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抢劫白银数百万,不如灭国一大片>第216章 一味猛药

为了东征西战,陈兴显这两年一直在做着大量的准备事宜,而一个稳定的大后方也是很重要的一环。

到时候大量的军队外调,只靠守备区那点力量,定然不足以应付各地可能出现的叛乱。

而王牧之这味猛药,这时候是该下在南洋的方向了。

当王牧之结束和陈兴显的谈话,他就已经知道自己接下要做些什么事。

这些事不但陈兴显以后不会给他下令,就连往来的文书中也不能提及。

现在的中华总理各处事务衙门下辖宝岛省、流求省、南岛省、中岛省、北岛省、虾夷省、黑龙屿省、吕宋省。

以及在南瞻部洲的新广东省、新福建省、新浙江省、新山东省、新北直隶省、新南直隶省,一共十四个省份。

南瞻部洲的六个省份,也是在王牧之调任之后才直接归属于总理衙门的直辖。

其他众多的地域例如檀香山、斤岛、坤岛、金洲、关岛、马六甲、柔佛、北国等区域,都是总理衙门临时派驻县级或是府级的官员驻扎,显得极为混乱。

因此陈兴显在将王牧之调任之后,决定对中华领土的行政区划进行大规模的调整。

其实之前一直不设置省级行政区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人口。

宝岛省,中华人口密度最大也是最多的一个省,人口达到了五百多万。

虽然面积不大,但是人口多经济繁荣。

而北国的面积虽然很大(北国指黑龙江到北海一线以北区域),可辖区内的中华百姓很少,甚至都不到五十万,这其中还有很大一批人都是季节性在北国居住。

一旦到了冬季,能留在北国过冬的,除了四处征战的战士们和当地官员之外,能有十几万百姓就不错了。

就这他们还是冲着巨额补贴和大量土地的面子,才勉强留下来而已。

古往今来,人口的流动有各式各样的原因,例如为了躲避战争的迁徙、土地兼并严重后的远走他乡、天灾之后的迁徙等等。

当然还有太祖皇帝初创时期的强制迁徙,陈兴显一直使用的方式就是钱!

北国的森林资源、毛皮资源、药材资源、矿产资源都是非常的丰富,若想大规模吸引人口,那官方层面的行政规划便要首先跟上。

趁着王牧之在宝岛,陈兴显召集了总理大臣王信瑞、太常寺卿陈兴祖、鸿胪寺卿许仕林等一众文官,召开了一次关于中华行政规划调整的专门会议。

在会议开始之前,陈兴显定下了两个硬性指标,那便是只有中华民族占比超过七成,且人口超过五十万的区域才可以设省。

这意味着,除了现在的十四位布政使之外,那些知府和县令,只要能将辖区内的人口数量和比例提升上去,那么他们的官位也会火速提升。

就像现在的檀香山群岛,那里由总理衙门派驻的一名知府管辖,现在檀香山的人口只有三十来万。

只要这名知府能把檀香山再增加个二十来万人口,那么他的官位就将从四品知府,直接跃升为二品布政使。

这官位陈兴显许出去了,至于能不能接住,就要看那些人自己的本事了。

在稳定贸易线路和免费土地等吸引移民政策之后,陈兴显正式从官方层面,给那些各地的官员打了一针鸡血。

经过多日的讨论之后,最终形成了中华新的行政规划图和制度。

在县、府、省三级的制度上,增加了一级临时编制,预备省。

预备省是指人口达到三十万,中华民族人口占比达到五成,但达不到建省标准的地域。

预备省主官的正式职位叫署理布政使,按照这个标准,在已有的十四个省份之外,将增加三个预备省,分别为檀香山预备省、斤岛预备省、婆罗洲预备省。

可想而知当这次会议的决议下发到各地之后,那些官员得有多么的兴奋,对招纳移民会有多么的上心。

当然决议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标准,那就是增加的人口不能来自其他的省份。

这就意味着他们的主要目标,还得是土地兼并严重,地租高昂,百姓们吃不饱饭的大明王朝。

在大明朝堂上的那群人眼中,以陈兴显为首的中华两千多万百姓,那就是天朝的弃民,是一群数典忘祖的人,是早已被开除大明国籍的人。

他们认为只有大明的国土上,日复一日的耕种,过着食不果腹日子的人,才是一群乖孩子......

显然陈兴显不是一个乖孩子,甚至还是一个坏孩子,一个只会在君父身上薅羊毛的坏孩子。

大明此刻就像是一个身患多种疾病,衰老不堪的耄耋老人。

而中华则是一个意气风发,充满开拓进取之心的年轻人。

这世间任何的事物都有固定的发展规律,任何一个国家都逃不脱。

王朝的新立阶段,权贵阶级更迭,土地由前朝的集中,开始分散到百姓手中,社会开始繁荣发展。

王朝的中期阶段,阶级上升的通道被关闭,权贵阶级安于享乐,开始不断兼并土地,百姓食不果腹、国家陷入财政危机,权贵阶级则继续过着奢靡的生活。

王朝的末期阶段,土地和财富大量集中在权贵阶级手中,社会矛盾日益激化,最终被压迫的百姓各种起义不断,王朝开始更迭。

如此这般循环往复,就是一部华夏数千年的历史!

大明现在就是处于王朝的中后期,而中华则处在新立期。

对于王朝的发展规律,陈兴显也同样无法破解,他不是一个圣人,就算是圣人也破不了这个局。

陈兴显所能做的,只是为中华民族打下更多的土地,获取更多的生存资源。

让巨大的领土和海量的资源,以及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力,来延缓这些阶段的进程。

陈兴显更是为中华的每一个百姓,都树立起希望!

希望是陈兴显最为珍视的东西,也是一个国家应该尽可能长久保持下去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