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蔚淑,秦国丞相范雎孙女,今年十三岁,今天正好是她生辰。

范雎拖着疲惫之躯,回到范府。

灯光通明,一桌美食已经陈列在上。

相依为命的孙女已经等候多时。

“爷爷,你终于回来了。”范蔚淑欢喜上前,扶着范雎坐到饭桌前,“我还以为你出使楚国,回不来给我庆祝生辰呢。”

范雎一改往日威严,温和笑道:“爷爷便是身在楚国,也会飞回来给你庆生的。”

范蔚淑明知道爷爷逗她,她却依然感觉很开心。

范雎入坐后,与范蔚淑同食,之后爷孙二人畅聊起来。

范雎感慨:“十三年前,我在魏国被魏齐所害,家破人亡,独留你与我相依为命。这些年,真是苦了你了。”

范蔚淑却是摇了摇头:“蔚淑这些年,跟随着爷爷在咸阳,一点也不苦。反而看着爷爷每天早出晚归,为秦国尽心尽力,白发反而生了许多。蔚淑看着心疼。”

范雎老怀感动,只是一想到熊完那混蛋的要求,心却一痛:“蔚淑,你可有意中人?”

“啊?爷爷,蔚淑才十三,还想多陪伴爷爷,哪有什么意中人。”范蔚淑有些羞涩,却不避讳,“秦国规定女子十五而嫁,二十不嫁才罚父母。蔚淑现在还有七年时间与爷爷为伴呢。”

范雎试探:“倘若爷爷让你远嫁一国之君,你可愿意?”

范蔚淑脸色一变:“你是想让我嫁熊完那个孬种淫熊?”

范雎心惊:“你冰雪聪明,爷爷自幼便是。知道瞒不过你……”

范雎当下便把楚国之行,细细说了一遍。

范蔚淑听完,整个人有些绝望:“爷爷……当年熊完在咸阳,我曾经羞辱过他!若是你把我送去楚国……”

范雎大惊:“你与他素未蒙面,如何羞辱了他?”

范蔚淑这才娓娓道来。

却是两年前,范雎出使齐国未归,熊完提着礼物上门求见,正好碰上了范蔚淑。

范蔚淑自幼与范雎学习礼仪,是个知书达理的小姑娘。

她对名声恶嗅的“孬种淫熊”实在厌恶,便少年心性,放恶犬咬了熊完。

熊完一声声的惨叫,范蔚淑这才知道自己惹了大祸。

正想去救熊完之时,熊完已经连滚带爬,逃出了范府。

因为此事过于出格,范蔚淑不敢告知范雎。

熊完后来也没敢上门讨要说法。

此事便不了了之。

范雎气得怒指范蔚淑:“你端庄正贤,岂会做出此等下作之事?”

范蔚淑低下头来:“爷爷莫要生气,当时我也不知道如何想的。事后我也常常后悔,做出有违人伦之事。”

范雎无可奈何,叹口气:“两年前你才十一岁,少年调皮情有可原。只是如今,那熊完恐怕是耿耿于怀,多年不曾忘记,这才趁机提出让你去楚国侍君……”

范雎知道事情缘由,便也明白了熊完这是报复之意。

他在细细思考,如何躲过此劫。

范蔚淑自然知晓自己年幼无知,惹下祸根。

她也明白爷爷处境,咬咬牙:“爷爷不用左右为难。此事因我而起,也应该因我结束。我去楚国便是。要杀要刮,任由那孬种淫熊!”

范雎怒喝:“少小年幼,切莫参与国家大事!你是我唯一的血脉至亲,爷爷怎会把你送入狼口?此事你莫要上心了,爷爷自有打算!”

范蔚淑心急:“爷爷,国家大事前,秦王岂会惜怜一个臣子之孙女?如今你已经被削为伯,秦王早已经对你心生不满。此时你若是违抗秦王,恐怕爷爷于秦国,再无容身之地。”

范雎沉默,想起秦王今日之时,对于范蔚淑是否送去楚国,秦王只是说了一句“丞相自当处理”。

他明白聪慧的孙女所言非虚,恐怕他在秦国确实受到了秦王的猜忌。

秦王那句话的意思,他也明白,这是要让他表明心迹啊。

可是范蔚淑是他唯一世上血脉至亲,怎能送给熊完那个混蛋?

千里迢迢之外的楚国王宫,熊完可不知道范雎又在骂自己。

而且对于范蔚淑是否来楚,并不上心。

范蔚淑放狗咬的是前任熊完,与现任熊完有何干系?

熊完都想不起此事来。

熊完坚持不懈索要范雎孙女,并不是冲着一个小女孩而来。

他是冲着范雎。

毕竟只有一个孙女的范雎,孙女归楚了,难道范雎舍得?

舍不得,秦王有命,范雎从是不从?

无论范雎从或者不从,都能让范雎与秦王之间,建立起间隙。

熊完把这事抛到脑后,专心处理楚国政事。

爵位削了特权之后,楚国老贵族多有抗议者。

他不得不亲自出马,镇压老熊家的若干王叔、王伯,兄弟姐妹。

这事情很容易镇压,可是他必须亲力亲为。

镇压了老熊家的那些老旧王族,抹平了反对的声音之后,便又开始着手布局,收回他们的封地。

还有一些偏远老贵族,让项燕直接带兵去处理好了。

熊完其实还在等秦王的十三公主——嬴楠箫。

范雎孙女终究没有求得,范雎拒绝了熊完的请求。

秦王便只能单独送来楠箫公主。

熊完也毫不在意,其实范雎拒绝,对于熊完而言,更为有利。

秦王对范雎的不满,将会上升更高的程度。

范雎如今在秦国行事小心翼翼,尽心尽责,调度秦国资源,运往上党郡方向。

秦国战神白起,也不负重望,在上党郡之战中,数战连连获胜,赵兵被打退,一直到廉颇上任,接管赵兵前线。

廉颇自知赵兵战斗力不敌白起秦兵,便坚壁清野,竖起高墙,展开避战之势,和白起对峙。

上党郡本来就是易守难攻。

廉颇竟然采取深度防守模式,战神白起也毫无办法,一直久攻不下,秦兵停滞不前。

又因为廉颇坚壁清野,秦兵补给全靠从秦国运输,中途遥远,耗损巨大。

这引起了咸阳老秦人的猜忌。

秦昭襄王却一意孤行,放手白起行事。

却在这时候,赵国趁着廉颇滴水不漏的防守,获得了一丝喘气的机会。

赵王派出使者,出使燕国、韩国、齐国、魏国、楚国,寻求合纵抗秦。

范雎也是一个纵横大家,早有防范,纷纷也派人出使齐魏楚三国,以便能破坏赵国合纵抗秦之策。

魏国最先响应赵国,齐国也怕秦国占领上党郡,唇亡齿寒,也响应了赵国请求。

燕国态度模棱两可,韩国胆小怕事,只提供军粮草料。

现在最关键的便是楚国态度了。

楚国是秦国后方,只要楚国愿意抗秦,那么秦国必将捉襟见肘,前后顾及不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