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现代言情>急诊科观察病历>第15章 主诉:意识障碍3+天,呼吸心跳骤停1小时

二月过得很快,C市的疫情已经出现拐点,现有确诊病人人数稳步下降,但武汉那边,每天确诊人数还在不停上升。国家发了第七版新冠肺炎指南,诊断标准分出了武汉地区和非武汉地区。医院反复学习、考核。

C市疫情放缓以后,三月份C大附院逐步恢复了普通门诊,但是现场挂号仍然关闭,只能网上预约挂号,每天门诊严格限制人数,避免出现医院内较多人聚集的情况。院感科的人员每天在各个门诊、病房内巡视,随时考察门诊医生新冠防治相关知识,还可能随机抽查防护服穿脱。搞得全院都很紧张。

赵彬三月初都还没能下老总。这个老总班连续上了一个月了,说不累都是骗人的。虽然病人量的确大大减少,但整整一个月都呆在医院,精神负担还是很大,完全没有缓冲的时间,让他现在整个人疲惫不堪。

好在科室秘书上午给他打了电话,说谢晓东那边医院压力下来了,已经可以离开,他只需要手上最后一个病人出院,就能回来,预计也就是这两天。

赵彬重重送了口气,并要求休假四天。科教秘书记下来,帮他问科室管理层意见。

挂了科室秘书的电话,值班医生电话又打了进来,请他出去看一个危重病人。

赵彬穿了防护服出来,到抢救室查看病人。

值班医生迅速向他汇报病人情况:“老年女性,89岁,三天前开始出现意识障碍,家属说呼之不应。其他没有发现有发热、咳嗽、呕吐、腹泻、水肿等问题。因为病人既往有‘痴呆’病史,也偶尔会不搭理家人,所以没有引起重视,今天已经第三天,病人都没有吃喝,他们才觉得不对了,送来医院。既往除了痴呆病史,没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我刚刚查体,意识浅昏迷,瞳孔、角膜反射还有,但是痛刺激没有反应。”

“生命体征?血氧?心电呢?”赵彬一边看病人一边问。

“体温、心率都是正常的,刚才指氧饱和度92%,心电监护上看到心电基本正常。”

“做了哪些检查了?”赵彬问。

“常规、生化、凝血、心肌标志物、PCT都查了。”刚说完,她马上又补充:“还有血气分析。按照你平时重病人要求查的。”

赵彬点点头,对她工作表示肯定,然后问家属:“当时发现她不答应了,是什么情况?头天晚上还是正常的?最近一段时间有没有受凉、咳嗽?有没有说心悸、胸闷、气紧?”

家属回答:“头天晚上,她没说什么不好的,她一个人能经常自言自语,那天晚上也是说了很多话,我们都听不懂,也没人管。她说了一会儿,生了一顿气,就自己去睡了。到早上我们去叫她,她不答应,以前就有过她怄气,不答应我们,我们觉得她又是在莫名其妙发气,就不理她,反正一天三顿饭,问她吃不吃。今天了,我们媳妇儿说,妈三天不吃饭了,能不能行了,我们才送来医院。现在特殊时期,我们是都不敢来医院。”

赵彬问:“在家里时候,有没有出现大小便失禁啊这些?”

家属摇头:“没有。”

这种情况意识障碍原因不明,很难对病人下诊断,分诊去哪个科室都困难。赵彬略微分析了一下病情,迅速下了指示:“现在抽血把内环境问题都看了,待会儿安排头部和胸部CT,排除脑血管病变、肺部感染。另外这个氧饱和度还是有点差,还要警惕有没有肺栓塞。心电图待会儿拉一个保存下来,方便之后对比。”

值班医生收到指示,赶紧去隔壁处理医嘱。护士忙前忙后,通知护工来推病人做急诊CT。为了保险起见,赵彬让派了个护士,带着氧气枕陪着病人,他亲自去送病人做检查。

做完CT回来,颅脑未见明显异常,肺上是有点急性炎症,但不足以解释病人意识状态。赵彬指示用上了抗生素,等其他检查结果回来,调整用药。

一个多小时以后,查血结果也出来了,病人稍微有些低钾,白蛋白偏低,其余肝肾功有那么一些异常,但还不至于到引起意识障碍的程度。血常规、凝血、血气分析、心肌标志物完全正常。

