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乐融融的过年气氛,被一个突如其来的消息破坏了——

  中原各地相继发生雪灾,民房大片倒塌, 无数百姓流离失所,为求一线生机纷纷涌入长安。然而, 今上却以谨防叛乱为由拒开城门, 将上万灾民弃之荒野!

  消息是阿肆传过来的。

  本来,阿肆两个月前就可以到达平川,但是因为那时候西北一直不见落雪,姜纾担心来年会有天灾, 让钟离东曦提前准备。

  于是,钟离东曦就让阿肆在长安、洛阳等地秘密收购粮食, 存进了凤凰谷,以备不时之需。

  按计划, 阿肆原本应该在除夕之夜趁着解除宵禁,秘密出发赶到平川, 全家人还能一起过个年。

  可是,就在他出发的前一刻, 长安封城了!

  今上不仅下令封城,还封锁了一切向外传递消息的途径, 就连长安上空飞来飞去的信鸽都被禁军打了下来。

  幸好还有贺兰康留下的海东青, 阿肆这才可以把消息传出来。

  “今上疯了吗?不接收灾民就不接收,为何还要封城?”楚溪客简直难以理解。

  姜纾罕见地沉下脸:“因为去年雪灾时,今上不肯开城门,消息传到各州, 文人学子口诛笔伐, 许是怕了吧!”

  楚溪客更加想不通了:“他既然怕了, 今年难道不应该好好对待灾民吗,封锁消息就能不挨骂了?”

  贺兰康冷笑道:“他拿什么赈济灾民?自打他上位以来,为了博个好名声,一直在江南、河南、淮南等富庶之地减税,富国仓里能有几粒存粮?仅有的一些陈芝麻烂谷子也都扔给平川军了。”

  这些年,今上为了架空贺兰康,一直打着“募兵制”的旗号,把平川军的自给自足转化为朝廷供养,这样一来,平川军数十万兵丁就只能依靠兵部和枢密院派发的军饷和粮草过活了。

  不得不说,今上的算盘打得着实精明,当年,贺兰康都着了他的道。

  中途不是没有遇到过灾情,今上本着对平川军的控制,遇到这种情况直接从这边调用粮食就行。

  这两年却不同了,平川军已然不是从前的平川军,平川城也不再是从前那个任他予取予求的灵州。

  今上终究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楚溪客抓住了其中的要点:“所以,朝廷没有粮食赈灾,还和平川有关?”

  姜纾沉着脸点点头:“朝廷调集粮草的诏令已经发过来了,就在一刻钟之前。”

  类似的诏令,去年也有。只是去年平川城自己都吃不饱饭,朝廷也没到一穷二白的地步,因此姜纾没有理会。

  今年却不同。这次受灾的不仅是北边那几个州,甚至包括京畿各地,就算把国库掏空了都不一定够。

  平川城却发达了,虽然粮食不够,但他们有钱,有盐,可以买,可以换,唯一需要考虑的就是给不给的问题了。

  这是一个极佳的机会,引导舆论,挑起民愤,让四处揭竿而起,平川城就有了足够的立场打回长安,夺回属于他们的东西。

  可是,那是大昭的百姓啊。当年,先帝之所以把皇位拱手相让,不就是为了不想让各地节度使趁乱发兵,致使国土四分五裂,百姓流离失所吗?

  这也是为什么,这一次,姜纾无法运筹帷幄。

  他需要这个机会,却又下不去手。

  最后,是楚溪客果断地做出决定:“阿爹,写折子吧,平川的粮食三日之内必到。”

  姜纾怔了怔,目光复杂地看着他,最后,转为欣慰和释然。

  他声音很轻,却很坚定地说了声:“好。”

