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名将系统:我当县令就是为了造反>第98章 贾文和带兵
  见贾文和身穿从三品文官朝服,满朝文武一惊,文臣里面也有支持晋北王的人?

  “是极!”武定侯立刻出班,直接跪在地上道“陛下,请下旨去掉张伯伦兵权。”

  呼啦一下,所有勋贵皆跪在地上。

  张皇后杏眼圆瞪,死死咬住嘴唇,看向孙之士,希望文官这边有人反对。

  可这个时候,所有文官全都保持沉默。

  周萍一锤定音道“陛下,看来张伯伦确实不适合领兵!”

  卫康点点头,刚要开口,张皇后插嘴道“伯伦乃我胞兄,能不能领兵不是你们说了算,太尉执掌兵部,应该由太尉说了算!”

  “老臣没有意见!”太尉出班,说完避犹不及的回到原地。

  张皇后眼中充满绝望,再也说不出话来。

  卫康轻咳两声,这是继位以来,第一次在大朝会开口,“现在应该让谁去接替张侯爷?”

  有兵部主事道“陛下,新任兵部左侍郎贾文和,可担当此任……”

  此话一出,就连周萍都满脸惊讶,他知道张太后不可靠,张柏林兵权必须接触,可不应该是贾文和去统兵,其他人只是怀疑贾文和是姬禅的人,可她心里知道,贾文和的心根本不在丰京。

  她想说什么,却见勋贵这边也有人道“当初望北伯剿灭榆林叛军,此人曾率领望北营袭杀叛军主帅,后与望北伯据理力争,老臣也推荐此人!”

  “臣等附议!”

  “贾爱卿,你意下如何?”

  贾文和躬身道“臣遵旨!”

  满朝文武都同意,周萍只能选择闭嘴。

  勋贵都希望晋北王入京,张伯伦一直在西线抗击羌族,才能不用多说,他们怕张伯伦能抗住晋北王大军,所以才配合文臣搞掉此人。

  但这些人不知道,张皇后其实也想晋北王入京。

  这对于蔡京等人来说,张家外戚已经不可靠。

  此议题一过,大司农周永康立即出班道“臣近来听说北方会有蝗灾,请陛下下旨,加强粮食管控,并提前做好防范!”

  “听说?”太常冷声道“大司农是从哪里听来的?”

  周永康道“北方,朔方郡!”

  “哈哈!”太常转身对卫康道“陛下,蝗灾乃皇帝灾,此等天灾是上天惩罚皇帝的灾祸,我太常寺从没发现天象有变,周永康口无遮拦,在暗示陛下有错!”

  周永康冷笑道“笑话,我乃国丈,陛下有错,就是我全家都有错!”

  他转身看向卫康,躬身道“陛下,北方平安县两个月前大量囤积粮食,东面代国近一个月也在做同样的事,现在粮价已经涨到三十文一担,如果我们不早准备,等蝗灾一到,粮价将涨到百文,到时候百姓吃光家里的余粮,就该去当流民了。”

  “哼!我卫国何其富足,就算北方有蝗灾,那也是平安县治下,到时候只要抚平榆林郡粮价就可,大司农不用大惊小怪!”

  提起平安县,众人无不点头称是,那里有蝗灾,姬安志当仁不让,关丰京什么事。

  贾文和冷眼旁观,退朝后直接去兵部办理交接,虎符到手,没有直接去南边,而是来到魏文山的左武卫。

  见面直接开门见山道“忠武伯,文和虽是一介文人,但也不喜欢咬文嚼字,您是想晋北王入朝,还是阻敌于南阳郡?”

  “哼!晋北王狼子野心,残害先帝,你说呢?”

  “那好,请将子缺借给我,还有……两千百夫长!”贾文和一脸凝重道“我有自知之明,不善带兵,但可在子缺左右谋划,另望北军三百斥候也在我手中,伯爷放心,文和就算退到丰京城内,也会阻挡三个月,这三个月,请伯爷自行招兵!”

  说着,拿出一张手谕,这是利用兵部便利,私自签发的,没有皇帝宝印,忠武伯看的真切,死死盯着贾文和道“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说句大不敬的话,伯爷觉得建国公如何?作为卫国顶梁柱,举家迁到北方。你与征北将军也算老相识,子缺也曾在其帐下做过事,伯爷应该早作打算!话已至此,请伯爷保重!”

