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稷死了。

一生戎马,横压诸国。

却敌不过时间。

亲信将王冠与信件收好。

跪在秦王稷的面前,“大王!臣必誓死护大秦基业!”

她连连叩首。

而后头也不回的走出寝宫。

身怀重要之信,岂能在此逗留。

待亲信走后没多久。

宦宫进入寝宫,欲服侍秦王稷。

却发觉秦王稷已病死于床榻之中。

“大王,薨了!”

“大王薨了!”

“大王!薨了!”

声音越传越远。

从王宫传到了咸阳。

又从咸阳城传到了秦国各地。

又从秦国各地,传到了天下诸国。

秦国暗流涌动。

外卿势力开始低调,同时凝聚在一起。

等待着属于她们的圣贤之君。

而韩系势力与宗族势力,没有半点犹豫。

直接投靠了楚系势力。

宗族势力寄希望于嬴柱爱子嬴系。

韩系势力寄希望于嬴子楚继子嬴蛟。

赵王宫内。

宦官拱手道:“据秦国探子来报,秦王嬴稷于三日前,病逝于咸阳。”

“哈哈哈,好!太好了!”赵王丹欣喜若狂,“那个老不死的,终于死了!”

她双手搭在宦官臂膀,神色激动,“寡人终于熬死了她!”

赵王丹仰天长啸,“苍天有眼呐!苍天有眼!”

她笑呵呵坐回王位,“传令下去,从今日起,设宴三日,普天同庆也!”

“诺!”

“寡人毕生有两大忧,这一便是秦王,二则是赵姬。如今,一忧已除……。”赵王说到这,脸上再不见欣喜,“这二忧该如何是好?”

她可以熬死秦王。

但熬不死赵姬。

赵姬如今也就不到三十岁。

而她已经半截入土。

而且最近身体也不行了。

原本还以为会比秦王先走。

没想到苍天有眼。

终于熬死了秦王。

可赵姬……。

只能希望后世之君能够解决。

赵偃此子表现不错。

有勇有谋,知礼而明节。

如今太子受困于秦国。

让这个赵偃继承王位,也算不错。

可惜,赵偃虽然有些小心机,但不足以与赵姬为敌。

而赵国如今也没有治国之人才。

也就是毛遂,算上一个忠君之人。

其他官员,贵族世家,皆投奔了赵姬。

赵王室的权力已经被架空。

赵王坐在王椅上,脸上不仅没有任何欣喜的表情,反而有些垂头丧气。

宦官看到这一幕,当即询问道:“大王为何而忧?如今,秦王已死,难道大王不高兴吗?”

赵王看了宦官一眼,然后叹了一口气,“秦王死,寡人自然高兴。可是现在...哎……说了你也不懂。”

她好似想起了什么,“去将毛遂与廉颇请来。”

“诺。”

毛遂与廉颇赶来。

赵王对两人说道:“如今秦王毙,秦国大军不敢妄为,寡人想趁此时机,攻打秦国。尔等以为如何?”

两人相视一眼。

齐声说道:“大王,不可。”

“为何不可?”

两人心想。

赵王难道没有一点自知之明吗?

虽然兵权掌握在赵王手中。

可粮食掌握在赵姬手中。

这打仗打的是后勤,打的是补给。

没有赵姬的同意,这仗压根就打不起来。

再者,也不敢去打。

倒不是怕了秦国,而是怕赵姬。

代侯许寇原本的五千兵马,经过这几年的发展。

规模已经扩充到了一万。

一万人皆是全身覆甲,配马匹。

精锐中的精锐!

可以这么说,在赵姬不计成本的培养下。

这一万人可以在二十万大军中,横冲直撞,七进七出。

重装骑兵,就等同坦克。

也就是说,赵姬手中有一万辆坦克。

但这也有很大的致命弱点。

首先便是烧钱。

要不是赵姬现如今富可敌国,也养不起这一万人。

可以这么说,每个士卒,都与真金挂上等号。

第二便是马匹。

这些重装骑兵,胯下的坐骑,皆是西域上好的宝马。

普通马可承受不住这重量。

第三是体力。

无论是人还是马,都经不住长时间的战斗。

在二十万大军中横冲直撞,七进七出只是理想状态。

实际上,能冲两个来回,就已经是超常发挥。

第四便是产能。

虽然铁的质量,在范奇与卓子央,以及欧冶子与赵姬的共同努力下。

已经比普通青铜器更加坚硬与耐用。

尤其加了动物骨头后,竟然比上好的青铜剑更加坚固。

但产能跟不上。

哪怕是流水线作业,数千人参与制作。

一个月也就只能制作一百八十来件甲胄。

有时候,运气好,也能到达二百件。

兵器,马鞍,马蹄铁皆是如此。

可以这么说,这一万人穿的哪是甲胄?

