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现代言情>急诊科观察病历>第3章 主诉:反复一过性意识障碍5+天,复发1天

一群年轻人活泼地走进双湖县医院。他们穿着冲锋衣,带着雪地眼镜,嬉笑着,一时间县医院显得稍有些喧闹。

“我觉得自己没问题。”病人对赵彬说,“就是高原反应可能有点重。我来之前有点感冒,但是现在完全好了。”

赵彬面无表情地看着他:“说病。怎么不好?”

“哎呀,就是晕倒了。”年轻人说,“我是五天前坐火车来的西藏,下车那天我就晕倒了一次。但是醒过来我觉得没问题啊,就是高原反应有点重,毕竟来之前感冒了。然后我们就自驾来的这里,开车过来以后,昨天在那曲过夜,又晕倒了一次。”

赵彬在电脑上记录,问他:“晕倒之前,有没有什么感觉?比如心慌、头晕、眼前发黑?”

年轻人们发出一些笑声,病人做了个鬼脸回答赵彬:“没有。我什么感觉都没有,就突然倒地了,他们也问我有什么感觉不对,我是真的一点感觉都没有。不心慌,不头晕,就是突然什么都不知道了。”

“倒地上什么都不知道有多长时间?”赵彬问。

“有十多分钟!”病人朋友在旁边大声说,“我们看着的!要不是因为晕时间这么长,我们也不想他来看病。”

“晕倒以后你们看到他什么样子?”

“我真没问题!”病人对旁边朋友再三保证,又向赵彬介绍:“这是我们领队,就是他非要我来医院看看。我们明天就去普若岗日,过去来回就是一天,他说路上危险大,我要是不能保证安全,就不能带我去。大夫你快帮我看看,我真的没问题!”

赵彬摇头:“我保证不了你的安全。我强烈建议你要做心电图和头颅CT。”

年轻人和领队对视一眼,有些好笑地说:“有这么严重吗?”

赵彬严肃地说:“突发意识障碍一般两个地方的原因,心脏和脑袋。你发作两次了,每次时间持续十分钟左右,必须做这两个检查排除病变。不管什么原因引起的,这种意识障碍的情况发生,我都不建议你继续往普若岗日,我觉得风险很大。”

年轻人拉下了脸,一言不发,起身踢了一脚椅子就往外走。领队说了声“谢谢医生”,追了出去。赵彬听到外面两个人的声音。领队劝他听医生的话,年轻人提高了声音说:“这里的医生水平能信?”

赵彬不舒服地皱了皱眉头。

那边病人还在气愤愤地说:“我看他根本搞不清楚我什么问题!不过是骗我做检查!这些套路我懂得很!我第一次上高原,他们县医院还有和旅游团勾结卖什么高氧水的!这些穷乡僻壤的地方,坑人套路一大堆!”

病人和同行人的声音渐远,年轻人们带着疑惑离开。但还没走到停车场,一群人又吵吵闹闹地回来了。病人是抬着过来的:刚走到停车场,又晕倒了。

年轻人躺在急诊科观察室床上,有些紧张,手指无意识地紧抓着床单:“医生,我的心电图和CT都做了,到底是什么问题?”他和领队现在都取消了去普若岩日冰川的计划,留在双湖县检查治疗。现在他们都知道赵彬不是普通当地医生,对说话他明显带着敬意,仿佛刚才在门口毫无避讳地说县医院医生骗人的不是自己。

“短程的心电图和头颅CT都没问题。”赵彬把报告递过去。

“那怎么办啊?到底什么病啊?”病人和领队都很着急。

“双湖这边条件确实差一点。”赵彬说,“可能查不到问题,我建议你们赶紧回拉萨,坐飞机回当地大医院检查。”

“那我就出院了?我们车队明天从双湖回去了。”病人说。

“车队什么时候出发你什么时候再走吧。”赵彬说,“我建议你在此期间全程留在医院,方便医院的观察。这是为你安全着想。”

赵彬像往常一样下班,在宿舍楼和同事一起用餐,然后回房间休息。

凌晨三点过,一个电话把他惊醒,是双湖县医院急诊科打来的。

“赵医生,”急诊科主任的声音有点急,说起汉语调子更加奇怪,“今天你收的年轻人,晚上突然呼吸困难了!”

赵彬瞬间清醒,他坐起来,一边找衣服一边在电话上问:“是什么情况?”

“我就想问问你,当时你接诊时候是什么情况?”急诊科主任问,“我们急诊科一般是不收留观病人的,我看你写的有突发意识障碍,为什么没有收病人进内科?”

赵彬的顿了顿,说:“我做了心电图和头颅CT,没有发现异常。但是我不放心,才放在急诊观察室里面观察。我马上到医院来看。”

“那你赶紧过来吧。”急诊科主任说,“赵医生你看啊,我们这里可能和你们大医院不一样,我们急诊科处理病人的人手有限,能力也有限,需要观察的病人,你最好是安排入院。”

赵彬沉默不语。他难以认同双湖县医院的急诊科处理流程,但是这里不是C大附院,他没有任何立场对此提出评判。他只能含糊地回答:“主任,病人现在在急诊科吧?”

