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总裁豪门>天堂里的马车夫>第133章 可能性就是一种最大的诱惑

不过愚同明白的,这种把自己挤压,离天堂越来越远的过程却是种人生的方向。

因为教育志就是要用他们的名字来标记。那些普通的教师,那些几十年呆在一个学校,那些丢了右手用左手练写字的教师,那些一个人既是校长,又是教师的教师,他们却不能在这本教育志中被提及。

他们只是一个普通的群体,虽然教育就是由他们来搞。

愚同不时会想,是什么原因让一群人中的个别人与大家区分开来?从一名普通的教师成为主任,成为校长,成为专干,成为股长,成为局长,最终就成为了那个与教育越来越远的人。这个轨迹为何又成为很多人的奋斗的方向?而且把这种方向视为一种有理想,有抱负,干成事的标志。

这种方向倒底是他们把教育干的更好,还是他们离教育更远呢?当然,现实的讲,这些人成为教育的组织者、管理者,对教育担负着更大责任,他们应该成为教育志的标记。

可当他们成为教育的标记时,普通教师在教育志中如何安放?教育的本质在他们身上。

想到这些时,愚同会笑自己,因为这本身不应成为问题的,历史虽是人民创造的,可要用英雄来书写。

所以英雄只能成为人民的代表,人民也只能由英雄代表。可纵观这25年的教育变化,改变教育的力量,或者说教育得以改变的力量到底是什么?

是大家的努力吗?当然是,但所有人都清楚,只有努力是改变不了的。首要的是这个社会的整体进步,整体发展。在这个发展中,所谓情怀,其实是很煽情的东西,即便是最艰苦的地方,一个人从农民成为一名民办教师,通过招转或考学成为教师,都是利益选择的结果,是生存选择的结果,而不是其他。

而后的种种变化也都离不开这种利益的权衡,比如为转正、争荣誉、忙调动、争职位、争职称等而有的努力与争斗,有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一面,也体现于为各自私利而有的许多可叹可笑的事情上。

其实,即使他们在成为燃烧的蜡烛时是自愿的,但也是利益权衡下的选择,是他们也与周围人比较,与其他行业比较,与自己可能有的其他人生道路比较后的结果,一切没有逃出利益的估算。

他们是一群可敬的老师,但也是一群普通的人,与农民、工人及其他职业者没有差别的人。而那些从这群普通教师中脱颖而出的,与教育越来越远的组织者、管理者,不过就是在这种种利益选择争取中的获胜者。这种获胜来自于他们的能力与抱负,但更来自于他们在这个时代的种种机缘巧合。

见这些老师越多后,慢慢明白他们只是处在不同的节点与岗位,他们相互间团结也互爱,但也相互挤兑、排挤、打压、竞争、斗争,而这一切最终糅合成今天的教育现状。所以对这些老师简单的感动、赞美与评价都是不合适的,因为他们都在一个共同的规则中,这个规则从大的方面是公平的,你为国家服务,国家保护你的生存与发展权益。为此国家设置了不同的利益岗位,并为每个岗位规定了相应的条件,但不能保证每个符合条件的人都一定能得到相应的岗位,也不能保证得到一定岗位的人每个条件都符合,但大体的公平是存在的,这就是我们的前提,只有在这个前提下才能很好的理解与判断很多事情。

随着越深入的了解,愚同对这个庞大的教育体系,越能以客观的心态面对。每一项政策出来后,总有受益的人,也总有吃亏的人,即使是再公平再好的政策都会如此。放在更长的时间里,更大的范围内,你所谓的吃亏,不公往往就不值一提了。而对于不同的岗位与节点,首先是大家共同组成这个系统的,所以这种不同很难说哪个点是重要的,哪个点可有可无。对于太多的节点,也多是自己权衡后选取的于自己有利的点。当然,不是每个人都有太多的选择权,所以太多的点既是自我选择的结果,更是一种现实的多种因素综合的被动结果

每个点所代表的职位上都有相应的工作,相应的责任。对一个人公平的看待之法,不是看他得到这个位置时所采取的手段是否正当,所依赖的因素是否合理合法合情,而是看他能否承担这个职位上的工作,尽到相应的责任,过多地去讨论他选择不同点时采用的手段是不理性和明智的。

从更大的背景看,这些都是时代的产物,如同教育本身一样。如果一味的纠结于这些得到的手段中,就会看不见教育本身。

这让愚同不由想他们几个人的命运,从当年阳湾聚首开始,说他们都非到阳湾去是不现实的,而是每个人结合自身的条件以及形成的社会关系,他们去阳湾是最好的结果。在阳湾,他们每个人呆的时间不同,不是说呆的时间长的就更爱阳湾,不是说走得早的就有更大的私利追求。

