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名将系统:我当县令就是为了造反>第82章 北方无战事
  几百执法营在城内索查,只要不过分,没人理这群糙汉子。

  胜利归来,涌入县城。平安县不大,也就三家青楼,从大清早就开始接客,到了晚上,小娘子们揉着腰,骂不懂怜香惜玉,一边数着手里的铜板。

  李陵去郡城采购伤药,出了城没有立刻回漠北,直接来找姬禅。

  “将军,郡城内很不对劲,大多商铺紧闭房门,走在大街上,百姓都是匆匆而过,可能要出事!”

  姬禅立马来了精神,让其仔细说说。

  “药店和铁匠铺最忙碌,根据打听到的消息,开春太子大婚,所有人都要缴纳献费,从原来一年三十五文,涨到一月十二文。”

  “郡城驻军有没有异常?”

  李陵摇头,“守城兵卒早就逃散,去年还有五千,现在估计连两千都不到,郡尉吃空饷,留下的两千全是老弱。”

  北奴彻底被打趴下,监军大人感觉郡城根本用不到五千守军,疯狂裁撤。

  姬禅立即命令还能动的斥候营归队,全都进入郡城探听消息。

  “让望北营第二军的五千骑兵,破虏营两千步卒,驻扎在渡口,一旦发现不对,立刻扑上去夺城。”

  “主公不可!”萧何阻止道“郡城毕竟有郡守,没有他的命令,擅自入城,就是和朝廷撕破脸皮。”

  姬禅沉默了一会,幽幽道“脸皮重要,还是百姓重要?”

  萧何依然摇头,反驳道“主公也说了,休兵乐事多,咱们还在补充兵员,上次杀了绣衣营不少人,张伯伦大军都已经开到了榆林郡南面,要不是主公让破虏营先回来,大军早就兵临城下。这一次,不能再给朝廷出兵理由。”

  他将最近一段时间的情报拿出来,道“不只朔方郡,红崖、还在重建中的榆林,西河郡,整个北方四郡,都因为太子大婚加了献费,民怨沸腾,主公……要想入驻郡城,必须让里面彻底乱起来。”

  姬禅妥协,没办法,毕竟这里还是卫国治下,只让二百斥候扮成百姓,进入朔方郡。

  郡城比县城大多了,十多万人聚集在此,酒楼茶肆、风月场所、五花八门的店铺多不胜数。就如李陵所言,大多数都已歇业,街上行人沉默不语,与人交谈大都指指点点,可就是不说话。

  “什么情况?都变成哑巴了?”徐良挠挠乱糟糟的头发,进入一家酒肆,扬声道“小二,来酒和一斤羊肉。”

  话还没落,店家小二惊恐的指着徐良,再指指自己的嘴。

  一切都晚了,几个兵卒不知从哪里冲来,将他围住。

  “你刚才说了九个字,要交九文钱。”

  徐良蒙了,被按住手脚,刚要挣扎,忽然想起入城侦查,不准闹事的命令。

  兵卒从他胸口搜出银子,在手里垫了垫,笑道“小子挺有货,这得有二两吧,你现在可以说话了,监军大人说了,一两银子买一整天畅所欲言,就当你缴纳了二两,今天和明天都可以说话。”

  二十一世纪有手机包月,朔方有说话包天,姬禅拿到情报时,不得不感叹,彭举的敛财手段,真不是盖的。

  言税已经实施了五天,百姓居然能忍到现在,真不容易。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主公,应该早作防范。”

  姬禅一怔,对萧何道“你不是说不能轻举妄动吗?怎么?改主意了?”

