外,还有部分人种植草料,供养马匹牛羊,进一步降低了饲养成本。

  哪怕是人力不值钱的矿山,也有大量马匹作为辅助。

  “马厩里面的驽马俺日日打理,也算摸熟了,这边夜晚只有一两个人轮流看守马匹,我们四个足以将他们杀死,夺走马匹,逃出生天。”

  那匈奴人一脸希冀,对眼下的生活是万分抗拒。

  其他人也是如此,不是谁妈,有家庭这一概念。

  “那就走。”

  为首的匈奴人低低说道,绷着的脸上难得有了如释重负的笑容。

  马厩近在眼前,优势在我。

  一步两步三步,距离越来越近,马匹特有的味道在空气当中弥散。

  骤的,火光冲天。

  一支接着一支的火把被点燃,马厩内外,忽的多出数十名甲士。

  “让本矿监看看是谁这么大的胆子,胆敢越狱!”

  尹礼站在人群当中,分外醒目。

  他身着战甲,目光如刀,审视着眼前不怕死的匈奴人。他们一共四个,衣衫都是粗麻,没有颜色样式可言,都是寻寻常常的普通货色。

  原本与他们身份相符肥硕脸蛋,现在已经干瘪。

  “达黎,就他们四个人吗?”

  尹礼边上,达黎低垂着脑袋,不用眼睛去看就知道这几个人正是自己族长,在战争当中抵抗齐军,被捉拿后送到此处。

  处理匈奴人头领的方式跟大部分匈奴人不一样,对这些头目,李云义没有姑息,直接审判,翻旧账。

  这个时代的道德标准很低,低到绝大多数的统治者都有一堆黑料。以往没人计较在乎。但是现在,这些黑料被摆在桌子上,让这些不安份子成为政治牺牲品。

  “回禀大人,只有他们四个对齐公不满,想要逃走。”达黎声音低沉,知道自己的选择没错,但同类相残,还是太过残忍。

  明明他们也要自己一起走的,是自己拒绝了。

  他的心在滴血。

  “拿下他们!”

  尹礼一声令下,大局已定。这样的情形经常发生,他习以为常。大多数俘虏都不安分,各自有里有想要逃离此处。

  一般来说,大部分俘虏在一个月内就会接受现实。

  剩下的顽固分子,想让他们安心挖矿,只能不断杀鸡给他们看,在奖赏一些做的不错的战俘回家看看。

  为了矿场,尹礼也算操碎了心。

  “不要内疚,你做的很好。”尹礼身边一个文士笑笑,他和煦,对谁都如温润如玉。不管是是看管监牢的士卒,还是矿工,苦役,对他都十分尊敬。

  除了尹礼,尹礼最讨厌的就是这位隶属于齐公管辖的文士,他是军法官,专门负责军纪,不说铁面无私,却也相差不大。

  他们只需要按部就班的工作三年,就能升职加薪,获得晋升。

  跟大汉皇帝不一样,李云义大方得很,官员俸禄比大汉给的更多,也给了他们更多殊荣,权利。唯一的要求就是让他们体恤百姓。

  这一做法短时间内还是有效的,官员们对齐公的畏惧会不断减弱。

  但在眼下,军法官足以让任何人敬而远之。

  “他们四人罪孽深重,本就该死。齐公体恤他们,才给了他们一次机会。今日你能告知在下此事,对他们家眷而言,却是一桩好事。”

  “齐公治下从严,他们一旦逃离成功,倒霉的不是我等官吏,而是他们的家眷。”

  军法官笑笑,解释道:“他们家人也是戴罪之身,被囚禁在家乡左近,不是惩处。但他们若是逃离此处,家人立马会被牵连,从重处罚。”

  “这是送你等来到此处时,约定好的。”

  “不遵守的人,杀无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李云义对这些可能出现的骚乱,早就有了预防。

  处置手段是同坐。

  在后世这样的事情不知凡几,一个作恶,家人恍若不知,还要为其叫屈的模样,李云义看的发吐。

  不幸当中的万幸,这个时代是有诛九族,连坐的说法。李云义减轻刑罚,变成一种约束,一旦家庭当中有人贪污腐败,抢掠,家人无罪,却应该翻倍补偿朝廷损失。

  “齐公不想要你们的脑袋,但你们非要送死的话,齐公也不介意杀几个鸡。”

  达黎沉默片刻,心知肚明军法官说的没错,草原上的规矩更加残酷血腥。李云义制定的法则反而更加人性化一些。

  尤其是这一政策只是针对于犯人俘虏,而非寻常百姓。

  正常人都不会面临这样的麻烦,自然也不是问题。倒是贪官污吏会思考一下自己一旦入狱会面临什么。

  “咚咚咚!”

  清晨,阳光刚刚洒落在大地之上,矿工吃过早饭,便在鼓声当中被召集起来。苦役麻木,他们都是战俘,生活没有太多期盼。五年时间太长,长到他们度日如年。

  如他们临近的矿工确实神采飞扬,猜想谁昨天晚上又逃了。每当这个时候,公开的斩首,就是大戏,足以让矿工们兴高采烈。

  寻常时候,矿上极为无趣,一个月只有一批来自邺城,在大齐周遭表现的乐师,唱一些乐府歌曲,跳跳舞助兴。

  落后的年代,娱乐方式也极为落后,尤其是面对劳苦大众的娱乐,更是少的可怜。

  若非李云义力排众议,不断组建最原始的歌舞团,矿工最基本的娱乐就是看人头落地。

  洋洋洒洒的罪状少有人能够听得清楚,校场上面,身穿黑甲的行刑队神情冷漠,木然的用手中长刀,挥砍下来。

  成公英离得很近,总算明白曹操那样的枭雄,儿子为什么会不敢逃离矿场。这不是露天矿场,而是一个诱饵,不甘心留在此处的人一旦离开,就会死无葬身之地。

  四个千夫长以上的匈奴人连同他们的部落,就此消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