春华去了铜镜,其实铜镜比阳湾的条件还差些,可铜镜有一个特点,离关南近,而春华嫁给了一个外县的教师,就是她与大家最不同的地方,这点影响着她的选择。唐丽丽和莫船甚至选择了离开体制,虽然两人离开的原因和目的不同,但离开并不证明他们不爱教育,只是他们内心中有对教育不同的理解。但有对教育不同理解的人多了,并不是谁都可以离开,这又同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不同。

唐丽丽本身家境好,又有文艺才能,是可以凭本事生存的,而莫船虽家庭一般,但娶了一个家里有钱的媳妇,虽然不一定非用岳父家的钱,但逼到最后无法时生存总是没有问题的,加之莫船又有才也有由同学而建立起的广泛社会联系,让他们有离开体制的勇气和胆量。而自己和连舟最终选择留下来,但也离开了阳湾,一个到了小学,一个到了高中,他们这种选择,是同他们各自的婚姻,各自的家庭,各自的经历有关的,而且到小学到高中对他们来说是可以做到的最好选择。

但进城并不意味着比自己待在阳湾好呢。这种好是世俗的比较结果,但更多的原因,其实是同他们在阳中待的情况有关。如果他们能成为阳中的主政者,或者说能参与到阳中的发展和变化的决策中来,能在阳中找到自我价值实现的路径,或许他们又会有另外的选择。

当然,自我实现与世俗生活又时常构成矛盾,有时面对现实生活,自我实现也就变得不那么重要了,或者相反。而产生这种选择的原因,有时看似只是一次简单的调动或离职,其实有外在的和内在的很多因素,是客观现实与自我综合思想的共同作用,因此难以用简单的好坏加以评判。

愚同自己离开中学到小学去,离开学校到机关来,所谓的好坏又该指什么呢?但能有这样的变化总有原因,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工作本身能不能让自己的世俗生活更好,能不能让自己的价值得以体现。所谓好的工作,安心的工作,无非是能将这两者的目的都实现的工作。

所以看似毫无规则的变化,是有内在逻辑的。

愚同自己在学校时,也为一点利益在争,还不一定争到,但到教育组后,下面的教师,校长会对自己很好,会给自己输送利益。是因为自己比当一名普通教师更有用,认识自己,与自己搞好关系,能为他们带来更多的信息,方便与利益。自己看似没有争取,但对这个岗位的争取,其实就是对利益的争取。

而自己能争取到这个岗位,一方面是自己有能胜任这个岗位的能力,虽然这种能力不是最主要的原因,但又是不可缺少的原因,另一方面或主要的原因就是自己主动的靠近,而促成这种靠近的主要方式就是利益的输送。

自己到局机关来,其原因也大体如此。而局机关是一个更高的利益集团,同样有人愿意认识自己,愿意与自己搞好关系,是会给他们带来各种便利的。虽然在局机关这个更高的利益集团中,自己还是一个小角色,并不具有为他人带来某种特定利益的权力。但即使是小角色,只要在这个集团中,就会与集团的方方面面发生联系,这种联系就会形成影响力,至少是集团内部相互间的影响力,而这种对内的影响力就可以对外产生影响。

吴股长的妻子王老师,能为自己办事,不只是因为自己与她熟悉,而是自己也进入到这个集团中,有着更大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会成为一种潜在的影响力。至于李主任帮自己,最简单的是自己会为他更操心,更尽力,会赢得自己的更大服从,让他这个主任当得更好。

细想想其间的任何变化都不是没有原因的。

现在自己到了这个办公室,虽然很边缘了,但跑到基层,基层的人还对自己友好,管吃管住,还给些烟和特产的,一方面是他们潜在上也想让自己的学校,让自己的老师进入这个教育志,另一方面他们面对的不只是自己,而是更高的一个利益集团——局机关。在自己可能是很随意的走动,甚至不具有太多官方色彩,但自己是局机关一员的身份,就给自己的行为披上了正式的官方的色彩。

事实上自己只要下去就具有官方色彩,并不单单是个人的行为。自己可以填写差旅单,报销路费和伙食费,虽然这些钱自己也没有掏,但这种福利式的报销是制度允许的。

这种利益的取得,在过年时愚同拿到所谓的年终奖时就更为感叹,这奖金不是几百元而是上千元。愚同领着这钱时会想,为什么会有这钱?这是对自己哪一项工作的奖励呢?是对自己坚持上班的奖励吗?是因为在机关工作辛苦吗?