  做完一切,贾文和越过金水桥时,回头冷冷扫了一眼丰京,文景帝一死,犹如巨兽般的城市,已经到了即将泯灭的边缘。

  他要做的,就是给晋北王足够压力,让晋北王求援西凉王董炳义。

  最重要一点,绝对不能让晋北王入朝,北方不想看到一个安定的丰京。

  西凉,董炳义身穿王侯甲胄,大马金刀坐在帅帐,这里不在城内,而是一里外的西凉骑兵大营,整整八万骑兵延绵数里。

  “消息可靠吗?榆林郡那边真的是李陵的破虏营?”

  “王爷放心,探子虽然没能进去,但李字大旗,还有破虏营特殊的草盾,这些假不了!”

  董炳义点点头,又问羌族动向。

  从高原下来的吐蕃,将羌族打的节节败退,根本无心他顾,西凉城之所以与之结盟,主要一点就是安抚,不然他带着大队人马南下,西凉城空虚,很容易被偷城。

  金城郡,位于北汉以西,之前这里被称为云朵上的城市,吐蕃一路势如破竹,将羌族赶出他们的圣地。

  强汉122年,义渠国被强汉所灭,分裂成羌和吐蕃,之后三百年间,两族分歧越来越大,时不时爆发冲突。其内在原因,自然是北汉从中挑唆,其中少不了卫国帮衬,不然两族一旦联合,北汉和卫国的西线都将面临巨大压力。

  屠城早已结束,赞普松赞干下令休整,一个别致的庭院内,张良正低头沉思。

  从递交使者信函后,松赞干布一直将他晾在一边,不拒绝,也不接纳,这让张良有些犹豫,第一次出使不能半途而废,必须想出办法,就算见不到赞普,见到禄东赞也行。

  没多久,出去探听消息的斥候返回,在其耳边低语几句,卫国国丧,新帝登基,晋北王南上,所有消息汇集,张良沉思片刻,眼中一亮。

  他让所有人收拾行装,一炷香后走出院子。

  守卫在使者庭院的吐蕃士兵,看到后上来阻拦。

  张良道“赞普既然不想见我,良在此不做耽搁,今日就返回朔方,不过请转告藏王,此等怠慢别国特使的行为,有违礼制,必遭别国唾弃。”

  说完,理都不理守兵,带领十多个斥候出了城门,张良翻身上马,让所有人缓慢骑行。

  “军师,为了缓慢行驶?朝堂有变,主公必会有所动作,我们应该赶紧赶回去!”

  张良笑笑,知道这些斥候都是主公的心头肉,大多数将来都会成为将军,便解释道“卫国即将大乱的消息已经传开,周围所有势力都想上去咬一口,我们是卫国朔方郡使者,最了解国情,所以现在不是我们求吐蕃,而是吐蕃想要探听我们的底细。”

  “那我们为什么现在要走?”

  “出访别国,不是闲谈,所谓外交,谁占据主动谁就有话语权,原先我们想要与吐蕃谈贺兰山归属,现在嘛……”

  果然,没过多久,后方传来马蹄声,一队吐蕃卫队分成两翼,将张良等人包围。

  “刷!”的一声,所有斥候纷纷拔刀,对方足有上百人,但斥候营怕过谁?

  “先生不辞而别,是不是同样有违礼制?”一声笑声传来,吐蕃国相禄东赞打马而来。

  张良让斥候收起马刀,笑着下马行礼,“望北军大不过两县,在吐蕃眼中不过偏安之地,礼制在于平等,遇到不平事,当然不同制!”

  禄东赞大笑一声,看看张良身后的兵卒,被百余吐蕃卫队围住,没有一人露出丝毫胆怯,他眼中闪过惊诧,道“这些将士,难道就是五百破王庭的斥候营?”看書溂

  “既然国相知道五百斥候破王庭,必然也知道我主公用一万甲士,破拓跋阔六万大军的壮举,平安县现在有八万大军,不知藏王的十万大军能否扛得住?”

  禄东赞哈哈一笑,道“我国十万全是精锐骑兵,与中原十万天壤之别……”

  张良用笑声很无礼的打断禄东赞,指指身后的斥候,“与他们比如何?”

  禄东赞一怔,讪笑道“自然不如,不过望北军不可能全部是这等精锐!”

  “自然不是,现在斥候营总计三千人!”

  禄东赞一惊,曾经五百人就敢在六大大军眼皮子地下,斩杀北奴太子,三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