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定伯夫人家的宴席一向有新鲜花样, 今天的乐声自水上来,显得越发地清远悠扬, 箫声与琴声配合得尤其雅致。听着意境极好,颇有名家风范。

  “觉着如何?”威定伯夫人笑着问宋氏, “比着你家当年在藕舫园摆的那出水中音设的, 排练了有一阵子了, 今天才敢摆出来。”

  宋氏忙道:“我们家那是馥丫头他们几个小孩子自己闹着玩的, 错音多得我头疼,哪能跟你家这一听就是出自大家之手的乐章比,多少年前的事了, 难为你还记得,回家说给她听, 又要得意了。”

  威定伯夫人道:“提起你家馥丫头我就生气, 当年嘴多甜,又是夸我家茶香, 又是夸我家花好, 我特特摆了酒吧,她又不来了。就不怕我们以后只疼她妹妹, 不疼她了?”

  宋氏听出这话意有所指,馥环的母亲生前与威定伯夫人曾是闺中密友,威定伯又与林征有师徒之名, 她自然是偏向林家的,只是馥环与南安郡王府和离一事,与“拈酸吃醋”一项其实没多大关系, 虽感激她帮忙说话,但越提越难过,只得苦笑着道:“最近她身子不好,等好些,叫她单独来给威定伯夫人请安,不带她妹妹——玉儿小小的年纪,替她应酬得也够多了。你们还老拿她打趣。”

  “你家这小侄女,我看有大福气的。”威定伯夫人是公认的好福气,她这句话比别人说来更叫人熨帖,宋氏喜笑颜开,叫黛玉来谢她。

  若是只单论福气,宋氏原先并不比威定伯夫人的名气小,虽然林滹的官位、爵位不及威定伯,但宋氏也没吃过婆婆、妯娌间的气,可惜自馥环回来,便再没人这么奉承她了,黛玉隐隐地有些不服气,别人家的女儿嫁的近叫福气,婶子的侄女儿就住在家里,难道不更是福气?只是这话,她一个小孩子就是在自己家里说,也是要被王嬷嬷训斥,让她别让别人听见了笑话的,只得憋在心里。

  赏乐未及一半,却见威定伯府的大管事匆匆赶来,他是家里的老人了,做事素来稳妥,少有这等慌乱之相,威定伯夫人瞧了心惊,恐是在木兰的丈夫有什么闪失,然而当着客人的面,也只得冷脸训斥:“陈重,当着客人的面,急急忙忙的,像什么样子!”

  忠勇侯夫人忙劝道:“陈管事办事多妥帖咱们还能不知道吗?肯定是有什么急事呀,你别急,听他慢慢说。”

  陈重忙道:“禀夫人,林征林大人求见。”

  这位可是京里的大红人,都猜他回京是要接忠顺王的班,威定伯夫人看了一眼宋氏,见她也一脸茫然,道:“老爷去了木兰,诚哥儿倒是在家,把他找来,去见见林大人,问问有什么事儿。”

  “夫人,林大人是奉旨来的。”陈重提醒道,他没敢说,林征甲胄在身,带着几队同样全副武装的士兵,已经乌压压地侯在门外了,也是看在威定伯与他有师徒之名才给了面子,否则,就凭他手上的圣旨,根本不用通报,直接闯进门就是了。

  威定伯夫人心想:“二圣都在木兰,他奉谁的旨?”但林征这孩子她还是了解的,知道他不是胡作非为的主儿,况他母亲妹妹也在这儿,料会给足伯府面子,也顾不得什么礼数不礼数了,赶紧让迎进来。

  林征本就生得高大威严,如今一身战甲,阔步走来,越发显得冷峻,这些夫人、小姐何时见过这样的阵仗,忙低下头去,不敢言语。

  “襄阳侯图谋不轨,妄想行刺圣上,现已伏诛。本官奉皇上之命,将其家眷缉拿归案。”林征也不废话,直接指了襄阳侯已出阁的女儿、修国公侯晓明之孙世袭一等子侯孝康之妻戚氏,与襄阳侯之孙世袭二等男戚建辉之妻袁氏,命道,“她们带来的家眷下人,一并带走!”