慢慢地也想通了,这钱与工作基本无关,只与自己所处的位置有关,这钱是给这个机关岗位给的,只要你在这个机关里就会有,这是一个更高的利益集团的福利。这种福利相对于其他组织,比如下面的学校是封闭的,也同机关员工的工作表现无关,是机关这个利益集团自我维护的一种手段。这些福利的目的就是为了体现这一利益集团的特殊性,保护这个利益集团的优越性。只有这种特殊性和优越性存在了,才能维护它的权威性,才能在整个教育系统中被称之为更高的利益集团,才对下面具有吸引力,才能形成利益集团的稳定。所以自己的岗位虽有些边缘了,但这种属于集团本身的利益却无法剥夺,因为自己还是机关一员的身份无法剥夺。

这笔钱对愚同的震动很大,愚同知道这是下面老师再怎么好好教书也拿不到的。

当然除了局里这个大集团还有各股室的小集团。

这个利益小集团就是局里各股室。在局机关的名义下,局办公室和其他股室,事业单位都也是一个个的小利益集团,它们都会为自己股室争取更大的利益。愚同负责的工作本质上还属于局办公室管理,而局办公室作为机关的后勤保障部门,在经费上有优势,在方方面面上都有较大影响力,所以得利的地方就多。

过年时李主任把他叫去给了包括自己在内的三名同志每人一个领米面油的票和200元钱,单独还给自己一份年货的票,这就算一个小集团的福利了。愚同知道办公室的同事都会有,至于他们是不是还有更小的集团,就是自己不知的了。但完全可以想象这个利益集团小到最后就成了股长,主任,局长本人了。

严格讲自己所处的办公室也是个更小的集团,但愚同自身没有掌握资源,还不足以给另两位同事以什么利益,最大的好处不过就是哪个专干校长叫自己吃饭时能把他们带着。

但愚同的感叹不只是这些利益,而是所得的这些利益并不是愚同主动去争取的,但它们却来了,而且这种来还成为一种应得应有的感觉,大家私下里说起时还会比较不同机关,不同单位的不同福利,比较的结果就是教育局这点福利实在不算什么。

愚同明白这是一种身份与位置所带来的利益。

这种利益似乎具有天然的身份属性,机关每个人拿着都天经地义。这让愚同不由会想那些教师,他们的身份所附带的利益又会是什么呢?

而自己能拥有这种身份的转变,源头还在吴股长和王老师他们,当然再向前推还在专干,是他让自己进了教育组,如果不来教育组,是不可能与局里有太多关系的。所以没有他们自己不可能拥有这种身份,想到这些,也就提示着愚同过年时或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自己都要去看望他们。

过年时,愚同是初三晚上去吴股长家的,刚巧吴股长在,家里还没别人。吴股长见是他,一笑说,我就说愚同会来的。

坐下后愚同说,吴股长,原来在你身边时还天天受你指教,后来这变化也由不了我,见你的机会倒少了,有时想去见见你,却又总有人。吴股长问,来机关也一年了,有些感受吧?我原本还是想把你留在普教上的,没想到也没留成,到办公室去也好,可没想后来出了那么多事。愚同说,这都怪我,心里想的不多,机关的事还不熟。

吴股长说,有你的原因,但也不全是你的,我想你也能看来了吧!愚同能感到吴股长有所指,但又不完全确定。就说,机关比我想得复杂,人事处起来更要多个心眼,我看来还是愚钝。吴股长说,表面都和气着,可各自都有看法,因你的几件事,几个股长主任间也有了矛盾,甚至领导间也有了,特别你们李主任与崔局长。你后来能去修志也多半因此。不过我听下面同志说你为修志倒费心,下面同志反响好。

愚同说,对于工作,我还在学习,修志是件有意义的事,刚开始也是有些看法的,但慢慢也好了。吴股长问,修完有什么打算?愚同说,我当初是你要来的,我还是想能回普教好些。吴股长说,到时也不一定的,在机关呆也是要熬时间的,再呆几年选择就多了。那晚同吴股长说了好多话,王老师回来后又同王老师说了些话才走。

从吴股长家出来,愚同感到人到底是人,是人就没在真空中,就都有世俗的面。这般想时,觉得自己也应到李主任家去坐坐,可能在家里好多话还能说开。这般想时,就于第二日傍晚又去了李主任家,没想到李主任家人多,看样子来了好些亲戚。

