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穿越重生>穿成懒汉村村长>第33章 甘蔗往事

王大伟穿越之前, 正流行拍行业剧。王大伟作为著名高产劳模, 作品里也不能免俗的包含了两部。

其中有一部便是《糖朝》,讲述民国时期一个制糖作坊的小学徒, 苦学手艺加自主研究,最终成为民族工业家、实业救国的红色资本家。

当时剧组去到了一个和懒汉村很像的地方实景拍摄。那里家家户户都种甘蔗, 房子破败,甚至有三分之一的人住的仍然是土坯房。不用剧组另外搭景, 就已经穷的像解放前了。

王大伟难以置信在二十一世纪仍然有人住土坯房。他儿时所住的福利院都比这里强一些, 毕竟是政府建设的地级市福利院。前几年回去看更是新建了四层的高楼, 窗明几净房间大, 就是吃的还是不太好, 气味也有些难闻。

而这个村子周边十里八乡最好的建筑,是一所政府拨款建的中小学,和新建的福利院差不多,外墙还画了许多花花绿绿的彩绘。

“孩子们在学校吃的倒还好。”来支教的老师如是说, “学校管饭,一天三顿米粉, 不管怎样能吃饱。但周末回家去就不一定了。”

“我们时常发现学生周末不做作业, 最初还以为是孩子偷懒。去家访才发现, 是家长让孩子干活,没空让他们做作业。”

支教的老师面色古怪。她来支教一年多了, 已经挺了解这个地方的人, 大懒支小懒, 小懒……不做作业。

王大伟却并不清楚那些, 他看着村里黑瘦黑瘦的孩子们,动了恻隐之心。

王大伟找到当地乡干部,又召集了几个村子的村干部,和他们表示,如果他们愿意分出一部分土地改种大棚蔬菜,再养殖些农副产品,自己可以高价收购。前期的投入的资金也可以由他来出。

这年头明星大部分会搞点副业,其中不少人选择开火锅店。王大伟也开了一家,在不少城市都有分店,靠着他的粉丝号召力和不错的口味、过硬的卫生条件与服务,收入颇丰,年入几千万。

王大伟算了一笔账,这几个村子都不大,所拥有的人口与土地也不太多。虽然远离城市,进到市区单程开车就要四五个小时,好歹是修通了路的,路况也不错。

他虽然帮不了所有人,但能来这里拍戏也是缘分,力所能及的前提下能拉一把是一把。如果在这几个村子所在城市的省会开一家火锅分店,就用村民们自种的蔬菜,计划每年亏个十几万,当做慈善了。也能适当让利,帮着村民渐渐富起来,好歹把土坯房换成砖瓦房吧?

他原本一年做慈善也要用掉几百上千万的。他是被党和政府以及无数好心人抚养长大的孩子,从来没有忘记过反哺于社会。

然而,只有一个村干部表示要回去和村民们商量一下,其他几个村干部都笑嘻嘻的当场拒绝了:“种甘蔗国|家有补贴,一亩地种下就给一两千块钱,不用管收成好赖也有人到家门口收,俺们干啥要改种?你要是好心,不如直接给俺们村捐点儿?”

连个捐款的由头都没有。十里八乡路修了,学校建了,支教的老师给拉来了。谁家孩子上不够九年义务教育,老师得撵家里做思想活动。

国家把能做的都做了,公共建设真的是什么也不差,连捐钱王大伟都想不到由头。

王大伟愣了。他盘算了很多,却没想过送钱的生意上门,这些人都懒得接住。

后来,那个说要回去和村民商量的村长也没了回音。又过了几天,下了一场暴风雨,吹倒了一大片一大片的甘蔗。然而待天晴了,王大伟却并没有看见有人下地去修整,扶起那些被吹倒的甘蔗。

农民搬着马扎坐在旁边看他们演戏,指着地里被吹倒的甘蔗笑着说:“你们要用就随便拿!”

他们拍制糖的戏,自然也是要用到甘蔗的。导演本来还想着未到收获的季节,也不知这些村民愿不愿意让他们胡乱糟蹋。却没想到白得了许多便宜。

没成熟的甘蔗没有甜味,但拍戏也看不出来这些,流程拍出来就得了。

记忆里那些村民的笑脸,渐渐和懒汉村人的脸重合在了一起。

王大伟是真的恨铁不成钢。

好在穿越了这一遭,他如今是这方圆十里最大的boss了!以后就牛不喝水他偏要强按头,非得让村里人脱贫致富不可!

他又深深的看了一眼远处的甘蔗地,才转头回家。

宋在房中等了许久王大伟也没回来,闲着无聊便自己对着水盆开始描眉画眼。

只是木炭并不是专业的化妆工具,他以前又没学过化妆。待王大伟回来,便看到小兔子变成了小熊猫。

王大伟:“……”

宋还十分兴奋:“你看我画的如何?我觉得和你画的区别也不太大!”

