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名将系统:我当县令就是为了造反>第136章 五万担粮食
  高士廉双手摊开账目,越看心里越惊,作为吏部尚书,很少关心城中百姓如何,然账目中记载,现在的粮价比一个月之前更高,中原粮价已经二百五十文一斗,卫国有周家苦苦支撑,粮价也已经二百文。

  “这不可能!”高士廉看到朔方粮价时,大声呼道“陛下,我代国国力强横,粮价才能稳在一百文,望北军只有四城之地,粮价不可能只有三十文!”

  子更冷笑道“朕一开始也质疑这份账目,可根据玄甲仆从送来的消息,相差不会太大,望北军在漠北的三万亩小麦已经收割,整整二十五万担小麦。”

  子更说完,自嘲的笑了笑,“就是这二十五万担,平息了望北军粮价,而且只有四城百姓才能购买!”

  高士廉默不作声,粮食是一国根基,据传小麦很难吃,但大灾之年,有吃的就已经很不错了。

  账目后面不只粮食,代国出库入库明细十分明确,平常时候还行,可粮价居高不下,国家还在继续发福利,入不敷出下,用不了两年国库将被耗光。

  粮食涨价,其余附属产业同样在涨价,盐铁、酒、肉食等等,这样下去,就像卫国一样,不用宗室造反,百姓就会将王朝推翻。

  子更没有为难这位国舅,带着他一同进入太极宫偏殿,这里已经聚集了一群武将,只有房玄龄一个文臣。

  侯君集也在其中,兵部尚书也算文臣,不过他却站在武将一边,正拿着铜尺,在沙盘上不停测量,最后一脸凝重道“这一仗打的好,也要三个月,打不好,半年也是有可能的!”

  高士廉不解其意,看了一眼沙盘,只见双方并不是在南方排兵布阵,居然是在东面插满了小旗。

  那里,是北燕虎国和代国的国境线……

  一股寒意油然而生,有尚书令房玄龄在,高士廉没有再冒失的提出问题,随着武将不断将兵线前移,他忽然发现,大军粮道不是从更都出发,而是从漠北!

  你做初一,我做十五,以前这是反话,现在姬禅用实际行动报答子更,此次东征望北军会拿出五万担粮食,以充军需。

  代国二十年前东征,被赵康国和卫国打乱节奏,最终导致失败。此刻,卫国自顾不暇,赵康国想出兵围代救北燕虎国,就得有粮食,可恰好蝗灾没有结束,漠北还大丰收。

  李靖沉思片刻,指着两国国界之处,道“陛下,如果望北骑兵将丘穆陵赶到长狼河,然后饶河而渡,阻击北燕虎国的援军,此战用不了三个月就能建功!”

  此话一出,一群老家伙眼中冒火,夔国公刘弘基立刻道“陛下,臣愿去东线。”

  “陛下,老臣同往!”

  “臣也想去……”

  子更挥挥手,笑着道“前方有徐茂公,程咬金,还有尉迟恭,你们就不要去了,不过……”

  说着,他向老家伙身后看去,继续道“我们都老了,陪着朕安享晚年不好吗,把机会留给年轻人吧!”

  说着,让人喊来郭子仪、薛仁贵、王忠嗣、李光弼、李晟五个比较年轻的将领,让其跟在尉迟恭左右。

  又征召秦琼嫡子秦怀道,刘弘基嫡子刘仁实等勋贵子弟,进入姬禅大帐。

  安排完这些,李辅国双手捧着一把剑送到子更手中,子更亲自将剑交给薛仁贵,“此战以姬安志为帅,掌大军以及户部,如有不从者,可先斩后奏!”

  信任是相互的,同样作为穿越者的两人,只见过一面,却是最了解对方的,猜疑只会让形势恶化,五万担粮食,运往其他国家,以一百文贩卖,最起码也要五千万钱,折合银子五十万两。

  看着数目不是很大,可这个关键时期粮食就是生命,如果这批粮食运往赵康国或者北汉,就算卖一百五十文一斗,也会瞬间抢光。

  去年,代国还在支援望北军,高士廉亲自送去马料,仅仅一年,望北军已经开始反哺。他终于明白房玄龄为何没有帮户部了,这样的大手笔,谁还说人家来抢饭碗?

  议完军事,老将们垂头丧气离开,年轻一辈步履匆匆,生怕被老将拿来撒气。

  子更拖着疲惫的身子进入甘露殿,李靖紧随其后,等所有侍者离开后,李靖这才低声道“陛下,现在望北军主力被牵制在东线,如果这个时候趁机西进……”

  子更哑然失笑,指着李靖道“就连你也在试探朕?”

  李靖笑笑,作为大将军,把策略说出来是一回事,至于执不执行那就要看皇帝的意思。

  “然后呢?”子更缓缓坐在案几,沉声道“吞掉北方四城,我们和晋北王死磕?就算我们赢了,我老死后让云心继位,随后被姬安志攻入更都,掘开子姓祖坟?”

  “或者姬安志死在代国,我随便让一个宗室继位,就算劫掠望北军的粮食,可劫掠来的数百万百姓同样是负担,其结果就是代国撑不过三年,还是会分崩离析……”

  说到这里,子更挥挥手,“你啊……就不要再试探了,就算不让其入主代国,等你我这些老家伙死光,人家一样会打进来,姬安志最大的优势是年轻,如果给朕二十年,朕也不会将一国拱手让人。”

  ……

  代国紧张的排兵布阵,姬禅与杜如晦进入大同郡,接上吴达伦以及新学学子,以及佟娅,这一路,遇到县城就进去视察一番,遇到村庄进去一探究竟。

  姬禅越看心里越沉重,福利没说的,普通的村落,大白天街道被扫地干干净净,很多三十多岁的汉子直接在路边支起躺椅,就这么懒洋洋的晒太阳。

  大队人马在一里开外守着,典韦都没让跟随,那身板要是去村里,还不得把百姓吓跑。

  最后只有姬无命陪他进去。

  不大的村子,村口一棵柳树下,五六个汉子在闲聊,听了老一会,全是村里某某寡妇的闲言碎语。

  实在得不到有用消息,姬禅只好从树后走出来,抱拳道“诸位乡亲,小生乃大同郡人士,去保定郡游学,路经此地,看诸位不去耕种,却在此地闲聊,不知是何原因?”

  一个极为矮小,贼眉鼠眼的家伙上下打量了姬禅一番,“你这孩子,既然已经开始游历,没看到田里到处是蝗虫吗,叶子都啃光了,能挖出个鸟来。”

  “哦?蝗虫不是都南下了吗?现在这边蝗虫已经减弱,可以下地耕种了!”

  矮小汉子冷笑一声“还说你是大同郡人,我看你是更都来到世家子吧,普通百姓哪个不知道,朝廷会按时分发救济粮?你催着我们去耕种,是不是想支开我们,偷偷去村里偷窥俏寡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