  萧何笑笑,取出地图,首先指着渡口道“咱们在黄河北建城,就是为了看住渡口,收过往商客的税,也是避免北奴南侵,作为前哨。”

  他手指向下面,以郡城画了一个圈,“我们在黄河南控制了平安县和黄道县,切断代国的渡口。现在又冒出来的个西凉王,郡城以西必须有所防范,到时咱们的势力连城一片,最后驻军中间的郡城,四个方向,哪个地方有异动,大军两日就可抵达。”

  “那就先调一批破虏营回来,防备平安县和黄道县,以待时机。”

  ……

  丰京,陷入欢乐的海洋,一月后太子大婚,各地藩王纷纷入京朝贺。

  卫国总共八个郡,总共九个郡王,除了西凉王是开国功臣之后,其余都是皇室宗亲。

  晋北王和西凉王没有出现在名单中,满朝文武理所当然的为其背书,南方战事吃紧,北方流民四起等等。

  北方全面收复的消息传来,百姓倍受鼓舞,才子佳人纷纷向往一望无际的草原。

  然朝堂上绝口不提此事,直到一人带着一件重器出现在公爵府邸时,一匹快马进入宫中。

  “臣姬安志率军北击拓跋王庭,回军朔方,特命齐宣敬献王庭仪仗,拓跋族权杖,拓跋阔人头……”

  满朝震动,整个丰京沸腾。

  文景帝笑着接纳全套仪仗,“送到宗庙,明日朕亲自主持祭祀!”

  他看看跪在下面的齐宣,身材消瘦,好好的青年俊杰,变成了满脸胡茬的汉子。

  “如此大功,爱卿们以为如何封赏?”

  左右鸦雀无声,齐宣纳头便拜,沉声道“陛下!小侄此次回京敬献,望北将军叮嘱过,不求加官进爵,只求陛下开恩,让小侄带走家母,以及建国侯一家。”

  此话一出,文景帝脸色瞬间阴沉下来,千金买马骨,姬安志这是要挖卫国根基。

  “齐宣小儿,不得无礼!”廷尉孙之士出班,呵斥一声。

  随后面对文景帝,“陛下,建国侯世代蒙皇室恩典,统领左武卫,如若放弃,卫国等于放弃了半壁江山!”

  “住口!”有武将出班,指责道“一个侯爵,如何敢称半壁江山?廷尉大人出口不逊,请陛下治孙之士大不敬之罪。”

  孙之士猛然转身,怒声道“王不时,你身为镇北将军,不会不知道当初先皇立国,曾许诺建国公,皇室与伯家同在,就算后代谋逆,只诛首犯,不连坐。”

  “哼!”名叫王不时的镇北将军冷笑一声,驳斥道“今时不同往日,我卫国南有晋北王,北有西凉王,朔方有望北营,国朝盛世就在当下,建国侯已经撑不起大梁,既然伯家已经提出来了,陛下何不成人之美?”

  此话一出,场面顿时失控,蔡太师没有上朝,可那些文官坚决不同意。

  而晋北王一脉巴不得建国侯离开丰京,这样调往西线的左武卫总管必将空缺。

  谁来填补不重要,重要的是,斩断了文景帝一条手臂。

  望着下方的齐宣,文景帝冷静下来,缓缓开口“北奴长期南侵朔方,姬安志只提出这点要求,是在怪朕小气了?”

  “小侄不敢,替望北将军惶恐,陛下赐予望北一名,已经将重担交给平安县,将军不敢怠慢,两月共斩杀三万北奴,横扫漠北,兵进贺兰山!”

  廷尉孙之士忽然道“你们……现在有多少兵马?”

  齐宣朗声道“破虏营两万,望北营一二军共计两万!”

  金銮殿上一阵沉默,原想此一战结束,平安县会大举招兵,没曾想只招收了一万破掳营。

  他……只是想守住北方吗?

  所有朝臣猜测时,文景帝已经开口,“爱卿可愿去左武卫任职?”

  齐宣一怔,再次拜服,“卫国需要小侄,愿为陛下驱使。”

  “好!”文景帝脸上露出笑容,挥了挥衣袖,道“回去休息吧,明日会有旨意。”

  等齐宣退下,文景帝看了看廷尉,宣布退朝。

  御书房,孙之士言辞激烈,再次恳求不要放走建国侯一家。

  文景帝端坐龙椅,神色阴沉,他取出一封密奏,甩手扔到地上,“自己看吧。”

  孙之士狐疑,捡起奏书一看,大吃一惊,“陛下,怎会如此?怎会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