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总裁豪门>天堂里的马车夫>第169章 学校也是一个世俗的修罗场

心海去省城给父母买了些药,他妹妹明天来,回时要捎上。可学校里出了些事,晚上他还要同领导去趟医院,就打电话让春华来取。方春华就来了,没想碰上连舟。

那次,连舟叫到他的学校去,她是很想去的,走前已同丽丽说好了坐她的车。可不料,前一天下午校长说明天邻省的一个兄弟学校要来学校参观学习,一项内容就是听英语组所主导的高效课堂的课,还要让春华做理论上的辅导,春华就不好给学校再讲明天请假的事。

后来知道所谓外省的兄弟学校,不过是校长出外学习时认识的朋友。朋友是外省一所名校的校长,两校也就这样建起所谓的联谊。现在这校长带了一帮老师,就说是参观学习来了。

校长是男的,带着教师多为女的,也不见得都教英语,但却都要听英语组的课。

英语组的高效课堂改革,算是在全校最早实验的科目,在全市也较早的,基本上市上一提出来,春华就带领老师开始研究实践了。

当然校长也支持,随着课堂模式的推进,倒越来越有名气,以至于引的别的科目的老师来请教,别的学校老师来学习。春华已在区上和市上为老师做过几场有关高效课堂的报告了。用校长的话讲,她已成了全市课改的标兵,真正起到了示范引领的作用。

那日方春华也为这兄弟学校做了示范课,开了小型的座谈会,春华也做了高效课堂的讲解。

但整个过程她感到并不好,这校长总有种色迷迷的眼神,这眼神在中午吃饭时表现得很淋漓,他敬酒劝酒的语气和眼神,让人总有种不舒服。

可细看时,他不止对自己,对他带的老师更是。

方春华心里就觉得怎么会有这样的校长?所以她表现的一直很拘谨,即使校长催了几回,让一小的女老师们表现得热情些,可这热情还是没有表现出来。

也是在那日,方春华对校长生了厌恶之感,对校长有这感觉后,对高效课堂她也有了看法。

这高效课堂是从有效课堂发展来的,顾名思义是要比有效课堂更有效率的课堂教学了,也就是说要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

这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表现有二,一是效率的最大化。也就是单位时间及一堂课内学生的受益要大,二是效益的最大化。也就是说,学生的一堂课,所获是多方面的,不只是知识,还包括兴趣培养,习惯养成,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及品质等多方面都有收获。如此改革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轻负担,低消耗,全维度,高质量的课堂教学目标,以及实现以最小的教学和学习投入获得最大收益的课堂教学。

其基本特征是“自主建构,互动激发,高效生成,愉悦共享”。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衡量高效课堂,一个是不是教少学多?是不是师生愉悦交往?是不是多维度的有收获?刚开始接触这些时,方春华倒也觉得这提法好,有可操作性,可搞的时间长了,围绕着学生的评价,导学案,教师讲课时间,这些东西不断争论时,方春华慢慢觉得,这高效课堂改革如同以前的什么快乐教学,目标教学改革一样,最终都会不了了之。

而之所以方春华会认为这样的改革会不了了之,是这些理论都是看上去正确的理论,都是有关教学的“术”方面的变化,在实际实施中有太多行不通的一面。

教师如同学生一样是活生生的人,有自己的情绪变化,喜怒哀乐,教师不是教学机器,学生更不是学习机器。教师之所以不能被任何智能设备代替,就是教师的育人功能,就是在这种情绪变化中与学生相互产生情绪影响,进而形成情感影响的。

这种情绪间的相互影响有太多复杂的影响机制,远不是教学设计所能包括的。同样站在育人的角度,一堂课的效率和效益到底怎么衡量?如果能有衡量的尺度,那么这样的尺度只能是片面的,所以提有效课堂或是现在的高效课堂都只是理论的堆积,甚至是一种不顾教育实际的瞎折腾。

但就在方春华意识到这种瞎折腾,对高效课堂失了热情时,全市这种课改之风却越刮越厉害,市教研室还创新地推出了高效课堂星级校的创建。在这种风气之下,课堂所具有的表演意味越来越浓,有时为了准备一堂观摩课,教师要同学生一起排练好多次。

