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抢劫白银数百万,不如灭国一大片>第133章 初登大宝的万历皇帝

而让李云虎失望的是,他用柱子换回来的主攻位置却没能用得上。

菊花这个老不死的,最后竟然选择开门投降了,还把自己绑成了一个粽子,跪在城门之外。

看来这贪财的人,一般胆子都比较小,钱没花完之前,那是舍不得死。

这让李云虎直呼亏大了,他甚至还腆着脸找到了陈庚,试图把柱子给要回来。

可说出去的话就如同泼出去的水,陈庚哪里会如他所愿。

随着售前国和售后国的国都,分别被陆军第二镇和第三镇各部攻破。

汇合了第三镇之后,陆军整整三个镇合围了建后国。

汇聚于此的三国军队,不得不正面面对来自宝岛的陆军。

只是这没了后方的他们,没了粮草的他们,连国都没了的他们,怎会是士气正盛的宝岛陆军对手。

只一场大战,就让他们见识到了什么叫做排队枪毙战术的恐怖。

宝岛路军凭借武器的射程优势,仅以伤亡不足千人的代价,便击溃了这三国合计五万人的军队。

这场南岛中部战役,前后耗时四个多月,最终在端午节前以宝岛陆军,成功占领中部三国结束。

这场战役让陈兴荣的战略眼光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前后历时四个多月的战役,其中战争阶段只有一个多月。

其余两个多月陈兴荣全都是在谋划策略,还有在外交上做着各种欺骗和拉拢,也就是所谓的上兵伐谋。

如此南岛剩余的三个小国,也是整日的瑟瑟发抖,提心吊胆的担心着陈兴荣的战刀,说不定哪天就会落在他们的头上。

而陈兴荣给他们的赏赐之物,他们更是加倍的送了过来,以求自保。

只是他们的脑袋还能在头上安放一段日子,此时陈兴荣正在忙着消化这三个新占领的国家。

当然那群饿得把米粒岛上树皮都吃光的一万来人,也最终选择了投降,再不投降他们吃完受伤的人,就要开始互相吃了。

而海军各部更是轻而易举的拿下了伊奇国和单马国,孤悬海外的两个岛国大名,识时务的选择了投降。

与此同时,宝岛各部门派出的民政官员,也随着移民开始登陆南岛。

夫子学院和中医堂跟随着移民的脚步,也开始在各处大肆兴建。

而为了加快进度,陈兴荣直接下令各国的所谓神社,全部改为了夫子学院......

“爸...”

一个名叫拓海的男孩此话一出,他身边正在木牌上写汉字的男子,立刻上前捂住了他的嘴。

他平复了一下脸上惊恐的表情,然后压低了声音道,“爸什么爸,在你没学会唐话之前,不要乱说话”。

这父子二人的对话起因,是陈兴荣下的一道命令,即在占据的八国之内,任何人不得说倭国语言和书写倭国文字,一旦抓到当即斩首。

当下这几国剩余的百姓,相互之间都不敢言语,而拓海家的豆腐生意,则是靠他爸手中的木牌来交易。

这些木牌上写着一斤,两斤,还有价钱等等字样,要买什么用手指指一下就行了。

若想真正的消灭一个国家,首先应当消灭他的文化。

而文化最具代表的则是语言盒文字,夫子学院对所有人敞开大门,像拓海这般尚未成年的倭国孩子,自然是重点的招生对象。

而拓海的父亲凭借自己一手做豆腐的手艺,才没有被送往煤岛去。

煤岛是科学院派出的探矿队,在售后国外海的一座岛屿上,探到的一个巨大的煤矿(端岛煤矿)。

只是这煤矿比较深,巷道里的温度也比较高,这些苦难都不妨事,用人命填呗!

这个消息让陈兴荣着实高兴,这采矿得需要人啊,还得是年轻力壮的成年男人啊。

这五国的人不就有法子安排了,只是这岛上每个月都会运上去好几千的劳工。

然后一条船接着一条船的煤炭被运往宝岛,就是不见有劳工从岛上下来过。

这般情形一直持续了数年,直到这座岛的煤炭被挖掘干净,整个南岛五国国,再也见不到一个比车轮高的男人。

随着南岛第二次战役的结束,陆军各部转入了休整的阶段,其实各部人员的损失不大,只是这武器弹药跟不上了。

孙嘉诚如愿以偿的得到了陈兴显赏赐的两千两白银,只是同他们的缴获相比,这只是九头牛身上的一根毛毛而已。

陈兴荣在兴奋的给手下将士向陈兴显请赏的时候,殊不知陈兴显此时正在为一件事上头。

隆庆六年(1572年)五月,明穆宗驾崩,六月,朱翊钧即位,是为万历皇帝,改明年为万历元年。

万历皇帝继位后大赦天下,同时也把目光转投向了东南沿海。

作为东南沿海的最大一股势力,陈兴显的名字自然出现在了万历的案头。

“张阁老,这东南沿海事宜,内阁可有应对之策!”

初登大宝的万历皇帝,此时年仅十来岁,陈太后怕皇帝年少被欺。

随后联合自己的心腹东厂太监冯宝,先是废掉了内廷的司礼监掌印太监孟冲。

接着又让冯宝不断的向张居正伸出橄榄枝,最终多股势力联合绞杀了首辅高拱。

冯保得了司礼监掌印太监的职位,而张居正则升任内阁首辅。

可以说这两人,或者说这两个职位,才是大明朝的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

“自然是除恶务尽!”

“这等小事,内阁自会处理,陛下安心学业为要!”

张居正底气十足的说着,只是这时旁边的冯宝却突然开口了。

“皇上新登大位,不宜妄动刀枪,这招抚也许是一条法子”。

张居正没想到冯宝居然对一个海盗动起了善念,可转念一想冯宝身后站着的可是陈太后,当下他也不得不开始重视他的意见。

“既然公公如此说,那便试上一试,只是莫像当初的曾一本那般便好!”

曾一本降而复叛的事情,已经成为了大明朝对待海盗方式的一个笑柄。

此时大明朝最有权势的三人均采用了招抚之策,皇帝和皇帝身后的陈太后。

从陈太后的发言人冯宝口中说出来的话,自然代表了二人的意思。

张居正初掌内阁,岂敢轻易否定,也只好说些怪话,发发牢骚而已。

而能让当今陈太后说出这番话来,离不开陈兴显多年前便已开始的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