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乱世贤君>第一百一十一章 一心只为农事,朝堂再起风云
  黄昏!

  外出觅食的鸟儿归巢,外出的人们也相继回来。

  萧稷扛着锄头,手提着鞋走在水泥地上,像极了一个老农。

  平整干净的马路上一点泥土和碎石子都没有,每天都被他们打扫得很干净。

  路上的小孩连成串的在路上追逐,总是那么精力旺盛。

  “殿下回来了。”

  路上,迎面走来的老人肩扛着锄头,手拉着水牛笑着给萧稷打着招呼,黝黑的脸上褶子更加多了。

  萧稷笑着回应,“嗯,要回城了。”

  随即两人错开,王安一瘸一拐的拖着锄头跟在萧稷背后。

  路上碰见的人都亲切的给萧稷打招呼,他也都一一的回应。

  两人把锄头放回别院,洗了手脚后穿上鞋子坐马车回城。

  种地是一个技术活,也是一个体力活。

  这一天下来,不管是萧稷和王安,身上都有些酸痛。

  回东宫吃了晚饭,萧稷就倒头大睡。

  次日,萧稷并没有去上朝,他在端河别院院子里在切着土豆种。

  切土豆种也是一门学问,带芽的部位只能多不能少,少了意味着土豆苗前期发育所需要的营养不够,这会使得幼株发育不够全,后期就直接影响产量。

  切好的土豆种裹上草木灰,再背到地里。

  一个坑里的土豆种适合三到四块,两个坑之间的距离也不宜太近,十多公分左右就行。

  萧稷指挥着王安挖坑,他算投种子和盖土。

  若是在现代,他所在地方,过年后就可以种了,而且每一个土坑里面都要放上农家肥。

  但在古代,农家肥不多,不是每家都能够养得起牲畜的,至于粪肥家家户户也只能供应少部分的地可以用到。

  萧稷地里没有施肥,干巴巴的土坑里啥都没有,虽是这样,萧稷也做得极其认真,每一个坑的都盖着一层厚厚的土,一拢一拢的,看着很整齐。

  王安打死也没有想到有一天居然会亲自下地,当初他入宫时就是家里穷的吃不下饭他老爹才给他一刀切了。

  他现在心里苦,但是不敢说,太子都没说苦,他也只能咬牙忍着。

  忙活了半天,终于种完了一亩地。

  两人坐在地边的小路上喝着水。

  萧稷笑着问道:“感觉怎么样?累不累!”

  王安幽怨地摇头说道:“不累!”

  “口是心非!”萧稷没好气道,“孤也累,明天叫周季他们过来帮忙!”

  “好好好!”王安连忙点头,就差鼓掌高呼了。

  “还有一亩地,今天搞完就差不多了。”

  萧稷拍拍手撑着膝盖起来。

  王安顿时一脸苦色,心不甘情不愿的起身。

  恰好这个时候,有个人从小路的尽头冒了出来,正好被王安看见。

  他提醒了一句,“殿下,朱正来了!”

  萧稷回头,果然看见朱正风尘仆仆的来了。

  “别进来,站在外边说就行!”萧稷说道。

  朱正刚迈出的脚又收了回去。

  “殿下,今日朝会上陛下答应了工部尚书的请辞,新的工部尚书是原兵部侍郎赵扬。”

  朱正的话让萧稷和王安微微一怔,没想到梁帝还是同意了曹安民的起骸骨。

  新任的赵扬可是妥妥的吴王党。

  萧稷追问道:“工部侍郎是何人?”

  朱正说:“原定是大理寺寺丞姚东圣,但姚寺丞在朝会上说自己德行有差拒绝了,陛下就说让中书省和吏部找人补上。”

  听到姚东圣拒绝了,萧稷有些意外,要知道姚东圣也是坚定的吴王党,这个时候拒绝,就不怕惹怒吴王?

  萧稷细想下觉得是姚知行让姚东圣这么做的。

  因为姚灼华已经确定是太子妃了,礼部和钦天监都在准备,而且不出几天后,梁帝将会正式的下圣旨。

  作为太子的准丈人,这个时候要是在给他添堵,不是一个明智之举。

  想到这里,萧稷心中有了腹稿,“还有其他事没有?”

  “有!”朱正点头,继续说道:“有御史上书请陛下撤掉东宫白羽卫。”

  “谁?”萧稷眼眸中顿时蹦出一道寒光。

  朱正说:“谢侯!”

  “是他!”王安大怒,“怎么又是他!”

  他一脸愤慨的看着萧稷说:“殿下,谢侯胆大包天,这时候向陛下上书裁掉白羽卫,明显就是包藏祸心。”

  萧稷抬手打断他的话,他倒是想听听梁帝的态度。

  “陛下怎么说?”

  “陛下态度未明,不过谢御史以前朝太子伙同大将谋逆的事和藩镇割据的事情为据时,被兵部尚书一笏板拍在了脑门上砸晕了。”

  萧稷和王安径直傻眼。

  王安兴奋的挥着拳头高呼,“打的好!”

  萧稷看了看他,心里憋着笑,罗时忠的勇让他刮目相看,敢在皇帝面前打御史,这个胆子不是一般的大。

  不过,梁帝居然没表态,再加上昨天的态度,萧稷就知道梁帝肯定是动了心思的,至于谢侯是谁指使的,这已经不重要了。

  “得想个办法保留住白羽卫,要不然就成孤家寡人了。”萧稷暗道,心想历史上太子的存活率低不是没有道理,不光兄弟搞你,自己老子也是想方设法的整你,能像朱元璋那样爱护儿子的皇帝历史上少之又少,甚至是可以说没有。

  老朱这个皇帝恨不得朱标造自己的反,而其他皇帝是怕自己儿子造自己的反。

  萧稷说不羡慕是假的。

  “朱正,除了这些,还有其他事儿没有?”萧稷将思索拉了回来,开口问道。

  朱正拱手说道:“陛下着兵部分派两支兵马驻扎端河新村,这事引起朝堂一片哗然,吴王带着群臣劝诫,陛下力排众议,确定了此事。

  还有就是陛下召见了齐魏蜀三国使臣,齐国同意归还东方三城,陛下高兴,就邀请了三国在三月初进行春猎。”

  萧稷神情一凝,齐国居然同意的归还北方三城,这可让他意想不到。

  因为他看过地图,东方三城大概的范围就是现在的辽宁全省加上北平和天jin这三个地方。

  这三处都是战略要地,萧稷实在是搞不清楚齐国为什么会放弃。

  “行,我都知道了。”萧稷点头,说:“来都来了,来一起种!”

  王安大喜,将手中的锄头塞到朱正手中。

  “……”朱正看着手上的锄头,一脸懵,来时好好的,回不去了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