“在。你快来吧。”说完就挂了电话。

赵彬飞速地穿衣服,出门往医院赶,还没走到医院门口,又接到了C大援藏领队的电话。大意还是说来了别人的医院,虽然县医院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但别人的制度是别人定好的,以后收治病人这个环节,还是要跟其他当地同事多商量,不要自作主张。赵彬只有头疼地称是,然后推说要看病人了,挂了电话奔往急诊科观察室。

年轻人躺在床上,脸色、唇色没有太明显变化,但是呼吸急促,眉头紧皱,胸廓呼吸动度很大,显得很吃力。

急诊科主任看过病人就先离开去找其他内科医生会诊了,只留下值班医生守在床旁。值班医生看到赵彬,向他说明情况:“晚上吃饭后,他说有点气紧,我给他吸了氧。后面他就开始说呼吸困难,胸痛了。查体听了,肺上也没有什么太大变化,测的指氧饱和度是正常的,心电图复查了,和下午一样的。刚才主任让抽了血常规、生化、血气分析。”

赵彬拿了听诊器听肺上,呼吸音都是正常的,和他白天查体的时候没有太大区别。心率除了加快,也没有杂音或者其他问题。心电监护显示的氧饱和度是99%。他问值班医生:“有没有抽凝血。”

“没有。”值班医生回答。

“急查一个凝血。”赵彬说,“还有安排做急诊CT。”

“这……”值班医生有些犹豫。刚才主任才说了,赵彬如果还有什么指示,要先向他汇报。他现在还有点拿不准赵彬做这些检查是什么目的。

赵彬看他的表情,有些不耐烦:“叫护士再抽一管血。现在要看凝血,很重要。“

值班医生点点头,拿起电话:“我打电话告诉一下主任。“

赵彬感觉心里一紧。他来双湖县医院以后,急诊科的人对他态度都很尊敬,现在突然这样失去信任的样子,他非常难受。

急诊科主任让他去办公室,问他:“这个时候做CT?病人现在有呼吸困难,风险太大了。不能随意搬动,应该静卧休息。”

“我现在考虑病人是肺栓塞。“赵彬说,”必须做CT了解肺上的情况。“

急诊科主任严肃地看着他:“病人的血氧饱和度没问题,怎么考虑肺栓塞?“

赵彬顶着平静地分析:“病人第一次发病是刚下火车,他从外面坐火车到西藏,时长超过十小时,很容易造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再加上在高原,有反应性的红细胞增高,血液粘稠度增加。反复出现一过性意识障碍,要考虑肺栓塞。肺栓塞很多是晕厥为首发症状的。血氧饱和度不变,可能是因为高原反应性血红蛋白升高,导致指氧饱和度假性偏高。真实血氧情况要看血气分析。“

急诊科主任虽然对他收病人增加科室风险有些不满,但还是认同他的医术水平,点头,拿起听诊器跟他走回观察室,向值班的医生护士指挥:“急查CT,急查凝血。“

观察室里的人这才动了起来。值班医生联系CT室准备急诊检查,护士重新抽血。

自驾队的领队也来了,赵彬等胸部CT结果的间隙里,跟领队交代病情。领队拿出参加自驾队的报名表,照着上面的亲属联系人打过去,然而电话那边,没有人接听。

病重时候联系不到家属是医院最头痛的情况,医务科那边只能加派一个人手出来联系家属和病人所在社区单位等。急诊科主任帮助协调好科室之间配合,检验科和影像科都紧急出了报告。县医院很少遇到这样的重大抢救情况,所有人都很紧张。急查的检查结果很快回来了,病人血气分析提示动脉氧分压低,血氧饱和度下降;凝血提示D-二聚体升高;胸部CT没有明显异常。这些结果提示,肺栓塞诊断的可能性极大。县医院做不了CT肺动脉成像,更没有造影检查,没办法确诊。C大附属医院援藏队的领队也赶来了,听了情况,又电话叫来了呼吸科的同事。

赵彬和呼吸科的同事何平介绍了情况,两个人一致提出,目前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已经可以作为肺栓塞临床诊断依据,可以立刻开展溶栓治疗。

“咱们医院有些什么抗凝的药?”呼吸科同事何平问。

“我们有低分子肝素钠,有尿激酶。”急诊科主任立刻打了药房电话,询问药品库存后回答。

“那就低分子肝素钠吧。”何平说,“马山就上。最好我们能做一个中心静脉置管,监测中心静脉压。”

县医院的医生护士都没有人做过中央静脉置管。

“咱们麻醉科老师会做吗?”何平问。

急诊科主任有点窘迫地说:“我们医院这今年,都没有做过这个……”

“我来吧。”赵彬说,“中心静脉置管我做过。有麻醉穿刺的包吗?取个穿刺包来,准备利多卡因、碘伏,我去治疗室准备一下。”

抢救一直持续到凌晨五点,病人的呼吸困难症状没有太大缓解,胸痛症状也一直持续,并出现了咳嗽症状。好在生命体征暂时平稳,中心静脉压也在正常范围内。病人转入内科病房,按照病重监护护理。当天上午,完善了下肢静脉血管彩超,发现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双湖县医院连线了C大附属医院进行远程急会诊,会诊的结果和医院目前的诊断治疗类似。在保证病人生命体征平稳的条件下,尽快转送到拉萨人民医院,在那边进行血管内取栓治疗。C大附院也会安排介入专家紧急赶往拉萨人民医院协助。

到中午,病人的症状出现一点转机,复查的血气分析结果提示,血氧饱和度上升了一些。所有人稍微松了一口气。再次联系家属,仍然没有接听。考虑到患者目前意识状态清醒,不存在精神状态问题,病情紧迫,情况特殊,所有病情告知、治疗决定等有病人的同意就足够了,不再继续等待家属意见。

交代清楚转送途中风险,经病人同意,双湖县医院派出救护车和护士,转送病人去拉萨。赵彬和C大附院呼吸科的何平陪同护送病人,处理路上紧急情况。双湖县医院医务科和C大附院援藏队继续通过其他途径,寻找病人家属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