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古代言情>沈郎归>第4章 乱石穿空涛拍岸②

齐宣帝继位五年,怪诞荒淫,顽劣乖戾,朝政尽委于丞相邬惬怀。邬相虽无皇帝之名,却行皇帝之实,借相位窃权罔利。

有言道:俗侈起于京师,吏贪始于上官。邬丞相在位五年,卖官鬻爵成风,地方豪绅横行;苛捐杂税甚于猛虎,致使逃户四窜,边境抗敌不力,招致流民四起。

最初三年,弹劾邬相的折子足以充栋。为保权位,邬丞相及其次子——吏部尚书邬敬,不惜杖、逐、谪、杀异议者,对迎合讨好者则大加拔擢。自此,助纣为虐日益昌,诤臣拂士日益远,举国弥漫瘴气乌烟。

布衣白丁不敢反抗,却有无知无畏之幼童编了顺口溜唱道:

千古邬丞相,鞠躬尽瘁心。

刀锯信手施,金银如山积。

《皇明祖训》有曰:如朝无正臣,内有奸恶,则亲王训兵待命,天子密诏诸王统领镇兵讨平之。

献王遂秉承先祖训诰,起兵清侧。

然献王此举,实则司马昭之心人尽皆知,美名清侧,实则谋反。但这一逆天违命之举,却赢得百姓叫好、官吏默然,再加邬相所用将领多为酒囊饭袋,不知兵,惟自尊大,有将名无将实,因而清侧军一路势如破竹,直抵皇城。

近皇城容易,进皇城则难。清侧军到了城楼下,日夜兼攻,也不过只磕掉城墙几个角,就在军心动摇之时,城门却开了

——竟是皇上下发圣旨,将四路军马请入皇宫。

献王及其麾下大将——原蓟镇总兵孙辟疆、谋士子翀和将领沈越一行四人,而今坐上步辇,穿行于宫内**。四人平日征战杀伐尚不见惧色,而今惴惴之态眼底难掩。深宫周遭耳目众多,辇上之人各自端坐,彼此近在咫尺,却未有言语交接。唯一作响的,是整齐得近乎刻板的脚步声。

渺万里层云,忽而平地刮起一趟风,紧接着雪花成片飘落,烟霏霏,雾蒙蒙,霎时覆了两侧宫苑墙红瓦朱。

迎面走来一队红衣太监,照面时各自停住,那排太监竟齐整下跪,为首四人高举托盘,道:“皇上口谕——”

辇上四人纷纷下轿跪地。

“天色乍变,皇上念王爷和三位……将军连日疲惫,特赐裘蓬,以免害病。”

皇上对反贼,应该是黄鼠狼见着鸡才对,怎突地嘘寒问暖?

四人面面相觑,最终还是整齐叩首:“谢主隆恩。”

**仍是如常,可接下来一路,辇上之人眼底的忧惧,皆淡了少许。

步辇在承清殿停下,四人稍整衣冠,随太监迈过殿门,径直步入书房。

绕过远岱飞鹤屏风,即见里头一男一女。女子宫人打扮,正伏案书写,形容无甚出彩,而男子风神出挑,乌发半挽,长身玉立于女子身侧,神色平静,正专注于研墨,虽着常服,可其上绣绘了栩栩蟠龙,献王四人甫一看清,便齐刷刷跪成一排,朗朗道:

“叩见圣上!”

话一出口,子翀眉头一皱:

不是来造反的吗?!怎么甫一面圣膝盖就软趴趴往地上磕?这气势,不行……

乜眼见左边造反头目献王跪得端庄,右边沈越仍旧苦大仇深一张脸,子翀只得压下这无厘头心思。

思索间,就听得宣帝启声,嗓音清朗温润,与献王竟有几分相近。那声音道:“王兄请起,三位将领也请平身。”

请???

子翀存疑更甚。

毕竟,天下人口中的当朝皇帝,性子桀骜、寡情狠戾、沉湎后宫而不理朝政,总之就是如假包换假一赔万的十足昏君。

这样的人,怎可能会待人以礼?更遑论对叛军头目。

连向来规矩克制的献王都忍不住抬眼打量。

当年靖难之役事成,燕王坐上王位,为防再有亲王效仿,颁布律令严禁藩王入京。故而,献王与当今圣上虽为同辈骨肉,可在世几十年,眼下却是二人头一回见面。过去数千日夜,即便是献王,对当今圣上的了解,也不过止于他人口传。是以震惊。

四人俱是疑惑万千,可没等到圣上开口作解,一女声道:“你诚心要让人瞧你如何作低伏小!”虽是嗔怨,可嗓音里丝毫不闻忸怩媚态。竟是方才伏案手书的女子。

女子搁下彤管,施施然上前万福,道:“奴婢告退。”

一贯平和的皇帝,见女子挪步退下,竟箭步上前拉住,着急道:“你莫跑,待会就有结果了,你好歹听着!”

这话大概出乎女子料想,只见她猛地回头,错愕看向皇帝。

子翀回想方才二人举止,兼之两人话语,思虑千回百转,遂趁机打量女子,却见她圆脸圆眼,容貌平淡无奇,身段娇小,勉算玲珑,总之断断没有让人藏娇金屋的潜质。唯一亮眼的,是这女子举手投足间,不减世家闺秀之风度。与她一身宫人打扮,不对等。

突地,一年老太监急急跑入,跪下道:“丞相大人求见……!”

老太监一语未了,就听‘哐当’一声,竟是皇上随手抄起一瓶罐朝那太监掷去,并恶声道:“他敢进来就是抗旨!都给朕滚出去!”

太监为难犹豫,最终只得狼狈退下。

方才一向有礼的皇帝突地勃然大怒,室内四人就要下跪,皇帝虽背过身,却早料到一般挥袖止住:“不干你们的事,不必拘束。”转而揽了女子,扶她到罗汉椅坐下,呵护之态毕显。

子翀这回瞧仔细了,竟发现,这女子行走不便,行动间似有跛足之疾。

待女子坐稳,皇上又给四人赐坐,唯独这九五之尊负手而立,平淡道:“王兄起兵逾年……”

一听这话,献王忙跪下:“臣……护驾来迟!”

“朕无怪罪之意。”这话说得闲云野鹤,不带丝毫客套,好像献王撼动皇权,真与自己无干。旋即,宣帝扶起献王回座,温声道:“王兄莫惊,今日既请王兄寝宫叙话,即为骨肉间推心置腹,商量家事之意,无需多礼。”

“皇上请讲。”