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乱世贤君>第八十九章 这真是你所做的?
  姚府前院。

  夜色下灯火烛光间人影攒动,池塘内波光粼粼,一盏盏河灯随着水浪起伏。

  姚知行一身土色便服,头发打理得一丝不苟,面色红润,精神抖擞。

  他这一桌,坐的都是翰林大儒,有些虽身无官职,但在儒门乃是泰山北斗般的存在,还有几位是国子监大儒,在士林颇有威望。

  今日来姚府参加诗会的青年才俊不少,但却无一个寒门士子。

  大梁虽是科举取士,但寒门难出贵子,士族依旧还是把持这大部分的上升渠道。

  国子监是大梁目前的最高学府,在里面求学的都是官宦子弟,就算有寒门,那也是投身到某个士族门下。

  所以,在科举制还没有完全取代举孝廉这种制度的时候,寒门学子要想一步登天,可是难上加难。

  国子监祭酒方存孝年岁才六十来岁,脸上便已经布满了老人斑,身体看着比姚知行圆润不少,纯白头发简单插上一支木簪,穿着儒袍,浓郁的文学气息自内而外地散发出来,随和又平易近人。

  除他之外,他的左边还有三位是国子监博士,都是当世大儒,余下的三位是当世名人,也都是著书立说的儒门鸿儒。

  拢共八人,差不多已经可以代表大梁国内的最高水平了。

  看着那些青春活力青少年,一个个平均年岁在60以上的老头不由得想起了自己年轻时候的事迹。

  “这些孩子都是国之栋梁,都是大梁统一天下的种子啊!”

  方存孝摸着柔顺的胡须莫名的感慨道。

  大梁上下都希望出现一个能够统一天下的明主,以前的梁帝是,但差点把大梁完废后,他们便把目光看向了梁帝的下一代身上。

  这其中,他们最看好的就是萧稔了。

  大儒李墨一抚须附和,“秦奋六世之余烈方能灭六国,我大梁历代君主贤达开明,只要我等好好辅佐,灭三国何须六世。”

  众人中包括姚知行也觉得李墨一说得没有错,在四国中,大梁虽添于北方,但燕云十六州一直都握在手中,兵力更是四国之首,只要不犯梁帝此前的错误,扫平三国绰绰有余。

  不过大梁经过那次大战后差点灭国,但这么些年来,国力还是没能恢复,这让许多士族暗中对梁帝不爽。

  特别是近年梁帝对于士族的打压,让他们十分愤怒。

  儒门鸿儒解(xie)东来看着正在吟诗作对的学子,面色祥和地笑道:“春试在即,这次诗会也好检验检验这些学子的水平。”

  听他这么一说,众人便来了兴致。

  “载言想这么个检验法?”

  国子监祭酒方孝存看着解东来笑着问道。

  (载言,解东来的字。)

  “此值元宵佳节,不如以元宵为题怎么样?”解东来说。

  “甚好!”大儒李墨一点头。

  姚知行也是抚须说道:“正有此意!”

  随后,由一位博士写上题目拿到学子之中。

  “出题了出题了。”

  一名姚府的小厮拿着写上题目的白纸跑到一众学子身边,大声呼喊道。

  学子们顿时沸腾起来,一个个争先恐后的围了上去。

  就萧稷他们这些人比较淡定。

  “殿下不妨猜一下姚相他们会以何为题?”

  萧稔挑眉,看着萧稷呵呵笑着说道。

  萧稷见状,神色平淡的说道:“我又不是他们肚子里的蛔虫怎么会知道,难不成吴王知道?”

  萧稔嘴角抽搐,萧稷牙尖齿利,一点也没以前那么好对付了。

  “太子殿下学富五车,这次怕是要力压群雄了吧!”

  张百忍忽然开口,引得众人惊讶连连。

  贾临有些不解,按道理张百忍没理由掺和萧稷和萧稔之间的暗斗的。

  他看向张百忍,想要在这个妖孽脸上看出一点端倪来。

  但他失望了,张百忍似乎对萧稷很信任的模样,这让他不解。

  萧稔眼前一亮的看见张百忍,阴阳怪气的看着萧稷说道:“是嘛!那本王得好好看看了。”

  萧稷打量着萧稔,问道:“吴王家里可还有宝贝,不如咱俩再赌一次!”

  萧稔脸上露出迟疑的神色,心中暗自警惕起来。

  萧稷这么主动,肯定没什么好事儿?

  到底答不答应。

  萧稔很矛盾,他一边又想要萧稷的钓竿,一边又怕萧稷给他下套儿。

  “你怕了,真没劲儿!”萧稷摆手摇头,神情轻蔑。

  这让萧稔如何能忍,当即就说道:“好,我答应了,我家里还有一对千年的人参儿。”

  萧稷笑着点头:“可以!”

  刚好前头的学子之中就传来了声音。

  “元宵,以元宵为题!”

  “元宵!”

  萧稷喃喃自语,在脑海中搜寻着关于元宵的诗词。

  萧稔看着他这幅模样,笑道:“殿下可不要勉强自己。”

  看不起谁呢?

  萧稷翻了一个大白眼,暗中说道,辛大神,对不住了,借你的词一用。

  他当即起身,镇纸压住桌上纸张,提笔挥墨,一气呵成。

  不到片刻,一首《青玉案元夕》便跃然纸上。

  张百忍好奇的起身一看,瞳孔骤缩,不由得高呼道:“好,写得好哇!”

  “真的假的!”贾临也好奇了,张百忍是什么人他能不知道,能让他发出这样的声音,那证明萧稷写得是真的好。

  他起身凑上去一看,神情几乎和张百忍同步。

  本来还在笑呵呵的萧稔见此,心里不由得直突突,连忙走过去一看,纸上的内容让他骇然。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一首念完,萧稔的脸再也绷不住了,他看向萧稷,“这真是你所做的?”

  他不信,萧稷的水平连秀才都不如,而这首奇怪的诗已经达到了传世的水平,不皓首穷经个几十年根本写不出来这个水平的东西。

  不光他怀疑,贾临也不敢相信,就连张百忍也是十分诧异的打量着萧稷,仿佛是第一次认识一样。

  “你们不信?”

  萧稷笑着问道。

  三人摇头。

  “我这还有!”

  说罢,萧稷又扯了一张白纸,提笔就写,仿佛是没有阻碍一样,十分的顺滑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