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现代言情>急诊科观察病历>第2章 主诉:反复心悸、黑1+月

七月,知了叫的整个医院和医学院都不宁静。黄柏怀坐在宿舍一边吃西瓜一边后悔当初没想过要凑钱给宿舍装空调。

“当初想着省钱,那两个C市人就占个床位偶尔有事来住,肯定不装,我们俩摊钱划不来。”黄柏怀直叹气,“我也是目光短浅了,没想到你考上了研究生,我们还是做室友。”他突然觉得自己说的好像有什么不对,赶紧扔掉手上的西瓜皮,给罗铭遥拿了一块过去,“小铭你别往心里去,你知道我……”

“没有没有,”罗铭遥接过西瓜,“其实我自己当时也没想会考研究生。”

“你争点气啊!”黄柏怀气的拍他脑袋,“你考的是C大医学院!全国前十的医学院你说你没想过读研!你气死我了!”

罗铭遥笑笑。吃完西瓜,背上书包就要走。

“内分泌夏天不忙吧。”黄柏怀问。

“还可以,不过病房每天都是满的。住院都是提前预约。”罗铭遥说,“你们心胸外科呢?大手术停了休暑假,还好吧。”

“大手术停了还有小手术,还有急诊手术啊……”黄柏怀一边假意摇头喊累,一边颇为骄傲地说,“最近都跟着老板上台,脚都站肿了。老板觉得我还行,说要多带带我,我都要崩溃了!”

罗铭遥笑着对他表示了几句佩服,赶紧走了。下午老板组会,他不能迟到了。

虽然还没正式开学,但本校的研究生基本都已经开始跟着导师做课题、上门诊、跟查房或者打杂了。这意味着他们已经无缘最后的暑假时光,开始更加紧张忙碌的研究生生活。和大学时候的学习完全不一样,罗铭遥最近和师兄师姐交流,越发感觉压力大。

医学类研究生一般有两个方向,一个是专业型,一个是学术型。表面上,专业型培养更加偏向临床实践,学术型更加偏向科研文章,但实际上,在目前的大环境下,两种类型都无差别的要求文章说话。不管你选哪一个,最终你怎么走都是看导师的要求。内分泌科有两个老师出了名的科研狂人,直接放话出来说不招临床型研究生,或者你选了临床型我也不会顾及你临床轮转实习的事,一样要按老板我的要求完成文章和课题。

罗铭遥自认不是做临床的料,刚好他的导师周宏斌又想要招学术型,所以他选择了学术型研究生。不过就算选择学术型,也不可能完全不上临床,只是比专业型的临床要求低而已。

暑假还没有科教科的具体研究生考核培训的计划表出来,没正式入学的研究生全凭导师安排。罗铭遥现在是跟在周老师的临床医疗小组上,每天去病房跟查房。周老师每周二和周四下午门诊,他也要和同门师兄师姐一起帮忙,主要是负责操作电脑、写病历和记录病人的相关数据。然后就是周三固定组会,一起学习文献和汇报文章进展,讨论目前课题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法。

罗铭遥熟门熟路地进了内分泌科示教室,他来的最早,规规矩矩地拿出笔和笔记本放好,等周老师和各位师兄师姐的间隙,拿出一本《内科学》出来看。

师兄宋成刚很快也来了,打了个招呼:“小铭来的早啊。”

罗铭遥赶紧关上书站起来给大师兄打招呼:“宋师兄好。”

宋成刚反而被他这个恭敬样子弄得有点拘谨:“你坐就好。不用紧张,我们周老师组会都很随便的。”宋成刚是周老师的博士生,今年博二。他从研究生就一直是周老师带的,在师门里是资历最高的。

周老师名下学生不太多,博士一个,研究生目前加上罗铭遥才三个。四个人坐在示教室显得都有些冷清了。和内分泌几个学术大牛开组会示教室坐满的盛景完全不同。周宏斌老师人很随和,也没坐讲台上,就坐在下面的座位上,让大家各自说说自己现在文章到哪里了,有什么需要帮忙的。

