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抢劫白银数百万,不如灭国一大片>第217章 百姓的希望

什么是希望?

希望就是欲望!

中华普通百姓的希望就是今年的地里多产出些粮食,好卖给大仓多赚些银子。

他们也希望能多生几个孩子,能拿到更多官府补贴的银子。

银子多了他们可以盖更大的房子,给孩子们多做几身衣裳,每日餐桌上可以多见到一些荤腥。

逢年过节的时候,可以带着全家人去集市上逛一逛,把身上带的钱花光,把大包小包的东西拎回家中。

中华的百姓是这个世界上最容易满足的人,也是最好驾驭的人。

被中华百姓推翻的王朝,那骨子里一定是烂透了。

等他们的孩子大了些就把他们送入学堂,将来或读万卷书科举入仕、或行万里路下海经商、或从军入伍开疆拓土、或良田千顷富甲一方。

在大理寺严苛律法的监督之下,这些向上的通道始终都保持着开放。

随意一所夫子学院也都一视同仁,不管是百姓的孩子,还是高官的孩子,甚至是陈兴显的孩子,都会在同一间教室学习。

他们最终都会在文渊阁的监督之下,完成人生各个阶段的试炼。

任何一间中医堂也是一样,甭管你是什么身份,在医者的眼中都是一个需要被悉心医治的患者。

陈兴显一直强调,任何的权力机关都必须双重领导,人事权、财政权、行政权、监督权必须完全分离......

当谭淡定迈着坚定的步伐回答家里,将所发生的的事情告诉他的妻子后,他妻子也只能以泪洗面,大骂这个弟弟不争气。

同时让谭淡定照顾好二人唯一的儿子,谭俊。

谭俊今年刚满十六岁,年初他应征入伍,在南部战区重装第三镇运输团服役。

重装第三镇的驻地在锡兰,这里的气候比宝岛要炎热和潮湿不少。

虽说第三镇的任务是和葡萄牙人在岛上对抗,但第三镇并没有因此止步不前,反而一直在挤压对面的葡萄牙人。

锡兰形势图

葡萄牙人也一样,在积极的抢占各种有利地形,并构筑城堡。

双方接触线的中部是山地,因此彼此在这里部署的兵力都不是很多,在南北两处的平原上,才是各自主要兵力部署的地点。

谭俊身上穿着一身墨绿色的军装,后面背着一支中华二式步枪,腰间挂着刺刀和水壶,正在运输队伍前方五里执行侦查任务。

运输团的士兵,并不是一支只会挥着马鞭,架着马车给前线送物资的队伍,他们和炮兵一样,也有着自己的警卫部队和侦察部队。

运输团甚至还有专门的畜牧队和木匠队,而那些负责上货卸货和推车的人,大都是在当地征集的劳工。

离家几千里来这个岛上扛大包,陆军各部可舍不得这么用士兵。

“棚长,咱们用不着这么小心吧,转过前面的山头,我们就能抵达一团的驻地了”。

谭俊手下的一名士兵嘴里嘟囔着,谭俊在三个月的新兵训练结束后,因为技术过硬被委任为一名棚长。

中华这两年一直在大规模的扩编运输部队和骑兵部队,因此谭俊虽然是新兵,也很快就混上了一个棚长的位置。

他们所在的团的全称是中华陆军重装第三镇第二运输团,是一支完全新成立的部队。

排以上的军官大都是从第一运输团抽调而来,因此这个第二团的新兵比例非常高。

新兵比例大的部队,获得晋升的机会也就比较大。

谭海心中想的是在下个月的年终考核里,能够进入作战部队。

接着在作战部队服役一年之后,能够进入军校学习。

自从中华各大军校成立的那一天开始,一直都是从军队中招收学员。

最低级的军校专门培养队排级军官,中级军校则培养团营级军官,各大高级学院则培养总兵以上的军官。

服役一年后,进入战斗部队历练一年,再考入初级军校学习两年,一般毕业后都会被授予排长的职位。

接着每过两年有一次晋升考核,这是所有中华军官的晋升之路,任何人也没有巧可以讨。

就算谭俊的父亲是中华三大都督之一,也要从最基层开始服役。

军官的升迁不但要有战略计划司的考核,还要有各部太常律的考核,最后才是各部主官的考核,因此想作弊的可能性不大。

只是凡事都有例外,谭俊优秀可军中优秀的士兵也不少,为什么就他能当上棚长,要说和他的父亲一点关系都没有,那也不现实。

中华三军官兵升迁走的是两条路线,即军职和文职。

军职就是从基层士兵开始服役,一层层的升迁,一步步的学习,最终走向指挥岗位。

文职则是包含医务、畜牧,以及三大司服役的人员,他们都是在学校中毕业后才加入军队服务。

因此军中的文职是走不上指挥岗位的,只能一直升级涨补贴。

谭俊的母亲本想他走上文职的道路,可深受谭淡定行事作风影响的他,还是毅然决然的选择了军职的道路。

他此举也得到了谭淡定的全力支持,谁家的孩子不是孩子,凭什么自己的孩子就不能上阵杀敌,只能躲在后方?

“小心驶得万年船,你仔细盯好了前面的那个村子,我带人去前面那个土丘上”。

说完谭俊就带着五六个战士跃出隐藏的地点,向下一个可以俯瞰运输路线的要点前进。

而他们棚也一分为二,副棚长带领一半的人,继续在这里监视不远处的村子。

若不是为了一直有免费的劳工使用,这些村子本该早已消失。

谭俊冒着腰,按照步兵操典里的规定,将手下五名战士和自己,排成了两个倒三角的阵型。

他们一前一后相互掩护着,向那个只有几十米高的土丘交替推进。

当前进到距离土丘只有一里左右时,谭俊让一名士兵向左翼前进百步,一名士兵向右翼前进百步,一名士兵直接冲向了那个土丘。

他自己则带着两名战士,趴在一条水渠附近做掩护。

这是标准的步兵战术,无论何时都要有左翼和右翼,还要有支援的部队,避免被敌人埋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