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抢劫白银数百万,不如灭国一大片>第331章 八大权力的分配

随着谭淡定在尼罗河三角洲地区的最后一战结束后,【陛下之梦】第二阶段的战役目标,基本达成。

过分削弱的奥斯曼帝国,对中华并没有什么好处。

在陈兴显起兵之后的第二十五个年头,中华三军终于掌控了这个世界上所有的战略要点。

淡马锡府所在的马六甲海峡,这里也是中华第一个掌控的要点,其扼守南海与西洋的交通要道。

这个海峡也是中华贸易线路最繁忙的海峡。

大东洋上的檀香山群岛,优良的深水港和优良的地理位置,注定了这个群岛的地位不会低。

而让其地位上升到战略层面的,还是他作为中华陪都的身份。

檀香山的陪都,被陈兴显命名为帝都城。

在帝都城的基础设施营建好了之后,总理各处事务衙门的大量部门开始迁移过去。

随着人口和官员数量的增加,督察司的地位一再提高,陈兴显将督察司改名为督察院。

仍然由海中适担任都御使一职。

陪都的设立,意味着对权利的再分配。

陈兴显这些年一直在对中华的文官体系进行改革,他改革的重点是恢复唐代以前的君臣共治。

或者说是中华版的君主立宪制。

中华的权力部门众多,但大致可分为几个大类。

军权,下属战略计划司、战略支援司、训练司、太常寺、情报司、军事调查统计司等。

监察权,自然是属于督察院。

开科选拔权,是文渊阁的职责。

司法权,是掌管刑狱的大理寺。

外交权是鸿胪寺。

立法权是光禄寺。

光禄寺的职责,是近两年陈兴显逐步下放的。

之前中华的立法权都在督察院和大理寺。

为了将执法者和立法者分开,陈兴显才将光禄寺的职责,改为了立法。

所有中华的法律制定和解释权,也全部向光禄寺集中。

皇家原本的祭祀、出行等事务,则都移交到了太仆寺。

行政权则全部属于总理各处事务衙门。

财权,则分属于中华钱庄和商课提举司。

宝岛钱庄的分布范围越来越广,业务涉及八大封国后,名称改为了中华钱庄。

总结一下就是,军权、监察权、选拔权、司法权、外交权、立法权、行政权、财权。

这八个中华最重要的权利,陈兴显必须掌控的有五个,即军权、监察权、选拔权、外交权、立法权。

而能够下放给总理事务衙门的,只有司法权、行政权、财权。

其中财权还是一分为二,商课提举司归属于总理衙门,但中华钱庄却依然归属陈兴显的直接管辖。

商课提举司可以收税改税,但收钱和花钱只能在中华钱庄里。

最终中华的八大权力,皇帝得到了五个半,总理各处事务衙门得到了两个半。

总理衙门的权力,全部都是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

皇帝的权利,则是为了保护百姓和约束总理衙门。

通俗点说,得罪人的事都是总理衙门的,光彩的事都是皇帝的。

这样每当百姓与皇权发生矛盾,皇帝便可以通过更换总理大臣得到化解。

改革之后的总理衙门权利众多,包含商课提举司、农业提举司、水利提举司、大理寺、钦天监、兵马司、邮驿提举司、营造提举司、各省、府等等......

可以说凡是涉及百姓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内政的权力都归属于总理衙门。

皇帝完全从内政管理层面脱离,从而依靠军权和外交权对外,保护国家的安全。

对内依靠监察权、立法权、选拔权和中华钱庄,在大层面进行监管。

陈兴显将这种制度称之为,【具有中华特色的君主立宪制度】。

君权与民权的分离,是中华君臣共治的开始。

但君权和民权也是有交集的,那就是每年的财政预算。

商课提举司每年的财政预算,由总理衙门审核后要提交皇帝批红后才能实施。

中华钱庄里的银子,才能下发到各个部门的户头。

这也是民权对于君权的监督,毕竟没了钱什么事都做不了。

而现在军费的开支,无疑是中华所有开支的最大头。

从起事那年算起,军费开支的占比一直在六成以上。

中华帝国是一台庞大的战争机器。

这个机器所保护的,是中华的一条条对外贸易线路。

这些贸易线路是由众多百姓和商人参与。

大明王朝的下西洋,之所以暂停。

归根结底还是下西洋的钱由户部出,可赚回来的钱进了皇帝的内帑。

文官阶层赚不到钱,才导致他们群起反对。

大明走的是国家层面的贸易垄断,而中华走的是全民参与的道路...

中华所有的财政预算,都是围绕军费开展的。

最后科学院这个特殊的部门,只能归属于皇帝。

也只有中华的皇帝,才能左右科技的正确发展方向......

中华的第三个战略要点,便是耗时近六年才完工的中州地峡运河。

中州地峡运河的战略地位,被陈兴显放到了最高级。

毕竟东胜神洲庞大的土地和资源,将承载众多的人口。

也将成为中华最最重要的、和最最富庶的一块领土。

大齐帝国掌控的阿非利加洲最南端的南国海峡,现在是西洋和大西洋沟通的唯一通道。

大齐的南州和东胜神洲的南州,名称上有冲突。

虽然这两个州不是一个概念,但陈阿三立国后很快便改为了南国。

这处风高浪急的海峡也更名为南国海峡。

南州最南端的林阿凤海峡,因为【林阿凤】的舰队首先大规模通过才得名。

这处海峡虽说现在的位置不那么重要。

但它毕竟是连接大东洋和大西洋的天然海峡。

挨州半岛运河的地位自不必说,陈兴显已经将它的地位,抬到了和中州地峡运河相同的位置。

只是这个战略要点的彻底运转,还需要漫长的时间。

休达城地方虽小,但控制了大地海峡的南岸。

也是中华海军战舰进入地中海的,重要支撑要点。

最后,中华海军还未涉足的一片海域。

也是欧罗巴洲北部的一片海域,便是波罗的海。

彻底掌控那半个地中海和全部波罗的海,便是中华三军将士,接下来要奋斗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