自己能来,李主任看着挺高兴的,招呼他坐了,给烟递水果的。但人多也不好说话,就坐了一会儿走了。李主任也没多留,送他到楼口时说,别心急,既修志就好好修,平时闲了多到办公室转转。愚同点点头,说他知道了。

回来时明侠说,你现在把领导还跟得紧。愚同说当然了,他们都是决定你的人嘛。肖明侠说,你不是说李主任对你不太好吗?愚同说,有看法,但不见得不好,再说了,真不好了,才更应该去。既然决心在机关待了,就还是要尽可能的与大家处好,我才到机关还没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

肖明侠说,看来还是想进步了。愚同说,当然了,不进步你不是看不上吗?你也看来了,我给吴股长前后也没花多少钱,到机关后不说什么别的好处,光年终发的钱物就是在学校时不敢想的,所以既不能免俗就要向上了。明侠说,那就好好干,我知道你对自己期许也高的。怎么年间没见你同连舟联系?愚同说,联系了,他回老家了,回来我们聚。

可说好聚的,但连舟回来并没有找他。后来再打电话时他说已到单位了,愚同也就没多想。同城关镇的几个过去熟人联系下,他们倒也各有各的事。愚同还有些气,年前他们叫自己,说好过年时好好聚的,现在叫他们却都还忙。

只年假也短的,不几天就又上班了。

学校还没开学,别的股室也没多少事,他们就更是了,大家也就还沉浸在过年的气氛中。但愚同却有种莫名的烦躁,认识的人倒也不少,可同大家似乎都没什么关系似的,每天就到单位去转转,打些文字,同别人也似乎没什么好说的。那天碰上范林军,算起来也熟的,自己就说没事了坐坐,可范倒说也行的。愚同说他来安排,小范说不用了,他安排。

结果下班去坐时倒有好几位,有办公室的,有人事股的,还有计财上的,还有教研室的,虽不熟,但名字都叫得上来,六七个人就热热闹闹地坐下,边喝边聊。

喝着时愚也能看来这是小范组的联络感情的场,也是这机关里与范干事相对较熟的人。人事股的小陈问范老师,你来局里六七年了吧,该到下面锻炼了?范林军说,哪还轮到我,不看还有宝亮兄在我前面吗?田宝亮说,我又不想下去,再说呢,要论年限,你们办公室的虎文不是更长吗,他怕有快十年了吧?都转几个股室了。

小范说,人家虎文不愿到乡下去,要弄也想在城里弄个学校的。计财股的小杨说,下去又不是按年限,人家刘建明来机关也就四年,也下去当专干了。小陈说,你看人家刘建明,人家与崔局长一个村的。田宝亮说,崔局长能拿了这事儿?还不是要刘局长点头。小陈说,你就不知了吧,崔局长才是局里的大佬,谁来也得给个面子。

教研室的李一春说,你们要下就快点到乡下去,也没啥的,我看下面的专干校长还自在。田宝亮说,下去也难弄的。小陈说,难弄能把你咋了,再说还不是那样。范林军说,不聊这些了,兄弟们,来,走一个。专干校长,他们再牛到咱跟前也没啥牛的。小杨说,你们管着,下面学校当然得巴结你们。李一春说,来把我倒的这杯喝了。大家就又举杯喝了。

愚同半天没说话,也没人跟他说话,见别人都走了一圈,就也倒了酒,说,各位年龄未必有我大,可来局里比我早,都算前辈了,多谢关照,多谢支持呀!说着自己先喝了,可大家端起来都只意思了下。愚同倒不好说,范林军说,小陈怎么没喝?李老师也算咱人了,在城关时就与我熟,人好着呢。小陈说,志修完了,还要回去的,当年的会议记录上写清着呢,下面想进局里的人还在排队,不是谁都能进的。我有些多了,不敢再喝了。

愚同没吱声,李一春也没喝完,田宝亮也喝了一半。愚同一笑说,随意吧,没事的。他能感到自己还融不进圈子,还不是圈子的一员,也就不再说话,心里有走的念头,想想还是算了,一直等到完了才各自散去。

愚同知道自己还在路上,还没有方向。

那天看到莫船的学校他心里是喜的,后来没想到莫船居然直接找到自己办公室来了,然而似乎也说不了什么的。自己的心境莫船怕能看来,还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舞台就只能是个配角,是个小角色。

可为什么自己不愿意回去当一名教师呢?仅仅是因为那些利益吗?愚同在心里问自己,他知道自己没有退路,只有前进才可以让生活继续,即使没有方向。

或许因为没有方向,才有更多的可能性,就是那种潜在的可能性在成为一种诱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