看着这些表演性的课堂教学,看着为了在模式上创新,不同学校的别出心裁式的各种创新之举,什么学生上课围一圈圈,教师上课拿一单单,让方春华对自己当这样的课改标兵,教学名师有了种羞愧。

可现实是有更多的学校想成为高效课堂三星级学校,甚至四星级学校,有名学校已经提出要争创五星级学校。

市局也把高效课堂的推进当成一件大事,不光行政推动,名校引领,还资金扶持。评上不同星级学校后,还有不同的资金补助。

一下子,好多学校纷纷跟进,也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高效课堂课改标兵、先进名师。而校长对自己不太积极的态度已有了意见,几次自己的发言被打断,说学校过去在高效课堂推进中走在前面,现在也不能落后,必须第一批成为五星级校,走在全区全市的前面,这是学校的整体目标,不允许任何人拖学校的后腿,不要跟不上课改形势,不要被时代发展所抛弃。

方春华听着时知道自己怕跟不上这形势了。

在一小呆的时间长了,教小学英语也几年了,慢慢地对这门语言的学习有了更深的体会,对教书也有更深的认识。但体会更深的是如何做人,如何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她知道自己要有所改变的,至少要表达出自己的积极,她可以不满这种越来越形式严重,表演味极浓的课改,但她不能反对校长,不论这个也以名校长自居的校长身上有多少自己看不惯的地方,但校长曾经对她的支持是实实在在的。

别的不说,那本《中小学英语教学心得与实例》的出版,学校给予了很大支持,而且在学校的帮助下,这本书也卖了好多。可以说,自己真正是名利双收,现在已是有专着的名师了。

而这一切没有校长的支持,自己是很难的,所以她不能反对校长,不能成为校长所说的拖学校后腿的人。

其实把这一切抛开,要说体会最深的就是成为能手,成为名师后的种种人生体验。

从本质讲,这些荣誉既没有增加自己的能力,也其实证明不了自己的能力,它只是一种管理教师,引导老师的一种手段。

而成为能手、成为名师是件机缘与标准双重作用的结果。这些机缘更多的是人情,这些标准看似客观,但更有人情的体现。这种成为能手,成为名师的评选过程如同教师的职称评定一样,那么多机构,制订那么多标准,要那么多材料,可评定出的高级教师是否比中级,初级教师要优秀,更具有当教师的能力与资格呢?对这最关键的一点却没有人去想。

其实大家都明白,这职称评定同水平无关,只是管理教师的一种手段。而这个手段之所以有效,就是这手段所产生的等级结果并不虚,而是同实实在在的名利挂起了钩。最后达到用这些名利诱惑教师,刺激教师的目的。

然后用这些标准规范教师,约束教师,管理教师,其最终目标只是达到对老师的一种有效管理。

方春华觉得自己的矛盾在于,自己显然是这种体制的受益者,所以自己不能一方面享受着这种体制之利,又来反对。细想自己这么多年生活和工作能有不少的变化,主要的恰恰是顺应了这种体制要求,按这种体制所规定的规则行事的结果,而不是相反。

所以自己心里可以有不满,但还是要表现得更积极,特别在校长对自己有了意见后。

那天开会时,校长讲了很多提升师德,大练本领,为争创五星级示范校而努力的话。也安排了下周就要来的期中考试以及期中考试后一年一度的体育艺术节。

并对今年的艺术节做了强调,要展现现代化小学的艺术教育成果,要打造一台具有高水平的艺术表演,希望全体老师,各班主任积极准备。还对任务进行了分工,教师按教研组也要承担节目,英语教研组也有。

听完校长所说,方春华脑海中并没有主意,她不是一个文艺爱好者,不知道什么样的节目才能达到校长所言的高水平。

放学后她没有先回家,就给丽丽打了电话。

丽丽人在外面,说让她到艺术培训中心等。她来后等了大约有半个小时,丽丽来了。

一见面,丽丽说怎么想起给我打电话?不是比我还忙吗?一叫你玩总有事儿。

春华说,我要能如你自由就好了,你最近又在忙什么呢?

