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穿越重生>君臣相得>第68章 初战败退

  靖王岳灿被俘,瞬间打破了淮水两岸的僵持。

  定安五年,十一月十八,安王岳晅绑着靖王岳灿于淮水北岸隔河骂阵,威逼靖王世子岳贤投降放人。

  靖王世子岳贤隔河望了一眼,便径自回了营地。

  叛军大营主帐,数名旧部拜请靖王世子岳贤以靖王岳灿性命为重,岳贤面无表情地听着,始终不为所动。

  平逆大军御帐,写了半页纸的情报自帝王手中传出,最终落在靖王岳灿手中。

  岳灿一目十行看了几眼,轻笑:“这几个跟了我多年,自然更加顾忌我的性命。”

  “可是最该顾忌的那个好像有点无动于衷。”安王岳晅懒洋洋地睨了岳灿一眼,轻嘲。

  岳灿面不改色地抿了一口温热的烧刀子,轻言慢语地劝慰:“大伯父无需动怒,贤哥儿不会为难二伯父。”

  “……”勾魂夺魄的笑,眼底却泛着冷芒。

  岳晅无声地盯了岳灿一眼,伸着懒腰踱出御帐,边走边漫不经心地感叹:“可惜了得虎父生了个犬子,岳贤空长了一身蛮肉,却没生就灿哥儿的那份儿胆识,要不然他干脆利落点结果了那奸人,倒是叫本王省了心。”

  “贤哥儿若真结果了二伯父……”岳灿挑眉看向那绯红色的背影,后半句绵中带刺的揶揄尚未出口,着着绯红色蟒袍的人便驻足转身,挑眉似笑非笑地看着岳灿,缓声给了他答案,“本王自会挥刀助兴,送他与那奸人黄泉路上做个伴儿,省的寂寞。”

  岳灿耸肩,再未置一词。

  因为他自幼与二伯父亲近,这个横空归来的大伯父向来不怎么待见他,言语间刀来剑往的早已习以为常。

  本是要议事,结果君主才刚拿出一份情报,挂着反王、俘虏名头的靖王便先跟平逆大军主帅安王不动声色地过了一场。

  而且,瞧这态势,安王似乎又要撂挑子不干了……

  耳观鼻鼻观心,侍立在君主身后,默然看戏的沈澜清,隐晦地抽了抽嘴角,静静地替吾君斟了一盅酒。

  垂眼作壁上观的帝王,终于捏着酒杯开口唤住了眼见便要打帘子出去的安王:“安王,事尚未议出个结果,且先别急着走。”

  “免了……”安王岳晅扬手摆了摆,“凡事有陛下拿主意,用不着本王跟着操闲心,待陛下拿定了主意,让小沈大人去知会本王一声便好。”

  “到时候,陛下怎么说,本王便怎么做。”

  说完,安王岳晅头也不回地出了御帐。

  “小的们,该跟本王去练嘴皮子了啊!”

  安王张罗着每日一骂的动静隐隐传入御帐,岳煜动了动眉毛,目光转向岳灿:“劳三哥写几封信。”

  信写好,封好,尽数送入了淮水南岸的军营,便再没了动静。

  直至定安五年,十一月二十七,天降大雾。

  安王岳晅照例带着几个嗓门大的亲兵将领围着鱼锅子在淮水北岸边吃边骂阵,对岸兀然响起声声战鼓,靖王世子岳贤毫无征兆地骤然发兵,亲率三十万大军渡河,势如破竹。

  淮水之上,仓促拦截的平逆军溃不成军。

  一声巨响,旌旗倒,船体裂,青袍将士的血瞬间便染红了淮水。

  黑甲的青年纵身而起,就近跃上残存的战船,一把斩马刀舞的虎虎生风,带出片片刺眼的红。

  侥幸未被斩马刀砍成两半的大岳兵士纷纷落水,或扒着浮木,或拽着船上绳梯垂死挣扎。

  瞬息间,平逆大军死伤无数。

  霍然起身,带翻了冒着热气的锅子,银色长鞭缠上黑色斩马刀,安王岳晅冷着脸拦上了襟袍染血的靖王世子,素来慵懒随意的脸染满了煞气。

  反可以,但绝不能叛。

  岳家人心底都有这么个心照不宣的底线,而今,这岳贤却是无所顾忌地将这条底线击了个粉碎。

  身后三十万大军中,竟有二十万来自大郑水师,如何能忍得?

  安王显见是动了真怒,一条长鞭如含怒的真龙,鞭鞭夺魂。

  安王压制了靖王世子,然,在淮水之上,青袍将士依旧被三十万水师压着,毫无还手之力。

  面无表情地纵览了一番战场情势,岳煜不见喜怒地下了两道命令。

  一道下给了安王岳晅:“活捉岳贤。”

  另一道下给了身旁的沈澜清:“鸣鼓,退兵。”