赵彬跟家属交代了情况,建议完善其他感染相关指标,最好做血培养除外败血症等。颅内进一步完善核磁共振明确病情。

“但是很可能做了这些检查,她的诊断还是不明。那么她的情况就很危险了。因为找不到病因,医生治疗上也没有特效。她现在生命体征虽然平稳,但我可以说,她实际上非常危险,随时都可能出问题。我是高度怀疑她有脑干的梗塞,脑干梗塞猝死风险非常大。家属要做好心理准备,病人可能突然死亡。”

家属讨论了一下,表示理解:“她也活到年纪了,医生你们看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我们都完全理解的。治得好就治,治不好也是她的命了。”

病人诊断不明,赵彬又汇报给了值班二线。三个人一起查了房,定好诊疗方案。病人目前没有凝血功能障碍,既往没有消化道病史,可以先按照脑梗,用上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请了神经内科会诊,给出的意见也大致相同。

病人目前能做的就这些,其他的要等待更多检查结果和随着病情进展发现问题。

夜里,赵彬躺在床上,给罗铭遥发消息。他们已经快两个月没见面了,但做老总时期,他不敢和他通话。一个是怕对话内容被科室里面人无意听到,另一个是怕通话中突然有科室电话打进来,没接到。

“今天太阳很好,”罗铭遥发消息说,“我下午出去逛了一圈。”消息后面跟着几张照片。不知道他在哪里拍的花花草草,乱七八糟,一点美感都没有。

赵彬看着照片,问他:“去哪儿逛的?这些都是哪儿拍的?”

罗铭遥一会儿回复他:“往小区西边走,过了前面那个高架,那边靠河边有块空地。今年暖的真快,油菜花开了一些,估计再过段时间就开全了。有两颗很小的樱桃树,今天也开了花。河边种了一排紫叶李,到时候开起来肯定很壮观。”

赵彬其实都没好好在家附近逛过,现在也只能看着罗铭遥的描述神往一下。“运气好,我回来时候,能一起去看紫叶李。”赵彬回复。

还没再多说两句,值班医生电话就进来了。赵彬长长叹了口气,接起电话:“怎么了?”

下午新收的意识障碍病人,现在血压下降了,刚才测出来是90/56mmHg。病人意识障碍状态进一步加重,瞳孔直径5mm,对光反射消失。

赵彬马上穿上防护服,跑到抢救室看病人。

“家属在吗?家属没有走吧。”赵彬一进抢救室就问。

“在这,在这。”值班医生说,“留了儿子在这儿守着。”

赵彬点点头,马上给病人家属解释病情:“从目前情况看,我之前考虑的脑干梗塞可能性很大。现在病情发生改变,我们高度怀疑要么是梗塞面积扩大,要么是梗塞后出血,因为你已经3天,基本上过了水肿高峰期,进展最快的两天已经过了。不管哪种情况,我建议马上复查头颅CT,看脑袋里情况。”

病人家属点头:“医生,你们看着处理。”

赵彬转身指挥值班医生:“联系CT室,马上急诊做头颅CT。血压……一组多巴胺小剂量泵着,根据血压情况调整速度。”

值班医生收到指示,去通知护士,联系护工。

很快中央运输派来护工协助推病人去CT室。赵彬还是陪着病人一起去。一边走一边还跟家属交代病情:“我今天白天就说过,她的病情非常危重,你们要有心理准备。现在病情进一步变化,你们必须要拿出明确的态度了。”

家属有些慌张:“什么、什么态度?”

赵彬说:“现在她已经开始出血血压下降,这是心脏功能开始不行的前兆,往后可能就是呼吸停了,要开始抢救了。你们要给我们一个明确的态度,要不要积极抢救?积极到什么程度?需不需要气管插管,需不需要用呼吸机?”