丽丽说,两件事,一是我要成立浅水湾演艺公司了,现在的演出市场比我想的火,单放在培训中心不好。虽然地方不变但牌子要单挂,我准备把这栋楼全租下来。第二件事就是要成立浅水湾幼教集团了,我不再当校长了,要叫我唐董事长了。

春华说,看又得意了,就不能低调些。丽丽说,我还不低调,至少比你低吧,你可是报上有名,电视上有声呀。你都做了大名师了,不允许我做回董事长。

春华说,我那名师全虚的,咋能比得了你!对了,你现在是怎么做演出的,我们学校要搞个体育艺术节,还要让我们教研组出个节目,我不知怎么搞。

唐丽丽说,那说说情况我听听。

春华就说了学校的情况,以及自己的一点想法。丽丽听后说,这同你没多大关系啊,你们校长懂艺术吗?还高水平的艺术表演,就凭你们这些业余的,领学生排练几天就想要什么高水平,这把艺术看得太随便了吧?

春华说,怎么就只有你们能指导出高水平的艺术节目?

丽丽说,笑话,姐,我搞的可是商演,没点水平别人掏钱傻呀!我这培训学校现在快100名学员了,已搞了十几场商演,我们还指导不了你们?就市上搞的这届艺术展演,就是我们搞的。

春华说,听着挺厉害的,那你说我们英语组搞啥?

丽丽说,叫你们几位老师过来,我先看看,行的话给你排一出英语歌剧,够高雅吧。

春华说,行吗?丽丽说,不信我呀?春华说,那我可就拜托你了,你别叫我出丑,校长现在对我有些意见,不想让他为这事再说我。

丽丽问,怎么了?给你小鞋穿了?

春华说,也没有。就把因高效课堂改革而引起的事给丽丽大体说了。然后又说,我也是难呀,知道不好,可还不能说什么。

丽丽说,姐也受委屈了,在单位是要同领导搞好关系的,再说人家也算帮你不少了。

春华说,是呀,所以我为这事倒还担心。

丽丽说,别担心,我包他满意。姐要么觉得委屈了来我这儿,让你什么也不干,就陪着我行了。

春华说,哪有这么好的老板?再说姐又不是个年轻小伙,陪你有什么劲?

丽丽一笑,说,姐也胡说,要年轻小伙干什么?做那事吗?我没兴趣。是不是姐还兴趣大?

春华说,又胡说,谁像你?丽丽说,我怎么了?春华说,行了,不说了,我也该走了。丽丽说,不吃吗?要么咱俩吃了走?春华说,我晚上不吃了,也困的,想回去休息下。

丽丽说,那行,不留你了,哪天把人带来,我看看再说。春华说,好。就回了家。

回去忙了些家务,收拾好后就休息了。

只躺下却也睡不着,就去想那节目,弄个歌剧能行吗?又想丽丽这口气大了,不要倒是效果不好。不过自己知道丽丽爱歌舞,琴也弹得好,对艺术的功底还在,算是很专业的人了。校长想弄出台高水平的演出,虽然学校也有专业老师,但同丽丽这些专业团队比起来怕也有差距。

是呀,何不给校长讲讲,由丽丽他们来给学校筹划呢,再说丽丽也艺协会员了,有影响了。只自己说了,不知校长会咋想,再说自己凭空说这事儿,是不是有些突兀?对了,丽丽不是说要给自己排练歌剧吗?以这事问问校长,看他意思。只这般想时倒又有些兴奋样,方春华心里问自己这是怎么了?

自己难道也如人说的还是有太强上进心了?

第二天,春华还是找了个机会到了校长办公室,说了自己英语组的想法,以及自己怎么同自己的朋友说咱们学校的艺术节,朋友又是如何建议的,学校是不是能有专业的团队指导会更好些?

校长看了春华会说,当然要有专业团队指导,他已同音协和艺协谈了,会派人来的,就不麻烦她的朋友了。你们想搞歌剧的想法好,可那是有难度的,自己行吗?

春华一听是这,就说,那就好。只朋友说要带人去她那儿训练更好些,不远的就在高新附近。

校长说不影响上班就行,你们能这么积极准备是好事。春华知道校长有安慰自己的意思,就讪讪地告退了。

回来后心里一阵懊悔,自己这积极个啥呀,人家校长并不领情,看来对自己的看法还没消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