很像现代那些照着视频自学,莫名自信的化妆新手了。

不过这么一闹,王大伟烦闷的心情也一扫而空,无奈的投了布巾盖在宋脸上。

紧赶慢赶,总算在正午之前重新画好了妆,出发去镇子。好在已经近十月,虽是南方,天气倒也不十分热。

这还是王大伟穿越过来后第一次去小浆镇,县城倒是去过几回。懒汉村位于县城和小浆镇之间,去镇上还要比去县城近那么三四里地。

之前宋往来县城都是坐了吴高树的驴车,此番便有些体力不支。但有回家的念头支撑,他也只是走的略慢了些,都不曾提出要休息。

小浆镇也并不是十分繁华的镇子,物价要比县城便宜不少。相对的,选择在此处歇脚的商队也不多。

王大伟带着宋一一问过,为数不多的三四个落脚商队都是短途路线,别说没有去往宋老家的,连出妙竹州的都不多。说是商队,也不过是几人结伴往来海边和内陆,倒腾些海货。

“你们要是想找去毓秀州的队伍,还是得往县城去啊。”有个好心的汉子道:“去驿站找找,或者多花些银钱去递铺寄信。官家经办的一准能送到,找商队可没那么保险。”

于是问题又转了回来。王大伟向那汉子道了谢,便带着宋离开了。

“回去再想想办法吧。”王大伟低声宽慰宋,“实在不行,回头试试找个信得过的本地人代你去递铺寄信。”

宋也没别的法子。

只是这话说的轻巧,人选可真不好找。县城的人他们不认识,难民们更是不可能,还没进城就要被巡逻的捕快给打出去。至于村里人……他们懒得往县城跑_(:з」∠)_

要是没今天这一出,还可以拜托吴高树……但现在说什么也晚了。

王大伟叹了口气,决定先带宋去吃点东西,再去镇上的医馆。小傻子要一点一点好起来,自然不能凭空康复。王大伟打算随便买一点便宜的药,在家熬了做做样子。

而现在……王大伟早就发现宋是个小吃货了,大有有吃的便可忘记一切烦恼之态。他实在有些瞧不得小家伙这副霜打了的茄子样。

“不必了。”宋的目光艰难的从食铺挪开,他哪里不知道这是王大伟为了哄他呢?“今早吃了很多,我还不饿。”

实际上他在家时是按一日三餐来吃的,还常常要加宵夜。只是流浪在外,也没那么多讲究了。

……王大伟的银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宋瘪着嘴摸了摸肚子。

王大伟如何看不出他这副口是心非的模样?忍着笑道:“是我饿了,早上娘把那碗大骨头炖白菜端走回锅了,我没吃饱。”

“真的啊?”宋眼睛一下就亮了,“那……那你吃,我就尝一口!”

镇上酒家食肆倒是也有几间,不过王大伟摸着兜里的银钱,最终选了医馆对面的一家二荤铺。

二荤铺便如同现代街边的小饭馆,门脸很小,有些甚至没有后厨,就在店门口搭个灶头。掌勺的厨子就一两人,再加个切菜的小徒弟,一个跑堂的就齐活了。

所卖二荤,便是猪肉和羊肉两种,价格比起食肆酒楼要便宜的多。

这种店往往没有背后的东家,厨子本人就是老板,学徒和跑堂也多是自家人来帮忙,并不外雇。

此刻并不是饭点,铺子里没人,见了王大伟和宋二人,小伙计十分热情的上前招呼:“二位吃点儿什么?”

他们这铺子菜单不多,客户也多为附近的单身汉,都是熟客不需介绍。不过眼前这二位明显眼生,虽然穿着一般,但气度却不凡。小伙计瞄了一眼宋摸着肚子的手,心里打起了小九九:“咱们店里今日难得有羔羊肉,如今甘蔗也下来了,配上柘浆味道极是鲜美!”

小伙计暗搓搓的推荐了店里最贵的菜。羊肉本就比猪肉价贵,羔羊肉就更贵了。

宋闻言略皱了皱眉,还不待说话,便听王大伟道:“柘浆?”

他想起村外那一片片的甘蔗地,和吴高树拉去县城所卖的甘蔗,不禁问道:“柘浆是村里送来现成的,还是你们店里自己榨取的?”

“村里送来的如何存的住?”那伙计只以为王大伟怕柘浆不新鲜,便一指角落里比巴掌大不了多少的手摇石磨:“那柘浆至多存放一夜,就要变了味道。我们店里都是客人现要现榨的。”

柘浆不易存放,甘蔗却只要不削皮,收获后可以保存一到两个月,因此各个菜馆都选择小规模现榨。

※※※※※※※※※※※※※※※※※※※※

今天查一些甘蔗的相关资料查久了,耽误了不少时间……更重要的是并没有多少能用上_(:з」∠)_也是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