  ***

  年没过完,平川城的三省六部外加平川军悉数忙碌起来。

  一个个粮仓被打开,一袋袋粟米装上车,运粮的队伍从朱雀门排到南大门,绵延数里,一眼望不到头。

  然而这还不够。

  钟离东曦给阿肆写信,把前不久才存进凤凰谷的粮食悉数运出,和平川军的运粮队伍汇集在一起。

  楚溪客发出一封封亲笔信,送到那些前不久还求着他买贺兰砚的商人手中,好声好气地请他们帮忙买粮,平川愿意用上好的精盐换。

  最后,就连楚溪客自己的私库都动用了,粮食、棉花、盐引,能拿出来的都拿出来了。

  这一桩桩一件件,平川百姓都看在眼里。

  所有人心里都萌发出一些东西,只是暂时没人带头,或者自己也搞不清楚应该怎么做。

  率先站出来的是漠北的牧民。不,应该说是从前的牧民,现在他们已经是平川人了。

  去年雪灾,平川王殿下收留了他们,今年轮到平川王殿下需要帮助,他们义无反顾。

  根本无需彼此商议,也没有向官府邀功的意思,几乎所有牧民都在一夜之间宰杀了成年的牛羊,腌渍好,一部分送到平川军大营,一部分送到六部衙门。

  牧民们的意思很明显——

  平川的粮食送到了长安,他们的牛羊就送给平川军;六部的官员掏出了自家存粮,他们就送肉给官员们吃。

  他们这样做不是为了长安那个朝廷,而是平川,只是平川。

  有了牧民带头,平川百姓们仿佛一下子有了目标,纷纷把自家多余的粮食、棉被和囤积的年货拿出来,送到官衙。

  很多人都是摸黑去的,三省六部大门紧闭,各部官员却没有下衙,而是彻夜忙碌着。因此,百姓们只是把装粮食的袋子或箩筐丢在了朱雀门外。

  第二天,天蒙蒙亮。

  一位官员拖着疲惫的步伐从衙门出来,看到堆积如山的米面粮油,顿时愣住了。

  紧接着,又有更多官员走出来,无一不在这座“小山”前驻足。

  所有人都红了眼圈,包括楚溪客。

  其实,他并不是“圣父”,之所以做出支援长安的选择,并非只是出于一颗不图回报的善心。

  之所以不趁这个机会打回长安,是因为平川现在还没有那个实力,即使今上当真激起民愤,平川军也没有十足的把握拿下长安。

  更大的可能是,其余节度使等到平川和长安两败俱伤之时,坐收渔利。毕竟,现在的平川在那些人眼里就是一块香饽饽,若不是平川军余威尚在,他们早打过来了。

  这一刻,看着平川百姓的“回馈”,楚溪客偷偷觉得,也许偶尔圣父一下也挺好。

  当然,善心归善心,政治博弈还是要搞的。

  楚溪客之所以派出两万平川精卫亲自押送粮食,就是不想让今上做这个好人!

  接下来,全大昭都看到了平川的精彩操作。

  平川的粮食送到长安之后,没有进城,更没有按照诏令的要求送入富国仓再由朝廷统一分配,平川军直接在城外找了个开阔的地方,安营扎寨,搭设粥棚。

  最让人哭笑不得的是,每一个粥棚上都明晃晃地挂着一个大牌子——

  “八方有难,平川支援!”

  担心灾民不识字,分发米粥的时候,还有小兵一边维持秩序一边敲着锣宣传。

  不仅长安,其他各个受灾的州府都出现了平川军的身影,每一支队伍都带着足够的粮食,每一个粥棚都挂着“八方有难,平川支援”的大牌子。

  短短几日,“八方有难,平川支援”的口号就响彻了大江南北。

  今上不是没想过阻止,然而,派出的禁卫还没接近平川军就被愤怒的灾民给围了。

  灾民们已经可以清晰地分辨出,谁是来帮他们的,谁又存着可耻的私心。

  这个寒冷的灾荒之年,“平川支援”四个字给了无数灾民活下去的希望。

  中原大地上,越来越多的“平川支援”在崛起,也有越来越多的灾民知道了平川这个地方。

  渐渐地,灾民的脚步不再朝向长安,而是怀着比生存更多的期待转向了平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