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部落崛起从救活主角开始>第230章 落户华夏

众多俘虏此时面面相觑。

好嘛!

好不容易被人救了下来,也算是死里逃生了。

可这个时候却没有人知道回家的路,这是何等的卧槽。

他们是经过草原才来到华夏的,原路返回的路他们倒是知道,可他们不敢再从草原上返回啊,要是再被草原蛮子抓住那不是死定了?

这里的军爷虽然好说话,可以救他们一次,难道还能救他们两次?

再说了,如果他们知道草原危险还要从草原回去,这种纯粹的作死行为,就算军爷再好说话,他们在可怜也不会去救第二次了吧。

难道要请这些军爷护送回去?

别说军爷会不会答应,他们也拉不下脸来提这种过分的要求。

于是三叔公只得恬着一张老脸再次求助于狼牙:“敢问军爷,我等如今身处何地,可还有其它路线可以回到家乡?”

“这是华夏联盟的领地,至于你们想回去,我也不知道你们家乡是哪里,并不知道其它的路线。

如果你们想回去的话原路返回不就行了?”

狼牙装糊涂道。

“哎哟,军爷说笑了,我等要是从草原上回去在遭遇蛮子那可如何是好啊!”

三叔公为难地道,希望狼牙可以给他提点意见。

狼牙果然摸着下巴装出一副思考的样子:“嗯,草原上的确不安全。

要不你们干脆就留在我们华夏不回去了吧,反正你们家乡的人都被劫掠一空了,回去又能做什么?”

狼牙给出的这个建议,意图再明显不过,就是想让他们在华夏安家。

“军爷有所不知,我们家乡的地如果我们不回去种,官府就会把它当成无主之地发卖给别人了的。”

三叔公苦涩地道。

“地?你想要种地?”

狼牙惊讶地问,三叔公毫不犹豫地回答道:“我们本就是泥腿子,全靠地里的收成过活嘞,不种地哪里行?”

“原来你们只是想要种地啊,哪里种不是种,干嘛非得回家乡去种?

我们华夏这里大把的地,你们想怎么种就怎么种,反正只要把种出来的粮食上交两成给联盟就行了。”

狼牙大大咧咧的说道,他却不知道自己说的话听在三叔公耳里就如同天雷炸响一般。

两成,怎么可能?

以往在家乡给地主老财种地他们都是收取五成以上的赋税,若是到了丰年,甚至能收到八成。

这说得三叔公心动不已,甚至有了干脆就留在华夏不回去的想法,反正在哪种地不是种地。

于是小心翼翼地问道:

“军…军爷,上交两成就行了吗?

可是我们在这里并没有地啊!”

“没有地?在我们华夏境内,你觉得哪里适合种地,就在那里开荒就行了。

哦,对了,新开垦出来的荒地三年免税哦。”

在狼牙那如恶魔低语的诱惑下,三叔公彻底心动了,于是继续询问:“敢问军爷,我等想在此定居,敢问要去哪里登记造册?”

“你说的是上户口吧?”

“对对对!就是上户口。”

“只要你们决定在华夏定居,这事我会带领你们去办,不用担心。

只是你还得问问其它人是想回去还是想在此落户?”

“是,军爷我这就回去问。”

当三叔公回到俘虏群中跟他们说了一下情况后,一个个都激动不已。

“三叔公,这里的赋税真的只收取两成吗?

那我们就在这里落户好了,草,还回去干嘛,给那些地主老财敲骨吸髓吗?”

“对对对,我们就留在这里落户了,而且新开垦的土地还免税三年,上哪找这么好的事情去。”

听到这些乡下汉子的交流,那些城里被送出来的女子彻底慌了。

她们本就是官家小姐,对田地里头的事情是一窍不通,即使这里可以开荒她们也不会啊!

于是众人又推举出来一个去求助狼牙。

狼牙也大方的说会给她们分配适合的工作。

“你们都是会织布的吧?”

“会的军爷,军爷是想让我等去织布工坊做工吗?”

“没错,你们会织布就好,到了那里你们只要勤勤恳恳地干,不出三个月就能建造属于自己的房子了。”

得知此消息后的女孩子们也欣喜不已,只要有活计干她们就能活下去。

至于回到大夏,她们从来没有过这样的想法,当她们被城里的官老爷当作求和的礼物送出城来的时候,她们就对大夏没有任何归属感了。

最多只是将来在这里有了自己的家再捎信回去把自己的亲人接过来。

“对了,你们之中可有识字的人?”

狼牙突然想起姜云的交代,又找到那些城里的女子问道。

“军爷,小女子虽识得几个字,但没有念过书。”

“军爷,小女子曾跟家中长辈学习过写字。”

这些城里面的官家小姐大多都是家里经商的,都跟家里长辈学习过些许文字,有时候还要帮忙管理一些事务,所以基本上都识字。

也正因她们是贱商家庭的女子,才会被官老爷打包送出城来买平安。

“哈哈,识字好啊!识字的暂时不用考虑工作的问题了,我们大首领另有安排。

你等可以先在此处住下,等我们大首领来了之后由他给你们安排工作。”

狼牙大笑道。

一下子给姜云弄到那么多教师种子,姜云应该会很高兴吧!

狼牙接下来便从新建的茅草屋里划分了十几间给这些识字的女子暂时住下,然后就是给那些从村落里劫来的百姓登记造册。

接着就由两名战士用轨道板车带着他们到处去寻找适合定居的地点。

这些常年与土地打交道的农民,定居选址的时候自然也有一手,不到两天时间他们就选择了一个适合定居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