病人家属擦了擦脸上的汗:“医生,我能不能先给家里打个电话,这样的事,我要跟家里人商量。”

赵彬马上说:“那你要抓紧时间,现在每一分钟病情都可能有大的变化。”

CT照了回来,脑干确实有梗塞,不过因为之前的CT没有看到,无法进行对比,不确定是新发还是之前梗塞灶变化。不管哪种情况,目前诊断明确了。值班医生赶紧打电话请神经内科急会诊,赵彬也通知二线出来看病人。病人家属帮不上忙,在走廊上打电话,和家里人商量抢救和后事。

过了一个多小时,病人血压维持在108/59mmHg,血氧饱和度比入院时候有所下降,现在是90%左右。根据神经内科会诊意见,急诊科加了甘露醇脱水降颅压,多巴胺用量调整加大,把血压升上去一点,维持脑灌注。病人基本情况稳定了,值班的医生护士才松了口气。

那边病人家属商量了一个半小时,终于给了答复:“我们家里人让我问问医生,她这个样子,如果带回家,能拖多长时间?”

在场抢救的人都有些诧异:“啊?什么意思?”

家属说:“我们家里是有说法的,我们是要死也要回家。我们就想,她这个情况,活出来肯定困难,所以我们想,要不现在就带回家了。”

赵彬有些气地说:“我们抢救这半天给你母亲保命,你们商量结果就是觉得保不住,回家等死?”

家属神色也有些躲闪:“医生你刚才跟我说了那么多,不就是说治不好吗?”

赵彬直接吼了出来:“风险大,不是说肯定要死!我们这里多少医生护士,夜里不睡觉都在抢救病人,你上来就直接给人判死刑了?有你这么做儿子的吗?”

二线拦住赵彬,让他好好说话,态度稍微温和一点对家属说:“病人情况确实很危重,死亡风险很大,但是不是绝对会死。你如果现在就离开医院,那就是肯定要死。你让医生怎么做?医生是救死扶伤,不可能同意你现在这个情况下带着病人走。你现在考虑的,不是怎么带回家,是再往后要抢救到什么程度。”

病人家属缩头缩脑地回应着“是是是”,又出去打电话了。

赵彬和二线也很疲劳了,两个人给值班医生说了些注意事项,就各自回值班室休息。然而躺下还没到两个小时,又被叫了起来。这次是病人的呼吸不行了,血氧饱和度下降到了75%。值班医生已经下了呼吸兴奋剂的医嘱,药用上半个小时,仍然没有好转。

病情这个时候,进展得很快,才抽了血送检,心电监护就提示心脏骤停。

赵彬立刻把二线叫了起来,组织床旁胸外按压。赵彬再次询问家属是否同意气管插管、呼吸机、临时起搏器和其他有创抢救。

家属问:“这些弄上,是不是可以保住我们带回家?”

赵彬无言以对。二线倒是应对过有这些要求的病人,接下沟通说:“我理解你们的习俗问题。你要是这样说,确实是可以。做了气管插管,带上呼吸机,只要一直吹着,那就不宣布临床死亡。”

家属又去商量了一番,回来提了要求:插管,医院派救护车把病人送回乡下去。

赵彬没好气地说:“送回乡下?你们家在哪里?”

家属说了地方。在青北县的一个村里,车程大概1.5小时。

救护车一般是转运危重病人的,很少用来送病危病人回去。但这种要回家断气的人,二线说农村里很多,她遇到过不少。但是在C大附院,确实近几年没有过。现在医疗资源紧缺,来C大附院就诊的,都是抱着要搏一把尽量把病人就回来的心。二线打了医院值班电话,协调救护车的事。

青北院区毕竟是在城郊,接诊的农村病人更多,其他科室倒已经遇到过这种情况,送过濒死病人回家,在家里宣布死亡。医院值班把事情应了下来,调了一辆救护车,准备送病人回家。

病人家属方面,在听说老人情况不好时候,就分两拨人准备起来,一拨在家安排后事,一拨开了车来医院准备接人。

天刚刚亮,病人带着气管插管被抬上救护车,急诊科住院总和一个值班护士跟车,带着球囊给病人一路通气维持呼吸。病人家属开车在前面带路,救护车一路跟着。一起护送一个未被宣布临床死亡的呼吸心跳骤停病人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