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抢劫白银数百万,不如灭国一大片>第202章 物资保障体系的建立

按照陈兴显亲自制定的物资保障体系,战区级别的后勤保障,至少要保持全军三个月的消耗。

而镇一级别的战术单位,则至少需要携带一个月的粮草,团一级为十五日,营级为十日,队级为五日。

队级作为最小的战术单位,也是物资保障的最基层单位,下面的排级和棚级则依托队级的保障体系。

而物资保障的载具,定然是优先选择船只,其次才是车马,最后是人拉肩扛。

各镇侦察营的战士们,在开战之前的侦查内容,就包括对后勤线路的侦查。

因此中华陆军的作战,只要远离沿海百里区域,那必然是沿着河流两侧前进。

只要有河流,那就多抓劳工,把辎重都放在船只上,靠人力拉动船只逆流而上。

当然这样的保障体系只在几个战役上使用过,也只有北岛和婆罗洲这样的大型岛屿才会用得上。

而脱离了河流之后,主要依靠马车,这一块中华陆军不是没遇到过,但情况很少。

先不说西班牙人牢牢掌控的南美,就光是一块北美大陆,就几乎比肩三个南大陆的面积,更是五倍于大明的领土。

而大部分的土地都远离海岸,更没有什么河流可以用作运输,只能全部倚仗马车。

当然陈兴显想过修建铁路,可耗费的时日过多,若是依靠铁路线慢慢推进,恐怕他有生之年都看不到中华完全占据北美大陆的那一天。

后勤体系是最考验一个国家综合作战能力的方面,大明每次北征草原部族,哪次都是负责运粮的士兵,比前线作战的士兵多。

北部战区在北岛的作战,一直是一个镇在前面打,守备团带着数倍于这个镇的劳工在后方运输粮草、修路。

这还是因为有着海军可以随时运输粮草的情况之下。

所以第一运输镇的建立,只是为了训练和探索物资保障的方法,真正到了战时的时候,绝不是一个第一镇就可以满足中华陆军需求的。

中华的弹药运输,一直采用檀木制成的箱子,里面铺设稻草和炭包。

防虫、防水、防颠簸...

这样的弹药箱中华陆军有数以百万计,且还在大批量的制造之中。

像第一运输镇运输的主要是大宗的物资,例如尚未脱壳的水稻,整袋的盐、糖、茶叶、烟草、火药...

而到了镇一级别的辎重团,则会对这些大宗物资进行分类,每个箱子里各种生活所需的物资都会装上一些。

一般分为三类,甲类是包含一个棚十多个人一整天的消耗,包含口粮、干肉、干菜、糖、茶叶、烟草等。

乙类则是仅仅满足日常所需,是提前制作好的满足一个棚战士一日份的干粮和咸菜。

最后是丙类,里面是大部分的弹药和少部分的口粮,口粮是压缩饼干。

猪油、盐、糖、米、各种坚果碾碎,制成的压缩饼干,仅仅能让人活着,毫无美味可言。

这三种尺寸的箱子自然规格不一样,甲类的箱子最大,需要用马车专门运输。

乙类的箱子则和弹药箱差不多大,丙类箱子最小,战士们肩膀扛着就能走。

这也是对应着物资保障的三个等级,甲类说明后勤线路通畅,战士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会考虑到。

乙类则说明后勤压力比较大,只能尽量让战士们吃饱。

丙类则是后勤线路被断,马车无法前往支援,只能靠人力肩扛着送过去。

带去弹药的同时,也就是让前线的战士们,不至于饿死。

这套物资保障体系原本准备在北美和天竺使用,却没想到在北国第一次登上了战场。

守备团据点的战士们已经被围困数个月,据点内冬季一般会存储半年左右的食物。

可现在已经是三月份,经过一整个冬季的消耗,据点内的口粮已经不多。

陈阿三派去支援的物资正是丙类,这说明这些据点的情况已经不容乐观。

不然陈阿三也不会让第一寒地镇,在这个不适合登陆的季节,展开登陆作战。

就像孙德胜说的那样,骑兵的屁股最重要,那么步兵的脚板就最重要!

而现在守备团不得不依靠战士们的铁脚板,去给前线的据点运送补给。

当然他们不是真的用肩膀扛,虽然雪一直在下,可也一直在化。

守备团战士们把丙类物资箱,放在雪橇板上拉着,向这些前线据点艰难的前进着。

这就看出来骑兵多的好处了,草原部族依靠数量众多的骑兵,彻底掌控了守备团的补给线路。

这让守备团的士兵们,只能从森林中绕道前往。

从黑龙屿到北海有三四千里之遥,守备军大部分的据点都是夏季据点。

因为这时候前来这里的毛皮商人最多,但冬季还是有为数不多的商人会选择在这里过冬。

守备军也是选择要点,保持常年有人驻守。

在北海附近的方圆几百里之内,也就只有这三个据点,距离他们最近的团部则有着三百多里的距离。

草原部族的骑兵只控制了据点周边的数十里地,形成了三个相对独立的包围圈,而现在他们才只是抵达了第一个而已。

前往支援这三个据点的士兵一共有三个队,均采用马拉爬犁和狗拉雪橇的方式前进。

臧玉冰是这次行动的最高指挥官,中华守备军北部战区401守备团一营的营长。

守备团原本是按照东南西北的代号,第一位数字标明驻地的属性,这北部战区的代号就是4。

能加入守备军的将士,肯定是二般人,因为一般人都被陆军给征招去了。

臧玉冰肤色冷白,活脱脱一个女孩相貌,个子很高差不多一米八,但很瘦只有一百三十来斤。

他的上面有三个哥哥,因此当他的母亲再一次怀孕之后给他取了这个女孩的名字。

男孩多的家庭想要女孩,女孩多的家庭想要男孩,这是大部分中华家庭的想法,谁都逃不过去。

臧玉冰的老家在河南,一个到处是平原,满眼都是小麦田的地方。

可他的三个哥哥依然饿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