穿的都是真金白银。

所以,在数年的发展中,这支队伍才只扩充了五千人。

倒是辅兵扩充到五万人。

辅兵没那么烧钱。

只是半身甲,配弓弩。

再配一些骑兵,辅助重装骑兵。

也就是说,赵姬手里面,现如今有一万重装骑兵,五万辅军。

虽然人数远远不及廉颇手中数十万大军。

但这支部队,就像一把尖刀,插入赵国的心脏。

不拔出来,赵国迟早就是个死。

而拔出来,赵国直接死。

有赵姬以及这支部队在。

廉颇只能驻重兵在邯郸城内。

时刻提醒赵姬不要乱来。

同时赵燕边境,赵魏边境,赵秦边境,甚至是赵齐边境,都得驻派人手。

虽然现在是攻打秦国的最好时机。

可是能打吗?

敢打吗?

粮食,后勤供应不上。

赵姬这把尖刀,也不得不防。

还有其余诸国也不能不防备。

廉颇和毛遂很想询问赵王。

到底是谁给了她自信,去攻打秦国?

“尔等怎么不说话?到底为何不可?”

毛遂与廉颇相视一眼。

要是把实话说出来,恐怕会伤了赵王的心。

可不说,赵王如果真的兴冲冲去打秦国。

那指定碰一鼻子灰。

廉颇犹豫道:“不如询问一番平泽君?”

“寡人如何行事,何至于询问一个咿呀幼童!”

廉颇和毛遂没有说话。

眼观鼻,鼻观心。

大王如何行事,的确不用询问一个幼童。

但需要询问幼童背后之人。

没有那幼童背后之人应允。

这仗压根没办法打。

赵王见两人不说话。

自然也想到了这一点。

颇为无奈道:“也罢,就听尔等之言。”

她令宦官前去召唤嬴政前来。

而后有些落寞的背对着两人,“赵国……,只能如此了吗?”

毛遂拱手道:“臣有一策,可改如今之处境。”

“何策?”赵王惊奇的看向毛遂。

她未曾想毛遂居然有办法改变现状。

“是何策略?速速道来。”

“回禀大王。如今,赵国内忧外患。”

赵王点了点头。

对此,她深有体会。

“外患则是四面受敌,内忧则是赵姬。我们可以用燕国之土换取魏国之土,以解外忧。而对内,大王可迎娶赵姬,从而获得大同交易所的掌控权。待时机成熟,可杀赵姬取而代之。”

毛遂的计策很简单。

那就是将原本燕国割让之地,拱手送给魏国。

换取魏国一部分领土。

这么一来,能交好魏国的同时,还能消除燕国对于赵国的威胁。

毕竟将燕国之地给魏国后,赵燕不再接壤。

燕国若有小动作,那是魏国该头疼的事。

至于迎娶赵姬一事,那就更简单明了了。

打不过,也摆脱不掉。

那就彻底绑死。

娶了赵姬,大同交易所便顺理成章的归赵国所有。

等赵姬死后,赵王就有权利去分上一杯羹。

赵王听这一策略,眨了眨眼。

良久没反应过来。

待反应过来后,赵王有些不情不愿的说道:“也罢,寡人为了赵国,就牺牲一下吧。”

不多时,一身黑色华服的嬴政,冷着小脸,走进大殿。

“见过赵王。”

如今嬴政虽不到十岁。

但已经具有上位者的气质。

见嬴政前来。

毛遂当即收声。

她可不敢在嬴政面前,怂恿赵王去迎娶赵姬。

“平泽君,来得正好。”

赵王几步来到嬴政面前。

她拉着嬴政的手,“刚刚我们正在议论你。”

“赵王议论政什么?”

“在谈论你年轻有为。”她拉着嬴政坐到王椅上,“寡人打算把子嗣嫁于你,你觉得如何?”