宋成刚读博,文章要求毕业前两篇SCI,还有临床的工作要求,压力最大,说的时间也最长。他马上开学就是博三,医院的要求是博士必须有代理住院总一个月的经历。他的代老总时间就排在九月份,现在着急得不行,恨不能文章马上就发出去。他和周老师汇报的时间最长。其他人说的就少了,周老师要求不太高,其他人没什么压力,显得也稍微有些懒散。

“小罗呢,你现在有没有什么想做的方向?”组会最后,周宏斌问罗铭遥。

罗铭遥红着脸摇头,又是紧张又是羞愧:“没有,还没有太了解师兄师姐的工作,没有什么想法。”

周老师笑着安慰他:“别着急,你这几个师兄师姐的工作你可以接着做,你要是有新的想法也可以提出来大家讨论。不过如果你暂时没有想的,我想安排你最近跟进一下你宋师兄的课题,帮宋成刚做做事情。”

罗铭遥反射性地站起来,回答着:“好的,周老师!”

周老师和师兄师姐们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组会散了,宋成刚还带着笑,怕罗铭遥的肩:“小罗,说了放松点,周老师人那么好,我都没见过哪个学生在他面前这么紧张。”

“我、我还不适应……”罗铭遥想到刚才大家笑,还是有点窘迫,“我见到老师都紧张的。”

“你要成我们组上的吉祥物了。”宋成刚笑,“好了,我们说正事。我的课题你刚才也听了一些了,主要涉及了一些实验室的东西。你正好选的也是学术型,以后可能多一点时间跑跑实验室。我们的动物实验主要是做疾病模型,现在用的是小鼠。改天我带你去一趟实验室,在那边联系一下生物工程的老师,她们来教教你怎么做实验。”

“谢谢师兄!”罗铭遥说。

宋成刚点点头:“没事。周末我请你们吃一顿,我们师门聚个餐,大家联络联络感情。对了你有自行车吗?实验室那边还有点远,地铁过去都要走好一截路,很不方便,只有骑自行车过去。”

罗铭遥说:“有的,我有自行车的。”

“那好,”宋成刚说,“我明天带你去认认路。”

急诊科在夏天算是要轻松一点的时候。但赵彬这段时间,不管忙不忙,脾气都很暴躁。前几天急诊科给他安排了个新的实习生,他还不太愿意带。今天他叫学生给他拉一个急诊床旁心电图,全部12个导联图出来以后,还要做一个长一点的单独的II导联。学生表示不会调单独的II导联出来,他吼了学生一顿,说这种基本技能都没有掌握是学习态度问题。然后去诊室耐着性子教了一遍。

一边做心电图,赵彬盯着心电图机上一块小屏幕上面的监测心率,还没做完眉头就皱了起来。心电图做完,他撕下心电图纸拿起来看。“大娘,起来吧,做好了。”他折着心电图纸,示意学生把吸在胸前皮肤上的电极取下来,扶起躺在检查床上的病人,“我跟你说,你的心电图出来,问题很大。”

“啊?什么问题?”老年人擦了擦胸口皮肤,拉下衣服,一脸紧张地问。

“先出来吧,我们在诊室那里谈。”赵彬说,带着病人回到诊室里。“你说你一个多月前开始出现心慌,然后眼前发黑像要晕倒一样是吧。”

“对!”老大娘说,“哎,心窝子发紧,然后眼前就黑了,脑子里像是要啥都不知道了一样。就一下,然后坐下来休息,好像又慢慢好了。”

“你以前心脏有什么问题吗?”赵彬问她,“冠心病有吗?以前得过心肌炎什么的吗?还有高血压、糖尿病?”