  活着退回淮水北岸的青袍将士不足十分之三四。

  甫一退至袍泽身后,无需吩咐,便红着眼含着煞气迅速开始协助袍泽防守。

  隆隆战鼓,沈澜清不紧不慢地挥着鼓槌,带着沉稳与杀气,槌槌砸到了将士们心头。

  青袍将士拼了性命地严防死守,终于逐渐搬回了劣势。

  俊颜含煞,绯色战甲与黑色铁甲时分时合,岳晅舞着银鞭与岳贤对战于淮水正中,占走了全部上风。

  流光疾闪,长鞭随着翻转的手腕一个虚晃,在触及岳贤腕下之际骤然转向,袭向了岳贤的丹田。

  此番出手,岳晅丝毫未留情面,眼见岳贤避无可避,靖王岳灿不着痕迹地错开了目光,却又随着乍然横亘在岳晅与岳贤之间的殷红色身影将目光定回了淮水正中。

  长剑挽住了银鞭,来人挡在岳贤身前,与岳晅于半空中冷然对峙。

  殷红色的锦袍,遮住半张脸的银质面具,这一身装束,沈澜清曾经在昆仑山上看了八年。

  装束是同样的装束,眼神却冷得像冰、利得像剑,硬生生将一声师父卡回了沈澜清喉咙里。

  战鼓声依旧沉稳,面色依旧从容,沈澜清却已被扰乱了心神。

  先是一个萧南北在靖王府里守着睿王,现在又来一个酷似奇葩师父的人,于两军交战中救下了靖王世子……

  玄天教到底在搞什么幺蛾子?

  目光定在披着红色战甲的大郑将士身上,沈澜清不禁在心底怀疑,难不成这愈发不受君主重视的国教竟然暗自勾结了大郑皇室?

  以沈家与玄天教的渊源,猜测若成了真,可大为不妙!

  据二叔自己说,他执意留在玄天教继任玄天教掌教之位,是为了给沈家子孙留条退路,然,看如今这等状况,退路怕是要成为绝路了。

  来人功力高深莫测,与安王岳晅相斗竟还隐隐占着上风。

  靖王世子岳贤从惊魂中定神,举起斩马刀,挡着箭雨当先登上了淮水北岸。

  岸上,叛军愈来愈多,守在岸边的平逆将士逐渐不敌。

  木着脸,不见喜怒地盯了半空中那殷红色身影片刻,岳煜运着内力将命令传满了整片战场:“退军五十里。”

  纵是心有不甘,一干将士依旧遵从着军令,且战且退,快速往后方绵延的山脉退去。

  五十里已是极限,再往后便是十丈宽的夹道。

  鸣金,收兵,暂时停战。

  平逆大军背倚着夹道扎营,十万叛军合着二十万郑军尽数上岸,拉成长线,沿着淮水也落了寨。

  战场上,煞气凌然。

  下了战场,安王岳晅又成了那令人捉摸不透的美亲王,随手抹去溅在脸颊上得血珠,舔了舔:“小冰块,看来你还是不如你家三哥招人待见啊!”

  虽说帐中只有四人,可当着靖王的面,这挑唆也太赤裸裸、太莫名其妙了些。

  帐内氛围端的诡异,沈澜清揣着满肚子疑惑,眉眼恭顺地充当他的兼职内侍,泡好了茶,依次捧给君主与两个王爷。

  安王笑意盈盈地接了茶盏,却睨着靖王把茶当了漱口水。

  靖王却是深得充耳不闻视而不见的精髓,捧着茶慢悠悠地品着,面不该色地赞了声:“好茶。”

  唯有吾君最为正常,神态如常的接过了茶盏,只是,这又是……

  沈澜清垂眼掩下眼底的笑意,他不得不十分愉悦地承认,方才是他判断失误,吾君其实也算不上正常。

  茶盏放在案上,岳煜不动声色地顺势攥住沈卿的腕子,将人拽到了左手边坐下,拿起茶壶,亲手斟了一杯,推至沈澜清面前,抬眼看向安王:“无妨,至少在大伯父眼巴前儿,朕比三哥招待见多了。”

  “算你有良心,不像你那三哥……哼。”安王嗤声冷哼。

  膝盖连续中了几箭的靖王总算有了反应,慢条斯理地放下了茶盏,抬眼,未看安王,却是意味不明地盯了沈澜清一眼,指腹摩挲着杯沿略作沉吟,语意含糊地对岳煜道:“陛下,箭已上弦,却又横生了些许枝节,接下来是松弦撤箭还是开弓放箭,你需得拿个主意,毕竟……”有些内情唯有您一人知晓。

  “开弓没有回头箭,此事筹划多年,总不能因为些许意外便前功尽弃……”缓缓拢紧握着沈卿手的五指,岳煜不动声色地道,“三哥尽管放心,岳贤不会出任何意外。”

  “没错,本王只不过是想废了那混账犊子的功夫,没想过要卸他的小胳膊小腿儿。”

  “灿代犬子多谢大伯父手下留情。”

  “不谢,好歹那也是本王的侄孙子。”

  “……”

  又闲话几句,靖王与安王先后离了御帐。

  

  帐中只剩下了君臣二人。

  温热的指尖触上含笑的眉眼,沿着微微隆起的眉骨滑向鬓间,落至耳后。

  锋利冷硬的眉眼逐渐染上暖意,变得柔和,君主含着笑意沉声道:“沈卿,心中有甚么疑问不妨直接问朕。”

  疑问多了去了,只是……

  “臣问了,陛下便会如实以告?”

  “朕无需,亦不敢欺瞒娘子。”

  沈澜清挑眉睨着吾君,似笑非笑:“该不会说完便紧跟着灭口罢?”

  “呵!”君主低笑,揽住沈卿劲瘦的腰,箍向自己,眼中带着别样的深意,沉声笑道,“这可说不准……”

  “没准朕一个把持不住,便会生吞活剥了沈卿。”

  “沈卿,可还要问?”

  “自然,难得有审问陛下的机会,臣岂能错过?”食指托住君主的下颌,拇指指腹不轻不重地抚过微微冒头的胡茬,沈澜清含着笑凝视着吾君的眼,不疾不徐地问,“陛下,你可见过家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