  他带来的都是操练多时的精锐,

  训练有素,话音未落便拿了人,戚氏与袁氏都是养尊处话的权利,如今被孔武有力的士兵拿着,钗环尽褪,哭叫连连,吓得其余女眷瑟瑟发抖,有胆小的已经在偷偷抹泪了。

  威定伯夫人强装镇定:“这……这是?”她本想问是不是有什么误会,但行刺这种诛九族的大事儿可不是能拿来玩笑的,赶紧把到嘴的话吞咽了下去。

  “京师即日起戒严,请各位夫人、小姐们各自回家。关门闭院,小心为上。”林征说罢向威定伯夫人作揖道,“学生奉旨行事,冲撞了师母,万望海涵。待威定伯回京后,学生自来向师母请罪。”

  这通变故委实太大,女眷们连摆出笑脸互相客套道别都十分不易,匆匆按着他的要求打道回府,宋氏也拉着黛玉回去,安慰她道:“没事的,没事,别吓着了。”

  黛玉微微摇了摇头,回头看了一眼林征——她的大哥像一株挺拔坚韧的松柏一样站立在花海中,盔甲折射着阳光,呈现出一种惊心动魄的光芒。

  她其实到现在还懵懵懂懂的,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戚氏和袁氏被带走的模样实在是吓人,她们刚刚还在席上暗暗地比较着衣裳首饰和儿女,转眼就因兄长、丈夫的过失跌落云端,沦为阶下囚,莫说体面尽失,怕是性命都没了。可她们自己又做错了什么呢?襄阳侯祖孙谋反的时候,想过府上女眷会跟着遭殃吗?

  蒋氏走的时候,听说马兖特特来接她了,心下宽慰儿子孝顺,又扭头看了眼宋氏——她的儿子也在,却一直公事公办,甚至没与母亲、妹妹单独说句话。她有心让马兖也送宋氏一程,却见黛玉静静地看着林征,并无惊吓之色。

  “林家这女孩儿不简单呐。”她感叹了一句。

  马兖心里装着事,也没听清,问了声:“林家哪个女孩儿?”

  馥环虽回了娘家,可在别人眼里,到底是出过门的人了,少有用“林姑娘”称呼她的。蒋氏想看看儿子的脸色,道:“你也上车来,别骑马了,外面风那么大。”

  马兖原担心城里要乱,才出来接母亲,如今见街上人虽少了许多,处处有卫兵巡视,却不见踩踏、嘈杂,暗暗佩服林征的本事,也不忍母亲担心,听话地爬上了马车。

  “如今局势你知道多少?”蒋氏斟酌着语气,“要是不能说,也罢了。兹事体大,你要处处小心。”

  “我也是刚得到信。”马兖道,“母亲宽心,如今京里不是有林兄守着吗,出不了什么差池。”

  他这话其实已经包含了很多意思了。上皇那场声势浩大的寿辰庆典还没完全结束,皇后坐镇后宫,永宁王的表兄林征守着京城,捉拿反贼家眷,三族内全部拿下,雷厉风行,连给亲戚朋友帮着喊声冤枉的余地都没留。忠顺王人虽在京城,却因王妃病逝而闭门谢客,他的王妃也姓袁,是不是巧的很?

  虽然木兰那边还没有准确的消息传来,但皇后、林征临危不乱的动静,无一不说明了,皇帝早有准备。

  彻底变天了。

  “二弟能给永宁王做侍读,实是祖宗保佑。”他后怕道。四王八公当年一道征战封爵,外人看来同气连枝、休戚相关。修国公府这次折了,谁知道其他几家有没有掺和进去?他们治国公府倒是因为马亭和刘遇的关系,半点风声也不曾听闻,就算皇上事后算起来,也能全身而退,“我今日回家前,见林徹也是一无所知的模样,但还强撑着当值,他比我还年轻几岁,就已经这样冷静自持了,是我不如他。他

  们林家能起来,绝不因外戚之便。”

  蒋氏赞同道:“从前还有人与我嚼舌头根,说林家的两个侄女儿,都是病秧子,脾气也不大好的。如今看来,都是嫉妒的胡话了。南安府这次是亏大了。”

  马兖冷笑:“云渡和林征是同一年的武举入仕的,他家底蕴还比林家深呢。南安太妃不舍的他外放,求到了太上皇的后宫去,派遣书都下了硬是撤回去了,如今比不上了,怪谁呢?林大姑娘嫁了他多少年,他自己护不住,又能怪谁?”

  蒋氏忽然问:“我一直在说他家的那个小姑娘,你为什么一直在提大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