“你说那些病,我都没有过。”大娘摆手。“我身体挺好的,就是今天这一发病,我眼前黑的厉害,感觉人都要倒了,才来急诊看的。平时我觉得都不是问题。我女儿也说,我就是心思重,才得的病。”

“现在我们看来是大问题,大娘。”赵彬把心电图展开给她讲:“你的心跳出了问题。我们正常人,一分钟跳60到80次,你现在的心率,还没上60次,从这个心电图算,估计40多次,所以你会觉得心慌,心里紧,难受。”

“心慌不是心跳快吗?”大娘疑惑地问。

“心慌是你自己的感觉,心跳快会觉得慌,心跳满了也会觉得慌。”赵彬压着耐性解释,“你现在是心跳慢引起的心悸。而且,你看这个心电图,你这两个波之间,时间很长,我们医学上叫做PR间期延长。这有什么问题呢?这意味着你的心脏可能短时间有停跳。”

大娘沉默了一会儿,皱着眉头消化赵彬的话:“可是我只是觉得心慌啊……我没觉得自己心脏停了啊……”

“没有人会觉得自己心脏停了!”赵彬语气重了一点,“你觉得自己心脏停了的时候都出大事了!心脏停的时候什么感觉都没有,一下子人就不知道,直接就倒在地上了!如果你的心脏不接着跳,再下来就是直接死了!就算接着跳了,你这一下突然倒地,在大街上怎么办?在水边上怎么办?倒下去可能就是其他的意外了!”看病人似乎不能接受自己的病情,又怕自己说太激动吓到病人,他把语气放缓一点说:“我建议你在急诊留观,然后转入心内科住院,中间完成24小时心电图,把你一天中PR间期平均多长,最长什么时间,有没有出现停跳,尤其是夜间,这些情况了解清楚,然后考虑是不是需要装起搏器。以我现在知道的情况,我觉得你可能是需要装起搏器的。”

“不不不,”大娘摇着头站了起来,“我不在身上装东西,我不会装东西在身上。”一边说她一边就往诊室外要走。

“站住!”赵彬站起来吼道,“我说的都是根据我的专业知识,做出的专业判断!你现在的情况,我不建议还独自一个人在外面到处走!你如果不接受我的建议,你现在也必须打电话,让家属过来,带你离开!”

“我谢谢医生老师的关心。”大娘脸上带着一丝不耐几分猜疑,“我这就出去打电话,让我女儿来。她也是学医的,我要让她来听听,我现在到底什么问题。”

“这样也好,”赵彬坐了回去,他也听出来大娘语气里的不信任,心里自然也有了脾气,“把家属叫过来,我们再仔细谈一谈。”等大娘走出门了,他又不放心地打了个电话给李盼秋:“秋姐,我今天看了个病人,PR间期大于两秒的,我做心电图都抓到了,让人来住院她不愿意。我总担心她出事,你们科现在床位紧张吗?你给你们住院总打个招呼,我留意着,不行说不定今天就要装临时起搏器。”那边联系了,他都还有点不放心,又让实习生在诊室坐着,有新病人先问了病史,他出去看了一眼。那边果然看到病人在候诊区打电话,他便去了护士站,给护士们指了指大娘,简单说了病情,让她们注意点这个人。

赵彬也没有料到自己的预判就这么准。大娘打完了电话,起身要往医院门口走的时间里,突然就倒地了。赵彬刚好还没回诊室,一见人倒下,赶紧跑了过去查看。还好病人只是单纯晕厥,虽然意识暂时没有恢复,但大动脉搏动还摸得到。他和护士以及护工一起,把人抬到了抢救室。护士接上心电监护,把氧气给她吸上。赵彬叫了学生过来,再次做床旁心电图。心电图的情况和之前一样,心率40多次,PR间期最长时候有五秒。

“五秒。”赵彬给学生看心电图,“发生晕厥的时候肯定更长,估计发生了骤停。”

赵彬拿出病人的手机,打电话给了刚才的通话。那边接起来,果然是一个年轻女人的声音:“喂,妈,让你别呆着了早点回来,多大的事,越大的医院越往重了说,你还打电话干什么?”

“你好,我是C大附院急诊科的医生,”赵彬语气里憋着怒气,“你妈妈刚才在我们科晕倒了。你马上过来,起搏器,必须要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