赵王听了毛遂的话,认为不止要迎娶赵姬。

还要亲上加亲。

让王室子嗣嫁给嬴政。

将赵姬父女绑死在赵国的船上。

嬴政蹙了蹙眉,“此事还需要询问父亲。”

“如今你已成人,哪需要问询你父亲?”赵王蛊惑道:“只要你点个头,王室子孙任你挑选。”

面临赵王的蛊惑。

嬴政坚决不松口。

坚持要去请求赵姬的意见。

对此,赵王只能无奈叹息。

而后,她又询问嬴政,对于如今攻打秦国一事,怎么看。

嬴政有些不明白赵王丹的意思。

这好好的,为何要攻打秦国?

赵王丹将秦王稷已死,秦国动荡一事,说了出来。

当听闻秦王稷的死讯后,嬴政小脸虽依旧平静,但内心已经波涛汹涌。

虽然只见过秦王稷一面。

但秦王稷的慈爱,已深入她的内心。

只是不曾想,此次分别竟是永别。

“不知平泽君何意?”

“赵王,如今天下太平,不宜再起兵乱。政年幼,不明事理,不如等回去之后,询问父亲意见,再给赵王答复。”

嬴政始终不松口。

她明白,赵王这是没把握说服赵姬,故而想要从她这里寻找突破口。

这种套路,她已经从魏无忌身上,体会到了很多。

赵王无奈,只能让嬴政退下。

同时嘱咐嬴政,要多加问询赵姬的意见。

嬴政离开赵王宫。

神色恍惚返回了府邸。

她立即去寻找了赵姬。

当看到赵姬时,双眼顿时变红。

如乳燕归林,扑入赵姬怀中。

赵姬见此,顿时一愣。

轻抚嬴政秀发,慈爱的说道:“怎的?政儿是受别人欺负了?告诉为父,为父为你做主。”

“父亲,秦王死了。”嬴政埋着头,“赵王说她死了,欲要趁秦国局势不稳,而攻打秦国。”

秦王稷的死,赵姬也是刚刚听说。

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人嘛,都会有死的那一天。”

“父亲,你也会……。”嬴政抬起头,看向赵姬,“有离开政的一天吗?”

赵姬没有欺骗嬴政,点了点头,“生老病死,人之常情也。为父也会变老,也会有死的那一天。”

“可政不想父亲死,也不想父亲离开政。”

“既然政儿不想让为父死,那为父就陪着政儿。”

赵姬将嬴政抱在怀里,双眼闪过一丝怀念。

那一盘未下完的棋局,犹在昨日。

嬴稷,你的棋局已经结束了。

接下来便由我来当棋手。

不多时。

赵王丹遣毛遂询问赵姬意见。

问询攻打秦国是否可行。

并且暗地里透露赵王欲要迎娶他。

赵姬直接给了两个字,作为回应。

不允。

这两个字。

即是对伐秦一事表明态度。

也是打消赵王小心思。

赵王无奈,只能先解决外忧。

她遣使者前往魏国,欲要将燕国之土,交换魏国之土。

魏王也只是回了一句话。

交换可以,必须先将魏无忌驱赶回魏国。

赵王只能打消交换的心思。

虽然魏无忌在赵国,成天混日子,时不时跑去勾搭赵姬。

但好歹曾经率领联军,救过赵国。

要是把魏无忌交出去。

天下会怎样看待赵国?

四处碰壁。

赵王心灰意冷。

继续在深宫之中,饮酒观舞。

只能将希望寄托于赵偃。

与此同时,赵姬秘密会见赵偃。

想要让赵偃与郭开加快毒死赵王的速度。

赵偃是不愿意的。

主要现如今赵王已经将她当做接班人培养。

目的已经达到。

只要再等几年,她便能平稳上位。

但赵姬不想再等下去。

赵偃掌控朝堂的时候。

也是他彻底掌控赵国的时候。

赵王便是这临门一脚。

赵姬以放弃支持为要挟,胁迫赵偃。

无奈之下,赵偃只得答应。

数日后。

赵王病重。

御医被郭开买通。

无一人敢为赵王医治。

同时王宫紧闭,任何人不得出入。

廉颇与毛遂察觉到不对劲。

同时赵王身边宦官冒死逃出宫去,禀告廉颇。

廉颇当即调集重兵,欲要强闯王宫,求见赵王。

可还未抵达王宫前,便受到许寇的阻挡。

许寇率领一万重装铁甲兵。

如同钢铁城墙,阻挡廉颇军队前进的步伐。

双方在邯郸街头对峙。

“代侯!你想要谋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