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抢劫白银数百万,不如灭国一大片>第203章 臧玉冰的从军之路

臧玉冰的父母期望他是女孩,好和别人换亲给他的哥哥们,这样能给家里省下不少的聘礼。

纵使河南良田万顷,可没有一分是属于臧玉冰家,若要仔细的盘算,得从他的太太爷爷那一辈算起,那一年他们家还有十多亩的良田。

可不管一家人怎么辛苦的劳作,到年底的时候总是会落下一点饥荒。

然后不得不找人借钱填补亏空,最后实在还不起了就卖地,这一辈一辈卖下来,家里的土地最终被一亩一亩的卖光了。

到了他父亲这一辈,终于把祖上留下来的地卖了个精光,他们家也不得不向地主家租地种。

这些年地里的产量没有增加多少,可这不明不白的的地租却是增加了不少。

朝廷的税赋不多,可耐不住地主不断的增加地租,还巧立各种名目让他们随份子或是出免费的劳力。

什么地主小妾过生日了,地主家的狗产仔了......

这些都得从他们一家的口粮里挤出来,长期的营养不良最终导致臧玉冰的三个哥哥先后病死,再加上淮河的一场大水,他们家仅剩的窝,也被冲垮了...

臧玉冰家住的是窝根本算不上房子,一共两间屋,夜里还得把鸡也赶到屋里,导致房内一屋子的鸡屎味。

大水过后,只有他的父母和他活了下来,那两只专门下蛋,用来换取日常所需盐巴等物的鸡,也不见了踪影。

万般无奈之下,臧玉冰的父亲,把他们一家都卖了。

情报司在大明各省的探子有一个共同的任务,那就是招揽流民。

每当遇到天灾的时候,这种整家整户卖人的不在少数,也是情报司最忙碌的时候。

哪里有天灾哪里就会有情报司的身影,当然这些探子不会亲自出面,他们都是倚仗当地的人口贩子。

臧玉冰一家,就是这样被贩子以一两银子三口人卖给了情报司,最后辗转到了北方三省。

在南岛集中隔离审查,种下牛痘之后,他们全家登上了前往黑龙屿的船。

北方三省的战事已平定多年,人口也恢复到了五百多万,现在前往北方的移民,不得不更加深入北方极寒之地。

当然在极寒之地得到土地会很多,臧玉冰一家就分到了足足一百亩土地。

纵使每年只种一茬小麦,也把全家人累的够呛。

而从这一年开始中华正式颁布了兵役法,中华开始了兵役制度的推行。

当然这些服役的士兵不是直接进入主战部队,而是加入守备团或是辎重团服役。

在他们服役的过程中,有身体素质较好,表现优异的才会被挑选加入主战部队服役。

当然这些士兵的饷银也比较低,一个月只有半两银子的补贴,要连续服役两年,还要在预备役状态维持八年。

可以说陆军现在的兵源正在优中选优,不再从普通百姓中征兵训练,而是从这些正在服役的士兵中招募。

海军则因为更加专业化,并没有采取这一制度。

中华的耕地一贯坚持耕种权制度,任何的土地和百姓都是绑定的,绝对不可以交易和买卖。

臧玉冰参军带来的好处,就是可以得到免费的种子和耕牛。

这个耕牛不是牛,而是拖拉机。

这就是科学院的最新产品,小型蒸汽机驱动的拖拉机。

只需要木材和水,就能让它一直动起来。

如果没有拖拉机的助力,让臧玉冰他父母耕一百亩的地,就算把他们俩活活累死也耕不出来。

而这样的拖拉机一般都掌握在当地的官府手中,每当耕种开始之时,便会集中所有拖拉机一家家的耕地。

而百姓只要撒上种子,等待收成就行。

别提什么撒肥料和除草了,那只能大概齐、象征性的去做一下,这就叫亩产不够,数量来凑。

而每年收获粮食的时候,当地的驻军和官员们,更是会一起出动,帮助百姓们收割粮食。

这就是缺人的代价,百姓们种地还得官府帮着种。

陈兴显对待移民的补助,是不遗余力的,每年都会拿出来数百万的银子,来支持移民和对这些移民的生活补助。

现在北方三省的五百万人口中,只有大概三百多万是中华民族,占比在七成左右,已经成为了主体民族。

而剩下的一百多万原住民,则在各处铁矿和修路工地中劳作,现在“他们”也是一种宝贵的人力资源。

宝岛的人口也是五百多万,但中华民族的比例最高是百分之百;吕宋群岛和南洋其他岛屿合计人口一千万,但中华民族的比例只有三成。

南大陆的人口现在已经增长到了近二百万,主要还是太远了,移民的成本太高,中华民族人口占比五成左右。

现在中华合计有百姓两千三百万人左右,但中华民族只有不到一千三百万人,整体占比还不到六成。

而工业化的开启,抢去了大量的劳动力人口,这才导致陈兴显不得不采取了义务服役的制度。

中华的工人,那身份和地位丝毫不逊色于军人。

每天工作六个时辰,每月工作二十四天,逢初一和十五各休息三天,月俸也能达到三两银子。

军人、工人、农民这三种职业,只有中华民族的百姓才能做,其他的土着则只能在矿场、港口从事最基本的体力劳动。

按理说这中华都有一千三百万人了,怎么着也能有三百万的劳动力,可中华的人口结构太年轻了。

陈兴显对出生孩童的补助非常的大,这就导致中华的儿童占比非常的多,要等到他们成人,至少还得十来年的时间。

臧玉冰这是在军中服役的第三年,由于他的身体素质达不到主战部队的需求,因此一直在守备团里服役。

此刻臧玉冰正带着一队士兵,蹲在据点外不远处的森林之中。

“营长,你看到处都是他们的骑兵,我们过不去啊...”

“那就等晚上...”,臧玉冰他们已经在野外连续行进了一百多里,耗时三天的时间。

他们接到的命令就是不惜一切代价,把弹药和食物送入据点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